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瓷枕又高又硬,翻个身都很难,为何古人却更喜欢睡瓷枕呢
大家逛博物馆或者是一些道具考究的影视剧中,往往会发现古人通常使用又冷又硬的瓷枕、石枕、玉枕来作为枕头。它们的造型颇为精致,但比起现代人的棉花枕头、荞麦枕、茶枕、乳胶枕等,有着很大的差别。
现代枕头的特点就是软、舒服,然在古代,常用的枕头并不是这样软和的,而是非常坚硬的硬枕。
“信期绣”香囊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便有这么一句:“抟芬若以枕兮,席荃兰而麝香。”由此可见,将药物装进枕头的习俗,曾经在西汉年间盛行一时。为了确保药性能够有效逸散,这种药枕的外壳,往往不是冰冷坚硬的陶瓷。取而代之的,是布料、丝绸等柔软的物质。
但除了这件马王堆文物之外,我们很难从博物馆中,见到古代的软枕头,其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包裹枕头的丝绸,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随着时间流逝,外面的丝绸连同内层的草药,有很大几率被微生物渐渐分解,其材质将变得衰朽不堪。一旦其周围的保存环境出现变化,这些东西便会烟消云散,无法在被后人所看到。
而马王堆良好的保存环境,无疑是特例中的特例。我们也得以通过辛追夫人的药枕,洞悉历史更不为人知的一面
② 磁州窑的代表作品
名称: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年代:宋代
尺寸:高10.4cm,长29.9cm,宽22.5cm。
描述: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纹。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四组卷枝纹。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
在磁州窑器物当中,以婴戏为题材的很多,如池塘赶鸭、打陀螺、蹴球、骑马、钓鱼、放炮竹等。瓷枕亦如此,不论是做游戏,玩莲或赶鸭,均寥寥数笔,就把孩儿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出来。即如此枕虽着墨不多,却生动传神。
③ 打听下宋代瓷器大全都有哪些
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工艺、纹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与突破。宋瓷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简明扼要,仍以刻划款为主书写款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体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风格。以下是景德镇王掌柜总结的宋代瓷器主要款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越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代越窑瓷器款识以刻划的纪年款为主,所见款识基本上是北宋的纪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宁四年”、“淳化二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还有款识是一个字的,如宋越窑青瓷款识“供”字。
2、定窑瓷器款识鉴别
定窑瓷器是进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识多与宫廷有关。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款的。“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为多见。大多是盘、碗、瓶、壶和罐。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莲瓣碗、“官”字款净瓶、“官”字款盖盒等,还有“新官”字样的,如“新官”字款莲瓣口碗等。这些出土器物均为精工制作,是为上层人物制作的。另外,辽宁博物馆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划花凤纹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在出土及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识的。带“尚食局”款识的多为大型盘类器物,字体有粗细两种,河北曲阳出土一件白瓷印花云龙纹盘,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宋定窑白釉瓷碗,刻有”食局官区正七字”款识。宋定窑白釉瓷碗,其外壁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款识。据记载,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故刻这些款识的器物是宫廷内食用及药用之器。另外,定窑瓷中还有底刻“五王府”三字,这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物。在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瓷器中有一些铭文是宫廷玉工镌刻的。这类款识多为宫殿建筑的名称,有“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如一件宋定窑白釉折腰盘及白釉碗,其底足内均刻“奉华”款识。
