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白矮星是什么图片
扩展阅读
张若昀图片大全 2025-05-16 00:40:53
无线投屏的图片在哪里找 2025-05-16 00:37:59

白矮星是什么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17 04:00:58

㈠ 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是一种由简并态物质组成的小型致密星,因此又称为简并矮星,它们是通过电子简并压和自身引力相平衡的方式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白矮星的主要成分是碳原子核、氧原子核以及电子,还有少量的氦、氖元素,它们的主要特征是高密度、高温、低光度,存在一个质量上限——钱德拉塞卡极限,其数值约等于1.4个太阳质量。

白矮星内部结构图

通常认为白矮星是小质量恒星演化的结果,当恒星演化至红巨星阶段末期,由于内部核燃料即将消耗殆尽,从而无法维持结果的稳定,因此星体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剧烈收缩,结果可能会引发新星或者超新星事件将一部分质量抛射进宇宙空间,但是由于恒星本身质量不高,因此引力无法使大部分原子核解体病形成大量的中子,因此最终演化的残骸将会达到电子简并压和引力的平衡,白矮星就这么形成了。

白矮星的科学意义非常重大。首先,白矮星的存在证明了现有的小恒星演化模型的正确,从而间接证明了引力理论和量子相变理论的正确性;其次,白矮星为我们研究元素(主要是碳、氧)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再次,白矮星也为我们研究其他种类的致密星(例如中子星和黑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㈡ 白矮星是什么样子的是如何转变来的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演化过程的,也就是说都逃不脱历诞生、成长、壮年、衰弱、老年、死亡的过程,当然也就包括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恒星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在宇宙空间当中,存在着成块状分布的气体和尘埃,形成星云。如果星云内包含的物质足够多,在外界的扰动影响下,星云会向内收缩并分裂成较小的团块,经过多次的分裂和收缩,逐渐在团块中心形成了致密的核,当核心的温度升高到达到氢核聚变反应能够进行时,一颗新的恒星就诞生了,行星诞生之后就进入主序星阶段,太阳就处在主序星阶段。

宏观的宇宙状态的变化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地球原来是热的,现在表面冷却的比较明显,内部还很热,地球外部空间的温度也是变化的,变冷只是某个时段的相对变化,当地球运行到银河系的某个比较热的方位,还会变热。宇宙总体的温度可能是个衡值,白矮星也不例外,宇宙总体活动在真空里,它的整体热量是传递不出去的,单个星球也具有这样的特征。

㈢ 白矮星是如何命名的它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

白矮星是一种很独特的星体,它的体型小,色度低,但品质大,相对密度极高。容积比地球了不起是多少,但品质却和太阳类似!换句话说,它的相对密度在1000万吨级/立方上下。依据白矮星的半经和品质,能够计算出它的表层作用力相当于地球表层的1000万-10亿倍左右。

对单星系统软件来讲,因为没有热核反应来给予动能,白矮星在传出光热发电的与此同时,也以一样的速率制冷着。通过一百亿年的悠长岁月,年迈的白矮星将逐渐终止辐射源而去世。它的身体变为一个比彩钻还硬的极大结晶——黑矮星而长存。而针对多星系统软件,白矮星的演变则有可能被更改。黑洞也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 ,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也很可能由恒星演变而成。

品质小一些的恒星关键演变成白矮星,较为大的恒星则有可能产生中子星。而依据专家的测算,中子星的总重量不可以超过三倍太阳的品质。假如超出了这一值,那么将再没什么速力与本身作用力相匹敌了,进而引起另一次大坍缩。依据专家的猜测,化学物质将无法阻挡地为定位点涉足,直到变成一个容积为零,相对密度为无穷大的“点”。而当它的半经一旦缩到一定水平(史瓦西半经),极大的吸引力就促使光也没法向外射出,进而断开了恒星与外部的一切联络——“黑洞”问世了。

㈣ 白矮星和中子星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上面的物质是什么样的

白矮星和中子星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上面的物质是什么样的?

恒星是一个典型性的质量互变规律致使变质的事例。恒星的质量从源头上决策了它的演变。这也是白矮星和中子星的不同之处:质量不一样。

除此之外白矮星只是是一个高密度的星体,而中子星有越多的独特特性,最先白矮星的温度仅有10000K上下,因此显乳白色(因为面积小,因此尽管气温高,白矮星仍然偏暗);而中子星的温度可能做到上干万K,关键能做到上亿K乃至几十亿K。次之因为恒星在坍缩时不仅保存了大多数的质量,还保存了电磁场和角动量。

因而被缩小到很小容积的中子星表层具备很强的电磁场,做到数十万亿高斯函数(白矮星大概是1亿高斯函数数量级),是太阳的几百亿倍上下,再加上它快速的匀速转动(周期时间一般是0.1秒级,现阶段观察到最短是1982年发觉得1.5ms),一个周期时间为1s的中子星表层的工作电压达到1亿亿福特汽车,释放出来很多的较高能放射线和自由电子,因而被检测到。

㈤ 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白矮星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

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5)白矮星是什么图片扩展阅读:

德国研究者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白矮星:

北京时间2019年2月21日,当地时间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德国志愿科学工作者美琳达·策维诺特发现了迄今最古老、温度最低的白矮星。

