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乡下河里的鱼(口语lar 蛇鱼),有刺,黄色+方型纹,具体见图
蛇鱼
蛇鱼,很像蛇的一类鱼,如白鳝、鳗鱼、青鳝、鳗鲡鱼。晒干者名风鳗。性平,味甘,咸。滋补强壮,去风杀虫。生长在水里。甘、平、有毒。主治体内有虫,多吐清水。用鳗鲡淡煮 ,饱食三、五次,即愈。鱼,非蛇。蛇鱼无鳞甲,也没有鳔,喜欢生活于水底层,不会浮起。渔民的捕捞办法是在江边筑起小坝,坝中放一根凿空的圆木吸水筒,入口处安放倒须,用一块大石头压住,蛇鱼随水进入吸筒口时,只能进不能出,即可捕获。蛇鱼味道鲜美,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佳肴。
中文学名:蛇鱼
Ⅱ 长海里,像蛇一样的是什么鱼
学名叫裸胸鳝,又名油锥、薯鳗、钱鳗。
Ⅲ 蛇鱼 和 鳗鱼 一样吗 看图片 一模一样呢
网络
蛇鱼,(是蛇鱼气味肉)很像蛇的一种鱼。
释名:白鳝、鳗鱼、青鳝、鳗鲡鱼。干者名风鳗。
所以是一样的!
Ⅳ 巨骨蛇鱼又称金龙鱼不是海象吗
如题 , 海象 是 巨骨舌鱼的俗称 , 金龙鱼与 巨骨舌鱼 同科,并非同一物种。
外来物种—— 淡水龙王、腰带鱼
骨舌鱼科 Osteoglossidae 巴西骨舌鱼属 Arapaima 鱼类
下图为 巨巴西骨舌鱼Arapaima gigas ,俗称 海象鱼、大头巨骨舌鱼
随着鱼体的成长,体后半部的鳞片外边缘会渐渐变成鲜红色带纹。不过它可不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海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鳞淡水鱼之一。在亚马逊河流域,它们通常生活在湖泊和宽阔的河流里。因为它们可以长到6米长,因此在小溪中是难以生活。寿命在15-20年左右,体长一般为3—4米,主要以小鱼为食,偶尔也捕食蛇、龟、青蛙和昆虫,甚至也会捕食小鳄鱼。有科学家发现过一亿年前的海象鱼化石,所以海象鱼又有“活化石”之称。
Ⅳ 刚抓到的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蛇鱼,蛇鱼,很像蛇的一类鱼,如 白鳝、 鳗鱼、青鳝、鳗鲡鱼。晒干者名风鳗。
Ⅵ 有知道西双版纳蛇鱼学名的吗
鱼螈科 Ichthyophiidae 鱼螈属 Ichthyophis 无足目两栖动物
下图为 版纳鱼螈 Ichthyophis bannanicus ,俗称 芋苗蛇、两头蛇
版纳鱼螈的生活习性为昼伏夜出。喜食蚯蚓,也觅食其它昆虫幼虫。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呈蠕虫状,乍看似蚯蚓,无四肢,尾部很短,幼体有尾鳍,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隐于皮下,眼鼻间有触突,体具环褶360个左右,体背棕黑,体侧具一黄色纵带纹。成体全长约380mm。
Ⅶ 蛇鱼做法
蛇鱼就是河鳗鱼河鳗的做法大全1、日式烤河鳗材料:河鳗400克,生抽、食盐、白糖、老抽、白胡椒粉、料酒、白酒、葱姜蒜末、蜂蜜各适量做法:(1)将新鲜的河鳗宰杀后用盐揉捏,洗净黏液,去掉头和骨头,切成大块;(2)取生抽2汤匙、老抽半汤匙、盐半汤匙、白糖1汤匙、胡椒粉半汤匙、料酒3-4汤匙、白酒1汤匙、葱姜蒜末适量,放一起调成汁,将鳗鱼片浸泡在料汁中,放几片生姜片,腌制3-4个小时;(3)将腌制好的鳗鱼片用竹签穿起来,防止在蒸烤过程中弯曲变形,保持平整。将串好竹签的鳗鱼片放入盘子,放几片生姜片和香叶,上屉隔水大火蒸至八分熟,约需8分钟;取出备用。(4)将腌制的汤汁加上蒸鳗鱼时蒸出来的汤汁在锅里烧开,加入麻油、辣椒酱、白糖、味精,用水淀粉勾薄芡,在蒸好的鳗鱼片上两面都刷一遍,将鳗鱼片摆在铺好锡箔纸的烤盘里,在鳗鱼片底下铺一层洋葱圈,送入烤箱,上下火210度烤6-8分钟后取出,再刷一遍蜂蜜,撒一点白芝麻,继续送入烤箱180-200度烤10-12分钟至色泽红亮即可出炉。2、清蒸河鳗材料:河鳗500克,生姜、大蒜、黄酒、酱油各适量做法:(1)将新鲜的河鳗处理干净后放在盘子中;(2)依次放入黄酒、酱油、生姜以及大蒜;(3)隔水蒸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即可。