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培根的论友谊和朱光潜的谈交友读后感
朱光潜老师认为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那句老话还是真的 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 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 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 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 责人宜宽”
② 推荐本写清朝的书~~
楼主之意是要清朝历史类的书?
若是
我推荐楼主读读《正说清朝三百年》林涛着,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里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都挺多的
或者朱光潜的《故宫退食录》.
楼主自己斟酌吧
③ 朱光潜写到:“能拿真迹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短诗。”
就是说能现成分析的只有短诗(就是比较短的诗,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因为西方的诗一般都是史诗,很长,而中国的诗一般都是律诗、绝句等比较短的,所以不严格的说短诗,一般就是说中国诗)
“真迹”2个字是整句话的关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其他艺术的真迹不能拿到书本里让读者有个直观的了解。
其他艺术,比如绘画,他要在书里插个图片或者教你去博物馆找画,才能介绍。
音乐,他要你买个cd或者下载mp3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进而审美、评判。
小说,几十万字的,篇幅太长,不好介绍。
而短诗就几句,罗列下来,读者就一目了然了,进而再介绍就方便多了。
④ 人生艺术化,从摄影开始作文
当我读到朱光潜老师的“慢慢走,欣赏啊!”一文时,不仅想起了想起了我新买相机后随手写下的一些文字。我想我要学会的就是尝试着去相信“每只鸟都有心事,每条鱼都有灵魂,每棵树都在窃窃私语,每片云都有自己的梦”之境界。即如朱老文中所描写的一样,真正做到慢慢走,用心欣赏。
当初买下尼康D50的相机,初衷并不是为了去什么,如果存心想在这个方面得到发展,尼康D50就显得太寒碜了,拥有这只性价比高的“一镜走天下”的镜头让我感到满足,相信这个有着这好口彩的镜头名字,能给我带来良好的开端。
可以说我对摄影的技巧技法是一窍不通。家里和摄影有关的书籍一本也有,起初的日子,我是陪着尼康的说明书入睡的,后来逼迫自己参加了一个数码影像的中级培训班,然后我发现摄影的起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发现美并抓住这美的瞬间。在简略的认识了白平衡和ISO后,我整装出发,清晨的校园是我的首选。寻寻觅觅,我惊喜地发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美丽的脚印”,莲花池里葱郁的莲叶、洁白而艳丽的莲花,花坛里芬芳的玫瑰、花团锦簇的山茶,还有那回廊里蔓蔓枝枝、深深浅浅的紫藤萝……每一回曼妙的风姿都让我禁不住地按下快门,我的相机也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每一朵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测光、不同的光圈……我重复地按下一个个快门。在细微的对比中,我感受着收获与快乐。
以后的日子,工作一天天忙了起来,转眼好几个月没拉开我的乐摄包了。包从家里背到单位,再从单位背回家,最后静静地躺在了书房里。
可我却惊喜地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潜移默化的细微转变,我开始学会有意的去观察这个世界了,正如朱老文中所述的:“艺术的创造之中必寓有欣赏”,那样生活也是如此,需要我们去观察生活而后学会去欣赏。观察不需要带着笨重的相机,这时候眼睛就成了我的相机。多少个晨昏中我用眼睛去“拍摄”着一幅幅作品,找寻那些可以让我感动的刹那。上下班的路上,我的视线定格在菜场路口席地而坐的买卖旧家电的“外来人员”中,游走于小区门口三轮车上打短工的“民工”之间。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升起,他们就三五一群地守候在那里,温暖的阳光斜斜地照射在他们脸上、身上,炫目的光影中,折射着他们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但更多的却是艰辛与无奈。我用眼睛拍下这些瞬间,期望与憧憬,艰辛与无奈都在我心灵的底片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次次对生活的感触,让我和朱光潜老师有了情感的共鸣,我真实地体会着他的见解: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着它的特殊性。摄影正是如此,光影的毫厘之差,亦是摄影的微妙所在。不断地琢磨思考后,我真正懂得了:离开平凡的人生便无所谓艺术。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小事,这一切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
日子一天天过,我无穷大的“心灵优盘”中,底片也越来越多:小到一只在校园里飞舞的美丽粉蝶、偶然落在窗台上张牙舞爪的“星天牛”,大到秋日里没有丝毫杂色的蓝色天空、夏夜里江边波涛汹涌的拍打着岩石的巨浪……因为有了摄影,有了观察的乐趣,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情趣,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把这种生命状态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展露于摄影,不就是惊世之作吗?