这颗恒星被命名为J0207,位于摩羯星座,距地球145光年。它的温度为5800摄氏度,NASA相信,这颗星球已存在了30亿年。

在19日公布的声明中,NASA写道,策维诺特的发现“迫使科研者再度就行星系统重新思考,它也将帮助我们去了解太阳系遥远的未来。”策维诺特是一名业余科学工作者。她研究的重点是褐矮星,这种星比行星大,比恒星小。还在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期间,她就发现了非常亮、非常遥远的物质。

开始时,策维诺特认为从NASA得到的数据不准确,但还是将其发现交给了宇航员德贝斯和天文物理学家库赫纳。于是他们二人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布加瑟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使用夏威夷凯克天文台望远镜观测白矮星的机会,并成功证实了这颗恒星的存在。

㈥ 白矮星是什么白矮星对生命的存在有什么影响

几乎所有关于生命的讨论都是基于碳的,每当科学家找到一颗系外行星,都要通过光谱分析它有没有碳元素,并根据液态水是否存在来推测生命的可能性。我们无法得知其他生命形式是怎样的,但根据我们在地球上的经验,生命需要极其复杂的化学物质,而大量的碳是唯一的选择。

这个结果表明,在特定质量范围内的恒星形成的白矮星可能是宇宙中大部分碳的来源,这包括组成生命的碳元素。

㈦ 白矮星不再进行聚变,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颗恒星在其生命末期的终结点取决于它与生俱来的质量。质量大的恒星可能以黑洞或中子星的形式结束生命。一颗低质量或中等质量的恒星(质量小于我们太阳质量的8倍)将变成白矮星。一个典型的白矮星其质量大约和太阳一样,但体积只比地球稍大一点。

白矮星,也被称为简并矮星,主要是由电子简并物质组成的恒星核心的残余物。白矮星的密度非常高:如果其质量与太阳相当,那么体积只与地球大小差不多。不过白矮星的光度很微弱,其光度来自其内部储存的热能辐射;白矮星的内部并不会像恒星那样会发生核聚变反应,即质量被转换成能量(质能转换)。



一种艺术图片,白矮星周围的残骸碎片,图:NASA, ESA, STScI, and G. Bacon (STScI)

白矮星形成时温度非常高,但由于它没有能量来源,所以当它向外辐射能量时自身也会逐渐冷却。这意味着它的辐射,最初是有一个高色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少并变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白矮星将冷却,从核心开始其物质将开始结晶。随后恒星的低温意味着它将不再发出明显的热量或光,它最后将成为一个冷的黑矮星。因为白矮星达到这种状态所需的时间比目前宇宙的年龄(大约138亿年)还长,因此人们认为宇宙中目前应该还没有黑矮星的存在。即使最古老的白矮星仍然有几千开尔文的温度在辐射。

㈧ 天空中的小矮人——白矮星是什么样子呢

在天空中,除太阳外,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它不是一颗单独的星,旁边还有一位小伙伴和它组成一对双星。这位小伙伴的个头儿太小了,它的表面积只有天狼星的万分之一,并且它发出的白光很少,星体显得很暗。天文学家根据这位小星的特点,就给它起名叫白矮星。天狼星的伴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白矮星。到现在为止,这种星已经被找到一千多颗了。大多数白矮星的个头儿比地球还小,1962年5月,发现一颗白矮星LP327-16,直径大约只有1700千米,比月球还小呢。白矮星个头儿虽小,却长得结结实实,一立方厘米的物质有一二百千克重。白矮星随着年龄增长,温度越来越低,最后白色变成黑色,不再发光,应叫黑矮星了,它的一生就完结了。太阳在几十亿年后就会变成白矮星,收缩,变小,最后消失飘荡在茫茫天空中。那时,也许人类已迁移到别的星球上了。

㈨ 白矮星是一种什么样的恒星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解逐渐变冷 (温度降低),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 (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K的温度,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

㈩ 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由简并态物质构成的致密天体。它们的密度极高,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白矮星体积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微弱的光度则来自过去储存的热能。
在太阳附近的区域内已知的恒星中大约有6%是白矮星。这种异常微弱的白矮星大约在1910年就被亨利·诺利斯·罗素、爱德华·皮克林和威廉敏娜·弗莱明等人注意到, 白矮星的名字是威廉·鲁伊登在1922年取的。
白矮星被认为是中、低质量恒星演化阶段的最终产物,在我们所属的星系内97%的恒星都属于这一类。中低质量的恒星在渡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以氢融合反应之后,将在核心进行氦融合,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3氦过程,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如果红巨星没有足够的质量产生能够让碳聚变的更高温度,碳和氧就会在核心堆积起来。在散发出外面数层的气体成为行星状星云之后,留下来的只有核心的部分,这个残骸最终将成为白矮星。因此,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组成。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使碳聚变却仍不足以使氖聚变的高温,这时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镁组成的白矮星。同样的,有些由氦组成的白矮星是由联星的质量损失造成的。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不再有能量产生,也不再由核聚变的热来抵抗重力崩溃;它是由极端高密度的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撑。物理学上,对一颗没有自转的白矮星,电子简并压力能够支撑的最大质量是1.4倍太阳质量,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许多碳氧白矮星的质量都接近这个极限的质量,通常经由伴星的质量传递,可能经由所知道的碳引爆过程爆炸成为一颗Ia超新星。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目前发现最高温的白矮星是行星状星云NGC 2440中心的HD 62166,表面温度约200,000K,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且逐渐变冷,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度K的温度,还没有黑矮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