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道的寓意是什么
茶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道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东方文化的瑰宝!
世界已有公认,中国是茶之故乡。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4000年到10000年的历史。
茶道茶道,茶以载道,“道”寓于饮茶之中。所以茶道的形成有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普遍饮用。
茶在中国的人工栽培史是世界最早的,早在巴蜀时代,园中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茶叶。种茶之举不晚于西周,迄今约2700年。
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茶道。千余年来,茶叶文学久盛不衰,不断有佳作问世;茶学专着有百余部,可谓着作大备。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结晶。中国茶道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中国茶文化自汉代输入日本,中国茶道唐宋时期就已在日本扎下根来。日本人民的聪慧之处在于富有创意地学习中国茶道,并融入日本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不仅毗邻的亚洲诸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借鉴了中国茶道,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
‘贰’ 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七大美是什么
日本茶道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学属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下面我们来一一解释这七大美: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虽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却倡导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论从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见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是釉没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还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挂轴等茶道美术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齐划一的感觉,多是参差不齐。这种带有缺陷的美,却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认为,缺陷的美,是一种奇数单一的美。就如中国书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间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独自拥有一种看似不整齐规范的奇美。简素之美简洁朴素单纯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属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禅宗的“无”,所以,茶道的简素,就是“无”的表现之一。比如,日本古来建筑中,神宫和茶室的建筑,虽然理念上都推崇简素之美,但神宫的简素和茶室的简素,却是同一概念下的两种简素。神宫的建筑是古朴、庄岩、静穆,京都的桂离宫,东京的明治神宫,选材上用巨木和整齐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筑,则是简单、纯朴、寂静,选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简瓦搭成,诠释了一种脱离于寺院的俗世修心养性之愿望。这两种简素,都体现了日本禅学的美感。茶庭中只有常绿树木而无花草,茶室中的挂画,也多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横梁,看似毫无精雕细刻,却有种稚拙笨朴的素美,令人入目难忘。进入茶庭和茶室,举目所见,没有绚烂只有素雅,这种简单的素美的深处,蕴藏着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
毫无感觉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历经岁月沧桑的变迁,不论怎样的苍老,其中都有着无觉的静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见到挂轴中的书法或画,墨迹淡薄难辨,或者老旧斑剥的茶盒等,虽然一目所见,有种枯槁之状,但却令人感悟一种枯中沉淀的力量,外表不再强大,内在却雄气的阳刚厚重之美。
‘叁’ 中秋赏月,如何体验唯美茶境界
中秋赏月,如何体验唯美茶境界
茶,源于炎黄故地,其历史与中华文明史几乎同步。在中古及上古时代,品茗往往是士大夫阶层寄情把玩之物,而非普通民众生活之必需,故有“品茗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辩味,俗莫大焉”之说。然而,如今,茶、茶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品茶过程中,品茶者也同时欣赏了茶道用品设计和茶室装饰,它已成为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
茶本清幽,但在中秋来临之际,身处都市的我们应该怎样诠释“和”、“清”、“俭”、“静”之茶本性?又将如何在斑驳的月光下,摆置一桌宁静而致远的茶席,在悠悠茶香中,体验唯美茶境界?今天,就让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0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告诉我们答案。
茶道讲究唯美,设计讲究创新
中秋,因为与当空明月产生了关系,而更富有诗意。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但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如今,身处闹市的我们为了得到片刻宁静,多会选择在中秋月圆之夜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品琢,任思绪在夜空中游走。
然而,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不断探索品茗深邃的意境,他们相聚品茗清谈,以茶代酒,抚琴赋诗,乐在其中。而如今,在茶道溯源之后,我们更希望通过品茶,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进而形成茶文化。但是,我们该通过何种方式去体会这种茶境?茶室家具、茶室屏风、茶盘、茶壶、茶杯、茶宠、茶通、茶罐、杯托、香器、花器、煮水器等与泡茶有关的茶道用品,以及茶道空间该如何设计才能给人以唯美感受?
