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夜晚新闻摄影图片应该注意什么
扩展阅读
手绘红玫瑰唯美图片 2025-07-05 16:57:29

夜晚新闻摄影图片应该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05 22:49:30

① 在使用摄像机进行夜间拍摄时我们应该注意乃些问题呢

随着DV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成为了数码摄像机一族,DV已经成为了记录家庭生活的“利器”。不过,一些喜欢拍摄夜景的朋友却发现,目前家用级别的数码摄像机的夜间拍摄效果真是令人头痛,尤其是近几年,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机器的售价,更是不遗余力的缩小CCD影像感应器的尺寸,目前市场上家用级别的数码摄像机的CCD尺寸已经从1/4英寸缩水到了1/6英寸,这样做对于拍摄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从实际摄像效果看,1/4英寸CCD影像感应器的机器好于1/6英寸CCD影像感应器的数码摄像机,在正常光线下差别不明显,但是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例如室内、夜景等,差别就会比较明显,画面的色彩,清晰度都可以看出不同。
我们都知道,CCD影像感应器是数码摄像机中很关键的一个部位,CCD影像感应器的尺寸其实就是指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 CCD影像感应器的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摄像机的拍摄质量,虽然说为了配合小尺寸的CCD影像感应器,生产厂家为摄像机配置了一些改善低照度表现的性能,例如LED摄像灯、减噪电路等,但是综合看起来还是不如使用大尺寸CCD影像感应器的摄像机表现好。
那么,既然生产厂家对CCD影像感应器的尺寸进行了“集体缩水”,作为普通消费者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难道我们就只能默默忍受小尺的CCD带来的差强人意的夜景拍摄效果?当然不是,虽然我们不能改变 CCD影像感应器的大小,但是我们却可通过一些手段来改善夜景拍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显着的改善夜景拍摄效果吧!
一、使用三脚架
三脚架是摄影拍摄中重要的工具,在很多场合它都能起到稳定的作用,从而使你拍摄出清晰的画面。家用机一般都是手持型数码摄像机,稳定性能无法和肩扛式数码摄像机相比,这样就会由于手持的不平稳而引起画面的抖动,尤其是在光线昏暗的和拍夜景的情况下,三脚架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如果想让数码摄像机在夜间拍摄出更好的效果和稳定的画面,配备一个三脚架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使用光学变焦拍摄时能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抖动,特别对于家用数码摄像机,在夜间拍摄大幅度变焦的时候,即使打开了电子稳定器,手持的效果也还是不如三脚架好。目前市面上的三脚架林林总总,价格从几十到几千不等,我们最好选择一款带有三向云台的,这样构图时候可以做精细调整,例如美达斯PT26N三角架,当然了,如果您的资金不算充裕,国产的伟峰330A铝合金三角架就是一款经济型优质三角架,它拥有三维云台,实际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适合拍摄夜景时携带。
二、善于使用手动对焦功能
自动对焦是数码摄像机的一个很实用的功能,适合初学摄像的朋友们使用,不过很多家用数码摄像机在拍摄夜景时会出现自动对焦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导致了夜景画面的模糊不清,这个时候你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利用液晶显示屏来查看对焦的效果,以便选择合适的焦距,这样可以令你的夜景拍摄对象更加清晰,获得比自动对焦更加精确的拍摄效果。
可能很多朋友都很少用到手动对焦功能,这里简单的说一下首先按下“聚焦按钮(FOCUS)”,这时在液晶显示屏上可以看到“手”的模样,表示可以进行手动聚焦,这时按动变焦开关,使得DV处于摄远的状态(W),因为在摄远状态将图像调实后,在其他焦距状态下均可以保证图像清晰;然后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分别调整两个聚焦按钮,使得被摄景物清晰即可。
三、尽量避免移动拍摄
我们都知道,在夜间拍摄时,如果你频繁的进行移动拍摄,那么所拍摄到的影像一般是模糊不清,甚至是脱尾频频的,所以,我们在夜间拍摄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移动,将摄像机固定一个喜爱能够对稳定的位置,同时也要避免频繁的使用变焦,在一个比较固定的焦距范围内拍摄夜景,这样得到的影像效果是比较好的。
四、遮光罩的合理使用
有的时候在拍摄夜景时最好使用遮光罩……什么?没有搞错吧?夜晚拍摄时本来光线就差,还要使用遮光罩?没错,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遮光罩。遮光罩是套在照相机镜头前的常用摄影附件,有金属、硬塑、软胶等多种材质。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在逆光、侧光或闪光灯摄影时,能防止非成象光的进入,避免雾霭;在顺光和侧光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散射光进入镜头;在灯光摄影或夜间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光进入镜头。呵呵,看到了吗?我们就是利用它的“免光干扰”的特点来为夜间拍摄服务的。


夜间由于周围环境常常会有许多光源,所以使用遮光罩可减轻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CCD影像感应器上所产生的光斑,可以更好的表现拍摄主体,较少杂光对主体的干扰,使夜景拍摄的画面显得比较纯净,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看!

五、购置外接摄影灯
当前的市场上,虽然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内置了LED摄影灯,例如松下公司的GS28、佳能公司的MVX350i等型号的数码摄像机,但是由于内置的摄影灯的有效照射范围通常只有1.5米左右,而且由于LED本身的性能限制,所以对夜景下的摄影效果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远远比不过外接的摄影灯的作用,所以,若想利用外接光源来实现较好的夜景拍摄效果,最好还是破费一下,买一盏外接的摄影灯。


一般说来,外接的摄影灯可以分为接在数码摄像机热靴上面的外接摄影灯和独立的外置摄影灯。外接摄影灯不占太大的地方,携带方便,是普通用户的比较不错的选择,而外置摄影灯虽然体积稍微大了一些,但是效果确实非常不错,也是资金充裕的朋友的不二之选,普通的家庭用户可以购买类似索尼HVL-S3D这样的摄影灯:功率3W左右,适合索尼数码摄像机使用,当前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大约为300元左右,不算贵,效果却还不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摄影灯是比较费电的,所以在夜间拍摄时不要时时开着灯,只在正式拍摄时打开就可以了:)

