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徐浩书崔藏之墓志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难受的卡通搞笑图片 2025-05-21 15:47:16
图片2021最火爆手机壁纸 2025-05-21 15:46:46
马猪兔的图片卡通可爱 2025-05-21 15:33:47

徐浩书崔藏之墓志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26 12:12:55

1. 中国有哪些着名书法家

1、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着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4、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5、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2. 崔祐甫的墓葬纪念

崔祐甫墓志志石呈四方形,高、宽各107厘米,厚21厘米。盖为盝顶,由国子丞李阳冰篆盖“有唐相国赠太傅崔公墓志铭”3行12字,四周阴刻花草纹。志文隶书,38行,每行42字,首行题“有唐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常山县开国子、赠太傅、博陵崔公墓铭并序”,吏部侍郎邵说撰文,前河南府颍阳县丞徐珙书写。墓志在洛阳出土,时间不详,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3. 千唐志斋的志石收藏

洛阳地处中原,古来为文人荟萃之地。此邙山雄浑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帝王将相、富户巨贾,皆迷信北邙为风水宝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上少闲土,说是洛阳人旧墓”、“北邙无卧牛之地”,成为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随着清末以来的盗墓及其它自然原因,埋于墓中的志石出土甚多,张钫先生三十年代的大规模搜集,几乎收藏了北邙出土志石80%以上,为我们国家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国宝。
墓志铭是一块刻满文字的正方形青石,这块薄薄的石片记述了死者的世系爵里、平生经历、配偶子嗣、卒葬时地,然后埋在死者坟墓里边。一个人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一个人姜冷而平庸的一生,都被浓缩成一块透明的胶片,展示在这里。曾经指点过江山的人,曾经使历史发出耀眼光斑的人,曾经摇笔生珠的文人,曾经身首异处的武士,或吃斋念佛的和尚,或云游四方的道士,都以一种形式,走进了时光的隧道,千唐志斋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洛阳为十三朝古都,是人文荟萃之地。城北邙山,东西绵延百余公里,雄浑遥远,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达官贵人,富户巨贾,皆迷信邙山为风水宝地,甚至远在江南塞北的人,临终还嘱其后人,不远千里,还葬北邙。所以民间流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见王建《北邙行》)。
也正是这些富豪的墓葬,诱致了盗墓之风的盛行,盗墓者重于劫掠殉葬品,笨重的志石则乏人问津,多散失民间。清末修陇海铁路取线邙山脚下,掘出的志石被弃置于民间田舍。张钫看到后,广为搜求,辟地建斋,妥为保存,因其事先曾与于右任达成协议,魏志归于而唐志属张,遂使千唐志斋成为全国珍藏唐志最集中的地方。 千唐志斋所藏唐志上起武德、贞观,历盛唐、中唐以迄晚唐,其中包括武则天的改元、安禄山的僭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有位极人臣的相国太尉,封疆裂土的皇帝贵戚,雄踞一方的藩镇大吏,职司守土的刺史太守,官卑职微的尉墨参曹;也有悠游园林的处士名流,昧悟参禅的寺观洞主,以及被深锁内宫、凄凉一生、死而不知姓名、籍贯的宫娥彩女。这些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社会活动,故又可作一部石刻唐书看待,这些文字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珍贵资料,起着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
说千唐志斋是一部石刻唐书,是这些志石上记载了唐代三百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大量史实,这些史实的详细情况已被历史的风烟所湮没,仅有的史籍仅述其大概,对于历史的记述,史书是竖向的,粗略的,而墓志铭对这些事实的记述则是横向的、详细的。这些唐人穿越千余年时光的隧道,再现于我们面前,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与我们智慧的祖先对话,使我们以史为鉴,感悟过去,启迪未来。所以说,千唐志斋又是一部网络全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对唐代农民起义的记述,这方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崔玄籍墓志记载了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睦州(今浙江建德)女英雄陈硕真为首的反对酷吏、豪强压迫的农民起义;这方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裴镐墓志则记载了当年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发生的“海盗”起义事件;这方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嗣曹王李皋墓志与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陈皆墓志都记载了他们参与镇压袁晁起义的情况,这些记载都为史籍提供了难得的佐证,对我们了解唐中期以后农民起义活动的范围、规模以及被镇压的情况大有裨助。在五号室崔玄籍墓志左上方的这方墓志主人为高玄,高玄为辽东三韩人(即南韩人),其祖父曾为平壤刺史,后其随泉南生来唐,并入仕,卒葬洛阳北邙,这方墓志对于了解唐代的外交及用人制度非常有趣,各位不妨仔细一看。
从这些藏志中,还可以看到唐代官府对盐、茶、酒实行专卖和均田制日益解体的情况。如位于八号室的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孙公义墓志中,记载了会昌年间睦州一带经济萧条、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以及孙公义针对时弊、力倡农耕、推行新税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措施。另外,位于三号室的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的王德表墓志、位于五号室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裴同墓志、位于三号室的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和守阳墓志、位于三号天井的锦州刺史赵洁墓志都分别记述了唐王朝与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同地方政权之间存在的矛盾与纠纷,也记载了大量彼此友好往来的事实。再如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张尊师墓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侯敬忠墓志中还可以看到唐代佛、道两教广泛流行及彼此相此消长的斗争情况。如果读者有心了解唐代士族门阀势力的兴衰,姓氏的渊源、地名的变更、以及自然、交通的情况,也不难从这些墓志中略窥端倪。综上所述,千唐志斋藏志对我们了解有唐一代三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均有其重要的价值。
对书法有兴趣的朋友从这些琳琅满目的志石上可以尽情享受唐人精美的书法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美感,由此更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时光的流逝,有许多美好的艺术不复再现了,后人对这些流逝的东西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书法艺术,我们仅仅只能看到大部分大家佳构,但许多发展过程中的东西看不到了。今天,这些唐代墓志铭的书法艺术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种传之后世的书法艺术都是集前人之大成者,这里展示的书法艺术使我们看到了唐代书艺演变之全过程,她不仅可以打破许多人们对唐代书法的认知习惯,还可以提出许多新的命题,让我们来认识唐人书法、唐代文化。此外,在专贮书法绘画石刻的第十五号窑洞内,还可以见到宋米芾所书对联,明清之际神笔王铎所书的大幅中轴,清代王弘撰、刘墉、陈鸿寿、邵瑛、韩东篱等人所书的屏扇、对联,以及近人章炳麟、李根源、靳志、戴传贤所书的对联、单条石刻等。在十一号窑室内还嵌有明代董其昌所书《典论论文》长卷,还有由蒋中正撰文、贺耀组隶书和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具名为张钫母亲庆祝七十寿辰的长篇寿序石刻。其他如元赵孟书丹的宣武将军珊竹公神道碑等也弥足珍贵。
至于绘画方面,虽为数不多,但皆为稀有佳构。第十一室嵌有汉代线刻佛教故事,第十五室嵌有汉武帝梦景浮雕,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姿四幅屏扇和名曰“醒”的单条竹画石刻,第三天井西壁所嵌清代光绪皇帝引见官王纯谦指画兰草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尤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画,幽篁疏影,形神皆妙,我们站在石刻前,仿佛感受到凤尾森森,疏影横斜的拂面清爽,顿然领受到名家圣手的无穷魅力。

