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高价位画家的作品,即可称为高价位板块。代表性画家有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高奇峰、石鲁等七位。该板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他们作品价格每平方尺约3至5万元,代表作或大幅精品在百万元以上,在当代画家中价格属最高的;二是该板块中七位画家是当代杰出中国画大师,代表着当代中国画的最高水平,他们不仅在中国画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而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目前,他们的地位和市场价格还没有人超越;三是他们的作品是海内外各大拍卖公司竞相寻觅的的重点拍品,一旦觅到上述七位大师的代表作或大幅精品,既可以提高拍卖公司的档次,又可以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典藏家的竞拍,更可以为拍卖公司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七位大师的作品已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台柱;四是七位大师的作品历来是海外大机构、博物馆、美术馆、大典藏家追捧的主要目标,因而他们作品市场价位最为稳定和坚挺;五是中国书画行情的启动与火爆需要第一板块画家领涨,他们好比是股市中的龙头股、领涨股,到目前为止,中国书画行情中的诸多纪录大多是七位大师轮翻打破。如一九八九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傅抱石《九张机》册页以310万港元打破了张大千《桃源图》创造的287万港元的纪录,以后张大千的《青城山》、《幽谷图》先后创下748万港元和816万港元的新纪录。到了一九九六年,傅抱石的旷世之作《丽人行》手卷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又以1078万成交,率先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创造了新的辉煌,大大提高了当代名家的国际地位,令人可喜可贺。此外,齐白石只有一张名片大小的作品《苍蝇》在一九九七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经过激烈竞争,以19.8万元成交,如果以平方尺计算画价,这恐怕是价格最高的一幅画。所以未来中国画在向世界艺术市场冲击中,特别是挑战凡·高、雷诺阿、莫奈、毕加索等国际大师,上述七位大师是最有力的挑战者。
在上述七位大师中,他们各自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画室取名“大风堂”。张大千的特点是:一是功底深、成名早。张大千属天才型的画家,徐悲鸿称张大千有“天纵之才”。他幼时随母习画,二十多岁跟兄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绘画,回国后潜心专研传统书画,从明清上溯到隋唐除清四王外,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几乎乱真。他的伪作己使吴湖帆、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等鉴藏大家连连走眼,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同时,也使张大千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二十年代画坛上就有“南张北溥”(溥指溥儒)之说,三十年代又有“南张北齐”(齐指齐白石)之称。二是路子广、成就大。张大千是一位全能型的大家,对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鱼虫、工笔、写意、诗词、书法、篆刻、鉴赏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可以说十八般武艺他样样都会,中国画十三科他科科精到。张大千早中期的作品以仿古临古居多,晚年自创泼彩泼墨名噪世界画坛,从而奠定了他当代中国画大师的地位。溥儒曾说“宇宙难容一大千”,徐悲鸿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溥儒和徐悲鸿分别从时空角度给予张大千高度的评价和概括。一九五八年,设在纽约的国际艺术学会公选张大千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蹭予他金质奖章,大大提升了张大千在国际上的地位。三是精品多、销路好。张大千一生创作勤奋、认真,其创作的精品难以计数,所以他的作品销路历来很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畅销大江南北。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大千一直领导着中国书画的销售价格。在张大千的作品中,以山水画价最高、人物画第二、花鸟画第三。在山水画中,又以泼彩、泼墨的作品价格最高,一般市场上超过百万元的作品大多为此类作品,工细类的作品相对较低,人物画中以佛像、仕女画最高。花鸟画中大千最精荷花,有“画荷圣手”之誉,所以荷花题材的作品价格最高。在一九九六年南京艺术品拍卖行推出的张大千《墨荷》曾创下770万元的好成绩。一九九九年他的《荷花》通景屏在香港市场上以829万港元成交。近几年,部分古代、当代画家的个别作品先后超过了张大千,如北宋张先《十咏图》1980万元,傅抱石《丽人行》1078万元等。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张大千作品价位走下坡路。我们认为,张大千作品最高成交价分别被古代和当代个别画家所打破,这主要是拥有张大千精品和代表作的藏家一般不肯轻易抛出,导致拍卖公司难以觅到张大千的代表作或大幅精品。既使这样,张大千的作品从总休上看仍遥遥领先,现他的作品价位超过百万元的有数十幅之多,超过三百万元达十幅以上,这是目前任何中国书画家无法攀比的,特别在海外,张大千的霸主地位更是难以动摇,如在二000年佳士得、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苏富比共有36件张大千作品,拍出27件;佳士得则有28件,成交25件。两家拍场的张大千作品成交率超过8成,而前十位最高价中苏富比占了8席,佳士得占了6席。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一生创作了数万幅作品(有人粗略统计张大千作品在3万幅左右),仍能雄居于字画市场的最高价位,充分显示了张大千的雄厚实力和龙头风采。