Ⅰ 有关于月亮的诗文,对联,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音乐,绘画作品,民间风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5.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偈�煜嫖尴蘼?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日就月将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清风明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嘲风弄月
风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将
闭月羞花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得月较先
近水楼台先得月
月怀一鸡
吟风咏月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日居月诸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文德桥上半边月
兰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悬碧空
月落乌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笼轻纱
月色迷离
月出东山
月圆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隐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辉
秋月惨白
星月皎洁
冷月凄风
日月参辰
闭月羞花
满月生辉
新月如钩
六月飞霜
日东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马月
成年累月
众星捧月
长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捞月
蹉跎岁月
吴牛喘月
嫦娥奔月
穷年累月
经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壶秋月
成年累月
月露风云
月旦春秋 月白风清
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居月诸
日就月将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清风明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嘲风弄月
日削月朘
闭月羞花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得月较先
近水楼台先得月
月怀一鸡
吟风咏月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日居月诸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文德桥上半边月
兰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悬碧空
月落乌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笼轻纱
月色迷离
月出东山
月圆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隐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辉
秋月惨白
星月皎洁
冷月凄风
日月参辰
闭月羞花
满月生辉
新月如钩
六月飞霜
日东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马月
成年累月
众星捧月
长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捞月
蹉跎岁月
吴牛喘月
嫦娥奔月
穷年累月
经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壶秋月
4.清风明月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Ⅱ 今天冬至,送你几个字,连起来是我的冬至祝福哦!看谁最聪明
今天冬至,愿至此以后,只有花好月圆
Ⅲ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什么意思
冬至这个节气,每一个冬天都来,每一个冬天,冬至都是先于寒节到来。
十五这一天,每个月都有,因此每个月都是这一天月圆,十五的月亮才显得更加明亮。
Ⅳ 描写月圆之夜唯美片段
1、冷月本无心,静观红尘俗世的浮浮沉沉,一任浮云半掩,听凭晚风轻拂。
2、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3、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4、月光是诗人心中酒的相思。她情绪如练,长短不绝;她忽痛忽悲,欲歌欲涕。那些描写月光的诗歌,甜蜜中都有一丝铭心的苦涩。
5、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6、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7、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8、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9、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10、一弯弦月,依苍穹而悬,黄盈盈的月牙着一袭朦胧的雾纱,飘飘渺渺,如半点明眸初妆般素雅。
11、夜晚的明月似冰盘,清亮典雅;像明镜,清明高贵;如宁潭,清澈纯洁,美若天仙。
12、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13、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14、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
15、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16、不知何时,银白的月光如流水般的撤向了窗前,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纱衣。
17、尖翘的月牙,像田地里向前划动的犁,牵引了多少感叹的哀思,翻滚着多少不解的情愁,推进了多少豪情壮志,耕耘了多少痴心的爱恋。
18、冬天的夜晚,一轮圆月的影子,几点稀疏的星光,加上近地面人家楼房窗户间流溢出来的万家灯火,在天光云影和人间烟火的混杂中,抬头俯仰之间,自然生发出头脑中关于天地人合一的温馨与酣畅!
