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觉得穿汉服需要挑场合吗
如果要说现在哪股风潮最热,汉服一定首当其冲。大街小巷、日常生活也能看见越来越多同袍身着汉服的倩影。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经典与流行相结合、将民族与世界相结合,拥抱多元化的审美正是汉服的意义所在。
许多萌新可能是因为无意间看到漂亮的汉服入坑,也可能是因为网络上大量的宣传而开启新世界大门,但开始研究汉服后,花了不少钱买服饰,却还是走了很多弯路,尤其是在穿衣场合这方面,容易闹笑话。
ps://iknow-pic.cdn.bcebos.com/962bd40735fae6cdb50d9df41db30f2443a70fe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大家都知道,古代社会等级、规矩森严,而用来区分阶级尊卑与场合性质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服饰,从质地到款式,从颜色与纹样图式等都有严格区分限值,绝不可本末倒置。虽然到了现代人人平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心情来选择当天所穿的服装,但穿汉服时,还是有必要借鉴古代时所穿形制所适用的场合,一来有助于汉服文化的传播,二来也方便自己的工作生活。
笼统地来说,现代汉服可以被划分为便服、常服、礼服,在功能上就分别约等于现代生活的日常服装、小礼服与正装(比如西服套装、参加晚宴的小裙装)和豪华礼服(比如婚纱)。有了这一层基础理念,那么日常生活中何类型的场合需要穿何类型的汉服自然能了然于心。
那么日常生活中到底该如何按照场合来选择合适的汉服呢,下面有一些例子可供参考。
一、工作,学习
简单来说,可以看衣长、袖口与下摆,越长,越宽大,表明这件服装越正式。这其中的道理不用细想也能明白,古代人的劳作基本还是耕田、织布、饲养动物之类的农耕生活,宽大的袖口与下摆自然不适合。
所以比如工作、或是学生党去图书馆学习之类的场景,就不要穿一些宽袍大袖的常服甚至礼服款式,自己做起事来不不方便不说,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万一因此让周围的人对汉服的观感变差就更得不偿失了。
像交领半臂、裋褐,褙子或是纯色的宋制、晋制,都是便服的不错选择,搭配好也可以很日常,甚至不说都不知道这是汉服,而且比一般的衣服更显飘逸气质,上班上学都能穿。
二、礼仪场合、春节拜年
与上文相同的道理,大型节庆之时才是宽袍大袖的形制大放异彩之时,尤其是过年之时也是回顾传统最好的时节,所以到这时可以将"压箱底"的礼服拿出来穿,既符合气氛又是对汉服最好的宣传。
像袍衫、直身、襦裙等,色泽亮丽,配饰华丽,非常适合喜庆之时穿着。但同时也要注意,有一些特殊的形制只有在特殊时间才能穿着,比如最熟知的凤冠霞帔是婚礼时的服装,相信小仙女们也不会弄错。
三、旅游、拍写真
旅游和拍写真毕竟是少数场合,那么可以稍微夸张一点,像明朝通袖动辄两米左右;或是只能凭系带固定的齐胸裙,动辄还有蓬松的裙摆,虽然确实很飘逸灵动,却不适合日常穿着,而旅游和拍写真时则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转个圈圈,谁还不是小仙女呢!
其实以上的区分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如果再加上衣料、版型等又能牵扯出许多分支。对于喜爱汉服的同袍来说,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积累经验就能游刃有余啦。
Ⅱ 张若昀唐艺昕野餐,具体是什么情况
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张若昀和唐艺昕野餐的文章。当时,他们带家人和朋友去野餐。腹部大的唐逸欣吃香。孩子们的眼睛是直的,看着他们的渴望可以看出他们一定是非常爱孩子的父母。
野餐结束后,每个人都收拾行装,唐艺昕和张若昀也握着手,出去玩了一会儿两人世界。如此令人羡慕,以至于他们在一起在一起多年,他们可以手牵着狗粮。
实际上,我们对他们的狗粮没有多说。每个人都知道很多。什么样的情侣
纹身,什么样的情侣宠物以及他们的名字如何?当我们去那里时,我们必须互相拉扯,彼此之间只有眼神。简而言之,只要他们出现,我们就可以节省食物,狗食就足够了!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在我的文章中,很多网友留言说,90%的网友说唐艺昕的肚子好大。当时,我特别确定应该如此!
