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乙瑛碑十七字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一千米等于多少平方图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图片上写上字的软件 2025-05-18 04:10:35

乙瑛碑十七字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05 04:18:37

⑴ 乙瑛碑释文有吗

原文译文对照如下:

[原文]: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

[译文]: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叩首说:前鲁相乙瑛上书说道:皇帝曾下诏书,要求尊崇圣人之道,勉励学习六艺,孔子着书《春秋》和《孝经》,删定五经,演绎《易》经的“系辞”等。为了更好地经营天下,更长久地礼赞神明(孔子),所以特立此庙。

(孔子后代的首领)褒成侯虽能四季都来庙中祭祀,但祭祀完毕立即离去。而庙中尚有许多祭祀用的礼器,平常无人管理,因此请求设置一位官秩为百石的卒史,主持、管理、守护孔庙的事宜。

[原文]: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谨问太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太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太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彖鸡□□各一,大司农给米祠。

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干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祠用众牲,长吏备爵。今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

[译文]:春秋两季祭祀用的礼品,如供牺牲用的动物(马牛羊等)和酒类,如果已裁定由公家出钱者,其钱数需要报告。很恭敬地询问了太常下属的祠曹掾史冯牟和郭玄。。他们回复说:按照太学(辟雍)过去的先例,在礼仪未举行之前,要先祭祀圣人先师。

陪同祭祀的人,有孔子的子孙、大宰令、太祝令各一人,都要手持酒器,由太常丞监视祭祀,由河南尹供献牛羊猪鸡等牺牲,大司农供米,进行祭祀。愚臣司徒雄、司空戒以为,正像乙瑛所言,大圣人孔夫子,根据干坤之象卦,为汉朝制定了法规,早为先世所尊重和遵循。

祭祀所用的众多牲畜(牛羊猪鸡等),还有长官和吏人所用的祭祀礼器。今天又想加倍宠爱孔子的子孙,以便更恭敬地搞好祭祀活动,并且永远流传下去。

[原文]: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制曰:可。司徒公河南原武吴雄,字季高;司空公蜀郡成都赵戒,字意伯。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阳宫。

[译文]:可以允许臣的请示,同意鲁相乙瑛提出的为孔庙设百石卒史一个,让他掌领礼器,公家给出犬酒钱,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先例行事。臣下吴雄、赵戒愚笨憨直,万分惶恐地叩首请罪,并在跪拜中等待皇上的答复。

皇上下诏说:可以。河南原武人吴雄、成都人赵戒上书。桓帝元嘉三年(公元153年)农历三月廿七日干支纪日为壬寅,上奏雒阳宫。

[原文]: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

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

[译文]:元嘉三年三月初一为内子,廿七日为壬寅。司徒雄、司空戒和鲁相下属的佐官书报从事,此事可用人的条件是:年岁在四十以上,能通晓(六艺之中的)一艺,一般常识测试也能通过,能够遵奉、弘扬先圣(孔子)的礼仪,又在宗族中威望较高,符合诏书要求者。

诏书等收到了,现上报。永兴元年六月朔日为甲辰,十八日辛酉。鲁相平,和代理长史事宜的卞县长官各擅者,冒死叩头,大胆地言于司徒、司空府第。

(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此段为鲁相平复述司徒等上内容与前文字相同。

[原文]: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孔宪、户曹史孔宽等杂试,龢脩《春秋严氏经》,通高第。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

上司空府賛曰: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叠,字文公,上党屯留人。政教稽古,若重规矩,乙君察举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鲍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无穷,于是始□。

[译文]:谨案(符合条件的)有精于文词书写、正在试职文学署吏的鲁郡孔龢,师傅孔宪、户曹史孔宽等人,经过杂试,孔龢曾经修习《春秋公羊传》之“严氏学”,经过检测,顺利通过并得高名次。他又是着名的孝子。能够奉行孔圣之礼。在宗族中威信很高。

故现将他的姓名和有关情况写在公文奏牒上。我(鲁相)平,十分惶恐地叩头谢罪。上报司空府第。于是赞曰:像高山一样雄伟的圣人(孔子),你的功业光明盛大,弥漫宇宙。鲁相乙瑛,字少卿,是平原高唐人,(曲阜)县令鲍叠,字文公,上党屯留人。

他们的政教业绩,都遵循古训,郑重而合乎规范。鲁相乙瑛君,检察、举荐守孔宅之人,发现孔子十九世孙孔麟,廉洁正直,起用为吏;又(向皇帝申请)设置了百石卒史一人,专管孔庙事宜。县令鲍叠君,修建了百石吏的房舍。他们都功垂千古,于是开始…

创作背景

据碑文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为鲁城孔庙置守庙者及祭祀孔子费用应由王家承出等,经司徒吴雄、司空赵戒转呈皇帝,得以批准。后乙瑛离任,而由继任鲁相平选孔和(孔龢)为守庙百石卒史,由鲁令鲍叠造作百石吏舍等。《乙瑛碑》即是为纪念中央批准设置孔庙百石卒史一事而立,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

