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2g.24g留置针粗细有什么不同
留置针是指一根软管留置在病人体内,代替反复穿刺的头皮钢针。一般来说留置针是比普通钢针流量要快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输液慢呢,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 1.型号的选择,留置针最小型号是24G,最大型号是14G。老人和小儿使用24G留置针,成年一般液体使用22G,手术室使用20G或者18G,抢救需要大量补液者使用16甚至14G。 2.血管情况,,留置针的选择原则的以最小针型,穿刺最大最粗条件最好的血管,提倡早使用留置针以得到血管的保护。 3.药物的选择,比如使用甘露醇这类高渗晶体药物,提倡必须使用大一两号的留置针,以免长期刺激血管变硬或者留置针导管结晶,变脆,影响流量。 4.堵管,血栓附着管壁,或者血管瘢痕,或者病人体质,甚至静脉炎。留置针针头号码越大,针头越小,医用一般22G为蓝色,24G为黄色,图片表明了留置针的粗细和每分钟液体流通速度
⑵ 留置针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时候用比如输液的
留置针没有什么神秘的,见过静脉输液吧?和那个一样,只不过一般输液用的是针,而留置针用的是很细的塑料管。穿刺针的中心是钢针,外面套着一个细塑料管,穿刺见血后就拔出中心的钢针,塑料管就留在血管里了。连上输液管路就可以输液了。输完液后用肝素帽盖上就能正常活动了,再输液的时候就不用挨扎了,扎到那个小皮塞子上就可以了。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疼痛。比如一个人如果一天要输3次抗菌素,如果不用留置针要么就一直挂着点滴耗时间,要么就一天挨3次扎。有了留置针就好了,只有输液的时候到医院去,用完药就可以回去了,到时间再去,很方便。留置针上有个肝素帽,就是有一点回血也没关系,不会堵住的,会见到塑料管里有血,待到下次输液的时候就输回去了。一次放置留置针可以至少用3天,偶然也可以用到一周,用到最后血管由于受到刺激会使输液不畅了,就该更换留置针了。由于留置针留在血管里的是很细的塑料管,没有了钢针,平时手的活动不受限,不会把血管扎穿,很安全。能明白了吗?
⑶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教程是什么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3)留置针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静脉留置针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留置针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开放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密闭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
⑷ 作为兽医使用留置针需要注意什么
海迪科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代换产品有很多优越性:减少动物血管的穿刺次数,消除动物输液中保定的痛苦,使动物在输液中更人性化,为抢救和缓解赢得时间,提高医院人员工作效率等。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90年代在一些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现在留置针在我国人的输液缓解中已广泛应用,有关留置针使用的报道也非常多。但留置针在宠物犬猫上的使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宠物医院还没有使用留置针,甚至很多宠物医院还不会使用留置针。
动物医院院常用的有海迪科22G、24G、26G三种型号。建议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用细、短的留置针,因为相对小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液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并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⑸ 滞留针和留置针有什么区别
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习惯上的叫法不同,平时叫滞留针或者留置针都可以,一般称作留置针的人较多。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优势:容易穿刺,相关的穿刺技术容易学习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感觉舒适,提高病人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有许多不同的结构产品可选择,有不同长度导管供选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合理用药,避免每天多次间断输液时,减少穿刺而未按时用药,避免药物之间反应减少费用,减少头皮针穿刺导致渗出治疗的成本。
(5)留置针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滞留针或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1、物品准备:输液瓶(玻璃瓶、塑料袋、塑料瓶)、输液器、固定敷料(胶带、透明贴膜)、连接配件(肝素帽、无针连接)、流速控制装置(输液泵、微量泵)、留置针、消毒碘伏、棉签、止血带。
2、选择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避开静脉瓣和关节。
3、消毒皮肤: 消毒范围为8*8cm。
4、扎止血带:消毒范围上方10cm,不宜过紧,不宜超过2分钟。
5、移除护针帽,松动针芯:垂直向上移除护针帽,左右松动针芯。
6、连接头皮针,排气。
7、穿刺:扒紧皮肤,直刺静脉,以15-30度进针,进针慢,见回血后再进针0.2cm。
8、退针芯:一手持针座,一手退针芯。
9、送导管:将导管全部送入静脉内。
10、松开止血带,调节滴速。
11、封管与护理:用无菌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干燥,透明贴3-5天更换一次,夏天可2天更换一次,有不粘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12、记录:在静脉穿刺部位粘贴标签,署名穿刺日期、操作者姓名等。并每天记录导管留置情况以及特殊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滞留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留置针
⑹ 什么是置留针
是留置针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6)留置针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 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 此后,由于留置针能够相对普通钢针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儿科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地影响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
