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美国爱乐乐团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手机ps图片换头 2025-07-24 11:11:36
迟到了很久的动态图片 2025-07-24 11:10:53

美国爱乐乐团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29 21:01:39

⑴ 美国五大交响乐团是哪5个

费城交响乐团(Philadelphia Symphony Orchestra)
美国音乐表演团体。创立于1900年。首任指挥是F.谢尔。L.斯托科夫斯基于1912年就任第三任音乐指导和指挥,为该团的发展立下了功劳。在他手下,乐团以辉煌的音响、多彩的音色,创造了光辉的费城之音,跻身于美国三大交响乐团之一。1936年尤金·奥曼迪接任指挥,任职达41年,曾到欧洲 、亚洲等各国旅行演出,70年代初率团来中国演出。费城交响乐团实力雄厚,冠盖群雄,有20世纪国际上的超级交响乐团之美称。乐团各个声部都有一流的演奏家,通过广播、唱片和大量的演出活动,首演了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从1979年开始,原客席指挥R.穆蒂成为第五任常任指挥。

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波士顿交响乐团创立于1881年,由亨谢尔任指挥。该团从创立至1918年的历任指挥都是清一色的德国指挥家。1919年,法国作曲家拉波接任指挥。从1924年俄国着名指挥家库塞维兹基就任音乐监督后,波士顿交响乐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72年,乐团又进入小泽征尔时代,再度重振威风。波士顿交响乐团是现今所有美国乐团中最具贵族气息的乐团。在美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和英国指挥家戴维斯这两位着名人物的轮流指挥下,这个乐团灌录了无数张令人爱不释手的唱片杰作。该团的弦乐合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他们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亦可简称为纽约爱乐)
纽约爱乐乐团是美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由希尔创立于1842年。初名“纽约爱乐交响协会”。纽约爱乐乐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乐队之一,是美国成立时间最长的乐团,属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1922年,门格尔贝格接任首席指挥后,该团的演奏水平飞速发展。1928年,该团跟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曾在该团任职的指挥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马勒和达姆罗许等人的名字。从1928年到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当代着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指挥该团,使该团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乐团在1962年离开卡内基音乐厅搬至艾弗里·费雪厅(林肯中心)之后,人们就一直讨论,乐团回迁是否会更好。从1978年起,印度着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

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美国音乐表演团体。1891年西奥多·托马斯在C.N.费伊等人的帮助下,获得5万元美金保证金,建立了芝加哥乐团,以后15年一直延用这个名称。后改称西奥多·托马斯乐团,1912年采用现在的名称,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3个交响乐团之一。托马斯去世后,从1915年起,由德国出生的F.施托克继任指挥 ,使乐团具有了德国音乐传统的某些优点。几种芝麻类型他1942年去世后,乐团一蹶不振。D.德弗从1943~1947年任指挥。A.罗津斯基1948年春继任后,由于经营政策的不同,其任期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演出季后结束。R.库贝利克在担任一段时间客座指挥后,于1950年被任命为音乐指导。1953年F.赖特上任,使乐团出现繁荣,成为美国最出色的交响乐团之一。赖特去世后,乐团再次落入低潮。1963~1968年吉恩·玛蒂农任音乐指挥。G.肖尔蒂1969年继任音乐指导和指挥后,乐团演奏水平日益提高,迎来了黄金时代,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1971年第一次的欧洲之行获得巨大成功。乐团的永久音乐厅于1904年由公众捐资而建。乐团共有100多人。演奏曲目广泛,演奏稳重扎实,音响坚实有力,铜管组声音洪亮辉煌。

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Cleveland,The Symphony Orchestra of)
美国音乐表演团体。1918年在克利夫兰音乐艺术协会的援助下创立,首任指挥是尼·索柯洛夫。1933年由罗津斯基就任音乐指导与指挥,为乐团打下了扎实的演奏基础,很快进入了着名交响乐团的行列。10年后由莱因斯多夫指挥了3年,直到1946年塞尔任职。此后,乐团先后在布列兹和玛捷尔的指挥下演奏,保持了原有的高水平,并赋予新的特色,录制了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勃拉姆斯交响乐全集,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理查·施特劳斯、海顿等人的作品。该团音响均衡、透明,音色明快、美妙,演奏细腻、严谨,合奏默契、完美。

