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只要琥珀中有动植物,它的价格就会飙升
因为琥珀可以使他们保持原貌。
在今年6月的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的封面上,是一张菊石的图片,而其所属的论文作者,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博,论文题目是《缅甸琥珀中的菊石》而在以后,这位收藏者不能将这块琥珀转卖给私人,只能捐赠或出售给博物馆,同时在专业研究人员研究这块琥珀时需提供方便。
王博表示,对于研究者而言,他们更看重的还是琥珀的科学价值,为了保护这块琥珀,他们也与琥珀的拥有者签了协议,未来这块琥珀不能够再出手,只能由这位藏家收藏,或者赠送、出售给有资质的博物馆,同时,有专业研究者或研究机构想要对这块琥珀进行研究,拥有者也要便利。
‘贰’ 琥珀有几种颜色
琥珀的主要颜色有:红色(血珀) 黄色(蜜蜡) 蓝色(多米尼加蓝,墨西哥蓝) 绿色(绿珀,缅甸茶珀) 金色 (金珀)黑色 (翳珀)棕红色(缅甸棕红) 等
琥珀的颜色,主要与所含的成分和琥珀年代,温度有关,受热,氧化,含有木屑,铁矿,土都会让颜色加深,琥珀最主要的成分琥珀酸的含量也决定着琥珀的颜色。
经过长期佩戴后,淡黄的琥珀颜色加深,黄色琥珀会稍微变红,形成更加美丽的琥珀。
以下是各色图片鉴赏
‘叁’ 琥珀的颜色有几种
目前琥珀的天然颜色除了一般可见的黄色外,还有罕见的红色、橙色、、绿色、褐色甚至白色。
市面上常说的蜜腊也是琥珀的一种, 只是蜜腊呈不透明状,与琥珀的特征不尽相同,所以常让人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宝石。琥珀因原来的天然矿石容易脆化, 所以珠宝业界允许其必须经过一些手续处理, 使其不易脆化, 而这过程中会因温度使得琥珀内部的天然气泡产生变化, 如膨胀或爆裂, 因而形成不同形状的内部花纹 ,俗称结晶花 这样形成的结晶花朵通常成不规则状,而非人工制成的呈规律圆形。
‘肆’ 琥珀长什么样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金珀,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绿珀,虫珀,蜜蜡,药珀,珀根,缅甸根珀等。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琥珀属中性有机宝石,夏日戴不会很热,冬日戴不会太凉,很温和。用玻璃或是玉髓防制会有冰冰的很沉感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琥珀
‘伍’ 琥珀的图片 琥珀资料的介绍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琥珀自古以来是欧洲贵族佩戴的传统饰品,代表着高贵、古典、含蓄的美丽。下面让我们来欣赏琥珀的图片。
一、琥珀的种类及特征
琥珀的硬度低,质地轻,涩,温润,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琥珀的另一个特征是含有特别丰富的内含物,如昆虫,植物,矿物等。
二、琥珀特点
1、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
2、采收储藏
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后,除去砂石、泥土等杂质。琥珀质地轻,储藏方便,完美无暇的琥珀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3、国内分布
产辽宁、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
4、动植物形态
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钟乳状及散粒状。有时内部包含着植物或昆虫的化石。颜色为黄色、棕黄色及红黄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具松脂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断口贝壳状极为显着。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极脆。摩擦带电。
三、基本性质
1、化学成分
化学分子式C10H16O,此外还含少量的硫化氢,微量元素种类有铝、镁、钙、硅等。
2、形态和结构
非晶质,常以结核状、瘤状、小滴状等产出。有的如树木的年轮,呈放射纹理;可含有动物遗体、植物碎片等。
3、光学性质
(1)颜色:黄色、蜜黄色、黄棕色、棕色、浅红棕色、淡红,淡绿,褐色等,颜色各异,引人入胜。
(2)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微透明,树脂光泽。
(3)光性:正交镜下全消光。
(4)折射率:1.54。
(5)发光性:在长波紫外线下发蓝色及浅黄、浅绿色荧光。
4、力学性质
(1)解理和断口: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2)硬度:2-3,一般为2.5。
(3)密度:1.08g/cm,可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上浮。
5、内部特征
比较常见。主要有:植物碎屑、小动物(如昆虫、甲虫、蜘蛛、蚊蝇、蚂蚁等)、气泡、裂纹、旋涡纹等。
6、其它特性
(1)电特性:琥珀是良绝缘体,用力磨擦带电并能吸附小碎纸片。
(2)导热性:差,有温感,加热软化,近火有松香味。
(3)溶解性:易溶于硫酸和热硝酸中。
四、现代研究
1、主要成分
引用亚洲宝石协会(GIG)研究报告:琥珀主要含树脂、挥发油.尚含琥珀氧松香酸(Succoxyabieticacid)、琥珀松香酸(Succinoabietinolicacid)、琥珀银松酸(Succinosilvicacid)、琥珀脂醇(Succinoresinol)、琥珀松香醇(Succinoabietol)、琥珀酸(Succinicacid)等。
2、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C₁₀H₁₆O。
五、性状考证
最早记录的化石树脂是石炭纪,但琥珀一直到白垩纪早期才出现。着名的琥珀沉积岩来自缅甸,波罗的海地区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琥珀主要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树脂,但则有开花类植物所产生的树胶。波罗的海区琥珀有时含有昆虫或植物的残体。推测该琥珀可能是在原始松树种Pinussuccinifera的森林中形成。全新世的半化石硬树脂与琥珀的不同处在于它们在有机溶液中会熔解。
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至半透明。在150℃时,琥珀会软化。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琥珀属于沉积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₁₀H₁₆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³。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树脂被进行商业化收集,例如产自新西兰高瑞松的硬树脂。波罗的海区琥珀用珠宝焐,而硬树脂则用于装饰业。Spencer等根据新西兰宝石协会研究社提供的样品及从新西兰煤矿产地中获得的样品,重新全面研究了这些产自新西兰的柯巴树脂。在他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宝石学发现显示,经典宝石学书籍中介绍的鉴定柯巴与琥珀的乙醚,实际上对Kauri树脂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部分Kauri柯巴树脂实际上并不溶于或只是轻微溶于乙醚中。在这些不溶的柯巴树脂上滴上一滴乙醚,30s后没有反应或反应轻微;而在这些新西兰柯巴树脂(包括25Ma的树脂)上滴一滴酒精,30s后全部出现溶于酒精的反应:表面发粘或变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则完全没有反应,表明不溶于酒精。柯巴树脂在冰醋酸中亦易产生与酒精类似的溶解反应,但冰醋酸会产生刺激气味并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烧伤,因此不宜作为宝石学测试方法。另外,他的测试还表明,天然柯巴树脂在紫外荧光下的反应是不稳定的,该项测试难以作为鉴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鉴定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