六、注意白平衡的调节
熟悉数码摄像机的朋友都知道,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所以我们要重视白平衡的调节,尤其是在夜景拍摄时更要注意随时调整白平衡。
选择不同的白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影片的色调以及所表达的意境。一般来说不要选择自动白平衡,这样会影响到灯光固有的颜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温感觉,你可以选择“夜景”白平衡模式,但最好还是选择手动白平衡调节,因为自动白平衡虽然使得数码摄像机能够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但是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这样会使你的影片的色彩还原十分真实,夜景的效果也最自然。
七、选择摄像机自带的特殊拍摄模式
如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进行夜景拍摄呢?此时我们完全不必进行白平衡、对焦等功能的调节,因为……以目前的家用数码摄像机性能来看,调了也是白调!:)呵呵,我们不妨使用摄像机内置的特殊拍摄模式来进行拍摄,以索尼的数码摄像机为例,它提供了两种夜景拍摄模式:红外线夜摄功能和彩色慢速快门。开启红外线夜摄功能,液晶显示屏幕会显示绿色,这时候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下也能进行拍摄,例如拍摄夜间动物等。如果你购买的是中高端的索尼DV,同时备有"慢快门"和"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拍摄效果则会更佳,影像虽然有点模糊,但相比只运用红外线夜摄功能拍摄更为明亮,而且拍得更远。
如果你使用的是松下、佳能或者JVC的摄像机,也可以利用它们各自的内置夜摄功能来在全黑的环境下进行拍摄,效果虽然差一些,但也比手动调节出来的要好一些(注意,这种情况只限于全黑环境下的拍摄)。
八、开启防抖功能
一些朋友喜欢关闭数码摄像机的防抖功能,认为开启防抖功能会令所拍摄的影像感觉不自然,影响清晰度,关闭了之后才有“原汁原味”的感觉,不过,奉劝各位,在拍摄夜景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开启数码摄像机的防抖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影像的抖动和脱尾,令夜景变得清晰和稳定!
九、巧妙选景
夜景摄影虽然对于家用数码摄像机而言是个“黑暗杀手”,但是由于天色黑暗,一些不必要甚至破坏画面的景物被黑暗隐没,而被摄主体或景物的主要部分可以配以适当的灯光加以突出,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夜景拍摄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好合适的拍摄视角,巧妙的选景,尽可能的突出被摄主体,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 ,令你的夜景拍摄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夜景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的一种拍摄环境,例如篝火晚会、烛光生日餐等等,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掌握夜景拍摄的技巧,那么就可能会很遗憾的错过许多精彩的画面。刚刚简单的谈了几点关于数码摄像机夜景拍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初学摄像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的拍摄技巧能够越来越成熟,夜景影像能够越来越眩目!