留置针变革的历史也是其核心部件的变革历史,包括导管材质,输液接头和防止血液暴露和针刺伤害的功能。
⑺ 为什么输液的针头还有很多种颜色有什么区别吗
输液器针头的颜色代表着输液器针头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黑色代表7#针头,蓝色代表6#针头,紫色代表5号半针头。针头号越小针头越细,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的针头。
一般小孩都选用5号半针头,血管较粗的用7#针头,血管细点的可以选6#针头。
(7)留置针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适用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于连接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注药液和输血。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5、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局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
7、保持输液器及药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
9、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参考资料来源: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网络
⑻ 有一种打点滴的针头,好像是胶管。埋在静脉里面的,这个针头叫什么东西
这个东西叫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只限院内使用,也就是说病人在医院住院或者在急诊留院观察时间使用,病人出院时,根据规定是要拔出静脉留置针的。而且静脉留置针需要定时用生理盐水通管,防止血液在留置针口凝固,堵塞留置针。留置针外面有一层皮肤膜,这个膜能隔离细菌,但是能透气,需要每星期更换一次的。像你这种不需要每天打针的没有扎留置针的必要的,只要每次打针的时候避开上次打针的部位,有两个星期这个部位就会修复完整。
⑼ 威高洁瑞留置针怎么样啊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老年病人身上使用,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活动不受限、减少液体外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但其置留时间的长短,关系着局部不良反应、静脉炎、及患者经济负担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收集了我院自2001年到2004年83人265例老年病人,其留置针保留时间在1天以上10以下。本文通过对83例265例老年病人应用留置针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病人延长保持置留针时间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对象
用美国BD生产,22GA静脉套管针,使用对象为本科自2001-2004年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3人,265例次,男61人,女22人,年龄61-96岁(平均73.5)。
1.2 部位与方法
选前臂静脉和手背静脉,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以2%碘酒与75%酒精常规消毒,面积为8cm×8cm。取出留置针,去除针外保护套,轻旋针外套管,嘱患者握拳,以左手绷紧穿刺处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以15°-30°角直刺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高度将穿刺针推入0.2-0.5cm,右手固定针栓,左手送入留置软管,松开止血带,以左手拇指压住血管内软管前端,阻止血液外流,右手迅速抽出针芯,旋上肝素帽,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注意排尽空气)。用专用3M敷贴以针眼处为中心点固定于皮肤上,注明穿刺时间、并签名。
2.结果
2.1留置针置留的天数:在应用留置针265例次中,最长留置时间为10天,5例次,占5.7%,最短为1天,27例,占10.2%,平均置管天数为5天。
2.2 静脉炎:所观察的265例次中出现2例静脉炎,原因是本科所收治患者多为高龄老人,老年病人皮肤较松弛,抵抗力差,留置时间长,拔针后针口未能及时复原引起的。
2.3 体液外渗:265例中为31例次,占11.7%,关节处活动过度引起外渗5例,占1.9%。血管脆性大引起5例,占1.9%,甘露醇加压或快速给药后16例,占6%,严重心衰至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5例,占1.9%。
2.4 留置针阻塞8例,占3%:未使用正压封管4例,因病情原因不能用肝素(5u/ml)封管,代之为生理盐水的3例,输注脂肪乳1例
3讨论
静脉留置导管由于留置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但是,其置留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均主张置留时间不应超过3到5天,但一些文献报道远大于5天。黄丽云[1]等人认为可在血管内保留5~7天。李晓燕[2]等报道最长静脉置留导管的时间为27天;翟湘贵[3]等认为留置15天左右为最佳时间。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选择得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症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常玉杰[4]等人认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封管方法不正确,患者自身疾病如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导管堵塞或脱出而致置管失败。
本文分析的265例次外周静脉留置导管,有39例为液体外渗或导管阻塞而中止了置留,占总数的14.7%,出现2例静脉炎,占总数的1.3%,而这些不正常的中止似乎与延长置留时间无明显关系。笔者在应用静脉置留导针的过程中体会到,影响置留针使用时间长短最主要的因素是:1、置管部位选择或固定不当;2、输入高分子液体及对血管有刺激药物;3、患者本身血管问题;4、封管方法不当。笔者发现应用留置针最重要的是观察针眼局部的红肿情况,及时处理,一般是可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在老年人中,由于血管硬化的影响,血管硬度及脆性明显发生变化,对穿刺技术的要求更高,但对一个成功的穿刺,置留时间的影响似乎与年龄无关,平均置管天数都可以在5天以上。
⑽ 什么是深静脉留置针
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其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一种深静脉置管技术。和浅静脉输液不一样,深静脉置管是把特制的穿刺导管经皮肤穿刺并置留于深静脉腔内。这个留置导管很长,从肘窝进去以后,顺着静脉走向到肩部,最后进入上腔静脉。每次输液,不必重新扎针,只需将输液器管头接入导管头即可,很方便,日常生活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