今天,许多收藏家和企业家已把有无张大千的画作当成衡量收藏品味和企业文化形象的标志;同样许多博物馆也把收藏张大千作品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重要依据。另据苏富比、佳士得有关人士评论,张大千的作品在海外销路好,尤其是晚年泼彩的作品颇受典藏家的青睐。相反大陆藏家却钟情于张大千早中期作品,前几年,中国嘉德曾推出张大千泼彩力作《春山匹练图》居然出现了流标,令许多海外人士大跌眼镜。从中也反映了大陆藏家对张大千晚年作品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总之,未来张大千的作品将继续走红于拍卖市场。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后改名瑞麟,1921年取号抱石,江西新余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东方美术史,有多部美术史问世。生前历任江苏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擅画山水、仕女、高士,所作章法结构不落常套,线条纵逸挺秀,皴法融合诸家,自创“抱石皴”,其山水烟雨茫茫、气势不凡,有人说傅抱石的山水画是超越当代,它代表当代山水画的新潮。人物画学六朝,笔简、意远、潇洒传神、格调高古,他笔下的仕女、高士中服饰是古人,意态神韵更是古人,因而颇为海内外藏家看好。傅抱石与同时着名画家相比,存世的作品不是很多。近三十年,傅抱石的画属于上升最快的画家之一。六十年代中期他的大幅山水在国内仅售价60元人民币,四尺三开的山水和人物在香港集古斋售价约以600港元,丈二匹山水巨幅精品售价约1800港元。七十年代起傅氏画价开始大幅攀升,一九七五年傅抱石的《湘夫人》(99x54CM)立轴在香港集古斋售出价为3万港元,一九八O年此画又在苏富比拍卖时以18万港元成交。近几年,他的代表作品和大幅精品频频亮相,如《九张机图册》在一九八九年佳士得拍卖中以310万港元成交,《云中君和大司命》在一九九五年翰海拍卖会上以396万元成交,《山水、人物》12开册页在一九九七年朵云轩拍卖中以320万元成交,《丽人行》在一九九六年嘉德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现傅抱石的许多作品每平方尺已超过10万元,每幅作品动辄数百万元。我们认为,促成傅抱石作品高价走势,除了傅氏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外,与他的作品散失多、存世量少是分不开的,有人统计,他的作品存世量在二千幅以内。由于傅抱石作品价位很高,未来再创新高难度很大,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盘整消化。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齐白石作品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改名齐璜,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是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林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少年曾学做雕花木工,后潜心习画,推崇徐渭、朱耷、原济、吴昌硕诸家,兼功篆刻、书法和诗文,五十六岁定居北京,以金石书画为业,独创红花墨叶一派。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九五六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逝世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家。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俱全的全能型画家,绘画则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他曾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的花鸟鱼虫题材极为广泛,古往今来还无人与之匹敌;他的艺术风格造型简练、神态活泼、构思新颖、色彩丰富,融中国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于一体,颇为人们所称道。齐白石的书画一直为投资者和收藏家所追捧的热点,不论生前和还是故后,都十分抢手。齐白石的作品行情以山水画最高,人物画第二,花鸟画第三。一九九四年他的12开册页《山水》曾被中国嘉德拍到517万元,为齐白石作品市场最高价。在花鸟画中尤以贝叶草虫最为精湛,画价也在花鸟画中最高,一般每幅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齐白石是一位高寿画家,一生活到94岁。由于齐白石大部分时间是以买画为生,故创作十分勒奋,他曾说:“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所以齐白石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估计存世作品在万件以上。在他的存世作品中,大多是花鸟题材,但画价仍能雄居高位,实在是因为齐白石画得太出色了,尤其是花鸟鱼虫,稚俗共赏,深受海内外大典藏家的青睐。近三十年来,齐白石的画价属于上升最快的画家之一,这几年更是屡屡有上佳的表现,未来齐白石的作品仍将是经久不衰、雅俗共赏的热门收藏品。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后留学法国,学习素描、油画,很早就在国内外美术界享有盛誉,一九二七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毕生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在中国画坛造成很大影响,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凡“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走的是“以西润中”的道路。他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和画马,注重写实讲求形似,传达神情,形神俱佳,富有生气,尤其是人物、花鸟、走兽都力求造型准确,但其笔墨工细,基本技巧又不离传统,强化人物、花鸟、走兽的真实感。