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2018年11月29日起,公安部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㈡ 什么是放管服
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解释:1、“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
2、“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3、“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词语解读:1、“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便利。
2、“放管服”改革,对内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对外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3、“放管服”改革涉及民生的边边角角、方方面面,内部改革任务非常繁琐,基层人手少,既要理顺关系又要优化服务,困难的确不少。但是,只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大胆用足用好高科技手段来助推改革,不仅能节省企业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也可减轻各级政府部门的压力,以有限的人力更好地专注于创新管理和高效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有针对性地“送政上门”,不失为政府部门化被动为主动的可行选择。
㈢ 放管服什么意思
放管服的意思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放管服 :
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厘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借助长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同步推进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录入,同步审核发布实施清单。
㈣ 放管服是什么意思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2018年11月29日起,公安部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4)什么叫放管服图片扩展阅读
“放管服”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思路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认识不断深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到“起基础性作用”再到“起决定性作用”。
对“放管服”的认识也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深化,但总体上是“放开搞活”历史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参考资料:网络—放管服
参考资料:新华网—以人民满意为宗旨, 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
㈤ 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什么是放管服改革此举有何意义呢
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就是简政放权,它的意义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
行政审批事项的压缩、新设许可的严格控制、清单制度的全面推行,有效地抑制了行政审批的路径依赖,在事中、事后监督的推动下,行政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更加主动,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更深入地贯彻了“利民”的执政理念。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打破了由“官本位”的思想和由此引发的权力寻租和形式主义等各种问题。
㈥ 政府放管服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法律依据:《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第一条 对现有审批和许可事项要逐一深入论证,除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项目外,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不再保留审批和许可。对一些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为名的变相审批和许可事项,要尽快加以整改。
第二条 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并工商、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将银行开户核准改为备案,明年上半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5个工作日以内,五年内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㈦ 放管服改革是什么
法律分析: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2018年11月29日起,公安部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转变政府职能,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持续加以推进。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㈧ 放管服指什么
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主题是“简政放权”。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逾500项,而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的承诺是,任期内至少要取消、下放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
本轮简政放权要求中央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锁定了改革和管理的底数,放权对象既包括下一级政府,也包括社会、市场,改革的视角更加全面。及时修改法律法规,确保简政放权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相衔接,并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改革的布局更为周密。不仅是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确保改革“蹄疾而步稳”,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改革决心。不少地方在推行两份清单:一份“权力清单”针对政府自身,一份“负面清单”则面向企业投资者。放管并重,意味着既要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又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使政府职能转变的显现成效。
(8)什么叫放管服图片扩展阅读
背景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已先后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落在简政放权上,突出了新一届政府改革的魄力。这种魄力根植于对国情的清晰认识上,对人民和市场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简政放权,就是腾出手来抓大事。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头等大事。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从出口导向到内需拉动,事关民生利益。形势倒逼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着手,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减少甚至剔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原生阻力。“把该放的权力放掉”,就是要激发制度和体制潜力,让改革释放出更多更大的活力,让民众享受到改革红利,这是拉动内需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每当出现大的经济变革的时候,政府总是率先进行自身的变革。如何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协调配合、互促共进,则成为了共同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幕已经拉开,李克强总理用“简政放权”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统一到中国梦上来,为实现“中国梦”积聚着强大力量。
㈨ 机动车放管服指什么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2018年11月29日起,公安部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9)什么叫放管服图片扩展阅读:
主要措施:
1、2018年第三季度对现有130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包括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清理。(国务院审改办牵头,各部门负责)
2、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2018年再取消部分行政许可等事项,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国务院审改办牵头,各部门负责)
3、2018年在全国启动变相审批和许可自查整改工作,坚决防止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为名行审批和许可之实,消除审批和许可的“灰色地带”。(国务院审改办牵头,各地区、各部门负责)
4、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并工商、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将银行开户核准改为备案,明年上半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5个工作日以内,五年内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㈩ 放管服三项内容是什么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
2018年11月29日起,公安部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10)什么叫放管服图片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2018年6月,公安部推出简捷快办、网上通办、就近可办等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目前,“申请材料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一窗办”、“自助办”、“网上办”等8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已按要求在36个大城市率先推行。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国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攻坚视频调度会上表示,开展2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全面攻坚,确保9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行。
2018年11月29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自即日起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