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蜂是什么样子的昆虫记
黄蜂学名“胡蜂”、又名“蚂蜂”或“马蜂”。
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蚂蚁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B. 黄蜂是什么颜色的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黄蜂的卵通常是椭圆形的,白色的,光滑的,每个细胞中有一个,在基部固定一个丝质茎,直到幼虫孵化。 幼虫呈梭形和白色。
成熟后头部,胸部和腹部是分明的,主要器官清晰可见。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末端,由围食膜形成封闭的囊,并且不与排水孔连通。
蛹为黄色和白色,颜色随着年龄而加深。 身体里没有排泄物和囊。 羽化成熟后,它们会爆发并变成完整的黄蜂。 黄蜂成虫期的体形也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三双脚和一对触角。
(2)黄黄蜂幼虫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黄蜂的全身都是宝,一般分为蜂,蛹,蜡和巢四部分,黄蜂可以用来泡酒喝,具有祛风除湿,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蜂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很多人喜欢把蜂蛹油炸来吃,既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又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蜂蛹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营养食物。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另外蜂蛹富含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酶。
C. 这只是什么虫子
这是一只黄蜂。如果被蛰伤了可是很疼的。
D. 这个是什么昆虫
这是胡峰。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见而生畏。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身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ul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a〕)。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通常较大型的蜂窝单层蜂室可有多达2000多个幼虫室,用多个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或上层蜂室形成圆球状。
胡蜂的别名还为:黄蜂、马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语);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黑腰蜂(云南、贵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胡蜂是黄蜂的一种,是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中胡蜂总科的统称。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
E. 黄蜂的外形特征
通常有一个细长、光滑的身体,靠一个细柄与腹部相连,有发育完整的翅,雌蜂有一根多少有点可怕的螫针,属于很多不同的科,黄蜂又称胡蜂,雌蜂尾端有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蜇人后将毒液射入皮肤内,但螫针并不留在皮内。黄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组成各自的群体并建造共栖的巢穴。多数黄蜂在树上用蜂蜡或干草等材料建造结构复杂的巢穴。这种巢穴非常结实,能够经得住风吹雨淋。
黄蜂的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雌体具可怕的螫刺。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社会性的黄蜂仅限于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约1,000种,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这些种类与蛛蜂科(Pompilidae,同属胡蜂超科)种类和其他黄蜂类的不同之处是休息时其翅纵向折叠。
黄蜂成虫时期的身体外观亦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和一对触角;同时,它的单眼、复眼与翅膀,也是多数昆虫共有的特征;此外,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输卵管,即有毒蜂针。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茸毛一般较短。足较长。翅发达,飞翔迅速。静止时前翅纵折,覆盖身体背面。
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虫梭形,白色,无足。体分13节。
毒素和螫针: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