Ⅲ 纳西族的资料与图片
名称:纳西族
英文:Nakhi
人口:324679
语言:纳西语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
地域: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地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
Ⅳ 精致露营的出现,让这种生活方式不再是“花钱买来的艰难困苦”
藏区的露营,叫耍坝子。核心是一块平坦的草地和七八月的好天气,耍起来就丰俭由人了。
当天往返的,甚至算不上露营,帐篷也不需要,有吃有喝就行,咦,这不就是近些年流行的野餐吗?要过夜的,便成了露营。最原始简单的,帐篷也可以没有,立起一根结实的棍子,能撑起一张防水油布就行,夜里钻到油布下面,解开宽大的藏袍,裹着也就过了一夜,油布挡住了温度降低凝出的夜露,或者不期而至的雨水,厚实的藏袍把人团在中间,既是垫子也是被子,年轻的肉体在睡眠上的随意和享受,让人惊叹。这种露营最重要的物品,大概就是一口锅一把壶外加一把刀,能煮肉熬茶就好了。但如此天然野趣的“露营”,早年间其实就已经很少 了,绝大部分耍坝子的人都没有体验过。
耍坝子,是藏区的大事。每年七月底至八月初,藏区最好的季节,气温没那么低冷,闲暇也多,很多传统节日也就顺理成章被安排在了此时。草原上花开了,就是呼朋唤友的信号弹炸满了天空,于是大家各操家什,浩浩荡荡从日常居住的楼房里流淌出来 (是的,我们平常住楼房) ,聚拢在一处,搭起一座仅存在数日的帐篷之城,举行节庆的仪式,再用唱歌、跳舞、喝酒、比赛,填满帐篷城的街道和广场,顺便带着家中的产出,自豪地做做买卖。在丁真作为野甜男孩走红之前,那些和当今主流审美不太匹配,但却代表了藏区 情的粗犷康巴汉子,大多是在这样的节庆上选出来的。
如果是熟读《哈利·波特》的朋友,看到“帐篷之城”这四个字大概已经脑补了很多画面,正如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描写魁地奇世界杯现场时, 斯莱先生说的那句话:“大家聚到一起时,就忍不住想炫耀一番。”成百上千顶帐篷聚在一起时,大家多少有点攀比的心态,那种用牦牛毛编织,又厚重又温暖的实用型日常型黑帐篷反而少 ,此刻人们喜欢的,是画满了五彩藏式花纹白底帆布帐篷,甚至还缀上了饰边,一丝丝微 就在蓝天白云下上下翻 ,张扬得不得了。
小一点的帐篷像是公寓客厅,大的大起来几乎没有上限,毕竟结构简单,容易组合,只要能固定住,能配上合适的顶,大小也是由着人来的。这种帐篷的外观可以好看到奢华,甚至就是炫耀,恨不得大喊:看啊,看我多么恢弘。内部空间宽敞又高挑,是草原节庆重要的社交空间,足够大的帐篷内部,随时都有人群绕着圈跳舞。除了出口那一面,帐篷内的三面“墙”下,藏床一个接一个,白天是喝茶聊天可坐多人的沙发,晚上把被子抱出来,就是一张单人床。藏床前放一溜藏桌,矮矮方方的,单个当茶几用,酥油茶、清茶 (砖茶) 、馍馍锅盔、坨坨肉、各种零 水果时时不断,藏桌肚子里还能藏更多,吃饭时拼在一起就是吃大餐的 桌子,帐篷里四下散落着几个一直不灭的火盆,熬着喝不够的清茶,古装剧里草原君主的金帐布景大概率是从这里获得了灵感。
看到这里,近两年流行的精致露营似乎也算不上隆重了。还真是,这样的帐篷通常会带着发电机供电,要不晚上怎么跳舞,要不跳舞怎么伴奏呢?除了全套家具,电灯音箱,细细碎碎的锅碗瓢盆也一个都不能少。围绕着这一个巨无霸,周围是一圈小的露营帐篷,睡觉和休息专用,这大致和现在城市居 露营用的帐篷差不多,防潮垫,睡袋等露营配件进入藏区人 生活的时间也远早于内地露营这股 潮。再远一点,更靠近水源的地方,或者下 位置,则是四面通透的厨房,每日里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三餐都要从这里源源地端出去,大量 材甚至鲜活的大型动物,自然也要不断被运到这里,接受处理烹饪,烧炭烧柴的灶,恒星一样永不熄灭,烧煤气的灶,在饭点时就像刚诞生的超新星,呼呼地猛烈燃烧,烧酒精的?那点儿微弱的火力,看不上。