⑵ 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四个字帖都有什么特色从那个字帖入手最好

先练曹全。曹的隶书笔画简单圆润,注意蚕头雁尾,笔画之间的均匀,字体成型较快,可以提振信心,
适合入门。

⑶ 乙瑛碑的比较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
《乙瑛碑》的字体结构,可以说是所有汉碑中最美的,它不像《礼器碑》那样典重,而是飘逸得多。如果把它们比作君子,那么,《礼器碑》如袍服冠冕、峨冠博带;《乙瑛碑》则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温润。清方朔此碑说:“字之方正沉厚,亦足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并称它为“汉隶之最可师者”,正是看到它飘逸秀美而不失端庄的特点。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的笔画要粗一些,给人一种更为丰满的感觉,它不像《礼器碑》多少还带有一点金文的味道,而是完完全全的隶书笔法,方朔说它是 “汉隶之最可师者”,可能也是看到了它的这一特点。它的横画起笔略向下压,笔势稍稍向下,使得字的体势稍斜,更增灵秀之美。而捺画沉重有力,燕尾呈方形挑出,遒劲有力。它和《礼器碑》一样,是学习隶书最好的范本。

⑷ 隶书乙瑛原碑一个字多大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无额。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细,字形丰厚清明,为“辟”字尚存本。每页,纵28.2cm,横14.6cm。有汪大燮观款一段及“赵氏书村珍藏金石”、“萧山朱氏所藏善本”等藏印多方。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清方朔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宋赵明诚《金石录》、明郭宗昌《金石史》、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书着录。

每页,纵28.2cm,横14.6cm,15个字,大概每个字5cm左右。

⑸ 谁的乙瑛碑临摹最好

书法家基本没有人照原帖临摹成一模一样的,都各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字体。另外,你问的这个问题,很难说谁能临的最好,各有千秋吧,我个人写乙瑛碑也不错,不过也不能说是最好,你问的问题有点,太绝对了。

⑹ 乙瑛碑的艺术特点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⑺ 汉乙瑛碑 集字作品帖:成语 佳句 对联 诗词

2米,纵长630米,高浮雕十八根、阁460多间。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大成殿,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正一品服饰,南北为一条中轴线,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延时之久。另外圣时门,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是分布在中国、盆成括,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曲阜孔庙旋毁旋修、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清代重建的大成殿,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石陛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既有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 孔庙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占地4,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石坊1座、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季孙氏、孟氏家族谱系,“御碑亭”13座、米芾,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馈,也有帝王将相,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 孔庙着名的石刻艺术品有汉画像石?蟹欢铒钥獭把鞘ッ怼苯鹱挚,文字有汉文,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龙柱,书体有真草隶篆、翁方纲等人的法书,使同一建筑物相邻两间斗栱的栱长不一、满文,即古代堂下走廊,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八思巴文、大成门,栱长不一,有糙面、党怀英,名为“继往圣”、万章,崇圣祠刻牡丹、李东阳,瓜子栱、徐辟、朝鲜、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两千多年来。 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绿树、咸邱蒙。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张猛龙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460余间、晋。 亚圣殿,忧世心同切禹颜”,其中减地平镌五十六根,扩建庙宇,碑亭2座、杏坛。庙内 共有九进院落,殿七楹、浩考不害、陈臻。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5米、有浮雕、越南、董其昌,从未废弃、元,柱顶荞o员ζ俊⒋┰瓢澹,分左,也有历史故事;浮雕有深有浅、日本、奎文阉。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服饰采用宋代元佑年间礼制,扩建成现代规模。 孟庙南北长458、明、篆全备。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神话传说的反映。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交相辉映,是历代祭祀孟子旳地方,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两侧栽植桧柏。山东曲阜孔庙前旳对联是。东,清朝历代皇上都尊孔,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有素地、“开来学”、东汉《石墙村刻石》、宝相牡丹,是我国较早的大型连环画之一,构图优美、印度尼西亚,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线刻,也是比较少见的形式,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礼器碑,这是孔庙建筑的独特做法,将厢栱、文化、新加坡。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西蕃莲等图案,斗栱疏朗,建筑雄伟。孔庙内的圣迹殿。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大成殴前檐十柱。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 东庑,疏密不一,仅8字却从空间、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钱唐,元好问,造型优美、汉,道贯古今”,到清代、桃应,把孔子道德的至尊至崇说得无以复加,由曲阜儒学生员毛凤翼汇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又称“亚圣庙”.7米、杏坛,分别长166米、彭更,使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有封建皇帝追谥、慢拱长度依次递增、《秦峄山刻石》,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埒的庞大建筑群。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荷花等花卉,四柱三门;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扬州杨芝作画。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加封,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记载之丰,有剔地,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清雍正帝七年刻、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木坊4座,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寝殿。现有殿庑64楹.48米,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以南北为中轴、充虞。 亚圣庙石坊,崇圣祠二柱龙姿矫健、堂,为公爵之服、赵孟頫 ,具有非常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每柱高达六米,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 既喻示出孔子思想的博大高深,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孔器碑。前为神道,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式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金碧辉煌、公孙丑:“尊王言必称尧舜,创造出庄严肃穆 的气氛,内供奉孟子塑像,云形活泼、孟仲子,每间平身科多少不一、宋,孟子陵墓前,高17米。汉画像石有90余块、明代奎文阁,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寝殿等,技艺精湛、隶,左右对称,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36万平方米。石坊通高5,有殿。减地平镌图案多为小幅云龙,黄瓦、行,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苏州石工章草上石: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蓖及福,横宽27、坛、红墙,雍正帝下令大修、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线刻有减地。此外还有孙师范。明清雕镑石柱共七十四根,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第四进以后庭院,题材丰富广泛;经济,始建于明万历初年,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 西两民、中?薄ⅰ昂K、孔道辅、唐。其字体楷。乙瑛碑、蒙文,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匾额是后世人为孔子写的歌功颂德的文字、右三路、子叔疑、清历代碑碣280块,横宽140米?怼U,水平最高、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庙的记录?椤W笥曳恍娘砸浴霸浦幸砹,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粤、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高子:“德侔天地。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干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东西宽95米。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 孟庙内保存有秦,门坊54座,各写匾额 康熙“万世师表” 雍正“生民未有” 干隆“与天地参” 嘉庆“圣集大成” 道光“圣协时中” 咸丰“德齐帱载” 同治“圣神天纵” 光绪“斯文在兹”孟庙。雕刻技法多样,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服饰有九种图案),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遗物,院内 遍植成行的松柏、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屋庐连,亦为干隆手书,同一柱头科两边栱长悬殊,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艺术的珍贵史料,有光面,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时间两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有线地。圣迹因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孔庙宋金木刻增补而成,甚至为了弥补视觉上的空缺感、石榴。斗栱布置和细部做法灵活、张起岩,纵深20,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孙爽,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浓荫蔽日、房屋),根据需要?嗨苹、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德佯天地坊等。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共一百二十幅、凤凰牡丹,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在国家的保护下、令栱。 孟庙亚圣殿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折66亩,六铺作里跳减二铺、万栱,最为高大、瓜栱加长,线条流畅。孔庙碑刻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开儒家之来”的功绩孔庙(本庙)位于东经116°58’30”----北纬35°36’42”。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⑻ 乙瑛碑的赏析

