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呢
关陇集团是史学家陈寅恪命名的一个泛组织名称,是指生活在关中和陇西一带的门阀士族集团的统称。这个组织像一张无形的大手,掌控了中国北方百年之久的政治导向,导演了北魏的分裂,以及北周代西魏、隋朝代北周、唐朝代隋朝等一系列改朝换代事件。
一方面是皇权与关陇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性,一方面是皇权对关陇集团的依赖性不可消除,那么皇权就不可避免被孤立。
关陇集团是如何灭亡的?独领风骚百年之久的关陇集团,为何没有延续下来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呢?关陇集团的衰亡,主要有三个因素。
1.后宇文泰时期关陇集团的内部斗争
宇文泰作为关陇集团的缔造者,具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除了权力,其个人威望也是后人所不具备的。宇文泰去世后,他留下了一个“精神领袖空缺”的时代,他的侄子宇文护,虽然有他的权势,但完全不具备统领关陇集团的资历和威望。
这个结果,导致关陇集团不再是铁板一块,内部开始出现矛盾冲突与利益分化。周武帝宇文邕就是利用了关陇集团内部,对宇文护的不满,一举铲除了宇文护。
2.新老门阀势力的消长
随着关陇集团的第一代先辈离世,后续的家族子弟分化严重,有的在政治斗争中覆灭,有的因能力不够,逐步淡出主流政治圈。与此同时,新生代的门阀势力逆势而上,挤进了关陇集团核心圈。
比如杨坚,原本不是八柱国之后,但是北周时期却成了最具权势的家族。类似的还有高氏、令狐等家族的涌现。
新老势力的交替,必然导致关陇集团内部产生裂变。
3.隋唐两朝的严厉打击
到了隋朝,关陇集团已经不是早先八柱国十二将军时的原貌了,势力分化和实力下降非常明显。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采取了对关陇集团的一系列打压政策。比如改革军制、官制,实行科举制,迁都洛阳,扶植南方士族集团等。
到了唐朝,继续秉承隋朝对关陇集团的打压势态,比如修订《氏族志》,扶植山东士族等等。到高宗和武周时期,对残存的关陇集团,采取强力手段,从此,关陇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如何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待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诞生,绝非空穴来风,更不是历史异类,它是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
关陇集团本质上并不是新生物种,而是自魏晋以来的门阀势力的加强版。与西魏关陇集团对应的是南朝,东晋、宋、齐、梁、陈五朝,也都是门阀士族的天下。只不过,关陇集团要比南朝的门阀集团,在政治上更具垄断性而已。
之所以产生这个结果,跟北魏鲜卑政权的军国体系有关。鲜卑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崇尚武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入主中原,关陇集团正北魏军政一体化特性的受益人。
北魏政权的分裂,则是促成关陇集团诞生的直接因素,可见它也是南北朝大分裂的必然产物。
很显然,这种格局不可能长久,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分久必合,随着大一统王朝的来临,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也必然会被新时代所抛弃。
B. 内蒙古武川县出过什么名人
北魏天兴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拔圭将其东部地区的高门弟子及豪杰两千户迁到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塞。宇文陵“随例徙居武川”(《北史》卷9第311页),此为“武川”一名最早的记载。北魏设“六镇”,武川为其中之一。《隋书》载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旧唐书》载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新唐书》记为“戍于武川,因留家焉”。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占领武川镇。