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仕女画是什么
仕女画又称“士女画”,是以妇女为主体,描写妇女日常生活的作品。仕女画出现在初唐,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就画有多位美丽的宫女,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中也画了一位雍容华丽的摩耶夫人。但盛唐以后,仕女画所表现的题材才开阔起来,从描写贵族妇女拓展到村姑、仙媛、闺秀、渔妇、侍女、歌妓等。而这一画风的代表画家便是张萱与周昉。
捣练图张萱是唐玄宗时的宫廷画家,曾任史馆画直,是我国杰出的人物画、风俗画画家,以擅长描画贵族妇女、婴儿和鞍马而名重一时。他点缀景物穷尽其妙,特别在揭示人物心理状态方面尤为突出。他画仕女,耳根处常用朱红色晕染,体态丰满,衣饰华贵。张萱的画作多取材于贵族生活,曾经画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日常生活,如《明皇合乐图》、《明皇击梧桐图》、《明皇纳凉图》、《唐后行从图》等。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绢本设色,系宋徽宗赵佶摹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在极其细密平滑的宫绢上,画的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策马游春的情状。全卷构图气脉连贯,疏密有致,人物线若游丝,细劲有力,设色匀称明净,反映出唐时仕女人物画的高超技艺。虢国夫人居于画面的后半部,梳着当时流行的堕马髻,发髻侧垂,别具风情。她的前后各有三骑,分别是男女侍从和保姆,身旁挽辔并驾、殷勤相语的可能是她的姐妹秦国夫人或韩国夫人。其中前三骑安排得比较疏朗,后五骑比较紧密,错落有致,构成了一种节奏上的变化。整幅画卷没有任何背景的点缀,纯靠马匹轻快的步伐、人物悠闲的神态和艳丽的着装,将游春之意渲染得呼之欲出。此画线条细致圆活,多用朱红、赭红、石绿等矿物质颜料,晕染出人物身上轻薄鲜丽的春衫,色彩历久而不变。从人物造型上看,此时的唐代贵族女性并不似后来的仕女画上那样娇弱,她们乘坐马上,脸上不施脂粉,形态丰腴却又不失利落矫健。
张萱的另一名作《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赵佶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练是一种丝织品,织成后需要经过煮、漂、捣等步骤才能使之柔软适用。《捣练图》即展现了妇女捣练的过程与场景。全图共分三段:捣练、织修、拉直熨平。画面上共12个人物,体态丰满,仪态娴雅。“熨平”一段最值得称道,两个女子拉住捣好的练的两端,其中穿蓝裙的女子微微后仰,用力将练绷紧,中间一女手持熨斗进行熨烫,背向画面在旁帮忙的是一个侍女,还有一个小丫头在练的底下弯下身子,调皮地侧头上望,似乎想弄清楚练的背面是否藏了什么东西。图中人物或侧向、或背向、或垂头、或侧视,形象逼真,刻画流畅,设色艳而不俗,画面环环相扣,生活气息浓郁,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风格。
继张萱之后,仕女画的代表画家首推周昉。因为所处时代的不同,周昉与张萱的仕女画在审美情趣上有所差异。周昉的仕女画与张萱一脉相承,但又更为成熟。张萱处于朝气蓬勃的盛唐,其笔下的仕女大多呈现出一种健康明朗之美,飘散着一种盛世华贵气度。周昉所处时代已是江河日下的中晚唐,审美情趣已由宏丽浓郁逐渐转入细致婉约。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体态丰满,蛾眉丰颊,浓艳丰肥,衣着富丽,用笔简劲,色彩柔丽。他善于体察女性心态,尤擅描摹后宫嫔妃空虚寂寞的生活情状与微妙心情,如扑蝶、抚筝、对弈、挥扇、演乐等。
周昉的人物画功底极为深厚,他的肖像人物颇能传达人物的神韵气度;在佛像画方面,他独树一帜,首创“水月观音”画法,把观音菩萨置于清幽澄净之境以示圣洁。后为历代画家所沿用。人们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倒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据说周昉曾奉唐德宗李适旨,画敬章寺神,顷刻间引来京城万人前来观看,有言其神妙者。也有指其微瑕者。周昉虚心听取意见,日日有改,经月有余,有到众口称绝,方才停笔。相传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女婿侍郎赵纵约请韩幹和周昉先后为他画像,画完后,赵纵将画像置于座侧,一时难定优劣。还是赵夫人点评道:“两画皆似,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性情笑言之姿。”一语道出周昉艺绝之处。可见周昉画艺超绝,画仕女不愧为“古今冠绝”。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就极力推崇张萱、周昉的绘画风格,追仿得最为出众的是元朝宫廷画家周朗,他的《杜秋娘图》全然是得自“周家样”之形,用笔又一展元人飘逸洒脱的韵律。
周昉70余件传世作品中属仕女画的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杨妃出浴》、《游春》、《宫骑》、《纨扇》等,留传至今的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和《调琴啜茗图》。
《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传为周昉真迹,一说或为晚唐或为五代画迹。全图画于绢上,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分为四段:采花、看花、漫步、戏犬。构图采用平铺式,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卷首和卷尾的两名仕女相向回首,前后呼应,将整幅画收拢为一个整体。没有景物作背景,只在中部绘有一只走动展翅的白鹤,右端安排了一组玉兰景石,构图简洁雅致却又充满生机。从人物着装、鹤及仕女手持的花束看,大致可推断画境是在暮春时节。画中人物体态丰满,服饰颜色搭配以红、紫为主,极尽奢华与艳丽,头梳高髻,簪大朵牡丹,别香白茉莉,着一袭抹胸,罩轻薄华美纱衣,手臂处的轻纱画家特意敷染,臂膊在纱衣中若隐或现,使得凝脂般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相得益彰,极具质感。再细看人物情态,仕女的面部丰润饱满,身着朱红披风的妇女神情凝重,逗狗的妇女青春活泼,持花的妇女神情悠然自得,每个人都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整幅画卷充满着一股悠闲气息。据传,此卷经重新揭裱后发现是各自独立的四幅屏风画。
