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抗日战争战场图片高清
扩展阅读
吃完羊肉搞笑图片 2025-07-05 09:45:33
抖音图片格式多少寸 2025-07-05 09:30:10
中国司法高清图片 2025-07-05 09:25:45

抗日战争战场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2022-09-09 15:54:33

❶ 1939年中国处于什么战争

1939年中国处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抗日战争战场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此时在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上,国共抗日军队一共抵抗着日军57个师团,超东南亚加上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总数。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❷ 求图:抗战时期中国各大战区分布图

一、蒋介石于1937年8月20日,按照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

1、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

2、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山西王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

3、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

4、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

5、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

二、1938年2月,随着战事的进展,蒋介石重新划分战区。

1、第一战区,在平汉路作战,程潜担任司令长官。

2、第二战区,在山西作战,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

3、第三战区,在苏浙作战,顾祝同担任司令长官为。

4、第四战区,在粤桂作战,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为。

5、第五战区,在津浦路作战,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

6、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守备甘宁青地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7、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

武汉会战后,抗战转入相持阶段。1938年11月,蒋介石再次划分战区。

1、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

2、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

3、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

4、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

5、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6、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

7、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

8、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

(2)抗日战争战场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全面抗战开始时,实力最强的当属于第三战区。这里集结了国军的主力部队,包括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因此,当淞沪会战打响后,第三战区顽强坚守三个月之久,让日军损伤惨重,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妄语。

1938年3月—4月,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在李宗仁率领下,奋起作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取得了是抗日战争以来最大胜利。

1938年的武汉会战从6月打到10月,中国军队第五、第九战区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与日军英勇作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

1938年11月后这八大战区中,第九战区实力最强。着名的长沙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持续近一年。

双方总共投入兵力达到160多万(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率部毙伤日军56000余人,俘虏139人,取得了辉煌胜利。

❸ 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是什么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2、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3)抗日战争战场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时代背景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

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中国背景

自卫抗战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 ,试图赶敌下海。

❹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有两大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

(4)抗日战争战场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企图逐步减少在华兵力,准备南进,但中国的抵抗使日本无法实施兵力渐减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实施“长期战”战略,企图将中国变成日本南进“基地”和“兵站”,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军队支援太平洋战场。

1942年6月,日本制订“四川作战”计划,准备出动11个多师团的兵力进攻重庆、四川,迫使中国屈服。为此,还准备从太平洋战场抽调6万军队到中国战场。但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使日本难以凑齐兵力而作罢。

1941—1942年,侵华的日军对敌后战场发动规模空前的“扫荡”作战,实施残酷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作战,保卫了抗日根据地,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进入1945年后,日军在华全面收缩战线,处于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包围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有力支援了美英苏等盟国的作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步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❺ 为了这一天浴血奋战14年,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你知道哪些相关的故事

77年前的9月3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随之结束。中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伤亡超3500万。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3日,四万万中国人民举国同庆,庆祝属于自己的胜利。下面我们看看抗日战争胜利的故事。

胡厥文组织同业在沪南建起临时工厂

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实业家胡厥文组织同业在沪南建起临时工厂,日夜赶制手榴弹、地雷、穿甲弹等武器,支持抗战。因日夜奔波,连剃胡须的时间都没有,以至胡须满腮,胡厥文说:“蓄之以记国耻,等赶走了倭寇时再剃。”胡厥文没有食言,他的胡子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剃去,蓄须时间长达14年。

❻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书籍

1、《抗日战争的细节》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本书,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

2、《国家记忆》

本书精选约500幅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有关二战中缅印战场的珍贵图片,其中许多是首次面世,真实再现了中缅印战场的抗战历史及美、英等国对我国抗战的帮助。

3、《1944:腾冲之围》

本书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


4、《1944-1948我的战争》

《1944-1948我的战争》为口述历史,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〇七师服役。

《1944-1948我的战争》真实记录了作者少年时期的幸福家庭,是如何在日寇的炮火下家破人亡的,最终走上了同仇敌忾的抗日道路。

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既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场面。

5、《突破缅北的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

❼ 拜求国殇:1937—1945年中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高清视频种子。

国殇没有,有台湾拍的一寸山河一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