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呢
瓮城的出现是随着冲突双方,将攻守的关键聚焦于城门而产生的,其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保护城门。
从军事进攻的角度看,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环节,自然是城门。相反,城池的防卫者自然会对其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其防御能力。规模小一点的城池,一般是设置悬门或吊桥,而大一些的城池,则要设置瓮城。瓮城是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是专为保卫城门而设的小城。
《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这样来看,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瓮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闉阇”,指的便是瓮城。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城池的城防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最近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中,便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遗址。
总结:瓮城用于保护城门而出现,其最早雏形就目前来看,可早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至于春秋战国之后、乃至隋唐明清时期的瓮城已经相当成熟了,再此便不赘述。
❷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雄关,这些关隘都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
《孙子兵法》-《地形篇》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业”。古代的关口在军事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提起关口,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十大雄关,个个都充当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角色,那么这些关隘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友谊关,古代又称镇南关,位于广西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有“南疆要塞”之称,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是西南边陲的重要关口。
❸ 城郭是什么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
(3)古时候为什么有内城和外城图片扩展阅读:
城郭的起源: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一些部落为保护自己的居住地,已开始在聚落周围设置防御工事。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聚落外部挖有壕沟,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有两座100×100米的方形城堡。
春秋战国是中国早期大规模建城的时期,春秋时期的曲阜鲁城(见曲阜鲁国故城)、洛阳东周王城、秦雍城等的城墙厚度为10米左右。战国时期的齐临淄、燕下都、楚纪南城的城墙加厚到20米,夯层密实,有瓦质排水道。这些城的城门道深度约20余米,最深的达80米,纪南城还有水门。
❹ 古代“内城”和"外城 ”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内城叫“城”,外城 叫“廓”。城廓之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形制。
区别如下
1、范围不同:外城比内城大,内城在外城的范围之内。
2、居住阶级不同:夏代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民居住在城外。
(4)古时候为什么有内城和外城图片扩展阅读:
以北京城为例。北京城的地域主要向南开放,东边数十里有丘陵,西边可见山,南方则沃土绵延数百里。整个北京城的形状呈现“凸”字形,分别由内城和外城组成。
1、外城:外国人叫北京城的外城为“中国街”,主要是构成北京城南部分的区域,最南边的城门分别是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 进入永定门后,有一条大街,这条街道是直通正阳门,也叫正阳大街,永定门的两侧分别是天坛、先农坛。
天坛在东边,主要是皇帝祭祀所用,天坛内的诸建筑基本上采用圆形及穹窿,用来象征天之形状;先农坛则在西边,与天坛相对,先农坛内有许多建筑。外城东有广渠门,西是广宁门(广安门),中间贯穿一条大路,这条路与正阳大街相交处名为猪市口。
外城西北有西便门,东北有东便门,这些门里唯独这两个门外没有设立瓮城,其他五门皆有瓮城且多为方形。
2、内城:国外人也给内城取了个名字,叫“鞑靼街”,内城设有城墙,高11.6米,足足有三四层楼之高,然而清朝末期腐败不堪,慈禧利益受损,向世界列强宣战,结果自己西逃,以至于被八国联军从广渠门攻进。
内城每个城门都设有瓮城,且再城内分为八个辖区,分别是东南方向的正蓝旗、西南方向的镶蓝旗、西北正黄旗、东北镶黄旗,镶黄旗与正蓝旗之间有正白旗管辖,南边是镶白旗,正黄旗与镶蓝旗之间北边是正红旗,南边是镶红旗。
网络-城
❺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中城市,为什么城市的外围要建造城墙
华夏文明是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一带繁衍的文明,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它不同于游牧文明,时常的搬迁,大河文明造就了耕种的定居文明,所以耕作多以农作物为主 也就是农耕民族,所以最开始的作用是起到防备野兽的侵扰而修建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慢慢进入封建文明,开始了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原先的木制简易的防备设施已经不能保护人们的安全。
❻ 城和郭的区别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古时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城郭分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外城三七比是战国时较通行的体例,属于较小的城池。
(6)古时候为什么有内城和外城图片扩展阅读
卡尔卡松城郭:
城郭是西元前6世纪罗马人所兴建的碉堡。在17世纪后期因失去军事功用成为废墟,也逐渐被人们所忘。19世纪由建筑师维欧雷·勒杜克将之恢复原状。当初为了防御5~6世纪入侵的新哥德族,建设了第2城墙,所以形成了拥有双重城墙巨大的城塞都市。
城郭正门是那波尼斯门,徒步前往的话经由奥德门比较省时。城郭内可分为高卢·罗马时期、西哥德时代、历代法国国王等分别兴建,呈现各种时代样式的建筑。
❼ 北京的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是什么关系
都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
1、内城
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
2、外城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间增筑。又称“国城”、“外郭”。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
3、皇城
长18里,有六门。
4、宫城
即紫禁城。城墙周长3.4公里,有六门。
(7)古时候为什么有内城和外城图片扩展阅读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目前北京城池遗存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内城护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门两处城墙残余,另外永定门被重建。
❽ 老照片:光绪帝治理下的清朝,为何要去老北京街头逛逛呢
站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拍摄外城。明清时期北京分内城、外城,外城位于内城之南,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一线城墙则是分界线。清军占领北京后,所有居住在内城的汉人都被迁至外城,内城则由八旗居住。外城是京师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酒楼林立。
前门火车站,广场上散落着很多货物,靠近城墙的地方有客运站台。前门一东一西各有一座火车站,东车站是京奉铁路的起始点,西车站是京汉铁路的起始点。东车站是清末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当时俗称的“前门火车站”,指东车站。
关门闭户的大清门。大清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初称“大明门”,1644年改名“大清门”。门前为正方形深广数百步小广场,周绕石栏,号称“天街”。此门平时并不开启,只有皇帝去参加祭天、祭地、祈谷、亲耕等大典时,或者皇帝迎娶皇后时,才打开。
婚礼上的乐队,他们手里的乐器有鼓、有唢呐,哪位知道左右两侧喇叭状的东西是什么?
❾ 明朝北京城由里到外的顺序是什么
明朝北京城由里到外的顺序是宫城、皇城、京城。在明朝时,故宫它又叫紫禁城。它是明代和清代两朝皇家宫殿。直到今天已经有六百多年的演变和历史。但是,在当时明朝的宫殿和今天故宫是不一样的,当时,明朝宫城比我们现在看到故宫还要大出许多面积。
结语:
明代北京城十分繁华,而现如今北京城的特点就是全城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都是对称,街道都被规划十分方正,而紫禁城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明朝时代的标志!如今也成为了北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