唐代仕女画的成功在于它对人物服饰的描绘。在张萱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而在周昉的画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工笔画的特殊技巧,如仕女发髻很高,乌黑光亮。对黑发的渲染肯定是件不太容易好做的事,工笔画的要求是黑而不躁、深而且厚。周昉的渲染正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这一魅力。此外,对于仕女披纱的透明效果,服饰的花纹装点,还有深色纱袖中沿边线而勾勒的白线,都是从前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一尘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画,其画堪称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
与前代仕女画相比,张萱、周昉的仕女画第一次将现实中的宫廷女子推到了观者面前。张、周之前的仕女画首推顾恺之,但在他的画作中,女性形象往往作为一段传说或故事的角色出现,人物注重姿态刻画,以衣袂间体现出的神韵取胜,由于基本为中景,人物面部也就并非画家关注的重点。而在张萱、周昉的画作中,往往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场景,如游春、捣练、簪花、挥扇、对镜等,女性形象也就成为画作的中心,人物多被置于近景,面部表情成为刻画的重点。
张、周开创的仕女画,其影响自晚唐五代一直持续到元代,尽管人物身形略有清减,但题材、神态、脸型、服饰等均沿袭其画风。直到明清时期,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以丰肥雍容为美,而转向纤巧玲珑、清癯瘦弱,仕女画风格也才随之转向。除此而外,张、周的仕女画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本的浮世绘中,至今依然可以明显看到张、周仕女画的影子。
2. 《长安十二时辰》还原了几分大唐风貌
观众真的不是傻子,看看《长安十二时辰》在豆瓣上8.9的评分就知道大家有多满意了。所以不要再说现在的观众口味多挑剔了,那是因为观众审美高了。而细节考究,完美还原大唐风貌的《长安十二时辰》自然的观众的菜。
包括剧中张小敬用来寻找闻染踪迹的那只狗,都是真正的陕西细犬,要知道这个狗别看不起眼,实际上特别贵,全国不超过十只。是在唐代画册《十骏犬图》立轴画以及册页中出现过的。
连一只狗都这么重视,剧组用心可见一斑。辛苦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口碑榜冠军就算是观众对此剧最大的褒奖和认可吧,也希望以后的国产剧能有如此用心。
3. 大唐荣耀好看吗
最近几年的古装历史剧,其创作方向显然相当单调,各式各样的宫斗剧成了主流,虽然一定程度这响应的是女性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崛起,但另一个层面将女性之间的争斗加以奇观化书写,又显得价值取向有点问题。这两天看过的《大唐荣耀》,似乎在逐渐走出这样的潮流中,开拓着另外一个自成特色的大唐系列。
4. 谈谈你对大唐气象及唐朝审美的理解,可列举具体的作品。详细写长一点
一、丰腴为美
唐代文化,尤其是盛唐
以丰腴为美,追求雍容华贵的气韵
“以丰腴为美就是喜欢胖子”
这个观点早应淘汰
中唐时期的仕女画有很多
当时流行把人物画得圆润些
即便如此也没在画卷里看到过几个大胖妞
唐朝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是健康之美
呈现在画上的身体线条大多流畅柔美
盛唐的时风尚“肥”
人物作品以硕大丰满为美
绘画中张萱开创了所谓“绮罗人物”
至今还有人称女子的体态丰满为
“唐人风韵”
再看看唐代女俑、壁画等作品
能从中感受到唐代妇女的生活
充盈着活跃的生命力
她们丰满健康、浪漫奔放
透着一种质感美
她们打球、骑马、射猎、郊游
生活多姿多彩
5. 唐代四个四大画家的名字
唐代四大画家的名字是:
1、吴道子: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着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
2、阎立本: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唐代政治家、大画家。主要作品是《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3、韩干(约706年-783年),唐代画家,以画马着称,。代表作是:《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4、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着名画家,代表作:《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簪花仕女图》。
(5)大唐画卷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吴道子: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
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阎立本:
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是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他的绘画作品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提到的就有六七十件 。阎立本奉诏在太极殿凌烟阁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
绘画作品有《秦府十八学士图》《魏征进谏图》《北齐校书画卷》《异国斗宝图》《职贡图》《西域图》《明凌列像图》《外国图》《永徽朝臣图》等,保留至今的有《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步辇图》等。除绘画外,阎立本也擅长诗文,有《僧道拜君亲仪》与《巫山高》等诗存世。
阎立本的《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形象逼真传神,是当时名作,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韩干:
韩干(约706年-783年),唐代画家,以画马着称,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韩干少年时只是一名酒店的雇工,后来被诗人王维赏识,资助他学画,学成后被召为宫廷画师,初师曹霸,后自独善。官至太府寺丞。画艺较全面,善画人物画像,尤善画马,重视写生,皇帝命他拜当时画马名家陈闳为师,他不听命,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
由于他重视写生,所以画马超过古人,后代画马名家如李公麟、赵孟頫都曾向他学习,他还画过许多肖像画和佛教宗教画,但传世不多。
牧马图,绢本。纵27.5公分,横34.1公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浅设色画,黑白双马,胡人骑一而控二。幅上宋徽宗题“韩干真迹 丁亥御笔”八字。人物与马俱极生动,徽宗瘦金体书题字亦挺劲,并有南唐御府藏印,为韩干真迹无疑。
另有玉花骏、照夜白等骏马图。
