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合十舍利塔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搜索开封战争图片 2025-05-26 00:02:50
安卓图片哪个软件好 2025-05-25 23:58:35

合十舍利塔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10 00:19:52

❶ 法门寺地宫的重大意义

贮佛骨修塔建寺 地宫仿帝王陵寝
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如何解读,则必须透过历史的隧道,深入了解塔的渊源,进入幽邃的法门寺地宫。
塔,音译作窣堤婆,或译作塔婆、浮屠,意译作高显处,为佛教特有之建筑。着名学者黄卓越称,中国东汉前,没有塔这种建筑类型。而塔在印度的起源,一说是就是源于佛祖涅盘后的舍利,弟子们建造了三层佛塔埋葬舍利。最初的佛寺,以塔为中心,四周用堂、阁围成方形的庭院。法门寺就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
地宫,则是中国佛塔构造特有的一部分,用以瘗藏佛舍利、佛的遗物、经卷等法物的秘室。它不同于古印度把佛舍利藏在“刹竿”里的做法,与中国古代的深藏制度结合。因系盛唐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又与帝王陵寝的地下宫殿相仿。
宗教旅游内涵吸引信徒朝拜进香
众多游客来到古老的法门寺地宫,只能排成单行,鱼贯而入。记者眼中的地宫,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1987年,法门寺扩建重修宝塔再建的地宫,由踏步、平台、隧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的地宫。导游介绍全长21.4米,虽然面积仅31.48平方米,但却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地宫。
法门寺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如地宫珍宝的出土、佛指舍利赴泰国、台湾等,均由其内在的价值引起轰动,参与法门寺考古发掘的韩金科说: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发利用很不够,名不符实。
“法门寺亟需进一步开发,成为集世界僧众朝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景区。”参与陕西省战略决策,力荐建设法门寺文化景区,拉动陕西旅游东线产业的韩金科,在分析中国旅游大省陕西的旅游点后说:秦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乾陵等,都属于历史文物,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绝大多数游客不会再来第二次。然而,宗教旅游点则有其特殊的地位及人文内涵,能吸引信徒和游客多次朝拜、瞻仰、进香、参观。
陕西的宗教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佛教,不但寺院多,而且等级高,在全球佛教徒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总工程师郑毅说:法门寺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利用法门寺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将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地宫放大百倍可容二千人盛大佛事
走进由李祖原设计的合十舍利塔,进入148米高的佛塔下,感觉空间宽阔,郑毅介绍:地宫面积广达5000多平方米,较古法门寺神秘地宫大了100多倍,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合十舍利塔地宫灯具隐藏得非常高明,在将灯具埋设于建筑结构的进深处,使灯具与建筑溶为一体的同时,也避免了眩光。步入地宫,根本觉察不到身在地下,此时地宫正厅的大日如来佛像跃然眼前,坐高7米圆雕錾铜贴金的佛陀,金碧辉煌。
合十舍利塔地上11层,地下一层,塔内自上而下供奉法、报、化三身佛像。给记者的感觉是塔上与塔下浑然一体,只能用佛教术语,形容地宫予人强烈的印象:“空间为三身、三世诸佛,菩萨的宇宙法界……”
梦幻与神秘地宫多元文化交流对话
大日如来佛像之南为真身舍利,正前的中心藻井。记者观察到用半圆雕方式,匠心独具做出可开启的錾铜贴金莲花。郑毅说“合十舍利塔天轴与地轴交汇点,即塔下地宫就安奉佛祖舍利”。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奉于宝函之内,位于地宫中心,逢重大佛事活动可用电动液压升降机通过顶部莲花中心藻井开启装置,升至一层供僧众瞻礼。
法门寺地宫出土时,真身舍利伴有三枚影骨。影者影现之意,喻真身舍利是天上之月,而影骨则表水中之月,是唐代所制的替代品,分别被安置于地宫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方的秘龛内。
冉冉升起的佛舍利,只在好莱坞电影中才看到的神秘之事,屡屡在地宫中出现。“地宫之下,还有地宫”。一路参观的的记者同行笑称:当遇到不可推测的原因时,地宫下的地宫,刹那间打开,护法高僧手棒佛祖真身,降落最隐秘的地宫……
新建的地宫,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防地震、防腐蚀、防爆炸、防盗窃等功能。据悉,为了保护这“象征着国泰民安、和谐安康”的佛家最高级别中国国宝,陕西省政府还特批一个至少百人以上的武警中队,长年驻守保护。
梦幻与神秘地宫,将吸引众多佛教徒和游客前来,感悟佛家文化精髓,达到合十舍利塔设计大师李祖原曾说的境界:法门寺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佛文化乃法门寺之核心,建设法门寺成为21世纪世界佛文化中心,以实践全球化中多元文化“交流”与“对话”之时代使命。

