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没有白色的八哥
八哥,拉丁文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国内常指中国南方常见鸟种黑八哥。
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额羽甚多,形特延长而竖立,与头顶尖长羽毛形成巾帻;头侧或完全披羽,或局部裸出。两性相似。共有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有普通八哥等4种。
普通八哥通体黑色,嘴基上羽额耸立,形成羽帻;头顶、颊、枕和耳羽具铁黑色金属光泽;上体余部沾褐或灰黑色和生铁色;初级飞羽基部和初级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下体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八哥是中国南方常见的鸟类。
国内的八哥种类基本上是:金冠树八哥;黑八哥(普通八哥);海南八哥(印度八哥,家八哥);花八哥(黑领椋鸟);白领八哥;林八哥(丛林八哥,白臀八哥)。
经查询没有白色的八哥的介绍。
附八哥观赏图片:
八哥
Ⅱ 八哥鸟都有什么品种怎么区分怎么定价格
几种八哥鸟简介
八哥
俗名别名凤头八哥、寒皋、华华、了哥、鸲鹆、鹦鹆、中国凤头八哥
英文名CrestedMyna
拉丁学名Acridotherescristatellus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食性杂,往往追随农民和耕牛后边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虫、蠕虫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蝇和壁虱,也捕食象、蝗虫、金龟、蝼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数是各种植物及杂草种子,以及榕果、蔬菜茎叶。4—7月繁殖,每年2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穴。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体形特征体长约25厘米。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嘴和脚黄色额前羽毛耸立如冠状;两翅有白色斑,飞行时尤为明显,从下面看宛如“八字”,故有八哥之称;尾羽具有白色端。
食性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
叫声八哥羽衣不华丽,歌喉也不很美,但不怕人、聪明、善仿人言。有人惯养八哥为的是让它跟人玩,但多数人是为听其学“说话”。因而对雌雄选择不严格,关键是要以幼鸟开始饲养。但有人认为,八哥雌鸟比雄鸟更善于模仿。根据经验认为嘴呈玉白色、脚橙黄色的比嘴灰褐色、脚黄褐色的八哥更“聪明”。
护理八哥和鹩哥等椋鸟科的鸟均属大型笼鸟,笼子应大一些。因其食性杂、食量大、排便多,笼应为亮底、下有托粪板。另外,八哥的嘴强有力,身体健状,笼宜坚固。一般高48厘米、直径36的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竹制、铅丝(14号)制均可。鲨鱼皮栖杠一根,食水罐、软食缸各一个,比一般鸟的深、大、结实。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家八哥
英文名CommonMyna
拉丁学名Acridotherestristis
地理分布阿富汗至中国西南、东南亚及马来半岛。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通常结群在地面取食。喜城镇、田野及花园。
体形特征体态洋洋自得(24厘米)的偏褐色八哥。头深色。与其他八哥的区别在于无冠羽,眼周裸露皮肤黄色。飞行时白色的翼闪明显。亚成鸟色暗。虹膜-略红;嘴-黄色;脚-黄色。
叫声汩汩的似流水声,刺耳尖声及悦耳哨音,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金冠树八哥
英文名Golden-crestedMyna
拉丁学名Ampelicepscoronatus
地理分布云南南部广东东部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结小群活动于林冠层。
体形特征体型略小(23厘米)的闪辉黑色八哥。特征为具翼斑及颏黄色,脸颊裸露皮肤粉黄色。成年雄鸟头顶亮丽金色。雌鸟似雄鸟但黄色区域较小。虹膜-褐色;嘴-粉红,嘴基偏蓝;脚-橘黄。
叫声高亢的金属般哨音及似铃声的叫声。
林八哥
英文名White-ventedMyna
拉丁学名Acridotheresgrandis
地理分布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西部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结成小至大群生活,取食多在地面,于开阔的多草地及稻田。常停栖于家养动物身上或周围,捕食被惊起的昆虫。