⑵ 现在世界上比较着名的交响乐团有哪些

据说有个世界交响乐团排行来的,
1、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德国)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开始时只是室内乐队的小编制,后逐步扩大。该团在18世纪前以演奏意大利歌剧为主。从1817年开始,由着名作曲家韦伯担任指挥,进一步充实了乐队人员的编制。后又经着名音乐家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排演,这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最擅长歌剧演奏;在交响作品方面,拥有跟西欧乐团所不同的独特音响,而且声部平衡很好。该团所演奏的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具有美妙的德国古老传统色彩。

2、维也纳爱乐乐团(奥地利)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2年,该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象征性乐团。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着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这个乐团不设常任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姆、卡拉扬、穆蒂、伯恩斯坦、马泽尔等当代着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为客串指挥。据统计,指挥这个乐团灌制过唱片的指挥家竟达36位之多。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的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弦乐音色华丽优美。该团演奏的曲目比较保守,以传统的德奥作品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团对于任何类型的指挥家都能作出灵敏的反应。有时,他们在严格的指挥家手下,白天举行定期演奏会,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晚上却在意大利歌剧指挥家的手下,演奏意大利歌剧,足见该团的适应能力之强。

3、纽约爱乐乐团(美国)
这是美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由希尔创立于1842年。1922年,门格尔贝格接任首席指挥后,该团的演奏水平飞速发展。1928年,该团跟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曾在该团任职的指挥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马勒和达姆罗许等人的名字。从1928年到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当代着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指挥该团,使该团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从1978年起,印度着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共有团员106名,每年要演奏52周,其中有23周举办定期演奏会,演出场次大约为190次。该团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具有非凡的演奏水平,而且在历代着名指挥家统率下灌录了数量众多的唱片,其演奏成员中着名的演奏家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4、波士顿交响乐团(美国)
波士顿交响乐团创立于1881年,由亨谢尔任指挥。该团从创立至1918年的历任指挥都是清一色的德国指挥家。1919年,法国作曲家拉波接任指挥。从1924年俄国着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就任音乐监督后,波士顿交响乐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72年,乐团又进入小泽征尔时代,再度重振威风。

波士顿交响乐团是现今所有美国乐团中最具贵族气息的乐团。在美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和英国指挥家戴维斯这两位着名人物的轮流指挥下,这个乐团灌录了无数张令人爱不释手的唱片杰作。该团的弦乐合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他们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5、柏林爱乐乐团(德国)
柏林爱乐乐团成立于1882年,着名指挥家尼基什曾任该团指挥达27年之久,他在任期间为乐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之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之一。1954年,福尔特文格勒担任该团指挥,此后乐团声誉更盛。1955年后由卡拉扬接任该团终身常任指挥,由此进入卡拉扬时代,此间该团的演奏活动和唱片录音更为频繁。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该团曾参与歌剧公演活动。

同欧洲许多传统的乐团相比,柏林爱乐乐团的历史较短,但担任该团指挥职务的大多是最伟大的指挥家,这就使他们的演奏曲目无限扩大,合奏技能精彩绝伦,并具备了优异的反应能力,无论哪个指挥家统率该团,都能发挥其实力。可以这样说,柏林爱乐乐团是当今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各交响乐团之冠。

6、捷克爱乐乐团(捷克)
该团是在1894年以布拉格国民剧院管弦乐团为中心组建的,两年后在捷克着名作曲家德沃夏克指挥下第一次举行演奏会。该团起初隶属于布拉格国民剧院,到1901年才独立出来。1918年,着名指挥家陶利希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该团才成为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首屈一指的乐团。到1950年后的安杰尔时代,该团终于拥有了世界性的实力与声誉。

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的曲目十分广泛。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优秀,有古雅的情调和捷克式的独特音响,尤其在演奏本民族的作品时情韵特别优美,其中以德沃夏克的音乐为其最高成就。

7、费城管弦乐团(美国)
费城管弦乐团创立于1900年,首任指挥是谢尔。1921年,斯托科夫斯基就任该团的第三任音乐监督,在他的训练下,这个年轻的乐团很快成为全美的“三大乐团”之一。该团在广播与唱片录音方面也极为活跃。此外,该团还积极介绍与首演现代音乐,为美国乐坛带了来欣欣向荣的象。1938年后,奥曼蒂接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他担任此职竟达41年之久。该团现由当代着名指挥家穆蒂担任常任指挥。