4. 第一个敢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历史的人是谁

崔鸿的故事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他是第一个敢于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历史的人,这在历史上非常少见。所以说他是非常伟大的一个文学家。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但是对于史学,却是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无疑,崔鸿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崔鸿生活在北魏年间,是个十分有名气的史学家,他出身自书香世家,从小就非常的聪慧好学,对历史类的书籍尤为喜爱,而他走入仕途之后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司徒长史以及黄门侍郎等职位,最终在525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而他去世之后也被追封为镇东将军和青州刺史。而《崔鸿墓志》则是在他去世之后记载的一些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以及论述作品,那么《崔鸿墓志》具体是怎样的呢?

《崔鸿墓志》是在526年,也就是他去世的第二年完成的,主要介绍的就是崔鸿的一生事迹以及他的相关着述,而这个墓志的书法也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出了当时的书法特点,而且还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和文物价值。可以说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当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崔鸿墓志》是在崔鸿夫妻两人合葬在山东淄博大武乡的墓碑中的,在1973年的时候才被人们发现,如今被安放在山东地区的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珍藏。记载着墓志的墓碑是青石质地,形状则是正方形的样子,四边的长度分别是八十二公分,上面的文字分为了二十八行记载,而每行的文字也是二十八个。在墓志上面本来还有个盝顶形的盖子,但是发现的时候就已经破裂了。《崔鸿墓志》的书法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看上去具备了方圆的双重样貌,而且笔迹也十分地冷峻,雕刻的刀工和下笔的韵味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具有一种特殊的高雅美感。

5. 北宋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赏石大家米芾的老师是谁

《韵语阳秋》卷14载:“元章始学罗逊书,其变出于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逊法其能尽耶?”《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

至于徒弟,我知道他有唯一的女徒弟:唐双儿

6.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名家

一、启功(1912——2005),男、着名书画家、教育家,自称“姓启名功”,字符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着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