定窑瓷器款识除刻划以外,还有模印和书写款识。如一件宋定窑白瓷盘,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这是专门为定州府衙烧制的瓷器。
3、汝窑瓷器款识鉴别
汝窑青瓷为宋代青瓷之冠,传世品很少,全世界仅有几十件。汝窑瓷器仅见三种款识。
一为“奉华”字样,为宫廷玉工制作。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如汝窑出戟樽、汝窑瓜棱注碗及汝窑纸槌瓶,这三件器物的底部均刻有“奉华”二字。又如汝窑粉青釉樽,仿铜器樽等,底部都刻“奉华”二字。
另一种款识是于器底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如宋代汝窑青瓷碟和青瓷盘均刻有“蔡”字。这可能系蔡京父子所用。蔡京是宋徽宗时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子蔡修贵为当朝附马,徽宗曾七次到其府第,赠予无数珍宝,其中有汝瓷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有一种刻“甲”、“乙”、“丙”、“丁”字样,以划分器物的等级。
4、钧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代钧窑瓷器带款识的很少,主要以数字为主。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数据。数目字的确切用意是,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就是说刻“一”字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刻“一十一”字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其款识常见于洗、盘、碗、炉蹲等器物底部。这种数码款识在宋瓷中独具特色。刻数字款的器物有一件宋钧窑葵式三足洗,葵口折沿,腹分六瓣,底支撑三个如意形足,外壁玫瑰紫釉,色彩绚丽,底芝麻酱釉,底刻有“六”字。钧窑器还有底刻“奉华”、“重华宫芝兰室用”、“重华宫漱芳斋用”等款识。如博物馆藏宋钧窑天青葵花式盆托,刻“重华宫芝兰室用”款字。宋钧窑天蓝海棠式水仙盆,器底刻“重华宫漱芳斋用”款字。这些瓷器专供宋内府使用。
5、磁州窑瓷器款识鉴别
磁州窑瓷器以烧制瓷枕最富特色。因此大部分款识出现在瓷枕上,其内容可分为瓷枕窑名、纪年款以及诗词题句等。已发现的磁州窑枕书写”张家造”、“赵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张家记”、“李家造”、“王家枕”、“王氏寿明”、“王氏天明”等私人作坊姓名,其中以“张家造“最为着名。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八角纹枕,枕底刻”张家造“三字。因磁州窑地区唐、宋时期称相州,故有“古相”之称。因而,磁州窑瓷枕上有古相”张家造“款识,如宋磁州窑山水纹枕,底面长主框内印“古相”、”张家造“字样,框上下饰荷叶及莲花。有一件宋磁州窑剔花珍珠地瓷枕,枕面刻”家国永安”四字,右书“赵家枕永记”等九字,左书“熙宁四年”。
磁州窑瓷器上题诗题句也非常盛行,如宋磁州白地黑彩瓷枕,枕面上题写“常忆离家日,双亲托背言,有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行宿,鸡鸣再春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的诗句。有的用以提醒离家外出人,在枕面题写“众中少语,无事早归”,“有客向浮世,无言指落花”以及题一“忍”字样。同时,《满庭芳》、《如梦令》、《阮郎归》等宋词词牌也多见于瓷枕之上。如一件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内有一长方框,两边分别书写有“中吕调,满庭芳”,中间词为“绿水澄清,轻云微暮,败叶零乱,空阶画堂人静。明白夜徘徊,又是重阳近也。闻几处砧柞声,催西窗外岗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临高空伫立,新愁未尽,住事难猜,问槛边金菊,还为谁开。漫到愁来滞酒,酒未尽,愁已先回。凭栏以,金波渐远,白露点青苔。”这些诗词既作为一种题铭,与画面相配,图文并茂,诗文寓意深长,表露出当时工匠思念亲人和想家的心情,是磁州窑瓷器独特的装饰风格。磁州窑器物上也常书写“醉乡海”、”清沽美酒“和”风吹野外十里香瓶”等字,多为装酒的酒瓶。
6、官窑瓷器款识鉴别
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产量低、传世品极少。其款识特征与汝窑相似,有“奉华”刻款及“甲”、“乙”、“丙”、“丁”瓷品等级刻铭。
北宋覆亡后,南宋沿袭北宋遗制,在杭州另立新窑,称为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其款识与北宋基本相似。
望采纳,谢谢
④ 请问这个宋代定窑孩儿枕现在值多少钱
这个枕不是宋代的,做工和设计上都不符合宋代的形制,是现代的仿制品
⑤ 瓷枕是哪个朝代的
瓷枕是中国古代汉族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很着名的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提到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等。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这一点尤其以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出的最为明显。