后来,柔然族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请求,出兵攻打起义军,首领阿那瑰“拜受诏命,勒从十万,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魏书蠕蠕列传》2302页)。北朝后期,武川先后属东魏、北周。北周的皇帝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五位皇帝及许多大臣均为武川人。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隋国公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席卷二十余城”(《北史》卷11第398页)。
C. 武川减震怎么样
如下:
1、看减震是否顺滑,就是用手按,能否按到底,按压过程中有没有不顺畅的地方。
2、看减震的阻尼,用手按压不能像弹簧一样,一压就下去,一松就直接弹回来,应该是缓缓的被压缩又缓缓的弹回。
3、看减震的密封性,弹回来以后看镀铬表面是否有油渍,也就是在光线下是否会有彩虹;再就是密封圈周围是否有油渍。
4、看厂家品牌和做工。
让汽车减震变舒服的方法是安装减震缓冲胶垫,其安装的方法是:
1、用千斤顶抬起安装部位的车身;2、喷洒肥皂水把避震弹簧清洗干净,对缓冲胶也喷些肥皂水润滑;
3、将缓冲胶垫安装在弹簧中间部位即可。汽车减震缓冲胶垫的作用是:
1、提高驾乘平稳性,增强驾驶舒适感,享受驾驶乐趣;
2、减弱车身震动,吸收悬挂系统的噪音;
3、解决弹簧疲软问题;
4、缓冲和吸收崎岖路面导致的瞬间压力,避免减震系统受损。
D. 武川、定西、恩施、滕州、集宁,到底哪里的薯仔最好
薯仔,又名马铃薯、洋芋,全世界种植面积4亿亩,我国独种1.5亿亩,亩产3000-8000斤不等,是我国的四大主粮之一。
恩施薯仔花观赏园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国薯仔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薯仔产品的概况,还简述了薯仔的加工,特别介绍了一下两个薯仔经济地区山西岚县和湖北恩施。在薯仔被国家定为四大主粮之后,业内人士已经积极从中寻找种植面积、亩产量、种植技术、延伸经济等各方面取得突破,对于国人来说,应该为之点赞。薯仔作为我们百姓的餐桌食品,各有所好,各有所爱,不管您喜欢哪一种,请留言告知吧。
E. 武川镇曾是北魏军事要塞,现在怎么样了
北魏军事要塞——武川镇,如今不过是位于内蒙的一片荒凉静寂的沙漠,但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荒凉的地方曾经也有过不可一世的辉煌,是几代王朝皇室的起源之地,左右了中国长达三百年的历史。
尔朱荣控制住北魏政权,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人十分迷信,因无法铸成金人,不敢称帝,放弃了大好机会,后为傀儡皇帝所杀。
以尔朱荣为首六镇军事集团产生分裂,一方以高欢为首,是为日后东魏的拱卫力量;一方以宇文泰为首,大部分人来自于武川镇,成为西魏的政权基础,后来开创了北周、隋以及唐的基业。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一切都将成为尘埃,谁能想到曾经辉煌过得武川军镇,如今不过是一片看不到边的荒漠?但纵使它已成为了历史,哪里出现过的人与事,都将被永远铭记。
F. 夸夸我的家乡武川作文100
胡荣泉的“鸭母捻” 说甜汤,许多人会想起潮城大街(太平路)胡荣泉的“鸭母捻”。 胡荣泉的“鸭母捻”,就是广州,客属的大(米志)耙包上甜馅。昔时胡荣泉店中有一姓郑名手,他做的“鸭母捻”,洁白柔韧甜滑。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浆,再把粉浆倒进一个质地较疏的布袋中,让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来,到一定时间,使浆粉保存适当水分,然后倒出来用力揉压,直至它又柔又韧,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制的黑、绿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册、香黄片制的)甜馅,捏成一粒粒较荔枝果大些的“鸦母捻”,放进白糖汤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汤;冬夜夏日进店去,来它一碗,不太甜,也不过饱。潮州人多喜欢它。 由于时间的推移,胡荣泉前日名手已年老离去,店也改营饼食,但潮城还有几档卖甜汤,“鸭母念”的,目前以下市的一档,顾客们认为较有昔时风味。 “右营前”周伯的虾丸鱼饺 在西马路上,距名胜境百米地方,前称“右营前”。