费城管弦乐团共有105名团员,每年工作52周,大约举行190多场音乐会。该团以辉煌的音响和多彩的音色闻名于世,被誉为“费城音响”;其各个乐器组内都有着名的演奏家。该团在美国冠盖群雄,堪称为20世纪世界性的“超级交响乐团”。

8、多伦多交响乐团(加拿大)
多伦多交响乐团创建于1908年。1923年,克尼兹担任该团的首席指挥。1931年,马克米兰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乐团有了长足的进展。马克米兰功劳卓着,曾被英国皇室封为爵士。1936年,着名指挥家朱斯金特接棒,使这个乐团产生了辉煌的演奏效果。1965年,小泽征尔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使该团终于确立了世界第一流的地位,在这段时间内,该团曾灌录了不少唱片。

多伦多交响乐团共有团员95名,近年来由戴维斯接任音乐监督后,该团似乎返老还童,变得格外精神抖擞,演奏富有朝气,音色明亮、华丽。

9、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前苏联)
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悠久、实力最强的管弦乐团。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圣彼得堡宫廷乐团,但是他们举行公开演出却是从本世纪才开始的。1917年,在俄国着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担任指挥时,曾以“国立爱乐乐团”之名开始活动。1938年,前苏联着名指挥家穆拉文斯基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此后的40多年,该团声誉渐高,成为"穆氏的亲兵"而进入黄金时代。

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奏风格充满激情、富有力度感,充分反映出彼得堡这个古老城市的文化特性,在合奏上显示了俄国式洗练的特色。该团最擅长演奏本民族音乐家如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其解释令人信服而表现生动。该团还特意配置了两套水平同样高超的人马,当乐团旅行演出时,必有一套人马留守在"大本营"中。

10、日本广播(NHK)交响乐团(日本)
这是1926年以近卫秀为中心而组建的乐团,当时称作“新交响乐团”,次年开始举办定期演奏会。1935年,近卫担任常任指挥,该团从此活跃于日本乐坛。后改称日本交响乐团后,由尾高尚忠和山田雄一任指挥。1951年隶属于日本广播协会(NHK),由此改称为目前的团名。

日本广播协会(NHK)交响乐团,是全日本最杰出的乐团,四管编制,全团人员共128名,每年平均演出140场左右(其中定期音乐会60场),听众达30万人次。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突出,合奏效果也十分完美,其充实的演奏能力,堪与欧美的乐团相媲美。特别是在演奏日本现代作品时,该团最能发挥他们的实力。

⑶ 介绍爱乐乐团

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 团员介绍

赖纳·昂纳克——小提琴手
生于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南兴市,七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1969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中学师从于伯特辛格教授,而后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他于1977年在维也纳获得青年音乐家一等奖并取得卡尔·博姆博士基金会奖学金(隶属于及维也纳爱乐乐团)。他于1981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84年成为歌剧院音乐会首席小提琴手,并于1992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宁那·霍内克是一位着名的独奏家,在奥地利(例如在布雷根茨音乐节)及欧洲(1993年在伦敦皇家艾伯特大厅舞会上首演),日本及美国(1994年在纽约艾弗里·费雪礼堂的首演)享有盛名。其它事迹包括2000年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马里斯·扬松斯指挥下演奏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宁那·霍内克同捷克交响乐团于布拉格录制了德沃夏克及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由日本佳音唱片公司);其它录音包括弗朗兹·舒伯特的小提琴及钢琴作品。他主要作为室内音乐家(从1984年起作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首席小提琴手)在大量的广播、电视、及CD作品中有良好记录。宁那·霍内克演奏用琴为1714年制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基利尔·科班琴科——小提琴手
1978年出生于敖德萨(乌克兰),五岁时,亚历山大·巴甫洛夫给他上了第一堂小提琴课;第一次跟随管弦乐队演奏时他年仅十岁。1989年,他在新西伯利亚从师于查哈尔·布隆,并于1990年顺利通过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1991/92年在维也纳音乐中学进修。自1992年起,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于鲍里斯教授。科利尔在众多地区像敖德萨、基辅(乌克兰共和国首都)、费伦堡、格拉茨、维也纳及东京同管弦乐队合作进行独奏。科利尔从2001年3月开始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哈拉尔德·克龙珀克——小提琴手
1968年2月生于维也纳,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4年,就读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现在是音乐大学),师从迈克尔 施尼茨勒教授和格哈德·黑特泽尔教授,并于1991年在格拉茨音乐大学分校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除了获得各种“青年音乐会”奖项之外,哈拉尔德在美国从师于格哈德·普莱及约瑟夫·金格尔时,还被授予“东方音乐节”奖学金。1994年,他同ISON乐团在佩莎赫(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勃拉姆斯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7年,他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他于1993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并于1996年起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米兰·谢特纳——小提琴手
1966年生于布拉格,六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从1982年到1988年,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朗谢克教授。米兰已获得数项小提琴及室内音乐比赛奖项(例如,1984年及1985年的捷克音乐学院比赛;1985年及1987年在皮瑟克举行的奥托卡·赛夫西克比赛)。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是由克劳迪奥·阿巴指挥的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而后在阿尔弗雷德教授处进修,之后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1990年)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93年)作为第一小提琴手。他参加室内音乐团体演奏的世界巡回演出并出现在像萨尔茨堡音乐节舒伯特 (舒伯特音乐节)和圣彼得堡的星光艺术节中。米兰自1988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并从2001年起加入 Schulhoff四重奏。