传世的着名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康有为》、《风尘三侠》等,中国画有《愚公移山》、《九方皋》、《会师东京》、《泰尔戈像》等。徐悲鸿的作品很早就有市场行情。六十年代初,徐悲鸿着名的《松鹰图》在大陆售出价为230元。八十年代徐悲鸿在香港已有固定的价格,一般每幅作品价格在5万元左右,进入九十年代徐氏作品扶摇直上,屡创佳绩。在一九九三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五骏图》以332万港元成交,创徐悲鸿中国画作品最高价位,现徐悲鸿单匹奔马已达数十万元,既使单匹回头马和吃草马也常常在10万元以上。近几年,徐悲鸿超百万元的作品逐渐增加,但是,收藏界仍有不同看法,认为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很难同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相提并论。我们认为,一个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确立是有多种因素组成的,徐悲鸿作品之所以能够屡屡高价位成交,是因为徐悲鸿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贡献、特殊的影响支撑着其高价位的走势,后市仍将与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并驾齐驱。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李可染作品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室名“师牛堂”。自幼喜爱绘画,早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后曾拜黄宾虹、齐白石为师,师心而不泥迹,得两位艺术大师之精谛。四十年代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五十年代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创作精神,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带着沉重的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到山林中、生活中去写生,行程数十万里,画风大变,以独具个性的写意山水、人物和牛重现艺林。七、八十年代他又多次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意境,在写生中创造艺术,冲破了陈旧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程式,并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和艺术创造规律,在绘画和书法上更趋臻于化境,炉火纯青,形成了黑、满、重、亮的李派艺术画风。李可染擅长山水、人物、水牛和书法,平时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很少绘相同的作品。另外,李可染创作一幅画慢而不快,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不如意,就往往废之,自称“废画三千”。李可染在世时就有市场行情,一九七八年在国内买一张李可染三尺见方的画只有9O元,到八十年中期他的山水立轴在海外能买到3,000-4,000美金。一九八九年李可染去逝后,他的画以作品精、气魄大、存量小而受到了海内外投资者、典藏家的追捧,其画价值直线上升,一九九O年三月他的《烟江夕照》在香港以100万港元成交,一九九三年他的《五牛图》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03.5万港元成交。从市场上看,由于李的存世作品不多,且擅画大画,因而他的作品近几年极受藏家青睐和追捧,不少作品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如二000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李可染的《山河颂》和《风景写生》八开册页分别以154万元和132万元成交;在荣宝秋拍会上,李可染的力作《万山红遍》经各路买家激烈竞争,最后以501.6万元成交,刷新了李可染的作品市场最高价位。我们认为,李可染的山水作品仍有潜力,后市有望再创佳绩。
高奇峰(1889-1933),原名翁,堂号天风楼,是“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岭南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兄高剑父和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高奇峰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与兄高剑父在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门生众多,遍布海内外。涂悲鸿曾赞誉“发扬真艺、领袖画坛”。高奇峰民出入百家,融通中外,穷神探奥,自辟蹊径,卓然成为大家。他善画走兽、花卉、山水,所绘走兽形象筋强骨壮、逼真传神、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尤善作松鹰、猿猴之类的机灵动物,配以雪景、夜月、孤藤或长江巫峡,令人赏心悦目,颇为耐看,他笔下的雄狮、猛虎、松鹰被孙中山认为是革命精神的代表。高奇峰也是一位天份很高的画家,可惜英年早逝,存世作品很少。在市场上,他的作品历来就受到典藏家的厚爱,并比高剑父更为买家看重。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就以作品精、存量少而畅销市场,价格也是最高的。现市场上已很少见高奇峰的作品,精品每幅一般要50万元左右。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高奇峰作品
一九九六年他的一幅《孔雀》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245万元拍出,创高氏作品市场最高价位。一九九九年他的《虎啸图》、《降龙罗汉》分别被香港苏富比和北京翰海拍至59,2万港元和55万元。我们可以预料,后市高奇峰作品仍将是海内外典藏家竞相寻觅的藏品。
