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波斯菊上长了很多黄色细丝这种
看这图片,应该是菟丝子(一味中药)。
花卉苗木受害时,枝条被寄生物缠绕而生缢痕,生育不良,树势衰落,观赏效果受影响,严重时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而繁茂,极易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营养物质被菟丝子所夺取,致使叶片黄化易落,枝稍干枯,长势衰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防治菟丝子应以人工铲除结合药剂防治,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苗圃和花圃管理,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3厘米以下便难于出土);
人工铲除: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花圃,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烧毁,以免再传播。在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竖年侵染源。
喷药防治:在菟丝子生长的5~10月间,于树冠喷施6%的草甘磷水剂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气温较低时用250倍)施药宜掌握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也可用敌草腈0.25千克/亩,或鲁保1号1.5~2.5千克/亩,或3%的五氯酚钠,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喷2次,隔10天喷1次。[
⑵ 菟丝子长什么样子
菟丝子:类圆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红棕色,为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性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强压之不碎而被压扁。种皮剥去后,胚乳膜质套装,套于胚外,胚细长卷旋状。气无,味微苦涩。
菟丝子
一为植物名
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丝线状,橙黄色。无叶。花簇生,外有膜质苞片;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长为花弯2倍,顶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长圆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往头头状。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种子淡褐色。花果期7—10月。
产连云港、邱县、铜山、宝应、南京、吴江等地,生长在山坡路旁、河边,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种子含脂肪油及淀粉;又可入药,为滋养性强壮收敛药,治阳痿,遗精,遗尿等症。
⑶ 菟丝子是什么样子的
菟丝子的样子如图。
⑷ 有点像菟丝子的植物,但好像又不是
按你的描述看有可能是日本菟丝子。
你去网络一下看看是不是,绿色茎,上面有紫红色的斑纹。而且菟丝子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缠绕在植物上的位置会长出一些吸器来,有时候连接很紧密,很难掰开。
⑸ 菟丝子泡水后是什么颜色的 如何辨别真假菟丝子
1、菟丝子泡水颜色是黄色的。
2、辨颜色:纯净的菟丝子呈灰棕色或黄褐色,表面光洁;掺假的表面呈土色,颜色晦暗。
3、搓捻法:取少量菟丝子放入手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用力搓捻,菟丝子质坚实,不易捻碎;如掌心有土末,说明掺有土块。
4、浸泡法:取少量菟丝子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菟丝子吸水体积膨大;掺有水泥粒、沙粒、泥块的,会沉入容器底部,水泥粒、沙粒不会膨大,泥块会很快溶散并使液体变浑浊。
5、水煮法:取少量菟丝子用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须状的胚,形如吐丝,即为正品。
⑹ 有一种植物径像铜丝一样是什么植物
你说的很可能是菟丝子,一种寄生植物。下图是它的图片,请对照一下:
⑺ 什么植物没有叶子,全都是黄色的须,开花是像葡萄一样成串开
菟丝子(寄生植物)
菟(tù)丝子,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无根藤、菟藤、菟缕、野狐丝、豆寄生、黄藤子、萝丝子等,是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长茂盛后,阻挡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植株十分茂盛,茎缠绕,淡黄色,纤细,直径约1.5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较多。
中文学名
菟丝子
拉丁学名
Cuscuta chinensis
别称
豆寄生、无根草、黄丝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旋花科
亚科
菟丝子亚科
属
菟丝子属
亚属
线茎亚属
种
菟丝子
分布区域
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伊朗、阿富汗、日本等
拼音名
tùsīzǐ
性味
性温,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