米夏尔·克斯特卡——小提琴手
1967年5月25日生于捷克共和国,受父亲影响六岁起学习音乐,继而成为知名小提琴手。他在布尔诺音乐学院从师于鲁道夫教授,在雅那切克学院从师于阿道夫·斯克拉并获得学位。一年后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一员。1987年,在音乐中学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1992年起成为林茨(奥地利)布鲁克纳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后加入国家歌剧员管弦乐队(1993年)及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1996年)。迈克尔·库斯特卡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自1994年起)及Schulhoff四重奏的一位活跃的室内音乐家。

阿尔卡季·乌诺库洛夫——小提琴手
1948年生于基辅(乌克兰);他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及基辅国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从1971年起,他作为在基辅的国家交响乐团独奏在前苏联及国外所有的主要音乐中心演出。他在“布拉格春季”比赛中(在大卫·欧依斯特拉夫指导下)以及巴黎的“Long-Thibaut”比赛中(由列奥尼德·科冈指导)均获奖。1987年起任前苏联最古老最着名的剧团——基辅室内管弦乐队领导及指挥,到芬兰、德国、美国、及荷兰进行巡回演出。由加拿大唱片公司为其录制韩德尔,莫扎特, 柴科夫斯基,艾尔加及葛利格作曲的CD。亦在乌克兰有大量的广播录音。阿卡迪耶·伊诺库罗夫于1992年移居到奥地利,在林茨的布鲁克纳音乐学院及维也纳音乐学校执教。他仍然作为一个独奏者及室内音乐家(活跃艺术四重奏)活跃于国内外。他自1994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

埃里奇·考夫曼——中提琴手
1940年5月26日生于奥地利布尔根兰州;七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从13岁开始,他就随叔父沃尔特·考夫曼(格拉茨歌剧院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及作曲)学习小提琴,一年后在菲拉赫音乐中学学习单簧管。继而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继续两种乐器(从师Morawec教授学中提琴及从师Österreicher教授学单簧管)的学习。他的第一份职业是1963年在一个管弦乐队作中提琴手。在那期间,他仍旧是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斯特拉卡四重奏、以及爱乐四重奏活跃的室内音乐人(从师于Poschka教授——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1972年起他已成为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手。艾力克·考夫曼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发起人之一(1974),在奥地利及国外进行过多次巡演。他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及各种其它室内乐的作曲、改编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弗里德里希·鲍尔——中提琴手
1945年4月19日生于奥地利arinthia;他很小的时候起就在克拉根福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中学毕业后,他继续在音乐学校跟随斯坦鲍尔教授学习音乐及表演艺术,主修两个专业(小提琴表演及教学)。之后跟随卡尔教授学中提琴。弗里德里希·鲍尔自1976年起就已成为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独奏家,1981年成为音乐学校教授。他在奥地利及国外同 ensemble Musica Antica的其它成员一起在众多室内音乐会中演出;1976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中的一员。

迈克尔·黑尔——大提琴手
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7岁起开始学大提琴。之后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1980年光荣毕业。1981年起成为慕尼黑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的大提琴独奏家,在维也纳弦乐独奏家里也是同样的职位。直到1989年以前,他一直是科隆的“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家”的一员。迈克尔·黑尔的独奏及室内音乐风靡于欧洲及日本。迈克尔·黑尔参加过史威辛根艺术节、路德堡艺术节、萨尔茨保音乐节和克恩顿夏日音乐节等音乐节,也有众多关于他的广播及电视录音带。