一些人可能认为在弱光环境或者天黑以后拍摄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光的不足可以允许你创造出一个有艺术感的、仿佛浸泡在虚光里的景物。 以下是关于晚上摄像的6条小贴士和2条注意事项。
贴士1: 用广角镜头底座。用镜头稍短的一端在微弱光线下拍摄效果较好。 域的深度(即你的清晰的拍摄的数量(或深度) ) 和比宽角度焦距更好的真切的镜头碎裂; 当你推镜头时, 特别是在弱光中,要想将光线完全集中于你拍摄的物体是很困难的。比较好的做法是保持宽度并且移近你的摄像机。 你可以节省2或3 f的停顿从而获得增加并获得更清楚,更少粗纹的影像。
贴士2: 避免移动。同样的原因,避免移动你也可以做好。当你通过推镜头增加焦距时,你实际上大大减少了进入相机的光的数量。与其靠前推镜头,不如维持宽的焦距并推近你的照相机靠近物体。
贴士3: 手动调焦。自动调焦镜头在黑暗中拍摄时容易出错, 这样一来你的照相机的自动聚集的功能失灵,只能依靠手动调焦。你通常会推进镜头,在物体上找到焦点, 然后拉镜头到你想得到的取景上(在这个里,假设最宽的角度焦距是可能的) 开始你的拍摄。
贴士4: 创造光池。使全部夜景变亮也许困难,但是我们也不需要这样。不必变亮全部景色,但你可以将光聚集到一个小范围内从而得到良好的拍摄效果。这高度戏剧性的技术能为你的拍摄对象提供特别的环境,使它能自由进出这个环境;并且能安排一个更大的拍摄以为拍摄和行与行之间的传递提供一个战略性的区域。当创造光池时,要注意明亮区域和黑暗的区域之间的对比, 并且使用这附加的对比提高你的拍摄质量。 注意不要湮没拍摄范围周围的任何光亮,但是尽量使你创造的光池的水平与其他光区的一般水平想适应。 这样,你就可以突出你所拍摄的物体但同时也使背景可见。
一个显着的主光, 也许没有补光或北京轮廓光, 将创造出十分戏剧性的拍摄, 但是它可以创造出很多对比。在你的光池中加上扩散效果将在某中程度上散布了这个光池, 但是减少了对比并且你将有更多机会匹配四周的光的水平。你可能也想要将光反射出去。
在有些情况下, 你可能想要完全抛弃背景, 将你 的相片设置得比光池稍宽,这样其边缘就溶进了黑色的背景里。
贴士5: 匹配四周的来源。凝胶体是一种奇妙的方法,它能使你的光具有一个特别的属性从而能够更符合你想要创造的那种环境和感觉。不管你是要模拟街灯的冰蓝色的光池,还是窗户里橘黄色温暖的灯光,或者是汽车前等的白色强光,你都可以通过凝胶体的混合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贴士6: 实体论。当在弱光中拍摄时, 你的图片的质量也许不如你理想中那样完美, 但请记住戏剧效果的提升远远超过了质量上的损失。而且,被拍摄的时间和主题本身才是最主要的,录音和实际的视频质量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提醒1: 闪光灯的好与坏。你也许觉得照相机顶部的闪光灯是你在黑暗中进行拍摄需要的全部装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仪器在同一个电池上运作,发挥作为你的照相机的功能;它们通常没有足够的力量作到夜间拍摄和做一些几英尺外值得注意的任何东西。无论如何,当用于与其他灯的连接时,或者你拍摄的是一场采访时,它是很有用的
对于新闻类型的采访,你的摄象机灯足够照明。被摄的人离摄象机很近,而且没有特定安排的情节。 由于这类光可能相当强烈,事先应将一小片漫射材料置于灯前。
记住,摄象机灯是摄像机的一部分并且随摄像机一起移动。 这使得它在拍摄中起不到多大作用。还要记住,这灯比摄象机本身更耗电。
提醒2: 镜头闪光。注意,当一些游移光在镜头中存在并发生作用,镜头在夜间容易折光,有时会达不到期望的效果。通常你可以通过移动你的固定照明器材(背景轮廓光通常是罪魁祸首),或者在你的摄像机上面盖一个镜头遮光罩来遮蔽镜头,这样就可以将这类折光减到最小。
提醒3:为了得到的付出。如果你有一部高档摄象机,它可以通过电子增益,大大提高微弱电信号的转换率,可以使得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几倍(三倍以上),这样就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摄影。但是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颗粒。
随着增益的增长(增长3分贝等于一光圈系数),这样就会形成颗粒。这一影响在9分贝以上的水平表现得十分很明显,但是有时它意味着有图像和没图像的差别。这些颗粒能被有时可以用来提升画面的感觉, 但是这种方法要少用,因为这种效果通常是非常柔和,有时在焦距之外。
当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夜间拍摄通常发生在这个时候), 你会知道在弱光中拍摄相当有益。 当然,当你看到这样一组画面:诗人在烛光中伴着合唱和舞蹈朗诵诗歌的时候,在黑暗中看得并不清楚,你会知道,真正创造出这样美丽的画面的是你所看不见的。
夜景摄像主要是指在夜间拍摄室外灯光或自然光下的景物,它与日光以及闪光灯照明条件下拍摄的方法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在节日期间拍摄城市街道夜景非常有利,因为节日期间,各街道、商店和市容、橱窗会进行整理和布置。较大的建筑物也都增添了彩灯、霓虹灯和标语,使拍摄画面显得更加繁荣和美观。
一、夜景光线特点
室外夜景条件下由于没有阳光照明,人工光成了主要的照明光源。由于夜景特殊的光线条件,夜景画面具有下列特征。一是画面以大面积的暗色调为主,背景为深灰色或深蓝色,整个画面呈现低调效果,且画面中同时具有高亮度部分和低亮度部分,画面亮度反差大于昼景,如图1;二是天空色调偏蓝呈深蓝色调,并与地面有一定的亮度间距,画面中最黑最暗的部分不是天空,而是地面上未受光线照明的景物;三是室内夜景的灯光照明下色调大多偏暖,室外夜景即使在灯光照明下色调大多偏青灰色或深蓝色。
二、夜景拍摄准备
1.器材准备

图1
夜晚拍摄最好用遮光罩,夜间由于四周常有许多光源,使用遮光罩可减轻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图像传感器上所产生的碍眼光斑。因此在不遮住画面的原则下,遮光罩越长越好。还需要橡皮遮光眼罩。因为光线自观景窗进入,会影响到摄像机测光表的运作,而夜间摄像由于测光主体黑暗,所受影响更大,故须用橡皮遮光眼罩来有效阻止光线进入观景窗。
2.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夜晚拍摄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也特别重要,选择最佳摄像角度是成败的关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白天选好的角度到晚上去拍夜景时才发现情况有很大差异。为了稳妥最好在拍摄前找一个晚上到拍摄点勘察一下,灯光是否理想,拍摄点是否安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机位前景最好没有高大建筑或山头等遮挡视线,前景最好选择有公路,水面,中远景有灯火辉煌的建筑群作背景,这样的夜景层次丰富,色彩艳丽(如图2)。选择角度要适当,过高和过低的角度,都易使路旁楼房变形。摄像机的安放点应选择不易被冲撞和不妨碍交通的地方,选择地段应是灯光集中、车辆集中、楼房集中和具有某些特点的地方比较好。
3.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
拍摄夜景的最好时机不是在天黑以后,而是在太阳刚刚落山后不久,天空还有一定的亮度,地面绝大多数景物还有一定的亮度时。尽管这时用肉眼看它一点也不像夜景,但用摄像机拍摄时,画面中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要比肉眼观看时要低得多,十分接近夜景时人眼的视觉印象。特别是拍摄大场面画面,傍晚时刻的天空余亮使画面中天空不是一片死黑,地面大多数景物还有一定层次,呈现一种既有较大亮度反差又有一定影调层次的理想画面。
4.调整合理的摄像参数
一是要调整曝光。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夜景是一件十分头痛的问题,眼前灯火辉煌的美景,拍摄起来却是完全走样。问题不是在摄像机,而是你不知如何运用手动调整的功能来对应。晚上拍摄需要将程序曝光设置为黄昏与月色。在Camera方式下调出菜单选择“M”,然后再在Program AE选择“Sunsetmoon(黄昏与月色)”即可,这种方式用于在拍摄黄昏、焰火、霓虹灯或一般夜景时保持气氛。设置好后按拨盘返回即可。
二是要调整白平衡。在晚上拍摄需要将白平衡设置为Outdoor,在Camera调出菜单选择WHT BAL,然后按拨盘;再在出现的菜单选项中选择Outdoor即可,这表示拍摄的条件为在日落/日出、日落后、日出前、霓虹灯或焰火。
三、拍摄夜晚焰火
如今用数码摄像机来拍摄焰火,绝对可以成为令你难忘的事情,拍摄焰火也是在夜晚中进行的,但是它不会像拍摄都市夜景那样“轻松”。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要先把摄像机架好,等焰火将要升放时,打开自动功能任其在拍摄范围以内的夜空中开花、飘荡,直至熄灭,使整个过程记录在摄像机中。拍摄焰火是在夜晚进行的,数码摄像机的设置当然也要重新设置一番,您只需按上面的方法进行手动设置即可。
在拍摄焰火时,最好在远处拍摄,这样就能拍摄到全景了,如果要拍摄焰火的火花,可以用数码摄像机的变焦杆来实现,将变焦杆调到放大(T)的位置,就可以将焰火的火花拉近了。当然,如果不能在远处拍摄,这时你就得用上下摇摄的方法来拍摄全景了。不过,这个操作比较困难。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焰火的发射过程,从焰火的发射地方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发射到天空开花,镜头随焰火的上升而同步上移。这样的场面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构图有难度。

