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地参是什么植物图片
扩展阅读
头部皮肤病的图片大全 2025-05-20 05:59:05

地参是什么植物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3-05 23:16:00

什么是地参

地参(L.LucisTurcz.)又名虫草参,银条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地参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脆香无比,堪称菜中一绝,食之口味清香,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参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20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其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功能可与冬虫夏草相当,经常食用地参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称。

相传,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访,借宿农家,偶食此参,食后赞不决口,堪称菜中珍品。见其生于土、形如参,故赐名地参。地参,已有数百年历史,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条件恶化以及农药的大面积的使用,传统地参早已面临绝迹。现在栽植的地参是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特种蔬菜发展基地历时多年从传统地参中优选提纯、无性繁殖壮大的一个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长势强壮、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地参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饱含千年地域文化的内涵,希望它能早日进入百姓餐桌。

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在全国推广的地参是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的葛记新培育的地参新品种。1986年开始地参研究,历时20多年才形成今天的地参新品种。获悉,河北等地均是从山东引进,回去之后就李逵变李鬼,都声称自己是是全国第一家。可以这么说当前地参产业的管理很混乱,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标准。价格不是虚高就是低,叫人搞不明白。

网络上充斥着很多虚假信息。所以我在图书馆查阅了一些关于山东是地参种苗培育与开发的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1.《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0期59页

2.《致富天地》2009年第3期

3.《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09年第5期15页

4.《农家致富》2009年第3期第17页

5.《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09年第3期27页

6.《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1期第5页

7.《蔬菜》2008年第5期9页

8.《农村新技术》2008年第2期62页

9.《科学种养》2008年第1期26页

10.《蔬菜》2007年第1期7页

11.《农村百事通》2006年第15期31页

12.《中国果菜》2006年第3期48-49页

13.《上海蔬菜》2006年第2期22页

14.《农家致富》2006年第6期26页

15.《农业知识:瓜果菜》2006年第2期53页

16.《农技服务》2006年第2期24页

17.《农村百事通》2010年第3期13页

18.《农家致富文摘》2009年第12期11页

19.《市场信息报》2010年1月25日头版头条

还有这里可以参考:中国特种农业网地参专栏

地参作为一种新兴的保健蔬菜,走向百姓餐桌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市场上还很少见到,希望尽快走进寻常百姓家。

⑵ 地参是什么

地参,植物名,名贵的中草药,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

⑶ 客家话“地参头”是什么植物或药材

LZ说的是地胆草的根——地胆头
菊科植物地胆草
【植物形态】地胆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时全体被白色紧贴的粗毛。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钝或短尖,边缘略具钝锯齿:茎生叶少而细,叶柄长5~15毫米,基部扩大抱茎,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通常有3片叶状苞,苞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头状花序在每一花束内有多个,密集;总苞片长8~10毫米;花托无毛;小花全为管状,两性,淡紫色,长7~9毫米,先端4裂,一边开裂,裂片稍阔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顶端具长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长于山谷、村边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苦地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①《纲目》:"味苦。"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④《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归经】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鼻出血:地胆头、猪肝各酌量。同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②治阳黄疸:地胆头连根叶洗净,鲜者四至六两。煮肉食,连服四、五天。

③治单腹殿胀:苦地胆二两。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医林集要》)

⑨治痈肿:一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二地胆草全草七钱,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指疔、乳痈:鲜地胆草全草适量,酌加甜酒酿糟同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丝虫病淋巴管炎: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蛇伤:天芥菜同金沸草入盐捣敷之。(《纲目》)

⒀治翼状胬肉:苦地胆十斤,醋二十斤,铜块一斤。先将铜烧红,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烧红,再入醋,如此反复数十次,再将新鲜苦地胆放入醋中浸泡一个月,过滤,滴眼用(有刺激感不用特殊处理,半小时后恢复正常)。(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炎症

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观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肠伤寒12例,肺气肿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气管炎8例,皮肤感染2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症状好转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无明显疗效而改用本药治愈者)38例,无效6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口腔溃疹

地胆头干品1两,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副作用:个别服后腹部不适。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⑷ 地参介绍