乔治·福瑞斯陈科拉杰——大提琴手
1938年生于萨尔茨堡,11岁起在萨尔茨保音乐中学学习大提琴并于1959年荣誉毕业。继而在汉堡、巴黎(跟随Tortelier教授)、及维也纳进修。1996年他作为大提琴独奏家加入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在此期间,他也于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作了14年的大提琴独奏家。他的独奏及室内音乐也使其闻名于欧洲,日本及美国。从1988年开始,福瑞斯陈科拉杰教授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成员之一。

沃尔夫冈·居特勒——低音提琴手
1947年生于维也纳。他在商业中学毕业以后,做了五年的银行出纳员,并继续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低音提琴。1974年起已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1979年成为低音提琴部的首席演奏员。居特勒先生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1974)以及居特勒三重奏——维也纳的发起人之一,1989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五重奏的一员。

⑷ 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

艾伦·吉尔伯特1967年2月出生于美国纽约,其父麦克·吉尔伯特和其母武部洋子(Yoko Takebe)均为纽约
爱乐乐团艺术家.他从小学习小提琴,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在朱莉亚音乐学校他跟随Otto-Werner Mueller学习指挥,1994年以硕士文凭毕业。此外他也在哈佛大学师从Leon Kirchner与Peter Lieberson学习作曲。 曾任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助理指挥。2001年他首次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此后指挥了23次。2008年上任前,他是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以及美国圣塔菲歌剧院音乐总监。目前吉尔伯特与乐团的合同为5年,每个演出季指挥12周。
吉尔伯特与世界各顶级乐团合作的经历不胜枚举,就像他的前辈们一样,他也是个传奇的音乐家。在纽约爱乐乐团,他充分展示了曲目的深度和广度,曾指挥过贝多芬、贝尔格、科普兰、艾夫斯,还有亨德尔的《弥赛亚》、马勒的《悼亡儿之歌》等一系列作品。可以回想2004年的一个晚上,当吉尔伯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艾夫斯的《第四交响曲》时,为我们营造出暴风雨般癫狂却又透着极度清晰的音响。事实上,这是对音乐表现的极端热爱与他温和而不过分夸张的表达方式相融合的结果,这赋予了他一种极大限度将一个乐团潜力挖掘出来的巨大力量。 洛林·马泽尔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他有生之年已经指挥了150多个交响乐团的5000多场歌剧和音乐会,定期出现在世界着名的音乐厅和歌剧院里。 马泽尔曾经担任过以下职务:柏林德国剧院艺术总监(1965-1971年),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72-1982),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和首席指挥(1982-1984),匹兹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88-1996)。到2002年为止,他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从2002年起,他开始担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马泽尔193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四岁随父母移居美国,五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他从儿童时代就已经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指挥天才。马泽尔八岁时第一次公开指挥一支大学交响乐团,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从九岁到十五岁,他曾经指挥过美国多数的主要交响乐团。
1953年,马泽尔在意大利卡塔尼亚的贝里尼剧院接替一位生病的指挥而登台,之后他在欧洲许多交响乐团、歌剧院和重要的国际音乐节中担任客座指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马泽尔曾经在1980至1986年、1994年、1996年和1999年指挥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使他成为继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第二任指挥波斯考夫斯基之后指挥过最多场次该场音乐会的指挥家。马泽尔的指挥风格清新、潇洒,稳重之中不乏幽默。他有时还担任乐队的小提琴独奏部分,给全世界的乐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在199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他的小提琴独奏令全世界的乐迷如醉如痴。他以小提琴家的身份曾经出现在与25个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的演出活动中,其中包括以色列爱乐、纽约爱乐、布拉格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在2000年马泽尔70周岁之际,大师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出现在伦敦、柏林、维也纳、纽约、东京、马德里、罗马、米兰、慕尼黑和巴黎等世界许多城市中,演奏勃拉姆斯、巴托克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以及他自己的乐曲《为小提琴和乐队创作的作品》。
马泽尔使用的那把小提琴是于1723年制作的斯特拉底瓦里琴。 在历届新年音乐会的多次演出中,马泽尔还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乐手们把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小道具,如哨子、三角铁、木板等,自然地融入施特劳斯家族优美的舞曲中,给施氏家族动感强烈的波尔卡舞曲增添几分诙谐。这种特殊的“创作”使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新意不断,成为在辞旧迎新之际奥地利人献给全世界人民一份优雅的贺岁礼物。
马泽尔是个语言大师,他在199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他连续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乐迷们致以新年的问候,也就是在这一年,马泽尔先生把从中央电视台转播小组工作人员那里学来的中文“新年好”也使用上了,在中国乐迷中传为佳话。

