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长征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事迹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贰’ 长征精神图片
长征精神
编辑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叁’ 红军长征的时候的军旗是什么样的最好来个图片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群众团体及红军旗帜印信式样》,更改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式样。下发了军旗图式,规定旗的右上方为一五角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边有旗须,旗杆处有二寸三分的白布书写部队番号。同时规定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一律用金黄色。这种军旗一般称为“三三式”军旗。五星和镰锤用金黄色布做成。由于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各根据地之间联系不便,除中央红军外,其他苏区均没有及时采用这种军旗。
你网络搜索“长征时红军军旗”就可找到图片
‘肆’ 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哦,一些故事。
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期间重要战役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伍’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和图片
u=1566069667,289583848&gp=2[1]
‘陆’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11个省;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
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若加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共走了14个省
11个省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我觉得答案这么写有些不妥。就问题而言,我认为,答案除了要答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之外,还应该把红军其他方面军走过的省份加在一块,才符合题意。也就是除了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红二十五方面军经过的河南、湖北两省和红二方面军经过的新疆。另外,中央红军所走过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个?宁夏在图中显示的非常明显,为什么不算?如果加上宁夏,中央红军长征走过的省份应该是12个。这样看来,红军长征共经历15省,它们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长途征讨(expedition●long march)
2.红军长征(Long Marches)::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柒’ 红军长征线路图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图片来自网络)
‘捌’ 红军长征经过云南路线图
红军跳出包围圈后,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奇兵迭出,穿插迂回于数十万敌人之中,经过二占遵义、四渡赤水,终于把几十万敌军甩在赤水河西岸。同时,红军制订下迅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北渡金沙江的计划。
然而红军佯攻贵阳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滇军被蒋介石指挥东调,正好中了红军的调虎离山之计。红军见云南已兵力空虚,当即调整进军路线,在占领贵州的紫云、员丰、安龙、兴仁等县后,翻越七盘山,渡过北盘江;
在黔西南和滇东北交界的地面上多路平行推进,以一军团为左翼,三军团为右翼,中央军委纵队居中,五军团殿后,九军团在后侧牵制迷惑敌人,于4月底,大踏步向云南挺进。
4月23日,根据中革军委的部署,红一方面军分5路从平彝(今富源)县第二次进入云南。4月24日,一、三、五军团全部进入云南境内,此后沿着沾益、马龙、寻甸、嵩明方向进发,直逼昆明。
4月25日,留在乌江北岸担负牵制敌人任务的红九军团,也从平彝进入云南,向着宣威、会泽一带进发。在此后红军经过东川、富民、禄劝、武定、元谋等地和昆明市的官渡、西山两区等地,于5月上旬渡金沙江,胜利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同时,红九军团挥戈北进,连克宣威、会泽等县城后,从东川渡过金沙江,有力地掩护了主力的行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同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胜利会师。
(8)长征胜利图片高清大图扩展阅读: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里程。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11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2万5000余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长征过云南大事记
‘玖’ 中国红军长征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的图片
湘江战役,指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拾’ 红军的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会宁会师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1934.10——1936.10
过程:开始的标志:1934.10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湘江→乌江→1935.1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赤水河(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大
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1935.10红军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结束的标志:1936.10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为革命保存了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长征的传奇性故事
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