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差别。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纪)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公元10~13世纪)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瓷枕所展现出的工艺、艺术成就也越来越辉煌。
除了宋代的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着名瓷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各地所产的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⑥ 磁州窑的历史意义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着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
在装饰上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其中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其纹饰多以枝叶并茂的折枝花和生动多姿的鱼间窑以独特的创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方式,开创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
并创造一系列的装饰纹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础上,又创造了在已烧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烧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绘宋红绿彩。单以上两项技术成果与艺术成就,已确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赋予创造性的磁州窑匠,在宋、金、元时代共创造了三十多种装饰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划、铁锈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纹刻划等等。
简直可以说集陶瓷装饰方法之大成,影响着后世。特别是黑绘白地黑花寥寥数笔写出个图形,生动无比。形成了独特的有规无束刚劲豪放,潇洒自如的艺术风格。在表现题材上,世俗所见、花鸟鱼虫、龙凤鹿马、市侩景物、童叟仕宦、诗歌词赋、儿歌词曲无所不绘,真可谓是一部历史民俗图象。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民间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⑦ 大宋逐渐走向衰落的瓷枕,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宋代的陶瓷枕具主要有十一个种类,分别为绞胎器、绿釉、白釉、牙色釉、黄釉、青釉、白褐釉、黑釉、多彩釉、三彩和素胚。这十一个种类之下也分别具有不同形制的枕具,例如,绿釉根据造型可以分为六种:簸箕形、兽形、如意头形等,白釉中分为扇形、方形等。这些陶瓷枕具不仅颜色丰富多样,上面雕刻的花纹也非常精致,在枕面、枕的两侧描有花卉、鸟兽、人物等,有的甚至描述了一些历史故事,例如磁县城西观台镇出土的磁州窑“陈桥兵变”图陶瓷枕具。
Z总体来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较为繁荣,文化的发展更加亲民,向世俗化方向推进。但由于蒙古国好战,蒙古军队大量发动战争,社会整体稳定性受到冲击,瓷器的发展也没有原先那么好的环境。社会上内乱频发,人要承受各种各样的税负,民族压迫十分严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故而从元代开始,陶瓷枕具的发展基本上快要走到衰落期。
⑧ 为何瓷枕最初只是陪葬品,后来却有了其他的功能
贞观末期,御史向李世民提到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个小偷被抓住了,按理说小偷多得是,没什么好提的,但是这个小偷比较特别,因为他在辩机和尚的住处偷了一个金宝神枕。金宝神枕是皇家的东西,自然小偷偷来没法处理,很快就被抓住了。
正是这个金宝神枕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一段情给暴露了,原来金宝神枕正是高阳公主赠给自己这个情人的,这个故事真假难辨,不过在《新唐书》中是有记载的。无独有偶,唐初还有一个关于枕头的故事,《太平广记》中记载大唐驸马柴绍有一个弟弟轻功了得,能飞檐走壁,外号“壁龙”。李世民觉得很神奇,就让壁龙在晚上将丹阳公主的搂金函枕给取出来。壁龙在晚上偷偷进了丹阳公主的房间,将一小把土洒在了丹阳公主的脸上,她感觉有异物,遂抬起了头,就在这一瞬间,壁龙将搂金函枕换了出来,而丹阳公主继续睡觉,丝毫不知道自己枕的枕头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但随着瓷枕工艺的发展,瓷枕逐渐在生活中出现,不一定真的睡觉的时候就枕的,也算是一种工艺品,可以用来观赏。不过夏天的时候,瓷枕倒真的有清凉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真的用来睡觉。那么在当时,瓷枕就有多了两个作用,一个就是作为观赏品,一个就是睡眠工具。