⑸ 世界四大着名音乐指挥家是哪四位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贝姆(Karl Bohm,1894--1981)、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

  • 简介:

  1.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奥地利指挥家。

    生于萨尔茨堡。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亚 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声。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

    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称号了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配合如水乳交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近年来可以说正在迈向其指挥艺术的顶峰。

    • 拓展资料:指挥家的基本资料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从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尼基什的1914年录音开始,并在同一张唱片里收录了魏因加特纳指挥的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录音和里查.斯特劳斯作为指挥家演绎他自己作品的录音。 我们将在这里听到主观灵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观原谱派的魏因加特纳在音乐处理上的巨大区别。尼基什的指挥艺术被称为是催眠术,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是历史上的首次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而魏因加特纳的贝多芬交响全集的录音也是历史上首次贝交全集的录音。魏因加特纳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笃,他的布拉姆斯交响曲演奏被称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绎。

    在19世纪,作曲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挥者们就必须精通于把握那些日趋复杂的总谱的内涵,精通于如何将音乐阐释得更具感染力。随着单纯打拍子的时代成为历史,新一代的指挥家涌现出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清晰有效的指挥手势,一门全新的诠释艺术。"指挥的艺术"是一套16位管弦乐队指挥大师的录音精选集。

    ⑹ 纽约爱乐乐团的文化使者

    2008年2月25日至27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含记者)访问平壤,并于26日晚18点给朝鲜民众献上一场精彩演出。演出开始时,乐团奏响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全场观众起立致敬。这是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国土上第一次响起美国国歌,看见美国星条旗。
    该团正式演出的曲目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48年创作的《罗恩格林》第三幕序曲(婚礼进行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留居美国时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1928年创作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及用朝鲜传统民谣改编的乐曲《阿里郎》 。演出过程中观众和演员情绪饱满,当指挥马泽尔在介绍曲目《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时风趣的说:“希望有一天哪位作曲家也写一曲《一个美国人在平壤》 ”时,全场爆发出笑声和掌声。演出持续近两个小时,观众长时间热烈掌声证明演出非常成功。78岁的马泽尔神采飞扬,精神饱满,与首席小提琴手向观众频频挥手,最后离开的舞台。此情此景验证了他下飞机时“音乐是促进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的论断。
    两天的时间里除了演出、彩排之外还举办了访朝演出的新闻发布会,出席了朝文化相举行的欢迎宴会,观看了朝鲜民族歌舞,参观了金元均音乐学院,并与朝国家交响乐团进行专业交流。该团于27日下午离平壤赴韩国。2月25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成员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后在飞机前合影。纽约爱乐乐团于当日当地时间16时(北京时间15时)抵达平壤,他们将在这里的剧院内演出交响乐。这是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支访问该国的美国交响乐团。 美国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马泽尔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后在机场接受采访。
    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乘坐韩亚航空公司的包机于25日下午自北京抵达平壤,开始历史性的“朝鲜之旅”。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年成立以后第一支来访的美国交响乐团。朝鲜文化省副相宋锡焕、平壤市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植等有关官员及文艺工作者当天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热烈欢迎纽约爱乐乐团的到来。
    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大师马泽尔在机场对众多新闻媒体说,他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认为音乐是促进人们之间交流的很好的桥梁。他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使这次在平壤的演出获得成功。 纽约爱乐乐团团长扎林·梅塔在离开北京前曾对媒体说,这次在平壤的演出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动,他对此充满期待和感到兴奋。他希望这次演出有助于美朝实现关系正常化。
    纽约爱乐乐团是应朝鲜文化省和艺术交流协会的邀请访问平壤的。该乐团26日将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一场演出。演出的曲目包括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以及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代表作歌剧《罗恩格林》序曲至第三章、19世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名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⑺ 柏林爱乐乐团的现任总监