石鲁(1919-1982),中国长安画派的中流抵柱和杰出代表。石鲁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期间,惨遭迫害,被逼疯致残,许多人把他描写成一个半疯、半瘫、半狂的怪人,他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有“中国凡·高”之誉。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学习中国画,因崇拜清朝画家石涛和现代作家鲁迅,故易名石鲁。石鲁是一位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从艺术成就和影响看,他的书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的书画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善于用传统山水画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中国画耳目一新,也为中国画创出一条新路;二是作品个性极强、风格独具,他的笔墨扛鼎有力,运笔多顿拙,粗狂有棱角,无沦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看到他力透纸背,坚硬壮伟,尤其是枯笔重墨如火山爆发、山崩地裂;三是他的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远,最有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以雄伟的大山为烘托,毛主席巍然屹立在山坡上,尽管人物的比例在整个画面上占有很小,但给人印象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所以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结合。特别是石鲁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从笔墨、章法到意境,弥漫喷薄着一股狂敖不驯的豪情,宣泄着石鲁内心深刻的孤独和悲哀,以及对“文革”时期强烈的愤满和不平。
由于石鲁的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他的作品在八十年中期就受到了海内外典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一九八五年他的《华岳之雄》在美国纽约以5万美元成交,震惊海内外画坛;一九九二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石鲁信手拈来的“空灵”两字竟以5.5万港元拍出,再一次震惊画坛;一九八九年,他的《峨眉积雪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165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石鲁作品最高价位。近几年,石鲁的精品在市场上已很少见到,二000年佳士得推出的四言行书对联(穷目千里、更上一楼),字字刚劲有力,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以21.8万港元成交,再一次显示了石鲁作品震撼人心的魅力。二00一年五月,当石鲁《峨眉积雪图》再次在香港苏富比亮相后,众多买家竞争相当激烈,最后在235万港元的价位上锁定,再创石鲁作品新高。后市石鲁作品将继续成为市场上的奇货珍品。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献花(0) 分享: 微信
❷ 我有傅抱石的山水画想出手有人要吗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2016年6月5日,艺术大师傅抱石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以1.6亿元起拍,竞价迅速过两亿,最终以2.3亿元成交。[1]
❸ 《大司命》: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现在是凌晨0点38分,本应该好好睡觉,眼皮直打架困意满满,但是一躺下来就胡思乱想,无法入眠。
反复试了三次,我只好放弃。那就起床做点什么吧,打开手机看新闻,一次90后的大学生,连熬天夜画设计图,猝死。
看着很渗人,但还是无法入眠,这是怎样的一个悖论,睡或者不睡对于失眠者而言,是一个永恒困扰大事,和生死一样大的大事。
翻开《离骚全图》正好读到《九歌》之《大司命》和《小司命》。
1.《大司命》
以上为《离骚全图》中的版本,其中“吾与君兮斋速”,文中斋速解释为虔诚而恭敬的样子。我表示赞同,网络上有其它版本为“吾与君兮齐速”,意思也就不一样了。
《九歌·大司命》是祭祀大司命的颂歌。古楚地以为人的寿夭必有上天神灵主宰,其主宰之神即为大、少司命统管人之生死,少司命主宰人子嗣之有无,因此虔诚奉祀。
大、少司命之分,大司命主管着死,少司命主管着生,可见死者为大不是空穴来风。生死之事都是大事。
大司命驱云过天门而来,“令飘风兮先驱,使 涷 雨兮洒尘。”旋风为我开路,暴雨为我洗尘。何等的豪迈,何等的气魄,这便是我喜爱屈原之处,大气天成。此处写景借物的手法娴熟,不露痕迹。读屈原的文字就有这种感觉,一切都是那样新手拈来,没有丝毫娇柔造作之嫌。
此处写到暴雨旋风,让我想起接风洗尘,“接风洗尘”这个成语的出处难道可以追溯到此处吗?不认识“涷”这个字,乍一看以为是“冻”字,放在此处不通,定盯一看,原来是“三点水”的。于是特意查了涷字,发音是[dōng] ,有暴雨的意思。
大司命乘风而来,借清明之气,合阴阳着云彩,神气得很。本来他就是掌管人的寿夭之神。屈原用第一人称的语调,把一个威严神武又能察人善恶且握有生杀大权的神写得维妙维肖,此处写出了屈原对生死命运,善恶修为以及对大司命的敬畏之心。
疏麻,神麻。瑶华,玉色的花朵。离居,远离尘世。寖近,稍稍亲近。
驼,通驰。逾,通愈。竚,伫的异体字。
大司命是主宰人类生死寿夭的神,人类的生命都受他的掌握和支配。自古以来人求长生不老,在死面前人显得恐惧而无奈,似乎真有那样一个铁面无私的主宰着人类生死寿夭的神在主导着。这里大司命的职司与佛教故事中的冥王颇有些相似。但是屈原笔下的大司命读起来远没有阎罗王那样狰狞恐怖,大司命虽然威严却不失温情。这是我的感受。
2.关于《楚辞》的绘画
美术史上,不少名家以《楚辞》为依据进行创作。《离骚全图》本书中用到宋人李公麟,元代张渥的画;到明末清初萧云从的版画《九歌图》更是精妙,以及清代门应兆的补画。
而当代国画大师傅抱石于1954年也创作的一幅作品《云中君和大司命》,是以郭沫若写的《屈原赋(今译)》为蓝本,创作了《九歌图册》及两幅同名的《云中君》。2016年6月5日,这幅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以1.6亿元起拍,最终以2.3亿元成交!
