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哪些人适宜食用黄芩
功效: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凡湿热之症皆可用之。黄芩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急性热病、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絷毒疮疡等,且为肺热首选之药。
《医学启源》言:“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主治秘诀》言:“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
‘’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译文:黄芩,治肺中湿热,治疗上热眼睛肿红,多病血脉奎塞盛,一定要用的药。”《主治秘诀》说:“它有九个作用:泻肺经热,第一条;夏天要用,第二条。‘’
‘’上焦以及皮肤风热,第三条;去诸热,第四条;妇女产后,养阴退阳,第五条;利胸中之气,第六条;膈上痰消,第七条;除上焦热及脾湿,第八条;安胎,第九条。”
不宜人群:
黄芩苦寒较甚,易伐气伤阴,损阳败胃,故凡虚热、虚寒、便溏、胎寒欲坠者,皆应忌用。中病即止,不宜滥用。
(1)黄芩图片什么味扩展阅读:
现代医学发现,黄芩汤可以减轻肠癌化疗损伤。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称,动物实验以及初步临床实验显示,中药黄芩汤可减轻化疗对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造成的肠道损伤。黄芩汤的主要成分为黄芩、白芍、甘草等,属清热类药物。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化疗药物伊立替康治疗患癌实验鼠。伊立替康在缩小实验鼠肿瘤的同时,也造成实验鼠肠道内膜大面积损伤。随后,研究人员让小鼠服用黄芩汤的实验室剂型PHY906。几天后,实验鼠受损的肠道内膜恢复正常。
研究人员发现,PHY906不但能补充健康的肠道细胞,而且可以阻断炎症细胞向肠道迁徙,减轻炎症反应。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对17名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初步临床测试表明,黄芩汤“很有前景”。
2. 黄芩是热性还是凉性 味苦性寒
很多人知道黄芪这种药材,但是不一定听过黄芩这种中药。其实二者并非同一种,那么,黄芩是热性还是凉性?黄芩有副作用吗?
黄芩是热性还是凉性
黄芩,味苦、性寒。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
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一般以内蒙古野生的枯芩为最佳,其次是山西产的黄芩,甘肃的栽培黄芩品质最次。
黄芩的功能主治
黄芩可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痘,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常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黄芩的副作用
黄芩的副作用主要体现有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具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效。另外,黄芩有较广的抗菌活性,对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黄芩用药禁忌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脾肺虚热者忌之黄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3.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一种食物,在中药学上它有着补气益血的功效,对于调理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特别适合养胃、养肺的人食用,清楚黄芩功效与作用效,才能更好地生活。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1
(一)黄芩的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 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二)黄芩的禁忌
《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黄芩的作用
抗菌
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
黄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能够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芩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着。黄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为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清热解毒
研究表明,黄芩有解热的性质。黄芩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保肝、利胆
中医认为,黄芩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镇静
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对血液系统影响
黄芩对血液系统作用复杂,黄芩素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抗变态反应
在抗变态反应方面,黄芩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黄芩甙元及黄芩甙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能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降低血压
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回至正常。
利尿作用
在急性利尿实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亦有利尿作用。
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黄芩能够降低血脂,能使血糖轻度上升。
解痉作用