    西蒙·拉特爵士,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柏林爱乐乐团的乐师投票选出西蒙·拉特接替阿巴多为乐团的总指挥。阿巴多于前一年宣布,希望在二○○一至○二乐季于领导了乐团十二年后,可以卸下职务。在乐团成立了一百二十年之后,拉特于二○○二年九月七日以第六任总指挥及新艺术指导的身份,指挥乐团演出第一场音乐会。
    拉特一九五五年生于英国利物浦,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艺,七四年至七七年在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和伯恩茅斯小交响乐团任助理指挥。此后他与英国多个乐团合作过,包括爱乐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和伦敦小交响乐团。一九七九年他首度在美国亮相,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出,并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四年担任该团第一位首席客席指挥。
    一九八零头年,拉特当上伯明翰市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十年后直至九八年夏出任音乐总监。他在该团孜孜不倦的工作,又推出各项充满新鲜意念的艺术活动,令该团稳立世界一流乐团的地位。他率团走遍全球,九八年更为萨尔斯堡音乐节的嘉宾,演出全套贝多芬交响曲。
    除了伯明翰市交响乐团之外,拉特领导过的乐团遍及欧美。他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建立了悠久而深厚的关系,更于二○○一年五月与维也 纳爱乐乐团合录了多首贝多芬乐曲。自一九九二年十月起,他也是启蒙时代乐团的首席客席指挥, 以及伯明翰当代乐组的艺术总监。
    一九七○年代后期,拉特开始涉足歌剧,于一九七七年首次在格兰特堡指挥演出杨纳杰克的《狡猾的狐狸》。之后,指挥过的制作包括史特劳斯的《那克苏斯岛上的阿丽德奈》和《玫瑰骑士》、浦罗歌菲夫的《三只橘柑之恋》、盖希文的《波基与贝丝》,以及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女人皆如此》、《唐乔望尼》几出歌剧。历图首次为英国国家歌剧院执指挥棒的制作是杨纳杰克的《卡佳·卡巴诺娃》,首次亮相在高文花园的歌剧是《狡猾的狐狸》。演过的歌剧只包括杨纳杰克的《马可普洛斯事件》 (二○○○年九月于普罗旺斯 )、华格纳的《崔斯坦与依索尔》 (二○○一年于荷兰歌剧院 )、贝多芬的《费多里奥》 (二○○一年于格兰特堡和二○○二年于巴黎沙德莱剧院 )、华格纳的《巴西华》 (二○○一年于高文花园 ),以及于二○○二年十二月在皇家歌剧院指挥演出尼古拉斯莫的《苏菲的抉择》。○三年他再指挥上演贝多芬的《费多里奥》 (于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及在柏林的音乐会 ),和莫扎特的《伊多内美奥》 (格伦特堡、柏林、琉森 )。
    拉特当上柏林爱乐乐团的总指挥之前,与乐团合作已有十五年之久。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他首次指挥乐团演出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此后定期出现在乐团的指挥名册上。截至二 00二年九月之前,他共指挥了七十五场音乐会,演过类别广泛的曲目,包括巴赫、巴托、贝多芬、贝尔格、贝里奥、白辽士、伯恩斯坦、布列兹、布拉姆斯、狄恩、德布西、盖希文、格列瑟、古拜杜莲娜、赫斯、海顿、杨纳杰克、李斯特、马勒、梅湘、莫扎特、尼尔森、浦朗克、拉赫曼尼诺夫、拉莫、拉威尔、荀伯克、萧斯达高维契、西贝流士、史达拉汶斯基 、苏克、以及史曼诺夫斯基的作品。
    拉特经常安排在音乐会演出名不见经传的乐曲, 例如一九九○年九月他 为古拜杜莲娜的《阿利路亚》举行首演,翌年一月指挥演出史曼诺夫斯基的《圣母悼歌》,一九九二年九月向柏林大众介绍苏克的《死神交响曲》。到了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他指挥上演一套组曲,取自拉莫的《波里亚后代》;而一九八年二月,介绍了贝里奥的《交响曲》。在历图的指挥下,柏林爱乐乐团也首次演出了马勒《第十交响曲》的库克版本。
    拉特与 EMI唱片公司签了独家录音合约,该公司为他与伯明翰市交响乐团及其他乐团合仅录制了六十多套乐曲。他的电视专辑《离家》演绎二十世纪的音乐,于一九九七年由英国电视 (第四台 )播放。他与柏林爱乐乐团合录的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和马勒的《第十交响曲》,不单博得全球乐迷赞赏,并赢取了格林美奖。 至于他在柏林爱乐音乐厅现场录音的荀伯克《古雷之歌》,已于二○○二年四年面世 。不久前 EMI推出了一张现场录音唱片,是历图与柏林爱乐乐团于开幕音乐会上演奏马勒的《第五交响曲》,里面并收有 乐团于二○○三年四月在爱乐音乐厅现场录音的贝多芬《费多里奥》。
    一九九四年,拉特荣获英女皇在寿辰仪式中颁授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KBE),表扬他在艺术方面的贡献。两年后,汉堡的杜费基金会向他颁赠“莎士比亚奖”。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他又获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颁发阿尔拔奖章,表扬他对音乐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教育与社区活动的热心服务;这两方面也会是他在柏林的重大任务。 二○○三年秋, 他又获德国唱片业界颁授“回音古典音乐奖”中的“指挥年奖”。