由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太少了,我的摄影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朋友们的飞速进步中,我显得相形见绌。但我并不后悔,摄影对我而言只是一项“运动”,一项和打乒乓、跳舞、游泳一样平凡的“课外运动”。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单纯地为了摄影而摄影,而是为了去关注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丽元素”,希望自己有一双慧眼以独特的视角去观望周遭的种种,以求达到朱光潜老师赠言中所说的境界:慢慢走,欣赏呀。我想,我是的;并将一直会走下去,欣赏下去。
⑤ 朱光潜《谈美》究竟哪种内容的版本为标准
你的问题也比较模糊,谈美,就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其经典代表作《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注意是,并非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谈美书简》哦……当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想找最初版本的图片,就网络图片里输入"谈美 开明书店"= =古董级了
⑥ 求朱光潜先生的书法作品图片即可!小生将万分感激!!
⑦ 香港大学出了哪些厉害人物
说起香港大学校友那可就多得多了,先随便列举几个澳门赌王何鸿燊、革命先烈孙中山、文艺青年张爱玲等等。选择我觉得有意思的叨叨吧~
最后,祝分享点赞的朋友都能有港大学生的智慧和港大校友的成就!!!
⑧ 四好少年手抄报内容、资料、图片
[编辑本段]
四好少年的内容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编辑本段]
四好少年由来
它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致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对当代少先队员提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殷切期望,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现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方向和指南。
[编辑本段]
四好少年诗歌
童谣
喜闻建队六十年,主席爷爷贺信见。
殷切期望同学们,争当四项好少年。
热爱祖国热爱党,报效祖国为人民。
理想远大志气高,建设祖国齐努力。
勤奋学习求上进,脚踏实地步步高。
知难而进毅力强,持之以恒得成功。
德智体美都当先,诚实守信有爱心。
团结友爱互帮忙, 和谐社会我当家。
强健体魄身体好,活泼开朗人人夸。
心间牢记主席话,争当四好新少年!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建队60周年人欢喜。
你拍二,我拍二,胡爷爷贺信记心怀。
你拍三,我拍三,四好少年是你我他。
你拍四,我拍四,勤学上进是好孩子。
你拍五,我拍五,建设社会有保障。
你拍六,我拍六,理想远大有追求。
你拍七,我拍七,童心向党志不移。
你拍八,我拍八,体魄健壮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团结友爱手拉手。
你拍十,我拍十,亲身实践要落实。
齐诵:人人争当“四好少年”!
[编辑本段]
如何做好四好少年
1.道德好。有礼貌,见到老师,长辈.朋友问声好;懂得感恩 懂得给予,别人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不要忘了跟对方说声“谢谢”;要文明,遵纪守法。给予一些需要给予的人。
2.心态好。要对自己有自信,受到挫折不要悲观失望,要往好的方面想,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到底错在哪儿。
3.学习好。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是一个废人,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全面发展。
4.身体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是很重要的,要多多锻炼。
5.目标好。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向着目标奋斗,不然就像没头的苍蝇,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样做的再多也是无用的。
6.性格好。要开朗大方,活泼向上,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7.要胸怀祖国,热爱祖国。
8.要听大人正确的话,不顶撞;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善和完善自我。
9.要热情,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大公无私。
10.逐渐学会自立,摆脱依赖性,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1.合理运用时间,珍惜时间。
12.不要进“三厅两室两吧”,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迷信。
13.说话注意分寸,懂得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尊心.。
14.不攀比,不要比物质上的东西。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要求我们要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首先要求我们从讲卫生开始。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他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都是用英语写的,但是像“不准随地吐痰”、“不准进入草坪”、“不准乱扔果皮纸屑”等标语却是用中文书写的。这是为什么呢?新加波人的回答是: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可见,乱扔纸屑这些不文明行为也是国家的耻辱。所以说,大家捡起一张小小的废纸,其实也就是我们爱国的开始。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要求我们要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积极进取。当代女作家张海迪,五岁的时候患有脊髓病,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却自学了英语,翻译了不少英文作品,很多人不相信,问她怎样做的,她回答说:坚持每天背10个单词,有时背不全想放弃时,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督促自己一直坚持下去。她就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最终成为当代女作家。可见学习上无难事,只要我们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只要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要求我们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关心他人、遵守法纪。学校这次开展的“治理校门口的交通秩序”要求四五六年级的同学都站路队回家,家长确实要接送的也只能到校门口200m外的指定地点,为的就是对家长分流,保证我们同学放学时出行方便,可有的同学还是让家长到学校来接,如果大家都为了自己的方便,不听学校安排,家长都到校门口,这样我们同学出校门又会和原来一样,出门都是人和车,给我们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好少年都应该做到关心他人、遵守校纪班规。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要求我们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对待生活,敢于克服困难,遇到困难我不怕,面对未来我能行。学校这学期开展的“告别零食”活动就是为了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希望我们养成不吃零食,不挑食的好习惯,也希望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参加学校的大课间运动,锻炼好身体,拥有阳光心态,将来报效祖国。