读画我是门外汉,纯粹是看热闹。但对画家摩拜之心一直有,对画家从小就敬仰有加,而对类似《云中君和大司命》这种画另外存有敬畏之心。傅抱石所画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如同解读屈原的作品一样,心里存了深深地敬畏。
和屈原一样,傅抱石的这幅画也充满了浪漫主义想象,大司命乘龙持剑,英姿勃发;云中君御辇凝神,镇定自若。昨日刚刚解读了云中君,甚是喜爱,而今日的大司命也是风流神物。傅抱石先生所画似乎正如想象。
画家比普通人多了一种语言,他们可以用画笔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淋漓尽致。
画中“云神”云中君变成了飘逸的曼妙女子,“寿神”大司命风流倜傥,有了颜值担当,让他俩同框实在是大胆。
❹ 相守一生的图片(她和傅抱石相守一生)
民国的几位艺术大家齐白石、刘海粟、徐悲鸿都是多情风流的才子,唯有傅抱石和罗时慧一生一世相守到老。
傅抱石是我国20世纪着名的画家,和齐白石并称为"南北二石"。傅抱石原名为傅瑞麟,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户穷苦人家。傅抱石的父亲是以修伞为生的生意人,虽然清苦,但傅抱石十分聪慧,17岁那年考上了江西省省立师范,在当时这所学校是江西的最高学府。1928年,傅抱石已经因为过人的画技崭露头角,并且被江西省立第一中学聘请为艺术老师。
傅抱石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响,成为很多学生心中的偶像。这些学生之中也包括了一位活泼清秀的女子罗时慧。
罗时慧是出生于南昌的一户大户人家,17岁考入两人第一中学。她入学之后的第一节课就是傅抱石的绘画理论课,和很多同学一样,罗时慧在进学校之前已经久仰老师大名,急着想见一见这位当地有名的年轻画家。
傅抱石斯文亲和,他带着公文包来到教室,罗时慧对他一见钟情。这堂课上到中途,傅抱石因为临时有事离开了教室,罗时慧在老师离开时,将黑板上一个字抹去了一笔,等到傅抱石回来之时,罗时慧煞有其事地举手戏弄傅抱石:"老师,你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同学们哄堂大笑,傅抱石倒是一点都不生气。
罗时慧生在富裕人家,童年顺遂,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意。为了引起傅抱石的注意,她只有用迟到和故意答错题的笨办法,傅抱石果然对这个平时最爱调皮捣蛋的女学生多了些关照。
一日,傅抱石正在给学生们上绘画课,指导学生练习画荷花。他走下讲台,观看每个学生所画的作品,当站在罗时慧身后时,他惊讶地发现罗时慧只画了荷花,竟然没有画荷叶。
傅抱石询问罗时慧:"你怎么没有画荷叶呢?"
罗时慧有些羞怯道:"我不会画荷叶。"
傅抱石倒也没有说什么,自己拿起笔,根据罗时慧所绘画的荷花布局,添了几片荷叶。末了还在作品下面提了一排字:"罗时慧画荷花,傅抱石补叶茎,抱石题。"
下课之后,傅抱石见罗时慧还在对着这幅画笑吟吟发呆,好奇去问她。罗时慧说:"我是故意将荷叶留给你画的,这叫珠联璧合。"
罗时慧的天真和清纯让傅抱石怦然心动,从此再也不能忽视罗时慧的爱意。
罗时慧将那副荷花图装裱好挂在自己的闺房之中,为了能和傅抱石在一起,罗时慧对向来疼爱自己的父亲罗鸿宾坦白自己"非他不嫁"的心意。她指着荷花图对父亲说:"我和傅老师情投意合,我一定要和他结婚。"但罗鸿宾看不上穷酸的傅抱石,对罗时慧说:"自古文人多贫士,你嫁给他将来有的吃苦。"
罗时慧无法说动父亲,就只好去找自己的母亲。罗时慧的母亲是家中的三姨太,她本就厌倦了这些大户人家勾心斗角的生活,希望罗时慧能够找到真心疼爱自己的人,即便贫苦一些,只要对她一辈子好就行。
得到母亲的同意,罗时慧就开始争取得到大太太和二姨太的支持。罗家大太太贪财,二太太贪玩,罗时慧抓住两人的短处给之傅抱石出主意。傅抱石给大太太送了厚礼,费尽心思抢购那些难买的戏票送给二太太,如此,他轻松博得罗家三位太太的好感,她们在罗鸿宾面前经常吹耳旁风,傅抱石迎娶罗时慧也并非难事。
罗鸿宾终究还是欣赏傅抱石的才华的,一次家宴之上,罗鸿宾终于同意了两人的婚事。傅抱石对罗鸿宾郑重承诺:"我出身贫寒,但会一生奋斗。您将时慧嫁给我,尽可以放心,我们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我一定会一辈子善待时慧的。"
1930年,傅抱石终于和罗时慧成婚,那一年罗时慧19岁,傅抱石26岁。成婚当日,傅抱石兴奋地吟唱:"干坤已定,钟鼓乐之。"
婚后几个月,傅抱石被校内几位老师联名告到了省教育局,傅抱石也因此丢了学校的工作。