    ⑻ 当今世界上非常着名的指挥家有哪几个

    瓦特、马塔、小泽征尔、巴伦博伊姆、卡姆等。

    1、瓦特

    墨西哥指挥家。指挥技巧精堪,节奏感敏锐。以指挥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三乐章交响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园之夜》着称。

    2、马塔

    墨西哥指挥家。指挥技巧精堪,节奏感敏锐。以指挥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三乐章交响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园之夜》着称。

    3、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日文名:小泽 征尔 假名:おざわ せいじ平文氏罗马字:Ozawa Seiji ,),生于1935年,早年师从卡拉扬,曾经在美国纽约交响乐团做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助手。

    1962年在日本广播协会交响乐团担任过短期指挥工作,然后又去了美国,先后在芝加哥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等担任过常任或客座指挥。

    从1973年开始,小泽征尔一直担任美国波士顿爱乐乐团总监之职。

    2015年7月,现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荣获肯尼迪中心荣誉大奖,成为1978年该奖项创立以来首位日本获奖者。

    2016年2月,获得美国音乐届最高荣誉格莱美大奖,成为日籍获奖的第九人。

    小泽征尔与印度指挥家祖宾·梅塔和新加坡指挥家朱晖一起誉为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

    4、巴伦博伊姆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男,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代俄裔犹太移民。

    1952年,随父母移居建国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维夫。 巴伦博伊姆熟练掌握七门语言(希伯来、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护照。是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

    也是我国着名青年钢琴家郎朗的老师。

    5、卡姆

    1946年生于赫尔辛基,其父是该市交响乐团低音提琴手。他6岁入西贝柳斯音乐院学小提琴,毕业后任该团小提琴手。第二年升为首席和副指挥,后又兼赫尔辛基国立歌剧院指挥。

    1966年在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兼指挥。20岁获卡拉扬国际指挥比赛优胜奖,因而应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欧洲各地频繁演出。

    1971年任赫尔辛基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5年兼任挪威奥斯陆爱乐管弦乐团艺术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指挥家

    ⑼ 纽约爱乐乐团有名吗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属于世界超级古典乐团,也就是现在说的“天团”。但从马泽尔卸任后,纽约爱乐逐渐不再辉煌,如今的指挥梵志登更是不足以统帅。
    不过,就你的问题来说,纽约爱乐当然是有名的。

    ⑽ “国际首席爱乐乐团”是什么来头

    国际首席爱乐乐团是EMI公司组织的专用录音乐团,1964年独立成为新爱乐乐团1978年改回原名。爱乐乐团成立于1945年,由EMI公司的录音经理沃达.雷格为演奏录音专用的乐团组织而成的,训练工作由当时因纳粹夺政,逃亡在英国的卡拉扬担任,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培育成世界第一流的管弦乐团。

    “爱乐乐团”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们心目中的一个特殊的标志和符号。在西方,“爱乐乐团”最早是由离开宫廷的乐手们,为在民间演出而自发组成的演奏团体。久而久之,这个名字成为音乐爱好者、热爱音乐艺术的代名词。



    国外乐团

    亚洲爱乐乐团成立于1997年,由郑明勋担任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亚洲爱乐汇集了来自全球31个知名乐团的最有才华的亚裔音乐家,他们来自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日本广播协会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德国广播交响乐团。

    最初在创建亚洲爱乐乐团时,郑明勋只是希望能够发起一个集合全亚洲音乐精英、以音乐文化交流为主旨的乐团。他表示:“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通过它,人们的心和灵魂可以跨越地域、国界,被紧紧栓在一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爱乐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