四、夜晚补光技巧
在夜晚进行拍摄,经常会发现光线不足,拍摄出来的影像模糊,且有扫尾现象,通过下面的几种方法能够缓解光线不足带来的问题。
一是利用红外线夜摄功能,有的DV配有该功能,在漆黑的环境下也能进行拍摄,利用夜间摄像功能可以在暗处拍摄物体,可以利用此功能满意地拍下夜行动物生态环境进行观察。例如索尼机在Camera或Memory方式下,将Nightshot开关推到On位置即可。另外,它还有超级夜间摄像功能,在这种方式下拍摄的图像比在夜间摄像方式中拍摄的图像亮16倍以上,您不妨一试。
二是用广角镜头底座。用镜头稍短的一端在微弱光线下拍摄效果较好,当你推镜头时,特别是在弱光中,要想将光线完全集中于你拍摄的物体是很困难的。比较好的做法是保持宽度并且移近你的摄像机。
三是用摄像灯。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对于新闻类型的采访,你的摄像机灯足够照明。被摄的人离摄像机很近,而且没有特定安排的情节。由于这类光可能相当强烈,事先应将一小片漫射材料置于灯前。
五、注意事项
一是要避免强光。快门开启后,强烈的光线直射镜头,容易产生光晕,造成整个拍摄过程失败,因此在取景时要仔细观察,有无强烈光亮直接射入镜头。在拍摄过程中,也要提防突如其来的强光出现。如果画面内有强光光源,应避免镜头急速的运动,特别是横向运动,以防止慧尾现象,破坏画面美感。
二是要避免移动。同样的原因,避免移动你也可以做好。当通过推镜头增加焦距时,实际上大大减少了进入相机的光的数量。与其靠前推镜头,不如维持宽的焦距并推近你的摄像机靠近物体。
三是要开启防抖功能。因为晚上光线差,稍微有点晃动就会产生重影现象,因此在使用DV拍摄时要开启防抖功能。在Sony机上设置方法为:在Camera方式下按Menu键显示菜单设定,转动Set/Push Exec选择“C”,然后转动拨盘;转动Set/Push Exec选择Steadyshot选项,在出现的菜单选项中选择On即可。

② 新闻摄影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既然是用图片来反映新闻事件,那么这个图片首先要告诉读者的就是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至于原因和结果,在照片中是难以表现出来,这可以通过图片说明来做补充。
新闻图片是以画面的视觉形象来说明问题的,但是有些更具体的细节还需要配上几十字或上百字的说明。这样才能更详细准确。为此,拍摄新闻图片之前或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采访,并认真详细记录。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经过、什么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六要素,都要交代清楚、准确。写文字说明要简练,一般单幅照片用几十字说明;如果拍摄组照需要写二三百字的说明;专题新闻组照需要更详细的说明。写文字说明要用稿纸,字迹要整齐清楚,不能让编辑去猜,那样就无法用了。

③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新闻图片定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

(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

(2)使新闻图片具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另外,拍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使新闻图片具有画面冲击力的方法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读者青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欢迎。

《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富有新意。

此外,象征性瞬间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现出来,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因而,为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提供了广泛而自由的空间。

世界着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巴塞洛缪摄)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美]迈克·韦尔斯摄)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幅报道灾难新闻的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前者选择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的呻吟与控诉。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

在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不乏幽默瞬间。这是一种表面上似乎与事件的意义,本质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的瞬间。捕捉这一瞬间需要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幽默思维,幽默思维能够使人们扯断事物之间习以为常的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幽默瞬间画面常常赋予形象以神奇、新颖的意义,采摄这一瞬间是新闻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视觉感受的主要途径。

1987年12月7日,美苏关于裁减中程战略核导弹的谈判历时七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署了中导协议。美摄影记者蒂姆·克拉里在这一非常程式化和严肃的新闻事件中,采摄到了一个幽默瞬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签署协议交换文本后,将要握手祝贺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间。在拍摄出的照片《成交了》上,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宛如商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交易,非常富有新意,视觉上尽管没有太强的冲击力,但却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

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由于记者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种程式化、很少变化的题材,如体育比赛中的获奖,每年的人代会等等。捕捉新颖瞬间是让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如每年的人代会,主席台都是一样的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似乎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然而,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一位摄影记者把照相机绑在自己的手上,把胳膊伸出去,这样,拍摄点就向前移动了几十厘米,拍摄角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他拍出来的会议照片使读者觉得新鲜。

胡越拍摄的《新记录诞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以2.38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记录,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中,朱建华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此时许多摄影记者纷纷涌上前,追随拍摄,胡越则冷静地站在看台上,拍摄了《新记录诞生》这幅独具一格的新闻照片——后面是热情激扬的观众和体育记者,前面是朱建华向观众欢呼致意——画面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5)拍摄出独家照片

