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耳朵后面有什么经脉
如图所示:
1、接近耳外轮的一圈是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丝竹空、耳门、角孙、翳风等穴位);
2、耳朵外围三圈是足少阳胆经(经过瞳子髎、听会、率谷、完骨、承灵、风池等穴位);
3、再往后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络却、玉枕)和督脉(百会、脑户、风府)。
❷ 请问耳朵后面那一块是什么穴位我妈拔罐的时候拔那里经常都是紫黑色的,拔那里有什么作用吗
恩这个穴位叫做翳风穴呢是肝胆经的一个经络上 穴位的呢,如果是这个部位经常血色紫黑档皮呢,有可能是气血循行没差环不畅导致的呢,建议你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啊,拔罐可以促进局部的血察派液循环有一些的好处吧
❸ 耳后穴在什么位置
你好 耳后穴大约是下帆凯耳廓码悔的后面,耳部后面 静脉的位置上,高血压问态模唤题建议可以用珍菊降压片或者是牛黄降压胶囊,可以帮助控制高血压的,都是可以的
❹ 人的耳朵都有哪些穴位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穴位太多了。以下附图了解:
❺ 耳朵后大约5公分处是什么穴位,手指按压很不舒服
你说的耳朵后大约五公分,应该是风池穴,稍微靠耳朵那个地方有个疙瘩的,那是一封。
❻ 耳穴的配图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HX2
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HX6、7
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4.风溪SF1、Zi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5.交感 AH6a
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应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6.子宫(内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白带过多,盆腔炎;黄褐斑,痤疮;肥胖。
7.神门TF4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8.盆腔TF5
定位:在三角窝后3/1的下部。
应用:带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肾上腺TG2P
定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应用:低血压,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头晕眼花。过敏性皮肤病。
10.皮质下 AT4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应用: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11.对屏间 AT1、2、4i
定位: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
12.口 CO1
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
应用:面瘫。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疮。
13.胃 CO4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口臭;痤疮,酒糟鼻;肥胖。
14.大肠CO7
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
应用:便秘;肥胖;痤疮。
15.肾 CO10
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
应用:早衰,脱发;神经衰弱;月经不调。
16.肝 CO12
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黄褐斑,痤疮。
17.脾 CO13
定位:耳甲腔的后下方。
应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形容失养枯萎;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白带过多,崩漏。
18.心 CO15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应用:神经衰弱;口舌生疮,声音嘶哑;癔病。
19.肺 CO14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围。
应用:声音嘶哑,咽喉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痤疮,扁平疣;便秘。
20.三焦CO17
定位:耳甲腔底部,内分泌内侧,耳孔外。
应用:便秘,腹胀;单纯性肥胖。
21.内分泌 CO18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肥胖;黄褐斑,痤疮。
22.面颊LO5、6i
定位:耳垂第5、6区交界线周围区。
应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面痛;痤疮,黄褐斑,扁平疣。
❼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
(7)耳后边什么穴图片扩展阅读: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❽ 昏倒时按什么穴位好
点什么穴位可以让人晕倒?
人体致命穴位有三十六个,致晕穴部位有以下十一个。建议不要随便使用这些穴位,严重者会威胁生命。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迹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11、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晕倒了按什么穴位好?
昏厥要及时抢救,变动体位时要轻柔缓慢。按摩橡罩治疗本症以开窍醒脑为主。
按摩选穴:
人中、百会、风池、印堂、太阳、合谷、曲池、太冲、十宣、肩井、肾俞、委中、足三里等。
按摩方法:
1、用拇指指甲掐按人中、十宣、印堂各穴,不拘次数,交替运用,以人中、十宣为主,至患者苏醒方止。
2、用拇指指端叩击百会各50次。
3、用大鱼际按揉太阳穴30次。
4、用双手大鱼际从印堂抹向两太阳,往返10余次。
5、拿捏风池、合谷、曲池、肩井、委中、太冲各10~20次。
6、由前向后用五指拿头顶,至后头部改为三指拿,顺势从上向下拿捏项肌3~5遍。
7、按揉足三里、肾俞30~50次。
8、擦腰骶部,不拘次数,擦热为止。锋如樱多多益善。
昏厥时银丛以掐按人中、十宣等穴为主,平时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❾ 求翳风穴、捻耳法穴位图
翳风穴就在耳朵根部靠后面凹陷简码型处模败,拦猜很好找
❿ 耳朵上都有那些穴位
耳朵上的穴位有很多,根据中医学理论,耳朵上的穴位与我们身体的器官都是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小小的耳朵上究竟都有那些穴位点,同时按摩这些穴位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砭萃网提醒下各位[砭萃网:泗滨砭石,砭术与健康],在按摩以下穴位点时,需要注意耳部皮肤较薄,按压力度适中,不可过于用力,同时,为了更精确定位,可以用砭石锥、 砭石羊角锥、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压穴位。(耳朵穴位图如下)
神门点
当感到心痛心烦、压力大时,按压神门能安抚身体,减轻生理紧张,使刺激食欲的自主神经得到放松。
位置:耳朵外廓
按摩效果:安抚身体、补益心气。
按摩方法:按压神门一分钟,然后换左耳做同样的动作。
胃点
当身体感到胀气或消化不良时,对胃点加以按摩可使消化激素活跃起来,促进消化,同时还能够起到减少脂肪堆积的作用(相关链接:《砭石的作用与功效》)。
位置:耳朵中央
按摩效果:促进消化酶分泌,减轻腹胀和消化不良,有利于减肥。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便秘点
便秘是由于肠胃蠕动缓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点可以有效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毒素排出。
位置:耳轮内侧上方
按摩效果:促进肠胃运动,消除便秘。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据便秘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按摩次数)。
内分泌点
内分泌点穴位控制下丘脑中的食欲控制中心,减少饥饿激素的产生,增加产生饱足感的激素并加快代谢速度。
位置:耳轮内侧下方
按摩效果:促进新陈代谢。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饥点
当肠胃向控制食欲的下丘脑发出“饿”的信号时,人就会有进食的欲望,而按压相应穴位能起到阻止信号传递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按摩效果:有效抑制食欲,阻止饥饿信息的传递。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饭前或有饥饿感时按摩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