一直生活优渥的罗时慧在嫁给傅抱石不久之后就开始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不过很快,傅抱石的艺术才华被徐悲鸿所赏识,在徐悲鸿的帮助之下,傅抱石得以前往日本留学。
当时傅抱石的母亲已经得了肺病,罗时慧还要照顾幼子,为了能够更好生活,罗时慧从未放弃过学习,她考上了武昌艺术专科学院,并且一直寻找工作贴补家用,她希望和丈夫一样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而这个时候的傅抱石已经在日本举办了一次个人展出,并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傅抱石回国之后,罗时慧成了傅抱石的最为依赖的助手。罗时慧从不拿家中琐事烦扰傅抱石,他知晓丈夫创作需要平静的心态,为了让他更好作画,每次傅抱石作画之时她从不进门打扰,也要求子女必须安静。傅抱石每每完成一部画作,一定会激动地大喊:"时慧,快来,快来!"罗时慧是傅抱石大部分画作的第一鉴赏者,对于失败的画作,她也会尖锐地提出缺陷和意见。她自称是傅抱石的"磨墨妇",而傅抱石始终明白如果没有罗时慧,他很多巅峰时期的作品根本就不会产生,傅抱石称妻子是自己的"试金石",他用一生的矢志不渝,坚守着当年对罗智慧父亲的那个誓言。
1965年,傅抱石因为劳累过度逝世,享年61岁。对于丈夫留下来的珍惜画作,罗时慧费尽心血珍藏着,最后只选择了最爱的50副,其他的全部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政府感念她的无私,给了她4万元的奖励,她全部先献给了傅抱石的家乡江西新余,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
这对相爱一生的夫妇一共有12个孩子,因为那时候医疗水平落后,只有两儿四女最终活了下来,在父母的影响之下,他们都成为了画坛名人。
都说艺术家一辈子都在追求浪漫,所以在婚姻之中大多不且实际,花心风流。傅抱石和罗时慧这对夫妇相伴一生,相爱一生,成为那个时代的难得的爱情佳话。
❺ 二湘图是谁的画
傅抱石:中国画山无云,画岸无水。
傅抱石
1.在中国画中,山水画与人物、山水、花鸟的空间表现关系密切。中国幅员辽阔,山川崎岖,祖国河山壮美,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是伟大艺术——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基础。绘画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如何在有限的平面上表现出无限的空间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表现千里山河自然风貌的山水画,更突出的是如何看待空间认知和表现的问题。
1945年,傅抱石打算放弃阮咸,情绪低落。
2.在人物画中,人物活动所占据的空间极其有限,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不会成为人物画技法发展的制约因素。山水画就不一样了。自然界的大空间在千里之外,应该在画面中有所体现。如果不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空间的表现方法,必然会影响山水画的发展。
1945年,傅抱石为清朝写了一本书。
3.早在4世纪,六朝、南宋的宗炳、王巍在艺术实践中,就从理论上对空间的理解和表现提出了极其重要的观点。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伏昆仑之大,瞳之大,瞳之大,不能见也。几里之外,可以被一寸目光包围。走得宽一点,就小一点。”这是透视学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近大远小”原理。
4.这比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伊研究的用几何方法平面表现主体的透视法和阿尔贝提在1436年出版的《绘画理论》中正式发表的透视理论早了1000年。宗炳还说:“今天,张克总是倒映在远处,所以坤克的形状可以围在一平方英寸之内,可以竖着画三寸。时高千尺,横墨数尺,身在百里之外。”他完整地阐述了平面塑造立体这一概念在今天的视角下的距离与高度的对比关系。与宗所描述的“今日之画映于远方”的今日透视学所用的玻璃板取景原理何其相似!今天的艺术家看似最普通的知识,其实来自于1500年前古人的知识。多神奇啊!