富有新意的新闻照片常常是新闻现场的独家照片,必须做好充分的采摄准备,除了必要的采访准备和技术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要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坤拍摄的独家新闻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照片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这是一张独家照片,其拍摄成功,无疑得益于记者事先的现场观察。在当时的拍摄现场,只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所有的记者被安排到二楼,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刘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来到时,他悄悄迅速地冲下楼,灵活地蹿到会场正面,非常冷静地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瞬。

(6)仔细观察人物动作

表情、动作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是揭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关键所在。新闻摄影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必须通过人的动作,动作是新闻摄影用以“说话”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征,即活动形象,或者是群体活动中的某种情节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必须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即通过人物在动作中富有特征的表情和姿态显现的情绪,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

(7)适当运用摆拍

对于摆拍现象,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王文澜曾称:“在中国新闻摄影界,抓拍、摆拍的争论是在‘“”’结束,因为那时候对拍摄方法的区别来自于‘“”’很多照片的弄虚作假,持续地引起了很长时间的争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从荷赛的照片来看,有很多都是经过摆拍、设计、策划,比如像科技类二等奖的面膜,但是没有丝毫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读性,反而通过画面的设计,提高了冲击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拍摄,抓拍、摆拍,你要达到画面的效果,应该是你成败的惟一标准。”?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尊重新闻摄影规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

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必须能够充分发挥摄影的长处:即视觉冲击力。考虑策划题材的原则是要具备镜头感。所谓镜头感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新闻主体能够被画面展现,特别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新闻背景及其环境能够被画面展现;三是新闻场面具备较强的冲击力,即是否可以通过新闻性和画面构图共同形成使人共鸣的高潮。

(1)新闻图片冲击力与图片大小无关

目前,报纸中出现一种虚“大”现象。即报纸版面,无图不活,但新闻图片编发的“大”与“小”,应有一个“度”。把握这个“度”的命运的尺子,只能是“新闻含量”的“大”与“小”。然而,在某些编辑记者(包括少数总编辑在内)眼里,认为把图片发得越“大”,视觉效果越好,冲击力越强。

于是,图片编发的贪“大”之风似有加剧之势。长而空的文字,常常被读者贬为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同样,没有“新闻含量”的大而空的图片,就是一种“泡沫”。这种新闻图片虽然看起来篇幅很“大”,但由于内容平淡,无味,苍白,空洞,不仅没有丝毫的冲击力,只能挤占、浪费甚至污染寸土寸金的版面。

④ 夜景拍摄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在拍摄夜景的时候,应注意几个问题:
(1)防止照相机移动
在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相机一定不能有丝毫移动,要拧紧在三脚架上或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拨光圈、按快门等一系列操作,都要小心。因为一张底片经过两次以上的曝光,略有微动,景物也会出现模糊和重迭现象,一幅照片即产生了极微小和重迭现象,放大时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而导致失败。在进行一次曝光时,也不要忽略这一问题,因为这是夜景摄影常常容易发生的问题。
(2)防止光线直射镜头
快门开启后,强烈的光线直射镜头,容易产生光晕,造成整个底片的失败,因此在取景时要仔细观察,有无强烈光亮直接镜头(远处光亮无防)。在拍摄过程中,也要提防有突如其来的强光出现(如突然照射过来的汽车灯、行人的手电筒)。倘若快门已打开,可临时用镜头盖或帽子遮挡一下。
(3)光圈和焦距的使用
拍摄夜景,光圈的运用很重要。光圈大小,影响曝光时间的长短,也影响景物的清晰程度。有些夜景无法用照相机精确地测定距离,只好用较小光圈增大景深范围的办法来弥补。在一般光线下拍摄夜景,光圈可缩小到F/5.6~F/8。如遇到光线亮一些,如果景物在长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变动,光线也不减弱,可采用小一些光圈,把曝光时间延长,如果采用多次曝光,也可根据光亮的强弱,用光圈来调节。
测定距离问题也不可忽略,一般拍大场面,把距离放在无限远即可,但如拍中景、近景,就要把距离对清楚。通常使用办法是有一人站在被拍摄的物体旁,把手电筒打亮测定,或选择靠近的灯光,较明亮的东西进行测定。但绝不可采用多次曝光过程中,拍近景对一次距离,拍远景再对一次距离,这样会使底片结像模糊不清,或出现两个影子的毛病。只能计好景深,尽可能将人物和北景拍摄清楚。
7、拍摄夜景的器材和工具
(1)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使用国产和进口的相机都装有B门设备,对于摄影爱好者拍摄一般的夜景,也足够应用了。进口的单镜反光相机就更好用了。但是全自动机的简易相机,是较难拍夜景的,因它没有延曝光装置。
(2)快门线和镜头盖
夜景摄影,在一般情况下,曝光时间较长,如用手指按动快门按钮,稍有震动,就会造成影像重迭。因此,快门线与镜头盖是夜景摄影不可缺少的器材,凡曝光数秒种的,可使用快门线,感光时间更长的,或多次曝光,使用镜头盖比较方便。
(3)三脚架
拍摄夜景,三脚架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长时间曝光和多次曝我时,要求照相机一点不移动,最好的办法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4)其它零星器材
如手电筒、遮光罩等都要事先备齐,手电筒可照明测定距离,拨动快门、光圈或寻找零件等方面用。
遮光罩在拍摄夜景中,也有一定作用,如遇到雨天或光线杂乱时,戴上遮光罩,可使镜头不受潮湿和避免光射入镜头内。
以上是夜景摄影的最基本的知识,我们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提高。
夜景摄影曝光时间参考表,此表以及胶卷GB21(ASA100)为例。