❷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在中国,佛教也是较为兴盛的,虽然其兴盛的程度比不上印度,但是我国从古至今仍然修缮了不少佛教寺庙。在中国的寺庙大多数都有同一个特点,就是在建造上基本都采用传统的木质构架与砖石结合的构造,如今看起来古朴而自然。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寺庙,却是一个极为豪华的寺庙。



除此之外,法门寺的地宫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地宫中就是一个博物馆,里面的各种佛教金银器多达120多件,其最着名的是一个叫做八重宝器具,因为它是珍藏佛舍利的宝盒,外表雕刻着佛祖念经的形象,十分精美。其实法门寺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值得观看的佛教珍藏品,一定是佛教爱好者的天堂。

❸ 法门寺景区主要景点有哪些

山门广场
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释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而108呢,比如说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拨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
佛光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主道上陈列的是十尊菩萨和经幢。两边黄色柱状体的就是佛教的圣物经幢,佛经经常可于其上,象征着佛法的智慧能够降服一切烦恼。经幢也是按照佛教的五个时期来排列的,分别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时。华严时,指的是法界之法渡大菩萨,这个时期讲求的是大乘佛法。而辅道中东西各八组景观小品。东边是佛陀胜迹,西边是法界源流。

法门寺寺院
位于佛光大道偏北段的东侧就是法门寺寺院,整个寺院面积约3万平方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舍利塔广场
佛光大道北侧,是六度桥,这是修身成佛的必行之桥。“度”,梵语是“Pāramitā 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所谓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就是讲人的修行方式。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每行进一次,即洗涤心灵一次。六度桥是众生由山门经由佛光大道踏上彼岸,拜见佛祖真身的必经之路。 过六度桥,穿过十万人广场,就到了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前。

合十舍利塔
合十舍利塔,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合十舍利塔的造型,为双手合十,双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基本意愿。在双手合十造型中,内含的唐塔表明了历史和现代的圆满融合。在双手合十的空间内,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诸佛、菩萨,表明了这是宇宙法界。通过双手合十的建筑造型,表现了佛教和合、和睦、和谐、和平的思想内涵。
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一”表示佛祖与众生无别,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陀。“四”和“八”是夏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合十舍利塔共六层,分地面及地宫部分。地宫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较古法门寺的神秘地宫大了100多倍,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地宫内,南面供奉着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菩萨,东西两面供奉着千手观音和地藏菩萨。
合十舍利塔地宫的佛祖和真身舍利
地宫中心,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化身佛,他的两边,侍立着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释迦牟尼佛化身佛身前,有一个舍利宝函,佛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在这个宝函之中。每逢重大佛教节日,宝函才升起展示,供人瞻仰圣物。
合十舍利塔二层,供奉着报身佛。再向上走来到54米处,可以看到唐塔内供奉着法身佛。合十舍利塔自下而上,供奉着佛教三身佛,寓意“三身法像,六重法界”,这便是人们理想的彼岸。
站在合十舍利塔上54米处,可以俯视整个文化景区,它分为佛、法、僧三区,融天、地、人为一体,汇众生万物于法门。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以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唐代佛塔地宫考古发现为建馆机缘,以世界仅存的真身佛指舍利及罕见的大唐王朝宫廷奉纳文物作为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基础,是国内首座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数量和等级以上文物数量占馆藏文物的比例,在国内博物馆中独占鳌头。已成为西北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唐代地宫于1987年发现,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实物证据,对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门寺地宫文物代表了唐文化的金字塔尖。
1987年4月3日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数位皇帝供奉的大唐绝世珍宝2499件,其中国宝级文物40件,一级以上文物148件,二级以上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

❹ 法门寺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的介绍

2009年5月9日,“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在陕西扶风法门寺举行。细雨中合十舍利塔灯光璀璨越发显得庄严宏伟,四面LED屏播放着大典的盛况,合十舍利塔下的万人广场上人头攒动,海内外高僧大德和佛教信众、嘉宾约3万余人参加盛典。通过恭迎、供养、安奉一系列隆重的活动,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将永久性供奉在合十舍利塔地宫。

❺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的十大之最

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❻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的基本简介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着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涅盘时,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唐代时,这枚指骨舍利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公元874年,在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陕西法门寺塔下地宫中,直到1987年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佛塔废墟时重新发现。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例如玻璃帷幕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摩尼珠与莲花台亦蕴含印度传统佛教建筑的风格与精神等等,为佛教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现新风貌。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该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乙类抗震设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基础底板为C35,地下室外墙C60,舍利塔主塔体(54mX54m)墙、柱C60,±0.000、一6.050夹层楼板、梁C35。外墙防水采用1.5厚弹性水泥基以及2—2.5mm厚聚氨脂防水层。主楼±0.00以下钢筋用量为4580吨,钢结构1850吨,混凝土256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