体形特征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黑色八哥。体羽深灰而近黑,仅初级飞羽具明显的白色斑块,飞行时尤显,臀及尾端白色;略具冠羽。与八哥的区别在尾端白色较宽,嘴全黄色而臀白。亚成鸟褐色较重。虹膜-橘黄;嘴-橘黄;脚-黄色。
叫声吱吱的沙哑叫声;哨音及卷舌音。有时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白领八哥
英文名CollaredMyna
拉丁学名Acridotheresalbocinctus
地理分布云南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喜沼泽地带及牧场。
体形特征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黑色八哥。略具羽冠,特征为具白色的宽颈圈。颈圈冬季皮黄,尾下覆羽具宽的白边。幼鸟色较浅且多褐色。虹膜-偏蓝色或黄色;嘴-黄色;脚-艳黄。
这里只能上传一张图片。华东宠物网上每一种都有图片。
Ⅲ 八哥幼鸟长什么样图片
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体长23-28cm。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黄色,脚黄色。
幼鸟的饲料以鹩哥粉为主,其配方为:玉米粉150克,内糜270克,熟鸡蛋20克,骨粉05-1克,黄豆粉50克,鱼粉20克,蚕蛹粉20克,青菜泥10克。将粉料加水调成半干半湿的糊状,用竹制匙填喂,每天5-8次,等其能自行取食时饲喂配方:绿豆或黄豆粉150克,肉糜70克,熟鸡蛋30克,青菜泥10克,骨粉0。5-1。0克的软料。
Ⅳ 如何分辨八哥鸟是公是母(图片)
幼年八哥分辨公母
1、年幼八哥从羽色上很容易区分公母,公八哥毛色黑亮,母八哥则羽色偏灰或淡黑,也没那么油光亮彩。
3、幼年八哥从叫鸣声也可以鉴别公母,雄鸟的歌声优美而激昂,而雌鸟的歌声粗哑而低沉。
4、雄鸟头大而略扁,嘴略粗较长呈玉白色,腿呈红色或黄色。雌鸟头小而略圆,嘴略细较短呈灰色,腿呈灰色或浅黄色。
5、雌鸟泄殖腔较雄鸟稍平坦,周围松散地长着一圈小羽毛。雄鸟泄殖腔呈小圆柱形突起,突起顶端长有束状的小羽毛。
成年八哥分辨公母
1、肛门:大而圆且外翻为母,小而内收且在肛门上方有一小突起为公。
2、毛色:全黑只有翅膀两边有白色为母,尾羽带白毛为公。
3、鼻孔:鼻孔长而扁为母,大而圆为公。
4、腿脚:腿脚细而短小为母,粗而长大为公。
5、头型:头型圆而小为母,平而方大为公。
6、嘴角:嘴角细而短为母,粗而长为公。
7、全貌:站立高大直挺、雄壮、好动、毛色黑得发亮、特别爱叫为公,反之为母。
(4)高清八哥图片扩展阅读:
八哥鸟生活习性
性喜群体,站在水牛背上,或聚集在树上,或站在山脊上,经常每次蝎子在一大群飞舞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栖息。 在竹林,大树或芦苇中过夜,并与其他鸵鸟一起居住。
常在翻耕过的农地觅食,或站在牛、猪等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虫。性活泼,成群活动,有时集成大群,特别是傍晚,集成大群在树上过夜。夜栖地点较为固定,常在附近地上活动和觅食,待至黄昏才陆续飞至夜栖地。善鸣叫,尤其在傍晚时甚为喧闹。
野生八哥食性杂,主要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蛇、毛虫、地老虎、蝇、虱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往往追随农民和耕牛后边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虫、蠕虫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蝇和壁虱,也捕食像蝗虫、金龟、蝼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数是各种植物及杂草种子,以及榕果、蔬菜茎叶。
Ⅳ 求巴哥犬的图片,小崽崽,刚出生的
刚出生
求采纳
Ⅵ 八哥鸟图片
一般的家养八哥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Ⅶ 这是什么鸟啊,羽毛全黑,脚是黄的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八哥鸟。八哥鸟是我们饲养比较多的观赏鸟类品种之一,它还可以学习说话,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八哥鸟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黄色,脚黄色。
初级飞羽基部和初级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