地参是云南特有的一种土特产品,地参多生长在云南省大理、下关地区树林中、地参吃起来清脆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是一般蔬菜的几倍,享有”山中之王”的美称.
一、地参果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1.调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疗效。
2.帮助消化,调理和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状况,因地参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显着的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不仅能消除便秘,还可防治下痢,是肠胃道疾病的克星,最神妙之处还在于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于生活节奏紧张,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双歧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减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带入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是肠胃的清道夫和保护神。
3.能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减少或避免结石症的发生。
4.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压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疮,是养颜美容的天然保健果品。
地参果另含有20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钙、铁、钾、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强身壮体的功效,也是男子壮阳增强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刚。地参果是当今吃出健康吃出美丽的新潮果品。
二、地参果的食用方法
1.生吃,这是最简单而普通的吃法,就是采挖后洗去果实表面泥土,削去外皮如苹果、梨一样直接生吃食用,采挖后贮放一周后甜度增高,能像红薯一样从秋季一直贮放到来年4月。
2. 熟食,切片与鸡或排骨等肉类炖熟,是一道营养极好的佳肴。生食削下的皮汤也特别有风味。
3.可制成果脯、饮料、含片和作各种糕点的添加剂,其加工潜力极大。
地参果易种好管,当年种当年收,果实外朴内秀,口味香甜嫩脆、汁多无渣,可口健身,极适合现代人食用,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手术后病人是极好的果品,对于运动量少的办公室人员和白领阶层是百利无一害的保健果品,尤其是便秘患者更是一剂绿色药品,它温柔地调理肠胃道,可免去应用伤害身体的清肠泻药,可以说,今后家庭的保鲜柜里可以没有苹果、葡萄、桃、梨……但不能没有地参果。
地参果是一个横空出世的珍奇作物,它将从此在全国种植界掀起一股强风暴,它不像前些年坑农的洋姑娘、油沙豆、人参果……这是一个新兴珍奇作物,是一个真正的神果,它的出现,宣告一个新的保健水果时代的开始,它将在10年内一直供不应求。它能让种植者生财致富,使食用者壮身健体。
http://www.zgny.com.cn/ProHtml/8/3/0/30707787.html

⑸ 谁知道地参是什么药材有图片吗还有功效是什么

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它全身都是宝,地上部分的茎叶作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数茬。

晒干后为常用中药(泽兰),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地下部分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地参作为蔬菜,适合大众口味,保健功能明显。

经现代医学研究考证:经常食用地参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它是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希望它能早日进入百姓餐桌。

⑹ 什么是地参

地参
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含10多种氨基酸,总量达2.68%,粗蛋白含量5.6%,糖分含量较高,可溶性糖24.85%,淀粉含量23.89%。
地参对土壤一般要求不高,各类土壤均可种植,但其中以沙壤土最好,对种植节令要求也不高,适宜种植的时间跨度很大,秋收后到次年的三月中旬均可种植,生长不受影响。地参一般都是采用无性繁殖,种茎为地下茎的茎尖,即商品地参的下料部分,地参种茎的保存方法直接到地参的出苗率。所以地参种茎的保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介绍两种比较成功的储藏方法:
1. 沙藏法
沙藏法是最为普遍的储藏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阴凉干燥处挖沙藏沟,沟内不能有积水,沟深、宽各为1m,长度则可根据贮藏数量而定。沟底先铺上一层湿沙(沙子的湿度为手捏成团,松手后又能散开为准),而后将地参种茎和湿沙分层加入,一层栗子一层沙,种茎层厚度一般为20cm,湿沙层厚度为10cm,沙藏厚度为80cm左右,最上层加厚湿沙并拍紧。为保证低温和抑制发芽,到早春时再加厚湿上,呈馒头形,使空气不易进入,为了通气和冷空气进入,在加厚湿沙时每隔1m要插一小捆玉米秆或稻草。储藏期间要注意沙层的水分,当水分不够时可在最上层沙土上浇少量水以利于保持沙层湿度。在没有湿沙的地方可用锯末代替湿沙,但要注意保持低温和湿度。
2. 低温冷藏法
低温冷藏法管理方便,但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经济条件较好,建有冷库的地方使用。具体方法为:将地参种茎放入湿麻袋内进入冷库堆放,一般堆放高度不超过2m,长、宽度不超过5m,库温要求保持在0一2℃,相对湿度85%一90%,并注意通风,一般情况下可通入潮湿的冷风,保证低温湿润的条件。(《

⑺ 地参是泽兰根吗地参的学名叫啥

地参和泽兰根是两种东西.
地参又名地虫

别称:虫草参,银条菜,地蚕子,地参,地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