黄芩可消除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安胎作用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
(1)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肺间质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也能用于肺结核病。
(2)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3)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4)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以及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也用于免
(5)疫性肝病。
(6)治疗各种免疫性、过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
(7)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临床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及皮肤、眼睛的各种炎症。
(8)黄芩炭治疗各种出血。黄芩传统用于妊娠恶阻和保胎,也为现代临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黄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2
◆ 安胎
孕妇体质都比较燥热,而黄岑在治疗改善孕妇燥热、胎动不安方面有着至关的效果,通过服用黄岑可以帮助达到凉血安胎的效果,当然在服用黄岑的时候也可以同时搭配白术以及竹茹等,还可以通过起到保胎的效果。
◆ 清热除湿
黄岑可以帮助达到清热除湿的效果,对于因为湿热引起的腹泻以及黄疸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
对待湿热可以用黄岑同时搭配滑石、茯苓等一起应用,对待因为湿热导致的腹泻以及腹痛症状,在选择黄岑的时候搭配葛根、甘草等等效果更好,针对因为湿热导致的黄疸,黄岑搭配栀子以及淡竹叶有着更好的效果。
◆ 治疗温热病
黄岑在治疗温热病方便有着极佳的.效果,这类疾病有着典型的特征就是发病急变化较快,往往还伴随着身体发热的现象,而通过服用黄岑可以阿道改善效果。
◆ 改善乳房结块肿痛
黄岑在治疗乳房肿痛乳房存在结节方面也有着不错的疗效,当然在使用黄岑的时候还可以搭配黄柏、川军、地龙以及黄连、乳香,将这六位药等量选取然后研磨成细粉在通过一定方式涂抹到患处有直观的效果。
◆ 降血压
不管是黄岑的哪种制作方式,都可以对人体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可以选择煎制,也可以浸剂口服,都可以帮助缓解神经性高血压。
◆ 改善血液系统
黄岑对血液系统还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抗凝血方面有一定作用,自然也就可以缓解血栓,也可以缓解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黄岑的功效可真不少,很多人直接选取黄岑当茶喝,但是黄岑毕竟是一种中药材,在服用之前还需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
这三种人不适合服用黄岑
▲ 空腹人群
如果在空腹的情况下喝黄岑水会出现茶醉现象,因为水分会冲淡胃酸伤害消化,而黄岑直接作用在胃粘膜上也会伤害胃部。
▲ 胃溃疡患者
黄岑茶其实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因此在喝过之后会导致大量胃酸出现,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本身情况比较严重将会加重病情。
▲ 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岑的清热功效是非常显着的,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而言反而不适合,尤其是还存在食少便溏的人一定要禁用。
黄岑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除了煎水喝制作成茶饮之外,还可以放在粥里边,但是在食用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而这一点需要经过专业的判断才可以了解。
4. 有一种山上开紫色的花的药材学名叫什么 老人叫它元条
学名叫黄芩。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
(4)黄芩图片什么味扩展阅读
黄芩药物禁忌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5、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5.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清热燥湿第一药——黄芩)
黄芩的出现,意味着对中药的讲解进入新的篇章——清热燥湿药。而本章内容里面,又以黄芩为第一药,可见其地位。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要产地有河北、山西、内蒙、河南、陕西等。一年两收,多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以及泥沙等杂质,晒干,而后进一步蒸透,再次晒干,备用。蒸透的步骤也有选用开水润透。生用、酒炙或者炭炒均可。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经、胆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同时还有一定止血、安胎的功效。
黄芩,性味苦寒,主要擅长清热燥湿,尤其是清肺胃胆以及大肠内的湿热。对于湿温、暑湿,清楚效果很好,经常配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物一起治疗湿温、暑湿等证。
黄芩,是治疗黄疸重要的一味药,配伍茵陈、栀子等可以治疗黄疸。
黄芩,归肺经,善清上焦肺热。常用来治疗肺热壅遏所导致的咳嗽、痰少质稠、身热等症状。另如果是配伍法半夏,则主要治疗肺热咳嗽痰多,例如黄芩半夏丸。
黄芩,苦寒较甚,清热泻火能力较强。配伍薄荷、栀子、大黄等,常用来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面红口燥,小便色黄等症状,例如凉膈散。
血热易迫血妄行,黄芩清泻火热的同时,还能够凉血止血,对于火毒炽盛导致的血妄行脉外出现的吐血、衄血等证,常选用黄芩、配合大黄使用,组成大黄汤。
另外,记下小笔记,黄芩还有比较特殊的功效是——清热安胎。对于血热所致的胎动不安,黄芩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常配伍生地黄、黄柏等组成保阴煎,
黄芩苦寒伤胃,因此脾胃虚寒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