3、葱香酸梅蒸河鳗材料:河鳗1条,酸梅适量,食盐、大葱适合做法:(1)准备好需要用的食材河鳗、酸梅、葱、食盐(2)将河鳗清理干净后切段码在盘子中,加入葱段;(3)将适量的酸梅均匀的码在河鳗上;(4)撒上适量的食盐;(5)放在蒸锅上蒸熟即可。河鳗的保存方法从市场挑选质量良好的新鲜的河鳗,经过宰杀处理之后,若没有立即烹调食用,可将河鳗置入冰箱内冷藏;若需要长期储存,可将河鳗处理干净后,用塑料袋包妥后,放入冷冻裤保存。河鳗和海鳗的区别鳗鱼统称为鳗鲡,分为河鳗和海鳗,为名贵食用鱼类,滋补价值高。鳗鲡体内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在所有鱼类中独占鳌头。河鳗又称白鳝、蛇鱼,其特点是含脂肪量高,含胆固醇也较多。海鳗与河鳗相比,脂肪含量要低得多,胆固醇含量也少。那么如何通过外形辨别河鳗和海鳗呢?河鳗的特征1、外形:体形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头中等大,眼睛较小,嘴尖而扁,下颌略长于上颌,两凳及犁骨只有细牙。2、鱼鳞:鳞小且埋于皮下,呈纹席状排列。3、鱼鳍:背鳍起点在头后面,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有胸鳍,且胸鳍小而圆,无腹鳍。4、颜色:体背部为灰黑色,腹部为白色。Ⅷ 这是什么鱼类
照片上看应该是鳝鱼,又叫黄鳝,不过也有白的。体长一般20到70厘米,大的也能长到1米左右,类似于蛇。全身只有一根三菱刺,肉味鲜美。适应性广,稻田,小河,池塘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鳝鱼不但味道鲜美,而且鳝鱼血也是好东西,鳝鱼血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黄鳝为温补强壮剂,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
看图片她们似乎把血都浪费掉了,实在有些可惜。
鳝鱼常见的吃法就是红烧鳝鱼段,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Ⅸ 黄鳝蛇到底是什么蛇
鳝鱼(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鱼、长鱼。 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Monopterus cucha (Hamilton))目前只在云南陇川县有分布,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与鳗鲡目(Anguilliformes)无亲缘关系,而与鲈形目(Perciformes)近缘。产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体长约20.70公分(8.28吋),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在东方是有价值的食用鱼类,往往蓄养于池塘或稻田中。 黄鳝 (Monopterus alba):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无鳞。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大多是黄褐色、微黄或橙黄,有深灰色斑点,也有少许鳝鱼是白色,俗称"白鳝"。 所以黄鳝蛇不是蛇。
Ⅹ 贵州黔东南俗称蛇鱼的鱼,普通话叫什么鱼呀
你们那种叫“蛇鱼”的鱼,学名是鳗鲡鳗鲡(mán lí)鳗鲡科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它是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它的生长过程极为奇特,先是在海水中产卵成苗,后又进入淡水成长。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生存,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建议先查查鳗鲡的图片比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