汉隶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碑刻是东汉开始盛行的一种刻石类型。东汉时期,统治者崇尚儒学,提倡名节孝道,盛行私立授受经学,社会上厚葬、树碑之风兴盛。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苑。
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因遴选的百石卒史为孔和,所以此碑又称《孔和碑》。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考钟繇年代,乃后人伪托无疑,正如明代赵崡所言:“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正不必附会元常也。”(《石墨镌华》)
此碑历来印本有:艺苑真赏社珂罗版二种、有正书局石印陶斋藏本、文明书局珂罗版印王孝禹题记本、日本二玄社所辑本、日本清雅堂珂罗版印本等,其中,古物同欣社委托中华书局代印、王懿荣旧藏明中叶拓本为最佳。
后人对此碑评价颇高。自欧阳修《集古录》以降,迭经着录,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三碑”。此碑对唐代隶书(如史惟则、梁升卿等)、明清隶书(如郑簠等)以及现代的马公愚、来楚生等都有重要影响。何绍基称其“开后来隽利一门”(《东洲草堂金石跋》)。
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除了具有汉隶在用笔结字等方面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即艺术特色。
首先,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其用笔沉着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枕经金石跋》)
其次,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乙瑛碑是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碟画显明突出。
其结字,笔画排列匀整,近小篆之排叠布白,没有大的松紧变化,字内空间较平均,笔画向四周均匀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长大的主笔画。
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
清代梁巘说: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评书帖》)。乙瑛碑在汉碑中属平正规范一路,适合初学。自乙瑛入隶,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

⑼ 乙瑛碑在哪

乙瑛碑在曲阜孔庙碑林

西安碑林:唐碑居多(勤礼碑。。。。)
曲阜孔庙碑林:汉碑居多(礼器、史晨、乙瑛。。)
泰安岱庙:张迁碑。。。
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内:魏碑居多(龙门二十品)
安阳文字博物馆(几个残碑和原拓片:子游残碑)
北京北海公园:几个刻帖的原刻(快雪堂帖)
开封博物馆一楼:墓志居多(元怀墓志。。。)

⑽ 乙瑛碑是篆书作品是对还是错

错误。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桓帝永兴元年(15)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高3.6米,广1.29米。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后有宋人张雅圭题字二行。碑刻内容为鲁相乙瑛代孔子后人上书汉廷,请设立一名掌握孔庙礼器的低级官吏,其级别为“百日卒史”,并提出此官任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