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起长什么样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统帅。
B. 历史上的白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原来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着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参见长平之战)。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睢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冒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睢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睢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睢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睢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睢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点评: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着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C. 白起的图片
D. 白起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白起又称公孙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所以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战国时期着名将领、军事家。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是自刎的,他的死是他个人造成的。白起的赫赫功劳却全是靠打仗打出来的。纵贯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战功赫赫的几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决大部份死在自己人手中。白起违被秦王的旨意,让他是打仗不去(因为白起算定那仗是必输无疑的),可是大王的意思怎么能违抗呢,显然不给面子啊~! 顺着主子意思办事有何不可,要荣誉还是要命啊,封建时代要想活命就得顺着主子的意思办事。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坚决不带兵讨伐邯郸,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剧下场。或许在白起看来,正确比活着更有价值,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败纪录的真正原因。虽然秦昭王赐死白起导致白起自刎,但是白起并没有怨恨秦昭王,但是他这样一个将领得到了这样不善终的结果总得有个说服力的理由啊。
四十多年的战争场面在白起的脑海里以快镜头的表现形式闪过,最后定格在了长平那个血腥的画面,白起醒悟了:“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白起为自己的报应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对不起秦国和秦昭王,而是对不起那些在长平已经放下武器却被集体活埋的四十万赵国俘虏。
这就是战国名将白起。其实我挺佩服他的才能的,也佩服他能在最后一刻想到自己的过错。
E. 杀神白起的纹身图是什么样
白起又称公孙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所以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战国时期着名将领、军事家。
F. 杀神白起的图片
白起是先秦名将第一,一代杀神,王翦的功劳正是因为白起打下基础,昭王对外战争杀敌105万,白起占93万
G. 杀神白起是什么样子
此文原创,转载请着名
他是一个被誉为神的虎将,他因为杀人太多,被人称作杀神。
在我的心中,白起是个平时不苟言笑,冷酷的人,他的脸上有着逼人的杀气。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非常沉着冷静,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把握之中,因此他总是受到秦国锐士的崇拜。他挥一挥手,成千上万的人在他面前倒下,血流成河,他丝毫不畏惧。
“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严尤三将叙曰:“白起,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受冯亭,王曰:‘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将,谁能当之者乎?’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王从其计。”(《世说新语笺疏?言语第二》)。
这一段文字,不仅描绘了白起的容貌,并且将白起的过人之处统统写了出来。白起“敢断决也”、“见事明也”、“执志强也”,他做事果断,分析透彻,意志非常坚强,要跟他正面交锋取胜几率非常小。他的这三个优点我非常欣赏,这三个优点是白起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在这里顺带提一下,鄢郢之战的爆发在秦昭襄王的二十八年,白起率秦军打到秦昭襄王三十年,而渑池之会发生在秦昭襄王的二十九年,所以说渑池之会我觉得白起不大可能参加,因为当时他应该在攻打着郢都,秦军还没有确立安全之势,所以要把他从前线调回来参加这个和谈会我觉得不大可能,而且史记也没有记载。
长平之战后,白起要求增援前线,欲直取赵都邯郸。但是这时,相国应侯因为畏惧白起功高盖己,就劝秦昭襄王议和,秦昭襄王竟然答应了。我想,秦昭襄王也有压制白起的意思,因为如果白起攻下了邯郸,白起的功劳就实在太大了,这又是一个功高震主的故事。这里又说说范雎,白起是穰侯魏冉推荐的将领,因此白起跟魏冉是死党,而范雎是赶走了魏冉做了相国的位置,范雎在心里当然对白起有所保留。
眼看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白起内心那个愤怒啊,他心里一定是对范雎非常不满,范雎并不是全心全意为秦国服务的,但是秦昭襄王却如此信任他,看来白起平时都在戍边,跟秦昭襄王的交流不足啊。
秦军在邯郸之战的情况越来越糟,秦昭襄王欲请白起出战,白起坚决不出战,他认为秦军是必败的,昭王无奈,只得请范雎上门去劝他,白起原本就不爽范雎,这一下弄得更僵了。秦军在邯郸之战惨遭失败,白起颇有得意地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昭襄王听后非常不爽,强令白起带兵,可白起就是一个字:不。这下秦昭襄王可火大了,一下子把武安君贬为平民,并且把他流放到阴密。后来,秦昭襄王又派人追上白起,到了杜邮这个地方,叫白起自裁。
白起此时说道“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过了很久,又平静地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到死时都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挑战了老板的底线而赐死的,虽然功高震主也有可能,但是挑战了老板的底线绝对是主要原因。白起跟秦昭襄王和应侯范雎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但也难怪他,自己的死党被这两个人赶到齐国去了,再也难得见一次面。但是,白起邯郸拒战故有他的理由所在——“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根本没必要争论白起邯郸拒战是否正确,总之,邯郸最后还是被王翦攻下来了,赵国也灭亡了。
还有一点,《周本纪》有载:“ 三十四年(即为秦昭襄王二十六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至于游说的结果《周本纪》无载,而《史记正义》道:“以上至“三十四年,是苏厉为周说白起无伐梁也。”看来这番话的确说服了白起。从这里可以看出,白起应该是很注重自己的不败纪录的,邯郸之战他料定必败,所以就别让自己的不败纪录给打破了,干脆宁死不战。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白起王翦列传》
对比白起对这四十多万赵卒的变化,白起坑赵卒的理由很明确——“恐为乱”,而最后他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认为是“足以死”的罪行。从这句来看,白起认为他该死的地方有两处:第一——“诈“,第二——“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白起最后的忏悔,反而为长平之战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他到底是怎么“诈”,怎么“阬”的呢?这个疑问还需历史学家的考证。
H. 白起拿的什么武器图片
秦将应该是拿青铜剑,白起率领步兵,应该也是秦剑,记得是用自己的佩剑自刎的。
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出身平民,完全依靠军功受封武安君。生平七十余战未尝败绩:歼灭韩魏,伐破楚境,长平之战更是坑杀四十万赵卒,堪称战国最伟大的军事家。太史公称赞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作为一代名将,白起善于用兵,战功赫赫;但最终遭受谗言,因抗命之罪被迫自刎。因为他死非其罪,得到了秦人的怜悯,乡邑都建立祠堂祭祀他。
I. 白起图片,恋与制作人,高清
下载安装应用软件到手机上,这样操作,
1,打开手机的应用宝,打开后在输入框内输入要下载的应用软件。
2,输入完成后搜索搜索到后点击右边的安装按钮后。
3,就可以下载安装到手机上面了。
J. 战国时期白起是什么样的人物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着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