傅抱石1945年作石涛诗山水。
5.古人不仅能处理好距离与高度的关系,还对表现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认识。在王巍的《叙事画》中,他说:“古人的画不是以大都市区为例,跑一方大陆,标一镇一丘,画一溪,是以形为据,融其灵而变者之心。灵看不见,所以动不了,而且很极端,所以看不好。于是,以一管之笔,嫌体太虚,而判体之形,尽明其能。”这对中国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满足于真实地、局部地、像画地图一样客观地反映现实景观。因为“所见即所见,所见非所见”,要求作者更全面、更丰富地展现客观存在,要求作者高瞻远瞩,由表及里,做到主客观精神相联,以“一管之笔,多疑之身”。
1954年,傅抱石将两湖湘图彩纸复印。
6.宗炳和王巍共同提出了“写意山水”的艺术境界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要求。这为中国山水画认识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远远超出了几何学所能解决的透视变化。它把客观和主观、情景和情感结合起来,产生“胸中之谷”和“意境”,追求笔墨的变化,通过虚实的对比,使画面的空间更广阔、更丰富。
1954年,傅抱石制作了《云中君》和《大司命》的彩纸复制品。
7.《小本传·南史》评论小本在小屏风上画山水,能达到“近在咫尺感千里”的艺术效果。他表现空间的技巧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表现岩石、树木、峰峦、云雾的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表现方法上,真的远远超过了用几何方法透视的规律所能解决的空间问题。透视是基于实际的几何图形(六面体、多面体等。),以固定点为起点,受时间限制,以阳光为光源,即以固定时间为前提。在描述自然景物时,如果按照几何透视定律来分析一棵树的透视变化,就必须把树变成一把规则的伞来寻找无数透视消失线来确定树枝在空间中的变化,这是极不现实的。
1960年,傅抱石将他的隐居探索用彩纸复制。
8.中国山水画对空间的理解不仅限于客观空间,还包括“胸中之谷”的主观空间。中国画的远近关系,强调感觉和真实,以达到艺术效果。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画面上常采用将远景拉近或将近景推开等各种表现空间的手法,以加强景深的变化,加强虚实对比,达到空间的塑造。早在五世纪,宗炳和王巍就在他们的着作中阐述了这些认识。对比顾恺之后来对“想象是美妙的”的论述,以及唐章集对“由中得心”的论述,都是一个意思,要求情景与情感、形与神的结合,对于表现空间,要求客观空间与主观空间的结合。
//www.imagebunk.com/pic_279759ee3d6d55fb5526014661224f4a21a4dde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❻ 画山不画水,画树不画云,是不是傅抱石说的
傅抱石:中国画画山不画云 画岸不画水
傅抱石 1962年作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色纸本
❼ 傅抱石优秀书法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是我国当代着名的书画艺术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傅抱石优秀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傅抱石优秀书法欣赏
傅抱石优秀书法图片4
傅抱石的重庆岁月
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在初到重庆的一年里,因为政治部的工作没有展开,傅抱石有了一个全力画画的机会,并利用这一时机,创立了自己的画风。同时,他又开始了美术史论的研究,以期通过学术研究来论证“中国美术的精神,日本是不足为敌的”,从一个侧面鼓舞了抗战时期国人的信心。这一年,傅抱石看到日本的《改造》杂志上发表了横山大观的一篇题为《日本美术的精神》的文章,对其中有“圣战”的言论十分不满,撰写了《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的必胜》,鲜明地提出“中国美术是‘日本美术的母亲’”,并指出中国美术有三种伟大的精神:“第一,中国美术最重作者人格的修养;第二,中国美术在与外族、外国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时又最能抵抗;第三,中国美术的表现,是‘雄浑’‘朴茂’,如天马行空,夭娇不群,含有沉着的、潜行的积极性。这三种特性,扩展到全民的民族抗战上,便是胜利的因素。”这一时期,傅抱石还编着了《明末民族艺人传》,同样表达了傅抱石胸中的民族气节。傅抱石在重庆时期的作品,分为人物画和山水画两部分。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上的影响的人物和人物故事,如屈原、苏武、石涛,同时也以古代优秀诗篇为创作的题材,如《琵琶行》、《长干行》、《唐人诗意》、山水画以《夏山图》为代表。
1942年6月,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画面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行走于浩淼的烟波上,似乎可以听到屈夫子惊天地、泣鬼神的吟咏,表达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的主题。郭沫若称这幅画和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为此画赋诗,成为一时的美谈。
1944年9月,傅抱石创作出代表作《夏山图》,这件作品是难得一见的落拓大幅,狭长高旷,说是表现唐人诗意,更多的还是蜀中山水秀美的景致,用笔潇洒,用墨酣畅,并将水、墨、色融合一体,尤其是作品中的墨色表现,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蓊郁淋漓,气势磅礴,此外,作品中傅抱石用笔也变化多姿,在墨色将干未干时,以散锋乱笔尽情挥写,体现了傅抱石用笔经典特征,也组成了作品画面的有机节奏,正如画家张安治所评论的:“一大片大片的水墨,简直是西洋印象派以后的作风,画山石的皴法亦前无古人,随意纵横,信笔点染,却已做到物我忘我,离形去智的超然境地。是“前无古人的奇特之作,画风雄肆奔放,笔飞墨舞,皴法则师心独创,于古人几无迹可求”。此幅《夏山图》作者自识“甲申九月新喻傅抱石写唐人诗意于重庆西郊金刚破下山斋”。为傅氏“金刚坡”时期的山水画创作之代表。