解放前有一间果条铺“周顺兴”,主人周海清伯,身材高壮,满头白发,圆圆的脸。这周伯目卖果条面汤,可是出名的是虾丸鱼饺汤。他的虾丸鲜红甜脆,鱼饺更是皮脆馅香。这主要是制鱼饺皮的鱼,坚持用池鱼,不杂海鱼腥味。虾丸全用较大条鲜虾,捶制够工,料真物美。白天,入夜,路经右营前,来一碗虾丸鱼饺汤,真是令人腹饱口香,久久不忘。今日“右营前”已不复见这果条铺,笔者了解,周伯也已逝世,有女儿于西马路十八曲巷口售卖“鱼饺”,甚得好平。现在义安路新街头市场中,也有几挡卖虾丸鱼饺的,多已不及周伯所制风味,惟一姓辛的夫妇所售的鱼饺,肉香皮爽,日日生意兴隆,如遇节日更有应接不暇之慨。 “吉成”的卤猪母肉 在今日太平路的卫星一路口北面,昔时有一较大间的出名饭莱店——吉成号。进店正中就是楼梯,上面大木楼,安置好几套桌椅,当日就以售卖卤猪母肉出名。 “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以乳渣肉最佳。他们把猪母肉{及乳渣肉)装进一大鉎锅,这鉎锅是另加工特制的,上圈加锤下底缶的,慢火精炖,配以上等鼓油,甜鼓油,因时间久,火候够,故肉糜又香又够味,色泽棕红,用筷轻轻一挟,如挟豆腐。这猪母肉下酒、送饭、配粥皆宜,老年人和牙力差者更感妙不可言,故亦名扬遐迩。 “吉成”出名卤猪母肉外,如卤鲫鱼,也以火候够,鱼腥尽消,肉实味美受人赞赏,另有鸡
G. 武川县的行政区划
1996年武川县辖可可以力更镇、庙沟乡、哈拉合少乡、哈拉门独乡、西红山子乡、西乌兰不浪乡、二份子乡、东红胜乡、中后河乡、纳令沟乡、蘑菇窑乡、东土城乡、上秃亥乡、厂汉木台乡、壕赖山乡、哈乐乡、大蓝旗乡、大豆铺乡、大青山乡、安字号乡等1镇19乡。县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川县总人口157530人,其中:可可以力更镇35201人,大青山乡6398人,哈乐乡8147人,大豆铺乡6424人,大兰旗乡3361人,壕赖山乡8996人,厂汉木台乡8837人,上秃亥乡6659人,安字号乡10506人,东土城乡9649人,蘑菇窑乡2247人,纳令沟乡3568人,西乌兰不浪乡8756人,中后河乡7363人,二份子乡5876人,东红胜乡5455人,西红山子乡7199人,哈拉合少乡5573人,哈拉门独乡4068人,庙沟乡3247人。
2001年4月,撤销安字号乡,并入可可以力更镇,大兰旗乡并入哈乐乡,蘑菇窑乡并入纳令沟乡,庙沟乡并入哈拉合少乡。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15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大青山乡、哈乐乡、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厂汉木台乡、上秃亥乡、东土城乡、纳令沟乡、中后河乡、西乌兰不浪乡、东红胜乡、二份子乡、西红山子乡、哈乐合少乡、哈拉门独乡。2002年,撤销西乌兰不浪乡,设立西乌兰不浪镇;撤销哈乐乡,设立哈乐镇,并将原大兰旗乡的6个行政村(后合并为3个)划归哈乐镇管辖。
2001-2002年撤乡并镇后,由原来的19个乡1个镇,12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调整为13个乡、3个镇,9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即: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厂汉木台乡、上秃亥乡、东土城乡、纳令沟乡、中后河乡、东红胜乡、二份子乡、西红山子乡、哈拉合少乡、哈拉门独乡。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约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近4万人。有汉、蒙、回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16.63万人,蒙古族3613人。
2006年,撤销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并入哈乐镇;撤销中后河乡,并入西乌兰不浪镇;撤销东红胜乡、西红山子乡,并入二份子乡;撤销哈拉门独乡,并入哈拉合少乡;撤销东土城乡、厂汉木台乡,并入上秃亥乡;纳令沟乡更名为德胜沟乡。
2006年,武川县面积4885平方千米,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蒙古族占1.8%,汉族占98%。辖3个镇、5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共有93个行政村,964个自然村。