再讲究精致一点的,主帐篷里甚至可以铺上地板,防潮防水,跳舞也更顺滑。所以这样的露营,整体上舒服吗?很遗憾,远远谈不上。哪怕动用了卡 ,把实木的藏床藏桌,灶具锅碗,以及所有能想到、能搬动、能提升生活质量的物资给搬到了草原上,大自然也会毫不留情地嘲讽人类。盛夏的藏区,夜间温度也可以轻易降到个位数,裹着羽绒服坐在火盆前,选择不过是先烤正面和先烤背面,想一起暖和,不好意思,没这个套餐。要赶上下雨大 等恶劣天气,火盆不管用,帐篷似乎也没有那么擅 遮蔽了,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也因为正值雨季,原本 满 草开满野花的草地很容易融成泥潭,在众人脚下绽放出奇怪的颜色和味道。防潮垫、海绵床垫外加羽绒睡袋的组合看似靠谱,但只要是躺在地面上,人人都有机会体验豌豆公主的困境,身体似乎在自然中被放大了感知的能力,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的一些微小细节:夏日夜空里的星星和身下的小石子一样多呢。而个人卫生方面,则是更难克服的问题。夜里迷迷糊糊起床再迷迷糊糊钻回被窝时体会到的安慰,此刻远在天边,醒来,就是彻底醒来,是一次近乎蛮荒的奥德赛,你小心翼翼、提高警惕,步入到冰冷黑暗的夜里,想找到一个安全干净的所在,释放自己为人的天性,无需细说,大致也能想象,“人有三急”在露营的时候,应该增加一“急”:急着回家。
所以,精致露营,也许,可能,是个伪命题?
如果不算草原王国君主们的大帐,或者皇帝亲征的兵营,当下爆红的精致露营的现代祖宗应该是兴起于上世纪 20 年代的非洲狩猎 Safari 吧。从诞生开始,去非洲狩猎一直就是一项贵族运动,围绕它的服务,也都是奢侈级别的,那这样的一场 Safari,能有多精致呢?它的头号粉丝海明威就絮絮叨叨写了大量非洲狩猎记录,能让我们窥豹一下吧 —— 忠实记录了 1933 年,作家和第二任妻子去东非狩猎的《非洲的 山》一书中,露营营地的一顿典型午饭是在树荫下的专用用餐帐篷下享用的,新鲜 油是当餐的亮点,主菜是格兰特瞪羚肉排,配菜有薯仔泥、嫩玉米,饭后甜点是什锦水果色拉。夜间则裹着外套坐在火堆边喝掺了苏打水的威士忌,并等人来通报说帆布浴缸里已经放了四分之一的热水。
从这里看来,露营的精致程度应该已经到达了巅峰。然而,这只是精致露营的一个切面,就在那顿丰盛午餐后不久,海明威便拖着刚从痢疾中康复的身体,要去为已经耗光了兽肉的营地猎取可供 用的动物。用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去非洲狩猎,就是“你花钱买来的艰难困苦”。这样一场狩猎,需要雇佣大量的当地脚夫、向导和各色服务人员,无论百年前的非洲物价有多低,也是一场用高额开销买罪受的经历。
而近百年后的今天,哪怕非洲的“精致露营”已和当日不可同日而语,无需自己猎取第二天要吃的 物,奢华套餐中甚至还有主厨随时从天而降为贵客们做饭,是真的从天而降,主厨带着 材乘坐热气球赶来为客人烹饪大餐,但也多亏了高清摄像机和高清电视的普及,曾经因为分辨率不够而自带滤镜的非洲,如今也赤裸裸地展露在了眼前:蚊虫、灰尘这些我们在现代城市中尚无法完全杜绝的困境,正变本加厉地向人类反扑。如果没有丰富的野外生活经历经验,这扑面而来的真实自然大概不会非常讨喜。