当然无论是作为观赏品还是睡眠工具,这都是非富即贵之家甚至皇室才能拥有的。普通的人家的枕头就是一般的枕头,这样的瓷枕是很贵的,到了宋朝时期,瓷枕的技艺更加成熟,顶峰时期到来。各种各样的瓷枕都被制作出来,现在很多的博物馆中都有宋朝的瓷枕。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宋朝的定窑孩儿枕,造型独特,技艺精湛,看起来,非常好看;云南博物馆还有一个宋朝的三彩双狮花卉瓷枕,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个宋朝磁州窑白釉黑花荷莲纹瓷枕等等。
随着瓷枕的大量出现,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因此,瓷枕上有很多生活的气息,比如很多瓷枕上会有文字装饰,就比如唐朝时期上面会有诗文,而宋朝时期则会有词曲等等。瓷枕上的文字因为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在睡觉的时候看一看枕上的文字,也算是睡前的一个小功课,提醒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等等。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瓷枕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毕竟瓷枕真的是太太太高了,说实话睡时间长了真的对身体不好,就不说硬硬的瓷枕,即便现在我们这种硬度不大的枕头,高了都难受,时间长了都损害身体,更不用说是瓷枕了,瓷枕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观赏品,真用在了生活中,就是华而不实,甚至还有害处。
⑨ 北宋定窑孩儿枕的国宝欣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我国台北“故宫”中也收藏了两件北宋时期的定窑孩儿枕,与北京故宫的孩儿枕如出一辙。
北宋定窑烧造的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质地洁白,通体施釉,釉层均匀,仅在衣褶等凹处有积釉现象,但绝无挂釉的缺陷,釉色白润如玉,光亮可鉴,釉层较厚处,色泽白中透青。
瓷枕造型为一儿童俯卧于枕座之上,只见他抱拢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将头枕于手臂上,并转向左侧,目光正视前方,右手中还执着一条丝绦状织物,其上缀有一个绣球,绣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丝绦在绣球的两边各打了一个蝴蝶结,十分可爱。
儿童的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顽皮逗人。再看他的面部表情:脑门宽阔,两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灵气,带着幼稚。胖胖的两个腮帮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两颊与下巴之间两边各有一道凹沟,愈发衬托出脸颊与下巴的丰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头顶梳理的是“鹁角儿”发式,即在头顶两侧各扎一髻,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儿童发型,样式与成年人的发型迥然不同,风格十分活泼。
如果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儿童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人们将会留下一个神态稚朴、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别是他收拢的手臂和弯曲的双腿,似乎表明这个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头枕双臂,侧面前望的姿态,又仿佛在提醒人们注意,尽管这是一个瓷枕,但他自己却只能头枕双臂,真是意趣无穷,匠心独运。
另一方面,通过儿童形象,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向上的生活信念。儿童的面部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双耳肥大,是属于传统观念上的“富贵”之象。但他的表情天真无邪,反映了工匠们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儿童的服饰比较简单,上衣有两层,内衣为长衫,从臀部的纹饰,可以看出它是有纹绣的,外衣是无袖的坎肩,后裾较长,下身穿的是长裤,比较肥大,脚上的鞋子不太清楚,估计是软底布鞋。这套服饰形象是研究宋代服饰特别是儿童服饰不可多得的资料,它比平面绘画的形象,更具有立体直观的长处。这件孩儿枕的枕座是一个平面呈椭圆形的扁圆体,约占整个器高的三分之一。四周有一圈浮雕图案。在扰座的两头和前后中部,共有四个用椭圆形或菱花曲线圈起来的图案,如同陶瓷装饰艺术中的“锦地开光”,只不过前者是立体雕塑的,后者是平面绘画的。圈中的图案为卷草纹,圈外间隔有云头纹,两者都是雕刻而成的,但圈内的纹饰要比圈外的纹饰低一个层次。这些图案简洁拙朴,富有装饰意味。
总之,这件定窑孩儿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饰史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窑的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特别是刻画衣纹皱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软硬不同的质感,一丝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