武川县辖3个镇、6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德胜沟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耗赖山乡。县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H. 请问武川是怎样过清明节的请写一篇作文
建国前,武川县一直沿袭封建婚姻制度。民国29年(1940年)《武川县志略》载:“民间婚姻,完全为买卖方式,皆由婚妁作伐,家长主婚。在子女方面,唯有父母之命是遵,媒妁之花言巧语是从,男方尚可看,女子则毫无选择之余地。普通男女在十三四岁订婚,女大男小。贫寒之家七八岁之女儿,为童养媳者亦多。订婚办法,系将男女命单互为推算相合,书于婚贴之上,由媒妁从中交换,俗谓之‘换帖’,并择定吉日,举行换帖典礼。当时由男家送交彩礼、彩物,富者较轻,贫者为重,使用彩礼一二百元不等”。“结婚仪式,仍用旧式,为车马迎娶。参拜天地毕,向远近亲友顺序行礼,曰:‘拜人’。翌晨新郎新娘一同归宁女家之父母,曰‘回门’。至此,结婚仪式方告一段落。”
建国后,新的《婚姻法》宣传普及,打破了数千年束缚在妇女身上的封建婚姻枷锁,妇女身心得到解放,男女开始自由恋爱。婚前男女方有了彼此了解和熟悉的时间。结婚仪式也大为简化。
六七十年代,女方一般结婚都要三大件,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自由恋爱者也不例外。
到了八十年代,又兴起旅行结婚,远者到北京,近者到呼和浩特,称为“逛京”或“游呼”,故在彩礼、衣服钱之外,又加“逛京”或“游呼”钱一项,当时为300到500元不等。城镇干部、职工中文明恋爱成婚者居多。同时,女方结婚要求购置收录机、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及多用组合家具等;农村结婚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当时少者五六百元,多者千元以上。家中摆设也逐渐向城镇看齐。
现在的婚姻,父母在婚姻上较为民主,子女则较为自由,以男女双方自主自愿为主基调。但随着经济发展,无论城乡,有条件者皆备楼房、汽车、彩礼,个别家境贫寒者多从四川、贵州、云南买入女子,因此多有逃婚者或骗婚者,导致单亲家庭较多。
节 日
春 节 节前杀猪宰羊、压粉条、蒸糕、焐萝卜馅儿、烧肉,置办干鲜果品、应时菜蔬等年货。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守岁不寐。放鞭炮,包饺子,张灯结彩,欢腾达旦,人们称为“熬年”。初一凌晨近年在岁交之时,各家各户点燃“旺火”,爆竹大作、烟花四起,合家共吃更岁饺子,翻身饼,以示团员、幸福、好运。农家还将硬币置于饺子馅中,家人如有吃得者,预示一年大吉。正月初一,亲戚互相拜年,朋友串门祝贺,并以美味佳肴款待客人。一直持续到初五。人们俗称“拜大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较为隆重的节日,人们俗称“过十五”。县内最常见的活动是从13日到16日,以秧歌、高跷、船灯、狮子舞为主组成表演队,扮演戏曲中的不同角色,以所设旺火点为活动点,走街串巷,农村则是走村串户,载歌载舞,消灾祈福。戏班子则同时为群众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二人台小戏。武川的庙沟、东土城、哈拉合少等地过去时兴制作五行八卦的“九曲灯”,可镇70年代开始兴办灯盏和灯谜猜谜活动,直至现在。
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境内居民谓之“龙抬头”日。这天,农家黎明起床,将硬币置于水桶内,到村里井上挑水,返家途中随走随洒,至家中将余水和硬币倒入翁中,称作“引钱龙”。传说这样能把龙引进屋里,招财进宝。这体现了农民祈雨避灾、盼望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同时,农民还要吃“隔年糕”(撑腰糕)和理发剃头的习惯。吃了“撑腰糕”以示终年不会腰疼,能够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寄寓强身健体,准备开春大干之意。大人小孩叫做“剃龙头”。
清明节 “清明”这一天,各家举行墓祭活动。农家给孩子们制作虫、鱼、鸟雀等动物形状的面试,俗称“寒燕儿”,赠送亲友,娱乐儿童。有的农民还把彩色布剪成指头大小的园块,串起来做成蓝天白地的“清明串串”,缀在孩子们的衣服上,驱病镇邪,健康长命。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纪念屈原的,俗称“过端午”。各家各户制作凉糕、粽子。过去,农家还将艾草插于门庭,女子用艾煮水洗浴。有的还用彩色纸剪作蛇、蝎、虎、鸡、蚰蜒等“五毒符”贴在门上,做五色丝绳系在孩子们手腕、脚腕、脖颈上,除秽避毒、防邪镇恶。
