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各地出土的陶器上的一些陶符纹饰,已具有文字的雏形。能看到的现存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经有3600年的历史。
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6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到如今是一个阶段。
2013年7月6日,来自全国的古文字研究专家们齐聚平湖,现场对这些符号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确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表示,庄桥坟遗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实而有科学依据的。
(1)良渚博物馆里面的甲骨文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甲骨文字文字特点:
河南安阳小屯是商朝末年(从盘庚王到狄辛)的都城,出土了甲骨文。商朝毁了这个国家,变成了废墟。后人把它命名为殷墟。因此,甲骨文也被称为殷墟。其内容多为王室占卜文字,故又称“占卜文字”或“文字占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是从地契上刻下来的,又称“地契”或“阴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
从甲骨文上的文字来看,它们已经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要素:用笔、打结、造形。它的线条又细又严,线条又直又粗,笔触多折,影响了后来篆刻中用笔和刀的使用。
从结构字体的角度看,文本不仅改变了,虽然大小不同,但对称性更加均衡,也呈现出稳定的格局。因此,虽然受到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但仍表现出雕刻的技巧和文字的艺术特色。“家骨书”在书法家和书法家爱好者中的流行,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2.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介绍了哪些文物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介绍了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红山玉龙、凌家滩玉版玉龟、良渚玉琮王、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后母戊鼎、妇好玉凤、鸮尊、利簋、何尊、玉组佩、三星堆青铜人、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神鸟金箔、大克鼎、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虎符25件文件。具体介绍以下几件文物:
1、人头壶
6000千年前的人头壶于1953年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眉目清秀,鼻梁修长,双目上视,嘴唇上翘,发型以扁平锥刺纹表示,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面容,人头与壶身结合酷似一个孕妇,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和人类繁衍的重视。
2、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玉组佩
玉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此佩玉现今所知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战国达到极盛,汉代逐渐消亡。其后南北朝、唐,元等朝代虽偶有出土,但在当时社会中不具有较大的影响。
4、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5、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3. 甲骨文的图片
发了些甲骨文字的对照给你,因为甲骨文打不出来,用图片给你看吧!
4.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好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年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国都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承继了陶文的造字办法,是我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鼓起以后,甲骨文还延绵运用了一段期间。
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湖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遗址中共有240余件器物被发现有刻画符号,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在那时华夏民族已进入文明时代。这些刻画的符号也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模式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5. 陶罐上的“良渚先民”天书,是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天书文字
一、关于陶罐上良渚先民天书上面的几个符号,现在至今仍未破解,如果直接断定这上面的几个符号比甲骨文,更早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说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因为这些符号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可以证明这些符号,就是最古老的中国文字,如果想要确定还需要有同类的东西,出土放在一起研究才有可能确定是不是最古老的文字。
所以说想要断定这些符号是不是更古老的中国文字需要大家不断的去努力和挖掘。
6. 甲骨文现收藏在哪个博物馆
在世界上的一些综合性的博物馆中的,与这些古老文字关联的文物不仅是这些博物馆的重要收藏,也是他们长期陈列中的重要方面,是文明源头和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证。在国际上的一些大型博物馆,或者在一些东方博物馆、亚洲博物馆中都有带甲骨文的甲骨文物展出。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
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6)良渚博物馆里面的甲骨文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自120年前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之后,在现存的超过15万件甲骨收藏上,刻有约4500个单字,而已释读出的约有2000个字左右,这些文字以及所表述的内容对是世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
中国的甲骨文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体象形文字,都是古老文明的重要支撑,也是文明源头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