“金刚坡”时期傅抱石也迎来了其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抗战爆发之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1939年傅氏携全家迁往重庆,寓居沙坪坝金刚坡下,直至抗战结束,这一时期的傅抱石,全力以赴投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这一时期的作品,皆会题署“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的字样。《夏山图》亦如是。在“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中,堪称大尺幅,而其题签也为傅抱石亲自书写,可见对其重视程度。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7年,这件作品就曾由上海某知名拍卖公司拍卖,并以图录封面的形式重点推荐。当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还未对近现代书画做出限制出境的具体规定,但在那次拍卖时这件作品却被打上了星号,寓意其极为重要,要留在国内。据了解,傅抱石《夏山图》在十几年后重返拍场,估价超过千万元。
同年9月,傅抱石又以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世纪名作《丽人行》。徐悲鸿赞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一语点出此画真谛。后,张大千题此画:“开千年来未有奇,真圣手也。色勒衣带如唐代线刻,令老迟(陈老莲)所作亦当检衽。”作品表现了杨贵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时的盛况,“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真远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腐败。无疑,傅抱石此时此地的表现,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而矜持恬静。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的主题。他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册水之神情。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曾经蹂躏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傅抱石举起酒杯,用他特有的方式庆祝民族的解放。当年10月,他和全家离开了居住了近七年的重庆“金刚坡下山斋”,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
❽ 30年前,王健林分4期花8百万买下这幅画,如今价值多少
这幅画现在的价值可高了,起码值几个亿。
这幅画的作者可不是一般人,是傅抱石。傅抱石是着名的现代画家,他的作品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尤其是他创作的名画《江山如此多娇》更是被放在了人民大会堂进行展示,这是多么大的殊荣啊。由此可见,傅抱石的画作价值可是不一般。
有一个数据可以参考一下,傅抱石的画作《茅山雄姿》在2017年就拍出了1.87亿元的价格。而王健林收藏的这幅《龙盘虎踞》,到现在价格肯定只会更高。根据王健林自己的说法,这幅画现在的价值超过了2亿元。
王健林目前并没有出手的打算。
不管这幅画现在出价多少,估值有多高。就目前来看,王健林本人根本就没有卖画的打算。
本身以王健林现在的身份地位,他又不缺钱,为什么要卖画呢。
现在这幅画放一天就涨一天的价格,根本就不用考虑亏钱的事情。这么一个保险又理想的投资方式,他为什么要放弃。
况且王健林本身又是爱画之人,当初宁愿分期付款也要拿下这幅画,现在让他卖可没那么容易。不到万不得已,王健林是不会考虑卖画的。
说不定他早就想好了,要把这幅画当成传家宝,留给自己的后代。大家得恭喜王思聪了,他老爹给他留下这么大一笔财富。
❾ 中国拍卖最贵十大名画
中国拍卖最贵十大名画如下:
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画作由松、柏和雄鹰构成,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也是观赏者最熟悉的画题之一,“鹰”寓意“英雄”,刚健有力,而“松柏”则有长寿之喻。画作左右配以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
2、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移居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 这幅画展现的就是晋代道士葛洪果断抛弃凡尘,举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情景, 这幅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无名氏 《子母猴图》
《子母猴图》是北宋的一幅佚名画作。
4、房大年、文宗帝《万岁山图稿本》
《万岁山图稿本》系文宗帝和房大年二人所画。
5、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冲击心灵的震撼,他的画洋溢着生命怒放的豪气和蓬勃的精神力,每一笔都印证了一句话:下笔如有神。
6、张大千 《桃源图》
《桃源图》是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画的代表作,与其生平最后巨制、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的《庐山图》写于相若时期,同属张大千创作生涯中压卷之作。
7、徐悲鸿 《九州无事乐耕耘》
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画于抗战还未胜利的1942年,深情描绘了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8、傅抱石 《毛主席诗意册》
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
9、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
画风极具浪漫主义情怀,飘然的仙界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可以感受到仙人在云中的气势,隐约听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巨大声响。
10、郎世宁 《干隆大阅图》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擅长将西方绘画方式与中国笔墨相结合,他的作品深受清朝达官贵族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