如果搜索精致露营的英文词汇“Glamping”,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海外的精致露营,很多都已经“进化”成了位置固定、设施固定的类酒店项目。洞察了市场需求的商家,在 景优美的地方圈地,用相比传统酒店项目简单得多的手续以及低得多的成本,迅速搭建起设施 备的帐篷式高级酒店,水电卫生间一应俱全,客人们可以拎包入住,区别仅仅是用一个个散落在 景中的精致帐篷取代了塞满标准房间的建筑物而已。就连高端酒店标配的 SPA 也可以安排上,它们不再藏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某个私密 落,而是换到了一个个小小的帐篷里。
类似的“精致露营”在国内亦不乏参考,以任何一个大城市为圆心, 程三五小时以内的东 南北,大概率都可以找到无需研究购买装备、无需亲手搭建帐篷生火做饭的类似 宿酒店。甚至还有仅供拍照的营地,只需支付低廉的费用,就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带着“精致露营”标签的美图,各种形态的帐篷、锃光瓦亮的房 、复古大众小巴精心排布在不大的空间里,只要选好 度 (现场工作人员甚至会提供最出片的拍照建议) ,就可以避免 格参差的布景误入彼此画面,不细究不会露怯的疑似 Snowpeak 全套野炊餐具、德国复古 灯等等都可以出现在图片的 落里,为照片增加一丝可信度,也让照片中的主 们可以衣着光鲜地全方位展示自我,不用担心因为搭帐篷、生火、布置场景而流的汗,花了妆。我 过最魔幻的一幕是全套造假的野炊烧烤场景:黑红晦明的木炭是仿真的,烧烤架上的牛排、蔬菜也都是塑料的,但当它们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配合四周的山野竟也显得很真实。
相比网红野餐,露营、以及精致露营,都是对参与者有着较高要求的专业户外活动,也对参与者的经济实力有着一定要求。单是能选对地方,高效地搭起稳固的帐篷,已经可以把很多人拒在了露营的 外,之前读到李娟跟着牧 一家去冬牧场的经历,书中写到她在极端低温下穿着七八层保暖衣服搭过夜帐篷,读来就让人疲倦不堪,当下流行的露营也许不是这般事关生命的累,但依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在野外的用火安全, 品安全,以及潜在危险的应对措施,也是需要付出很高学习成本的。
除此之外,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露营者,也是不应该忽视的自我教育,之前展示的藏区大规模露天节庆其实一直以来也让脆弱的高原环境有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日益成熟的露营营地及相关服务、对露营设备的追求、露营 高端 宿,甚至是专用来打卡拍照的景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在支付自己能承受的成本后,各取所需,未来,也许会有更精彩、更专业和深入的露营文化生发出来,和更多本土的生活方式结合,让“精致露营”成为 “精彩纷呈的露营”。
在任何生活方式中追求舒适和精致都没有丝毫问题,露营也一样,同样,只为了拍出美美的照片而露营也没有任何问题,创造美也是一种高难度 (或者高成本) 的创造。精致露营从来不是伪命题,它关乎的是我们与自我相处的方式。希望大家都获得自己想要的露营乐趣,对我来说,露营乐趣的一半来自拔寨收营回家这个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