拍摄对象 情况 曝光时间 光圈
夜间的天空 日落后半小时,天空晴朗,向西拍摄 1/15秒-1秒 f/8
工地灯光 距离100-300米 2秒-8秒 f/8
工地灯光 距离500米以外 30秒-2分钟 f/8
节日彩灯及马路霓虹灯 距离15-30米 1/15秒-1秒 f/8
节日彩灯及马路霓虹灯 距离100-300米 1秒-6秒 f/8
晴天的月亮 天空晴郎,无云遮 1/8秒-1/15秒 f/5.6
路灯照射下的建筑物 离建筑物100米左右,灯光较密 20秒-40秒 f/8
节日夜空的焰火 抓取焰火开花之一刹那 1/2秒-1秒 f/8
节日夜空的焰火 拍摄全部过程,距离1000米左右 开B门,可多次曝光约1分钟 f/11
水的反光 灯光较亮时,距离150米左右 5秒-10秒 f/5.6
水的反光 灯光较暗时,距离150米左右 1分-2分 f/5.6
汽车灯光柱 城市马路上的汽车所用的灯 1秒-30秒 f/8
电焊光 距离电焊光5米 1秒-4秒 f/8
探照灯柱 节日打出之探照灯光 4秒-10秒 f/5.6

⑤ 夜间拍照要注意哪些

使用定焦广角镜头

如果你是很认真的想专注在夜间街头摄影,那建议你要用定焦广角镜头。通常定焦镜头都提供颇大的光圈,在夜间比较能多吸到一些光源,像是从最大的1.4,1.8到2.8。

⑥ 夜晚摄影,如何拍摄高质量照片

在晴朗晴朗的日子里拍摄肯定会取得成功,但是在黑暗中,在单反相机上拍照可能是一种冒险的尝试,因此,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拍摄方式,将帮助你获得出色的拍摄效果。如何在夜间低光下拍摄?你将在文中找到针对此问题和其他问题的答案。

一、夜晚摄影注意

如你所知,夜晚充满了秘密和奥秘,我想与他人尽可能多地分享摄影技巧。黑暗充满很多趣味性,因为在夜晚设计没有特殊的设置和配件,就不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照片。

另外,可以在慢速同步模式下拍摄人像。可以在相机设置或外部闪光灯的设置中进行设置。

要启用慢速同步,例如,在尼康d5100上,需要在闪光灯设置中选择“慢速”模式,在佳能600d上也要在设置中选择“慢速”模式。

总结

从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夜晚摄影不仅可以进行拍摄,还可以拍摄出高质量照片,对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是至关重要。

⑦ 新闻图片的要求和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

在工作上,特别是档案管理、痕迹管理和工作宣传越来越多的需要照相。摄影技术,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需要,都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为了普及摄影知识,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我们从网上收集整理出这篇文章,从新闻图片的要求、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介绍了一些实用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1、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用新鲜、真实、生动、感人的图像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其主要特征是借助视觉图像及时生动地报道新闻。

2、新闻图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闻中图片必须是这一事件中真实的照片,无修饰无PS。

②求新,图片包含的景象必须新鲜,色彩鲜明,清晰!

③求活,图片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表现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够抓住图片主体的表情特征,借以抒发主体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新闻图片必须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

⑥文字说明要规范,描述画面的事实,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精确严谨,然后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新闻图片的摄影技巧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图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达这则新闻的主题,交代新闻的背景及时间等。例如拍会议,有会标的就要把会标拍下来;拍防汛,要将水面与建筑物和植物的关系甚至水的汹涌等环境交待出来。让人一眼就从画面中了解新闻事件。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新闻图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镜头,既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例如在比赛时,将一些鸽友欢笑、谈论的表情摄入镜头,可以表现出鸽友对比赛胜利的坚定信心。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在不同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5)仔细观察人物动作,对于人物动作的拍摄,能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等。如会议中的聚精会神,服务中的热情、发放补贴时群众的喜悦、防汛中的紧张气氛等等。

4、新闻摄影的注意事项

(1)抓拍的时候要注意新闻人物的姿态。不能把眼神、口型、行走和其他情形中看起来表情和姿态不好的动作拍下来用作新闻图片。如半睁眼、打哈欠、伸懒腰等。

(2)不能把新闻人物抽烟、挠头、抠鼻子等看起来不文明不雅观的照片拍下来用作新闻照片。如穿着过于暴露或衣装不整,或与人握手时将一支手插在兜里等。还有非特定场合不能出现吃东西、打手机的画面。

(3)拍新闻人物照片的时候不能拍背影,特别是新闻人物作为主体时,更不能拍的分辨不出是谁,这样就不好了。新闻人物的主体应该在画面突出位置或突出显示,不能被次要人物遮挡或抢风头。

(4)拍摄新闻人物事件照片时,要以突出主题为准越简洁约好,画面尽量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切不可画面凌乱,没有主次之分。

5、一般摄影知识

(1)横幅表现宽广,竖幅表现高耸。即使是手机,也要根据需要采用横拍还是竖拍。

(2)构图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是井字形构图,简单地说就是把主体或重点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在构图时要注意避开杂物和破坏画面的因素,还可以在后期进行裁剪取舍。

(3)合理的机位。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机位拍出的画面有不同的视角效果。根据需要可以把相机或手机举高腑拍(现场有条件可以站到较高的位置拍)或是蹬下仰拍。

(4)尽量保证相机稳定,相机不稳照片就拍糊了。可将机相或手机靠近墙壁、树杆等较稳定的地方进行拍摄。

(5)自动拍摄时避免画面过亮过暗控制曝光的简单方法。相机本身对光线强或非常亮的地方(如逆光和白墙)人物往往会暗甚至出现剪影,而对较暗的地方拍人物会过亮。控制曝光的简单办法是:画面过亮时稍对亮一些的地方拍,过暗时稍对暗一些的地方拍。

6、摄影构图常见错误

(1)画面太满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画面歪斜 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人景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 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⑧ 夜间摄影有什么技巧阿

