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白头翁的蛋长什么样子图片
扩展阅读
难得清净搞笑图片 2025-05-21 21:26:54

白头翁的蛋长什么样子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25 10:38:38

1. 求解!这是什么鸟的蛋!

白头鹎
无论老社区还是新楼盘,只要有些2米多高的绿化灌丛和一些乔木,白头鹎就可能居住。人们常常听到白头鹎复杂多变的婉转歌声,但很少有人看到过它的窝。因为它的巢非常隐蔽,平时有枝叶遮挡很难被发现。不过在北方到了冬季,叶子掉光了,细心找也能找到:一个用细草编制的精致“小酒杯”。白头鹎的蛋和成年人食指第一节大小相仿,表面浅粉色或白色,上面有很多紫色的斑点。

2. 白头翁是什么动物

白头翁一般指白头鹎。

外形特征

白头翁和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常成群出现在平原区灌木丛,丘陵树林地带,以及校园,公园,庭院,行道中的各种高高的电线与树上。

白头鹎体长约17到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老鸟的枕羽(后头部)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

(2)白头翁的蛋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一、亚种分化

1、白头鹎指名亚种(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sinensis)分布于中国的中西部(四川、陕西、长江流域、广西、广东,福建、北京和河北),越南,南海和韩国。

2、白头鹎海南亚种(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hainanus)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东南,越南北部和中部。

3、白头鹎台湾亚种(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分布于台湾(不包括太鲁阁峡谷南部和东南海)。

4、白头鹎琉球亚种(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orii)分布于琉球群岛(冲绳和八重山岛)。

二、人工选育

1、鸟的选择: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型(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

3、饲料喂法: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调教: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5、饲养要求:白头鹎适合吃一些柔软细嫩的食物,它用的水罐很容易被污染,每天都要给它清洗水罐,还要保证它总是喝到干净的水质。当天没喝完的水一定要换掉。夏季要提供白头鹎洗浴用的水漕,春秋也需要,它会自己梳洗。

3. 请问这是什么鸟蛋

可能是白头鹎鸟蛋。白头鹎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在都市中常见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阳台花木、树丛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繁殖期每一对白头翁会建立它们的领域,其范围面积小,巢通常筑在离地面不高的杂木林或树丛上,雌、雄鸟共同育雏,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窝产3到4枚蛋,繁殖季节几乎全以昆虫为食。幼鸟需要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孵化才能破壳而出,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繁殖期4-8月。营巢于灌木或阔叶树上、竹林和针叶树上。巢距地高1.5-7m,呈深杯状或碗状,由枯草茎、草叶、细树、芦苇、茅草、树叶、花序、竹叶等材料构成。巢的大小外径为9-12cm×11-13cm,内径6-7cm×7-8cm,高5.5-15cm,深4-9cm。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粉红色、被有紫色斑点,也见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点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点的。卵的大小为21.5-24mm ×16-16.6mm,卵重2.6-3.3g。

4. 这是什么蛋呢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白头鹎的鸟蛋。

白头鹎 ,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

5. 这是什么鸟蛋

乌鸫

别称:百舌、反舌、中国黑鸫

乌鸫每年的4-7月开始繁殖,巢大都营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树木主干分支处、距地面约3米,棕榈叶柄间等处筑碗状巢,以枝条、枯草、松针等混泥筑成深杯状

以上回答 仅供参考

6. 这是什么 鸟的蛋

这是白头鹎鸟蛋。白头翁的卵粉红色、被有紫色斑点,也见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点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点的。

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性活泼,不甚畏人。

白头翁体长约17到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

(6)白头翁的蛋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生活特点:

1、白头翁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

2、白头翁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7. 这是什么鸟的蛋,有谁认识的

这是白头鹎鸟蛋 。繁殖期4-8月。营巢于灌木或阔叶树上、竹林和针叶树上。巢距地高1.5-7m,呈深杯状或碗状,由枯草茎、草叶、细树、芦苇、茅草、树叶、花序、竹叶等材料构成。巢的大小外径为9-12cm×11-13cm,内径6-7cm×7-8cm,高5.5-15cm,深4-9cm。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粉红色、被有紫色斑点,也见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点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点的。卵的大小为21.5-24mm ×16-16.6mm,卵重2.6-3.3g。

8. 白头鹎的蛋是什么颜色的 白头鹎的蛋长什么样子

白蛋带点黑点,个头比麻雀蛋大点,白头鹎每次可以产下3到4个蛋,蛋的形状为椭球形,颜色为淡淡的红色,蛋的表面还会带有一些深红的淡紫色的斑点。

白头鹎的蛋是什么颜色的

白头鹎每次可以产下3到4个蛋,蛋的形状为椭球形,颜色为淡淡的红色,蛋的表面还会带有一些深红的淡紫色的斑点。
白蛋带点黑点,个头比麻雀蛋大点,白头鹎极其喜欢吃水果,通常手段是吓不退它们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弄一只活鸟,系住腿挂起来,鸟挣扎时发出的惊叫是有效的驱鸟手段。

白头鹎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9. 这个绿色小鸟是什么鸟

这是白头鹎幼鸟

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在都市中常见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阳台花木、树丛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繁殖期每一对白头翁会建立它们的领域,其范围面积小,巢通常筑在离地面不高的杂木林或树丛上,雌、雄鸟共同育雏,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窝产3到4枚蛋,繁殖季节几乎全以昆虫为食。幼鸟需要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孵化才能破壳而出,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食性: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龟甲、步行虫、金花甲、鼻甲、夜蛾、瓢虫、蝗虫、蛇、蜂、蝇、蚊、蚂蚁、长角萤、蝉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蜘蛛、壁虱等无脊椎动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蔷薇、寒莓、卫茅、桑椹、石楠、女贞、楝、樱桃、苦楝、葡萄、乌桕、甘蓝、蓝靛、酸枣、樟、梓等植物果实与种子。

习性: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迁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10. 这是什么鸟的蛋哇!在线等

  • 如图 ,可能是 白头翁产的蛋

  •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