“一个唯美空间的呈现讲究的是意境,设计过程讲究的是创新,这就需要茶道用品设计人才不仅具备工艺美术领域方面的功底,还应对我省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省虽为产茶大省,在茶产业方面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在艺术设计领域也频频获奖,可多年来,以茶道用品为主要内容的设计大赛却一直未曾有过。因此,为填补茶道用品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市场空白,促进我省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我省首次举办了2010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将我省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并且服务于中国茶道艺术,使茶道用品的方方面面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欣赏性。” 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相关负责人称。
双节比拼茶创意,奖金最高5万
“创意点亮未来,而设计是思维与创新的展现。通过此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我们将发掘一批真正能代表茶道用品设计实力的年轻设计师,并将他们推介给社会,从而树立起‘福建茶道艺术’这个品牌,这对于今后福建艺术设计以及福建茶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这次大赛可谓开创了茶界和艺术界的先河,成为福建省茶道艺术领域学术和设计交流的舞台。”设计大赛组委会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来文如是表示。
“本届比赛主要分为茶器设计及空间设计两方面内容。比赛过程中,强调了茶道用品的收藏价值。”据称,茶道用品已从单纯的器具发展为具有审美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更为重要的是,茶道用品的设计已经成为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茶道用品设计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茶文化的繁荣。
据组委会相关人士介绍,2010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竞赛主题为“创意·唯美茶境界”,分为专业组和企业组,要求设计作品具有创新独特理念、视觉综合表现力佳、可适合批量生产制造、适合市场需求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据悉,2010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已成为我省创意兴茶的全新战略之一,其辐射范围已扩至港澳台,乃至国外。活动将持续4个月左右,但设计作品截稿时间至10月15日,恰逢双节前后,评审时间截至10月28日。此后,待奖项公布后,主办方还将组织参赛作品展、海峡茶道用品学术研讨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设有大奖。其中,专业组设至尊金奖1名,奖金最高5万元人民币。而企业组则设创新奖5名,奖金最高3万元人民币。
‘肆’ 关于茶道的禅语有哪些
1、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2、每一片茶叶的沉浮,都是一种缘定,不空不昧。继续喝茶,享受当下,带着茶的清香,爱也清了,心也清了。
3、即便你忙得很是不可开交,也应该约上朋友、爱人,或是自己在阳光下享受下午茶的时光,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而是能让你享受到生命的质感。
4、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5、菊花茶,苦到极致,漫过舌尖,直至心田。
6、经由滚烫的沸水,经由忙乱的沉浮,尝一口这茶,真苦真涩,如同创业的艰辛;奉献了青春的美丽,奉献了生命的精华,品一口这茶,真香真醇。
7、强弩之战,残缺的人性,片刻的宁静,唯美的下午茶,瞬间的爱情,构筑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歌。
‘伍’ 学习茶艺的好处有哪些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第六,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5)茶道清新唯美意境图片扩展阅读: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对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对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着;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 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 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 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陆’ 印度大吉岭旅游之后,欣赏不一样的高山茶园,还能感受茶道吗
随着对印度的了解愈来愈多,对印度的历史、音乐舞蹈、传说故事、宗教愈加感兴趣,对印度实地进行探索也就放在了日程当中。很多人问我印度大吉岭值得去吗?我只能说,这个要看自己的爱好,毕竟这个地方还真有点特别,大吉岭位于印度东北部,因出产世界三大名茶之一大吉岭红茶而驰名世界,幸福谷茶园是世界知名茶庄,来这里可以感受不一样的茶道,当然,还有其他非常着名的景点。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大吉岭终年云雾缭绕,因其降雨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地多雾的气候,特别适合茶叶种植,如同一道道丝带缠绕在崇山峻岭之中,四周被翠绿的茶园所环绕,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在远方的云朵遮掩下若隐若现。大多数游客都会在雨季过后(10月和11月)和春季(3月中旬至5月下旬)来到大吉岭,这时候气候干燥,天空晴朗,风景一览无余,温度舒适宜人。这段时间往往是旅游旺季。冬天这里会非常冷。
这座终年被喜马拉雅山脉庇佑的小山城,游客可以悠闲地逛茶园品红茶、体验蒸汽小火车、在TigerHill看世界第三高峰日照金山。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就算没时间去徒步,一次不经意的回眸就能看见干城章嘉,仿佛触手可及。除此之外,大吉岭周边的寺庙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圣安德鲁教堂位于印度大吉岭,一座古老的淡黄色的英式交通。教堂门前是一片绿地,在远处雪山的呼应下显得格外漂亮。教堂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用来纪念众多知名的大吉岭居民,每个周日的早上都会举行礼拜。还有chowkbazar是大吉岭当地的一个民间市场,很多当地人都会在这里买菜以及购置各种日常用品,充满生活气息。这些店铺用木板相隔,人们都非常热情好客。
如果你和我一样非常热爱英国文化,想近距离体会殖民地遗风,Elgin会更加满足心愿。这里曾是许多英国名人来到大吉岭时的驻地,酒店里的老照片一下子就能把你带到那个年代。这里还保存这旦增诺盖的签名海报,甚至专门有一座侧楼,全部陈列了英国登山队征服珠峰和旦增诺盖的历史照片!特别提醒大家,前往茶园之前,尽量邮件或电话与茶园联系好,了解茶园的位置,价格包含项目,是否能够刷卡,是否有网络等等信息,越详细越好。
‘柒’ 茶的意境是什么
茶的意境就是茶的精神,我们通常称之为“茶道”。
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饮茶而相互交流,文明优雅,而且与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捌’ 茶道六君子图片及名称
‘玖’ 意境图片唯美大图有关茶艺
‘拾’ 茶道步骤,最好有图解
1、沸水温壶
将纯净水(或山泉水更好)烧至沸腾,徐徐倒入紫砂壶中,注意冬天时要用温水先冲泡紫砂壶,避免温差过大引起的壶裂。烫壶后将茶漏、茶杯、茶宠统统用沸水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