夜幕降临,天空抹去最后一丝余辉。此时,无论明月当空、满天星斗,或是阴云密布、一团漆黑,甚至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对于摄影者来说,都是大有可为的良宵,有可能创作出各具意蕴的作品。
夜间,从室内到室外可供拍摄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少情景甚至只有在天黑以后才能拍到,所以夜间是摄影创作的一个广阔的领域。当然,有些题材内容本身,例如人物特
写并无白天或黑夜的明确界限,而需要靠摄影表现出相应的环境特征,来烘托渲染夜晚的气氛。就用光技巧或影调处理而言,通常的做法是使画面的背景或天空发暗甚至发黑,使人产生黑夜的视觉效果。因为,画面背景或天空的影调如果发灰或白,就失去了黑夜的气氛。这是夜间摄影造型和画面表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从所周知,摄影的照明光源主要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可是夜间的自然光——月光、星光的照度极低,即便夏历每月十五日——望日之夜晴空的月光,也只有白天阳光照度的50万~60万分之一,仅为0.2勒克司(每勒克司=流明/平方米),相当于1英尺烛光照度的1/5;如果在阴霾的月黑之夜,伸手不见五指,或者仅有星光,拍摄地面景物就更加为难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夜间摄影主要依靠人工光,或作为照明,或当做点缀,甚至发光体本身就是拍摄对象。
月光等自然光照度极低和需要依靠人工光,虽然给夜间摄影造成重重困难,但完全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来拍摄出别有情趣的照片, 所以,只要因势利导,夜间摄影的有利因素是很多的:
1.夜间的自然光包括月光、星光、雷电闪光、极光、萤火虫的光等;人工光除了用于摄影照明的白炽灯光和电子闪光灯以外,更有白天所没有的或不显的马路灯光、室内灯光、煤油灯光、节日礼花光、花炮光、火光、烛光、手电光等等。连同发光体本身摄入镜头,可以形成少见的美妙图景。
2.黑暗之中的物体形状看不见也拍不出,当主要拍摄对象接受一定照明度时,周围和背景的杂物均隐没在黑暗中,有利于突出表现主体、净化背景,使画面具有简练的美感和深沉的或静谧的意蕴。
3.夜间照度低,空间背景无光亮,便于慢速曝光、高速闪光、多次曝光、连续闪光(频闪)、分段移动闪光、添加修饰光等曝光和用光技巧的发挥,形成特殊效果或强烈气氛。
4.夜间摄影易于取得以黑为主的低调、逆光照射主体的轮廓光、黑白分明的高反差等造型效果。
当然,上述各项有利因素的掌握利用,以至各种效果的产生,都离不开摄影技术、技巧等基本功,和构思、构图等艺术表现。因此,夜间摄影种种技巧、技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和突出主体,使作品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

夜间摄影的曝光方法

1、正确曝光 正确曝光是取得良好摄影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夜间摄影多数情况下,曝光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使照相机保持稳定,尽可能利用三脚架和快门线;由于照度低、曝光时间长,胶片感光性能就会发生“倒易律失效”象, 即感光灵敏度降低,所以要适当增加曝光量,概约地说,应比测光表测得曝光指数再开大0.5~1级光圈,作为曝光补偿。现以常用的GB21°胶卷为例,列曝光参考表于下:
夜间摄影曝光参考表
拍摄对象 有关情况 曝光时间 应用光圈
晴空月亮 加用长焦距镜头 1/30秒 11
天空闪电 闪电线条较明确 B门 4~5.6
节日礼花 表现完整的花形 B门 8~11
地面花炮 距离5米左右 1秒 5.6~8
节日天安门 距离400米 1秒 5.6
灯光工地 距离500米 1~2分 5.6
灯光水面 距离500米 1~2分 5.6
城市夜景 居高临下拍大场面 2~4分 8
繁华街头 距离10米 1~3秒 5.6
灯光球场 距离5~10米 1/30秒 4

2、慢曝光 所谓慢曝光是指曝光时间长于1秒的曝光。对于多数照相机来说,通常是用B门结合计时(默数1、2、3...,或看手表指针)。 慢曝光除了针对照度低的静止夜景场面以外,亦可用以表现夜间移动的发光体,例如来往的车灯,拿着手电筒(开亮)在黑夜的空间挥动成某种光画图形、缓慢移动的满天星斗等,使之在胶片上感光成拉长而有变化的光亮线条,有美化画面、增加气氛、光画造型等作用。

3、多次曝光 夜间空旷的背景一般是暗的,所以进行多次曝光较白天容易掌握,每次曝光量都按单次应有曝光量计算即可。但若拍摄同一个目的物(例如经照明的建筑物)而又结合了其它陪衬物,多次曝光的总量只可相当于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否则所摄目的物将会曝光严重过度。因此,一次曝光的所需量假定为F8、1秒,如果要作4次曝光,那么每次的曝光量应是F8、1秒的1/4,
即F8、1/4秒,或F16、1秒。由于曝光次数多、分开计算费事,可以采取假定用高速感光片的办法来解决,也就是说,胶卷实际感光度为GB21°,相当ASA100,如果要进行三次曝光,可把胶卷当作ASA300来用,四次曝光当作ASA400用,十次则当作ASA1000用,以此类推。
拍摄夜景时, 为了表现出夜间天空背景下地面景物的外轮廓, 常采取两次曝光。例如《嘉陵江夜色》(见附图),第一次曝光在日落后、地面灯光将亮前,用F5.6、1秒,使尚未全黑的天空略为在胶片上感光; 第二次曝光在地面和水面灯光亮后, 针对景物曝光,用F5.6、2分钟。第一、第二次曝光,必须预先确定取景位置,并在原位固定照相机完成两次曝光。

4、多次闪光 夜间拍摄庞然大物,诸如大型机床、古建筑、宾馆客厅等,采取多部位、多侧面的多次移位闪光,可以取得较好的全面照明效果,以及富有特色的造型效果。《大众摄影》1981年第10期封面作品《长城之夜》,就是三位作者合作的多次移位闪光的佳作;拍摄过程中,在闪光灯前蒙以不同颜色的透明片,移位闪光达一百多次。