周昉: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着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
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
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周昉创造的最着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
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6. 大唐全是盛世吗
大唐士兵
总结
唐朝的流民主要来源于农民,他们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不得已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没有失去土地之前,他们也曾过着“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但饥荒、瘟疫、赋税让一批批农民成为流民,流亡在大唐的土地上。
大量的流民涌入大城市,一方面对治安提出挑战,一方面影响了城市风貌,他们同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封建社会的底层牺牲品,他们的生活轨迹,被唐朝繁华的盛世图景所掩盖,只能用“踏尽公卿骨”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秦妇吟》
2. 《寄薛三郎中》
3. 《中国古代防疫资鉴——隋唐五代防疫概览》
4. 《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
7. 谁能介绍几部关于唐朝的电影和电视剧
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可以说是很多,电影如《大唐玄奘》《超时空救兵》等,电视剧如《至尊红颜》《秦王李世民》等。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鼎盛时期了,其中的所有人津津乐道的杨贵妃、李世民、武则天,都是很多现如今电视剧的题材,但是有些只是为了影视追求效果,最后展现出来的却是偏离了历史的记载,所以在观看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较真哦。
8. 唐朝一宰相画了什么东西,如今成镇国之宝
这一件镇国之宝所画的是五头牛,在历史上这副画叫做《五牛图》,是由唐朝宰相韩滉所画。这幅画是他在朝为官时所画的,也正是他被任命为宰相的时候。在这一副画被一些名家知道后,一直都被誉为镇国之宝,也一直都被各朝各代的皇帝所收藏。《五牛图》这幅画上就只有五头形态不同的黄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副以黄牛为主的名画,这幅画不仅仅有着精湛的技巧,也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水平。
在韩滉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就创作出来《五牛图》来表明自己真实的想法,其中一头牛的形态就是表示他不想在朝为官,其他四头牛的形态表示他想要更丰富的生活。因为牛在古代是不能想杀就能杀的,所以也表明皇上不能随便将他杀害。
9. “进击的巨人”求图:人物按身高排的画卷高清大图
是这个图吗
10. 唐朝字画值千金
唐朝有收藏价值的名作(不代表是唐朝人) 书法家
1.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dān),代表作【兰亭集序】
2.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3.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代表作《争座位帖》
4.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代表作<玄秘塔碑>
画家
1.韩滉(723~787)中国唐代画家。字太冲 。长安(今陕 西西安)人,代表作《五牛图》
2.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3.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代表作《纨扇图》即《纨扇仕女图》,亦名《挥扇仕女图》。
4.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代表作《历代帝王图》
5.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代表作《金桥图》
宋朝
书法家
1.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代表作《宋蔡忠惠文集》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3.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代表作《松风阁诗》和《伏波神祠诗》两篇,
4.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安徽无为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代表作《研山铭帖》
画家
1:朱锐,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北人,曾为宣和画院待诏,绍兴间复人画院,授迪功郎,赐金带,擅画山水、人物,尤工骡纲、盘车,师承"李郭"画派,笔墨清润细劲,形容布置,曲尽其巧。代表作品:《溪山行旋图》
2:郑思肖 (公元1241-1318年,一作1238-1315年,一作12。6-1283年)宋末元初画家。字忆翁,福建福州人。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向南,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多画墨兰,不画根土,以寄情怀。 代表作品:《墨兰图》
3:赵士雷 ,生卒年不详。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观察使。以丹青驰誉一时,善作雁鹜欧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观。代表作品:《湘乡小景图》
4:赵孟坚 公元1199--?年)南宋画家。字子因,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家境清寒,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中进士,历任湖州掾、转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擅画梅、竹、兰、石,尤精白描水仙,清秀雅淡,善书法,亦工诗文。诗文有《彝斋文编》。代表作品:《岁寒三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