19、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20、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21、中秋节的月在小区里显得格外灿烂明亮。安安静静的小区愈发让月亮现出了本色。天空中稀稀拉拉几颗星星,那微弱的光忽闪忽闪,只配在月亮的下面作一个普通人。那月亮好象在说:“哼哼,想和我比,天空惟我独尊!”皎洁的月光泻在树上,把树披上了银纱,轻薄飘逸。
22、月亮小得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23、没有月亮,繁星像是大荷叶上的露珠似的闪烁着。
Ⅳ 祝大家冬至节快乐
春节,寒梅傲雪,我折一缕暗香扑鼻,试问姑娘能否与我剪烛西窗。
元宵,长灯夜明,我提一盏莲灯寄水,试问姑娘能否与我临河相依。
清明,细雨纷纷,我撑一把映花纸伞,试问姑娘能否与我醉酒一回。
端午,流萤仲夏,我寻一叶小舟泛河,试问姑娘能否与我乘风清凉。
乞巧,佳期如梦,我挑一支翠玉珠钗,试问姑娘能否与我互约朝暮。
中元,绰影婉约,我煮一杯清茶对夜,试问姑娘能否与我论古谈今。
中秋,花好月圆,我弹一曲几分闲雅,试问姑娘能否与我琴瑟和鸣。
重阳,秋菊盈园,我画一纸锦绣山河,试问姑娘能否与我研墨提诗。
腊八,冬至三戍,我祭一方仙神众佛,试问姑娘能否与我世世良缘。
除夕,烟花盛世,我迎一年新春复始,试问姑娘能否与我共渡今宵
Ⅵ 立冬图片唯美句子
1、一年有着四个季节,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头了,走进立冬,天气就渐渐冷了,它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2、我让叶子伴着秋风游走,让雪花随着风儿飘散,让太阳跟着蓝天回家,让月亮带着星星共舞,祝你立冬快乐!
3、立冬至,天转凉,问候挂心肠;叶儿黄,寒气涨,冷时添衣裳;托浮云,唤流水,提醒保健康;立冬至,问候来,幸福又吉祥。
4、有些话语像是雪花,平淡却纯洁!有些思念像是北风,干燥却强劲!有些问候像是冬天,寒冷却温馨!今日立冬,愿你幸福开心!
5、立冬来了,天气越来越冷,树叶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给地上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每天我走在上面,感觉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6、岁月匆匆,转眼又立冬;露寒霜冻,天气又变冷;情谊有多重,思念在心中;遥把问候送,每日多运动,愿你健康幸福,一切多保重!
7、收一收烦恼,藏一藏郁闷,躲一躲忧愁,得安定心神。养一养气血,顺一顺呼吸,调一调阴阳,蓄无限生机。立冬节气,祝你温暖过冬。
Ⅶ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指什么时候
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下元为十月十五。
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2、“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3、下元节为中国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当天禹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7)冬至月圆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1、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
2、中元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之一。中元还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3、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
Ⅷ 月圆的唯美句子
月圆的唯美句子
1.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2.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3. 金色的月亮,圆圆的犹如一张罗盘,挂在远方的天上,向无数旅人指示归家的方向。
4.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5.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6. 月亮升起来了,红晕晕的,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
7.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Ⅸ 丰富多采的月亮文化
话说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着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探索月球的奥秘
