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蓝琉璃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小米手机如何隐藏图片 2025-07-04 17:01:13
放鞭炮娃娃图片卡通 2025-07-04 16:59:37

蓝琉璃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11 16:46:53

Ⅰ 琉璃花图片有吗真有这种花吗想看看。。

琉璃苣 紫草科

一年生草本植物,稍具黄瓜香味。株高60公分(2尺),被粗毛。叶大,粗糙,长圆形,花序松散,下垂;花梗通常淡红色;花星状,鲜蓝色,有时白色或玫瑰色;雄蕊鲜黄色,5枚,在花中心排成圆锥形。原产东地中海地区,现欧洲和北美广泛栽培,可作蜜源植物,鲜叶在欧洲作蔬菜,鲜叶及干叶又可用于炖菜及汤、饮料的调味。

腾讯玫瑰园里面的蓝琉璃就是指此花

Ⅱ 我是双鱼座的,QQ上说双鱼座掌管海王星,请问:海王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吗有海王星图片的能发图么

海王星(Neptune)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类似双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Neptunus),因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译为海王星。天文学的符号,是希腊神话的海神波塞冬使用的三叉戟。

Ⅲ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说到一个学校的地标性建筑,华工可多着呢下面我分别介绍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两个校区的地标

1.五山校区

1)校门

没错,这里不上课的时候就是仙境一般的场景,青山鸟语,微风拂面。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好看的风景,这里就不赘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Ⅳ 《天坛之美》作者是谁

天坛之美作者:翰风林火
天坛,是我国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面积273公顷。天坛不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的建筑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都强烈的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

天坛整个面积比紫禁城还大四倍,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形似“回”字。天坛辟有六座天门,主要建筑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等用一座丹陛桥连接。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长三百六十米,宽二十九米,南端高一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三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天坛主体建筑俱为圆形,象征天圆;各主要殿顶一色蓝琉璃瓦,象征蓝色青天。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祀天大典的地方。圜丘为三层,每层九个台阶,从各层台面到登坛石阶,石栏板和望柱等数目均采取九或九的倍数,因九是“阳数之极”,通过对“九”字的反复应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地位。站在圜丘高坛上,四野开阔,使人似乎手可触天,脚可离地,仿佛在天上行走。站在圜丘坛的天心石上说话,虽然只用了很小的声音,却可以产生很大的回音,使人感受到“人间私语、天若闻雷”。

祈年殿是举行祈谷大典的地方。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这座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成伞状的圆形宫殿,金碧彩绘,高三十八米,直径三十二米,雄伟壮观,给人一种拔地擎天的气势。由于其整个深蓝的琉璃瓦顶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而天的澄清、明朗,又使得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望祈年殿,都会使人感到尽善尽美。

在天坛建筑的形式美感之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深邃背景。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表达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坛以宁静深远而着称,其意境美主要体现在高、圆、清等几个方面。

高,即崇高,表现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圆,不仅指外形的圆,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蕴含着宇宙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精神。不仅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使建筑中圆的扩展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容整体。

清,是一种高清的境界,为清新、清真、清妙、清远、激浊扬清等。如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与蔚蓝的天空相协调,树木和大面积的植被枝叶葱茏,生意盎然。

古代人们信神敬天,感恩知报,懂得人生在世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这才使得中国成为礼仪之邦、文化之邦。[1]

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其涵纳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艺,其天广、地厚的辽阔布局、天地人交融、均衡、精微的结构、宁静深远的意境之完美一体化,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Ⅳ 天坛的简介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干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5)蓝琉璃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1、天坛建筑特点:

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着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2、历史沿革:

(1)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2)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3)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

(4)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5)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6)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

(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

(8)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