[编辑本段]
胡爷爷来信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时候,我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少先队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红领巾事业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广大少先队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少先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创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带领下,少先队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一系列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0年来,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在星星火炬照耀下,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开启了人生的奋斗航程,逐步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60年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艰苦奋斗。今天的预备队必将成为明天的生力军。希望全国少先队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工作者要大力发扬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当代少年儿童成长规律,不断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履行全团带队的光荣职责,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重要作用。
我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全社会的热情关爱,有全国少先队员的共同努力,星星火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编辑本段]
永不消逝的红色
胡爷爷贺信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处红色的三角区域被少年时所经历的无数振奋人心的激动时刻填满。匆匆十六载一晃而过,却从不曾因那时间的流逝,让这抹代表每个人儿时的最高信仰的鲜红黯然失色,它承载了我们伟大祖国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浸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满腔热血……如今的我,虽早已摘下颈项上那曾经相伴六年的“飘扬”,但每每触碰到那些火红热情的记忆,心灵深处仍然颤动着那份难以言喻的感动,历久而弥新……
十六年前,刚刚迈入校园的我,总是用稚嫩而好奇的目光打量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不是因为相貌与自己有什么不同,而是他们每个人领口都打着一条鲜红的足以让人艳羡不已的领巾。后来通过班主任的教导,慢慢知道了那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最早戴上红领巾的孩子是好孩子--这个朴素的理念自那时起就深深植根心中。那时身边的小朋友都以能第一批加入少先队为自豪骄傲的美事,我也不例外。遗憾的是,由于一次偶然的迟交作业,我被一向管教严格的班主任取消了第一批入队的资格。当时一年级的我,识字不多,还无法用语言清晰而准确地自如表达感情,只依稀记得:眼睁睁看着老师亲手把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上划去时,心里那种跌入谷底的深深失落和第一批入队仪式时,在下面望着主席台上笑靥如花的同学们,满心的不是滋味……也确是从那时起,我才彻底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需要对自己真正地严格要求,一丝一毫都马虎放松不得。
五年级,当时的我在班级、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突出:没有任何文体专长,又不担任班干部,是大部分老师眼里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连我都认为自己除了学习成绩勉强还算可以,余下一无是处。时任中队辅导员的班主任却在一次谈话中让我代表班里参加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面向全校六个年级的师生。这个决定让当时很多的优秀班干部都很不服气,我亦受宠若惊。问其究竟,她只拍拍我肩头,微笑着说:“我相信你能做好”。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用最大的心力灌注文稿,老师帮忙修改了一次就通过,并当面演练朗读了几次。正式讲话那天,我极力克制当时的紧张情绪,用微颤的声音和全部的情感念诵自己心血凝结的文章,台下鸦雀无声,似乎大家都沉浸在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革命事迹中,红色的爱国情愫也在感情的升华中变得愈发炽热……事后班主任告诉我,台下的老师都称赞这篇讲稿写的好。从那时起,我的自信心大增,也重新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
在同队旗队徽相伴的日子里,在辅导员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对祖国、民族和集体的热爱之情不断高涨;每次清明到烈士陵园追忆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后,我们对革命英烈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愈发崇敬;在《虎门销烟》和《焦裕禄》等教育影片的观摩中,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人民公仆的标准告诫自己要奋发图强,回报社会!
人这一生注定要感悟许多事、许多物。它们中的一些到现在已难清晰可辨,甚至会叫人糊涂,然唯有祖国这至高无上的词,是明白贴在人心上的。它包括亲人、故乡,包括民族拼搏繁衍的历史,美丽丰饶的土地,古老辉煌的文化和沸腾着的现在。它不可更改,不可替代。它令人哽咽、令人常觉流在自己心中的血是滚烫的。 经八年寒暑,历三载春秋,才看旭日东升。共和国沧桑巨变六十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儿时的我们在紫荆花开和莲荷怒放时喜迎港澳回归;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见证斗转星移。我们这一代生在80年后的红色青年,必将秉承老一辈的光辉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继往开来,让党的星火永续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