——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章综合性活动课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旨在学习完本单元有关月球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延伸,在本单元起一个知识整和系统化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融入到课堂中去。最后将体会心得形成书面材料。(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展开此项活动)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课文内容,积累了大量有关月球的知识,在课下加以分类和整理,让此活动提供一个让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使有关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a) 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训练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b) 过程方法目标:重视考察学生的活动过程及获得资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c)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等。
五、教学实录
(一)学生三分钟演讲:《我们所了解的月球》(内容是总结上节课所了解的月球的有关自然现象并作适当补充)
(二)老师导入:
(三)老师介绍四小组的图标及探究的主题:(出示课件:每组的图标)
一组:主题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二组:主题是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和民风民俗;
三组:主题是与月亮有关的对联、谜语;
四组:主题是与月亮有关的歌曲与绘画;
(四)老师提出这次成果展示的要求:(出示课件)
(学生齐读)探究性学习展示要求:1
(五)老师:首先有请探究性学习第一小组来展示他们探究的成果。(大家鼓掌,第一小组主持人上场)
吟诗颂月
——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第一小组
第一组主持人:
本组的研究专题为“吟诗颂月——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月亮,自古以来是人们赞颂的对象,涉及到月亮的文学作品数不甚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作人的《中秋的月亮》等。有关月亮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体会诗词中的月亮。
首先,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选段。
由尚文杰同学朗诵:(诗文略)
第一组主持人:
月亮本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依然被人们所喜爱,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看!一场有关月亮的知识竞赛正在激烈的进行着…
学生张家硕:
欢迎大家回到我们的节目现场,现在已经到了最令人紧张的决赛阶段。吟诗颂月——诗词大比拼。
目前场上只剩下3位选手:1号选手叶飞;2号选手刘明国;3号选手陈灿。到底谁会成为今天的冠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持人: ……
选手答:……
第一组主持人:
月亮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有关月亮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对此有兴趣的话,我门课后在继续探讨。
本组的汇报演出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组主持人:
古代文人常常在他们的诗文中借月抒怀,赋予月亮不同的意象,形成了如此灿烂独特的月亮文化。下面请大家继续欣赏第二小组探究性结果展示。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与月亮有关的传说和民风民俗 第二小组
第二小组主持人(旁白):
本组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组——与月亮有关的传说和民风民俗 。“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从古至今,人们似乎十分偏爱空中的皎月。月的故事代代相传,经过了几百年,仍然被人们所钟爱。
在一个中秋的夜晚,付奶奶和她的孙女正在庭院里赏月……
听奶奶讲月亮的故事
1、 演员表:
李乃秀 饰 奶奶
刘亚欣 饰 孙女
2、 台词:(略)
师:说到吃月饼,老师不由想到前几天的一件事,我们班的侯智慧同学的爸妈下岗了,想开个月饼店,他的爸妈想让我给起个好店名,这样咱们一起来帮他们出出主意吧!给月饼店起名:
月 饼 店 新 名
1、玉盘斋:
玉盘是月亮的美称,斋又是古代文人墨客作书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文内涵。
2、圆如月:
“中秋月圆人团圆”月饼象征着团圆,因此,本组取名为“圆如月”。
3、花好饼圆:
我们的店名是由“花好月圆”一词引深而来的,这儿的圆不仅代表了月亮的圆,而且代表月饼的圆,所以,我们取名为“花好饼圆”。
4、金屋藏月:
我们取名为“金屋藏月”,这个店名看似平凡,但其中却有着黄金般的宝藏。我们的月饼如月神所做的那样香甜、可口。欢迎各位顾客前来光临。
5、月圆:
本组起的店名是“待月圆”,圆是圆满的意思,这个名字的喻意是等待月亮圆满的时候,大家来本店买月饼。
6、月来香:
我们取名为“月来香”。首先,人们回想到夜来香那种高雅的感觉,并且,“月”指我们做的月饼;“来”指欢迎顾客来本店光顾;“香”指我们做的月饼香甜、可口。同学们,你们是否闻到了月饼的香味了呢?快来我们“月来香”月饼店吧。
7、花好饼圆
我们的店名是由“花好月圆”一词引申而来的,这儿的圆不仅代表了月亮的圆,而且代表了月饼的圆,所以我们取“花好饼圆”。
8、满月心语
每当月圆之夜,你仰望天空的皎月,是否产生无限的感慨呢?吃我们的月饼吧!它将把你的心语捎给月亮。
9、玉兔之屋
我们之所以取名为“玉兔之屋”,是因为月饼是传说中嫦娥仙子身边的玉兔制造的,那么,“玉兔之屋”的月饼也是最正宗的,相信会受到顾客的喜爱。
10、饼香村(师)
常言道:店名就是招牌,店名好,生意就旺,我给店取名为“饼香村”是源于《红楼梦》中的“稻香村”,是不是很有诗意啊!
