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提供一些赵子龙的个人资料,最好再加上图片(帅一点的)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n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he,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贰’ 正史上公认的8大猛将,没有一个虚构的人物,个个武力值十足
在古代历史上,一个皇帝想要统一江山,需要文臣和武将。文臣就是他们的决策中枢大脑,而武将就是他们手中的剑,剑指何方,就得立马出战,所向披靡,打下土地和人口。然而,战争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它需要无数的人命去填。
因此,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人,都是能人。而能在战场上活下来还带领士兵打仗的人,就是能人中的能人,是为将领。士兵可能易求,但将军难得。然而,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漫漫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很多人物,他们很多都在青史留名。其中,有这样八大将领,他们被正史公认为八大猛将,个个武力高强,在自己的时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吧。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古代,男儿报效国家,主要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考试,或者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朝堂,作为文臣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当然,这种看起来只需要动脑子,但是需要的一定的智慧,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
而另一种方式就是征战沙场,用自己的血和汗水为保卫国家和人民,从而建立功勋。相对文臣来说,这种报效方式的风险过高。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而且有些路注定需要有人参与的。就像武将和士兵,虽然要流血和牺牲,但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充当保护者。
这些保护者们在征战过程中的英勇事迹会被人记住,然后被百姓们编成口口相传的故事,进而代代流传。但是在传颂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中的有些人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为了一种精神信仰编撰出来的故事。虽然虚构人物众多,但是有这样八位人物在正史上却是实打实存在的。
第一个就是项羽。项羽出自楚国的贵族,他年少就多才,文武全才。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他原本是占据上风的,但是刘邦根据陈平的阴私计谋,离间项羽和范增,使得项羽最后只能面对四面楚歌的情景。
然而,项羽是骄傲的,不属于贪生怕死之辈。即便是人生的最后,被逼迫于乌江畔,他也保持着最后一丝骄傲,不死于刘邦的剑下,而是自刎于乌江畔。正是由于他有气节,所以多少后世之人都在怀念他。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第二个正史人物是霍去病。关于霍去病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他获得是军功是古代武将的巅峰。后来的多少武将毕生的追求都是建立霍去病那样的功绩。
霍去病出身虽然不好,但是他能力出众,年少就得汉武帝赏识。而他也对得起这份赏识,年少率兵出征,打通了河西走廊,更是一举歼灭了自西汉开国以来就令人十分头疼的匈奴之患,使得匈奴单于被擒杀,而有了“封狼居胥”的武将荣耀。
正是因为他在匈奴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有了“冠军侯”的荣耀。只不过,天妒英才,霍去病年仅二十四岁就去世,人生昙花一现。
“武悼天王”冉闵
第三位是生于乱世魏晋南北朝的冉闵。他出身显贵,以勇猛着称,先是封侯拜相。后来在自己的养祖父石虎死后,杀了石尊,再后来又杀了石鉴,建立了魏国。
在公元352年的时候,冉闵遭受了前燕的慕容恪的围击,在遏径山被斩杀。但即便如此,他的功绩也不能被否认,被当时的冉华尊称为“平帝”。
征南轻仆孔明碑,想见生平暴可知
第四位为隋朝的史太岁。他出身官宦之家,在隋文帝时期,因为平定高智慧有功,所以官拜将军。在公元597年时,他又率领部队深入云南,在这里大败蛮夷,建立不朽功勋。
然而,一代名将终究也敌不过朝廷的诡谲风云,他深陷受贿风波,被罢职,后来又因为杨秀的弹劾,被发配敦煌。但是在发配的路上,他帮助大隋朝击败突厥,所以又复官爵。在公元600年的时候,在攻破突厥之战中威名赫赫,成为隋朝的一代名将。
勇冠三军,名可振敌
第五个是薛仁贵。他出身平民,但是在唐朝这个武功至盛的时代,薛仁贵依旧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贞观年间,他征战高丽,又攻打九姓铁勒,后来攻打突厥,留下了“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各种典故,所以在太宗年间的他,被封为右骁卫大将军以及都督的位置。
拒天关以永固,横地轴以无穷
第六个在整个中华名将历史上都声名赫赫,这个人就是苏定方,他被誉为是大唐的军神。在唐初年间,他就以骁勇闻名,后来更是在唐高宗年间多次取得显赫成绩,他西征突厥,平定葱岭地区,又平定东北的百济之乱,更是征伐高句丽。可以说,当朝的版图扩张,中间也他的很大功劳,所以在唐朝年间一度被封为国公。
天声远振,系公之才
第七个是狄青。宋朝整个历史上,除了岳飞等人,没有几个人武将拿得出手,但是狄青要算在其中。他勇猛善战,所以在宋朝军队中及其出色,可以说是第一猛将。在公元1035年,狄青作为主将,率领军队夜袭昆仑关,快速平定了侬智高叛乱,非常受仁宗的赏识。他凭借自己的战功,做到了延州指挥使。
大明第一猛将
第八个就是大明的将军常遇春。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这是事实。但是他之所以能凭借草根实现逆袭,这中间就少不了常遇春等人的帮助。
在朱元璋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常遇春经常率领部队抗击敌人,更是在北元征战中留下了无数战功。可以说,朱元璋的大明土地版图中,常遇春是出了很大的力的。正是因此如此,常遇春死后配享太庙,而后人也称其为大明第一猛将。
结语
在中华文明的拼图中,最不缺的就是英雄人物,然而正是因为英雄人物众多,因此想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并为后人所铭记,则更为艰难。然而,即便是艰难,他们还是从众多历史人物中脱颖而出。而且无论是霍去病,又或者是常遇春等人,他们在我们现代人的口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见,他们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
历史上的他们不是民间故事中描述的那样充满传奇,因为都是曾经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过辉煌,也曾有过失意。然而,无论是哪种,他们的功绩却是实打实存在的。所以今天的我们要好好了解历史上的他们,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取得成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