5、多棱镜转动曝光 表现节日之夜亮起串灯的建筑物,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附加中心平面的三棱镜、五棱镜等多棱镜片,在作慢曝光的同时转动附加镜片,可以形成环形旋转的光画线条烘托画面主体, 增添美感和生动感(参见《大众摄影》1984年第4期月赛鼓励奖作品《广播大厦》)。拍摄时的要领是, 必须把主体置于画面取景正中。

6、摇升相机曝光 根据光点移动可以在胶片上感光成光亮线条的这一效果,也可以移动相机拍摄静止光点取得同样效果。 例如拍摄城市夜景,如果有一架可以摇升中柱的三脚架,装上照相机作慢曝光,同时摇升或摇降照相机,可以形成上下颤动拉长的光画线条(参见《大众摄影》1984年第11期封面作品《升腾的特区》——第13届全国影展银牌奖作品)。

曝光方法多种多样,上面只是举几个例子。如果能够把不同的曝光方法结合起来,往往可以取得奇妙、新颖、优美的造型效果。

夜间景物的画面表现

摄影的画面表现,涉及造型技巧、构图布局、表现手法、后期加工等多方面,并无固定模式, 因此,仅举几个夜间场景的拍摄为例, 概要地联系画面表现的问题。

1、节日礼花的表现 每逢国庆等佳节,全国欢腾,节日之夜的礼花,更添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因此,摄影者大多喜欢拍摄节日之夜放礼花的景象。 拍摄礼花,应该经过构思,恰当地和地面景物或人物结合表现,才能互衬出热烈的节日气氛。因为礼花本身仅仅是一种图形,如果只见礼花而无衬托物,除了只有美感以外,画面的意蕴是不足的。
礼花与地面景物、人物的结合通常采取三种办法:①预先了解放礼花的时间、地点, 提前选定取景位置,在放礼花时, 连同地面景物或人物一起摄入画面(见《大众摄影》1985年第8期《节日之夜》)。②选择理想的角度拍摄景物,在画面上半部留有足够的余地,再拍摄礼花,作两次曝光;或者先拍花,画面下半部留有足够余地,再拍摄仰望天空看礼花、神情生动的人物,同样作两次曝光;③单独拍摄礼花,画面下半部空出,另一张胶片单独拍摄景物或人物,上半部空出;把这两张底片药膜面相对重叠放大照片。地面景物与画面天空的礼花相互呼应,对于热烈欢庆的气氛起到了渲染作用。

2、联欢晚会的表现《“五一”联欢晚会》(见图 )是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群众晚会的一个场景。由于现场光不能满足曝光的需要,所以采取闪光摄影。为了既突出节目的表演,又显示观者甚众的联欢的盛况,特意在稍近距离选择了一个较高的拍摄点,作两次闪光接片拍摄,衔接为宽银幕式的开阔画面。闪光指数40,胶卷GB21°,用F5.6~8之间光圈、1/4秒,焦距对在表演者
位置,先拍表演者,后拍观众;1/4秒的快门速度,主要为了照顾树上繁星似的彩灯和画面左边两只灯笼的曝光量,使之显现于画面,以渲染联欢晚会的节日气氛。

3、灯光球场的表现 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夜间比赛,按正规的赛场照明,勉强适应摄影的曝光量。乒乓球赛场的吊灯稍低,发光强度也稍低;足球赛场的照明灯位最高,光强度也最高;篮球赛场的灯光和高度则居上述两者之间,所以三种赛场灯光的实际照度基本相近。
《全国乒乓球赛》(见图)用GB21°胶卷,F4、1/30秒,在稍远距离拍摄,焦距对在最近赛区的裁判员位置,F4的景深基本顾及三个赛区。1/30秒对于拍乒乓球运动员敏捷的动作,本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故意在稍远位置拍摄( 根据相对模糊系数的有关因素可知,拍摄某种速度的动体,距离愈远、快门速度可以愈放慢), 并且选择运动员尤其是最近赛区运动员动作的“相对静止”时机按下快门,因此所有运动员的身影姿态都得到恰当的表现。

4.“假夜景”的表现 在月光之下拍摄夜景,如果曝光充足,画面景象将会
出现如同白昼的效果; 反之,在阳光下面拍摄风景, 如果曝光严重不足,又会变成“月夜”景色。所以人们往往用后一种办法拍摄“夜景”,称为假夜景。拍摄这种假夜景,最好加用中黄滤色镜,在太阳位置偏低的情况下,连同太阳一起摄入画面;若结合水面反光,就更有助于取得
美妙的效果。
假夜景还有一种拍摄方法,即在阳光下加红滤色镜逆光拍摄景物(曝光量按不加红滤色镜计算), 利用红滤色镜压暗蓝天影调, 使之在照片上表现为深灰或浓黑,造成犹如夜空的假象。由此可知,拍摄假夜景,应选择晴天,逆光取景,如果在阴晴天或阴天,由于布满白云或灰云, 拍摄的结果天空不黑,就难以形成“夜空”的效果。

夜间摄影的注意事项

1、必须避免临近的灯光或迎面的强光直射镜头,以防产生光晕,造成整个影调严重发灰。

2、用黑白片在夜间摄影,不宜加用黄色等滤色镜,因为夜间照度原已很低,加滤色镜的结果只会更影响曝光量。

3、夜间用测光表测光时,应避开强光,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测光读数。

4、夜间作多次曝光,每曝光一次必须把镜头挡住(例如拍摄礼花、奔驰的汽车灯光作多次曝光),以免其它光线进入镜头。

5、拍摄夜空闪电,画面必须结合地面景物,否则仅有闪电的线条而没有景物衬托,看来就不像闪电。

6、夜间摄影必须使照相机稳定,细微的晃动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即使把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在慢曝光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不被风吹动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