好,有请第三小组上台进行探究性成果展示。
猜月楹联
——对联和谜语 第三小组
主持人:
从古至今,许多着名的诗人、学者写过的佳对不计其数,而其中关于月亮的对联更是数不甚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吧!下面就请看赵永胜、孙国辉同学带来的相声《中秋吟联》。
(具体内容略)
主持人: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是不是意犹味尽呢?那么,就请听由王赛同学带来的演讲《明月千里》,借此来抒发她对月亮的情感。
王赛: 《 明月千里》
主持人:
看完了以上的表演,大家一定对月亮有了更深的了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带大家去探索关于月亮的文化宝藏。但我们相信在不久之后,大家一定能揭开月亮那神秘的面纱,让人类更加了解月球。本组的汇报演出到此结束。
师:月亮文化展示是不是很精彩,精彩的还在后头呢!下面请第四小组上场。
望月当歌
——有关月亮的歌曲和绘画 第四小组
主持人:下面就请您跟随我们第四小组,进入奇幻的月的世界,去倾听月的歌声,去欣赏月的图画,相信您一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下面大家所欣赏到的,是小品《月宫游记》。
月宫游记
演员表:
嫦娥——程环饰
玉兔——张欣桐饰
探险队员——黄江坤(甲)、李悦悦(乙)、崔玉杰(丙)饰
旁白——房峻生饰
(具体内容略)
主持人:是的,其实往往最美的东西就存在于你的心中。那么,同学们,你们心中最美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就请用最动听的诗句,最美丽的图画去赞美月亮吧!
师总结: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成果展示,犹如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流恋忘返。请问刚才哪一个节目最符合展示要求。(出示展示要求)
生1.略
生2.略
师:略
(六)活动延伸:
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生1、略
生2、略
生3、略
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以月为话题,谈一谈这一次展示分享结果的心得与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六、教学反思
1、 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从不完整到完整的渐变过程,让学生真实得坦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鉴别,学会综合分析,使知识归之于系统。
2、 开放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状况,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在课下或课上创造性解决。
Ⅹ 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是中国节庆中第二个最重要的节日,在中国已有逾千年的历史,其传说亦饶有趣味,值得在此再说一遍。
在众多美丽的传说中,其中一个是唐明皇游月宫。明皇热爱月亮,其热炽的程度使他渴望到月宫一游,其侍从太傅,智者天奥净 (Tien-o-Tzê中国流传的版本多说是道人罗公远,亦有说是张果老或法师叶法善),陪同明皇在桂树下开始月宫之游。他向明皇说:“陛下,这只拐杖会带领我们到月亮去,请陛下不要张开眼睛,我会把拐杖掷向天空。”抵达月宫后,先见一度象牙阶,阶上一片明亮,他们看见月宫的主人嫦娥,她的丈夫后羿是天宫卫士,他因将天上九个太阳射下来而闻名,并因而获赏不死药,但吃下不死药的却是其妻嫦娥,她因此获长生并飞往月亮。永远美丽的嫦娥,指着隔邻的小丘,那里玉兔正在捣药,是能医百病的仙丹灵药,至于那只桂木拐杖,就竖立在月宫长满菁苔的地上,传说它还开始生枝、长叶、开花……
按阴历计算,中秋是八月十五那天,全年月亮最光的日子。谁望着月亮,便会看到玉桂树旁是不死的嫦娥,还有玉兔的背影,它在研钵前捣着那能医百病的妙药仙丹。假如看不到的话,请闭上眼睛,那么我们想看到的便会出现在想象的明镜中。
诗赋:
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对联:
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谜语:1、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
答案:明
2、 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风, 人人说我三十寿, 二十八、九便送终。(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3、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4、 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打两种天体)
答案:太阳、月亮
5、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歌:月亮船。
画:月亮升起》是绘画史上的名作
荷兰着名画家文森特·凡·高离开人世之前创作的一幅画《月亮升起》。
风景名胜:二泉映月
芦沟晓月,日月潭 。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去年年尾 今年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入无恨月长圆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雪飘梅岭 处处香山白乐(了)天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厚地高天 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 可怜风月债难偿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回答者:掷砚斋 - 举人 四级 11-22 20:39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