鬼 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鬼节,俗称“过七月十五”。这天,各家都赴祖坟祭奠先人,以表孝心。可迁坟填土。农家还用白面蒸罗汉、女孩等形状的面人,类似清明节的“寒燕儿”,供孩子们玩赏食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此时,秋收大忙接近尾声,一年收获已见成效,群众借中秋之际全家团圆,欢庆丰收。各家用油、糖、面粉制作月饼,并特意烙一个大月饼,上绘制嫦娥、玉兔图案,谓之“月亮爷”,待月出之时同瓜果之类一并陈列在院内,供奉月亮,观赏月景。在这秋高气爽、月朗如镜的节日里,外出的家人归来团聚,把酒话桑麻、笑语明月夜,是颇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农家黎明即起,用黄米、豌豆、小米、红枣及糖(或加入云豆、绿豆、江米等)熬煮成粥,以粥为食。有的农家还在腊月初七凿冰块雕成“腊八人”立在粪堆上,吃粥前将少许粥汤撒在“腊八人”头上,表示五谷丰登,吉庆有余。此外,“腊八节”还有腌腊八蒜的习俗。
灶 日 腊月二十三为祭灶日。过去,送灶神是境内民间的一件大事。人们千百年来视其为管家之神,相传二十三日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民情,百姓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又担心他乱说一顿,降下灾祸,便在这天用糕糖香火祭祀他,免得讲坏话。同时将各自家中的水瓮填满,准备让灶神爷“饮马”,俗称“饮灶马”。体现了劳动人民渴望来年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扫尘日 腊月二十四谓之“交年”,即日至除夕,家家要清扫、粉刷和布置房屋,使之焕然一新。同时制作各种食品,如点心、炸糕、麻花、油食子、包子、粉条、扒肉条、肉丸子等,以备正月食用。
舍籽节 正月初十是“舍籽节”,这天武川的老百姓都会吃莜面。农家老百姓在这一天蒸莜面时会用莜面捏一个龙的形状,上面依次捏出十二个储水窝,代表十二个月。然后上笼蒸熟,起笼后,观察龙背上的十二个储水窝,可以判断出哪个月有雨,哪个月没雨,哪个月雨多,哪个月雨少。农民们根据各月份雨水的多寡,为春季播种农作物提供参考。如今,武川人在这一天大多会吃莜面,但“蒸龙看雨”的习俗在城里已不多见了。
在过去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中,还有农历正月初一“迎喜神”,正月初五“送穷媳妇儿”,正月初八“游八仙”。正月十三“游百病”,正月二十“小添仓”,正月二十五“老添仓”,四月二十八“奶奶庙会”,五月十三“祭关帝”,六月六“踏青野游”,七月七“祭双星”(双七会),十月一“祭祖先”,十二月一“咬鬼豆”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节俗逐步消亡。
I. 武川县县长靳春亮图片
上图就是武川县县长靳春亮。
望采纳我的回答。
J. 武川县历史上出了多少个皇帝
武川县位于阴山北麓,内蒙古首辅西北三四十公里处,东西长110公里,南北60公里,面积4885平方公里,人口18万左右。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不怎么显眼的地方。但武川县在历史上确是赫赫有名人才辈出的,共诞生了北周,隋,唐三代开国君主,十位皇帝及众多文武官员,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武帝宇文邕继位,他英明神武,发展经济,灭北齐统一北方,正要兴兵灭南陈时病逝。宣帝宇文赟继位不久即禅位给七岁静帝宇文阐,不几年声色犬马而死。北周外戚杨坚矫诏取得军政大权,三年后禅周建立国号隋,八年后兴兵灭南陈,重新统一分裂近三百年的中国。
宇文泰是北周的开创者,被追封为周文帝。北周共有六个皇帝出自武川,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阐。
隋朝有两位皇帝出自武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朝有两位皇帝出自武川,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南北朝后期,武川镇人材辈出,共诞生三代十个皇帝,一大批文武官员和帝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武川县虽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