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半夏的药材性状
1、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l~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成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❷ 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料
半夏是一味中药,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呕功效,故医家称之“为燥湿化痰要药”和“降逆止呕要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半夏的功效和作用
止咳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丸、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夏煎剂3克/公斤,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对于阿朴吗啡或硫酸酮所致狗的呕吐,煎剂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促细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治疗失眠。
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
半夏的药伍配方
半夏配天南星,燥湿化痰。
半夏与天南星均可辛温燥湿化痰。半夏专入脾胃,主治湿痰,且能降逆止呕;天南星兼走经络,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两药相伍,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搜经络中之风痰;合可散周身痰结,尤以祛风痰为着。临床用于顽痰咳喘,风痰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语蹇以及癫痫惊风等症。例如,《活幼心书》中如意膏以二药治风痰停饮,咳嗽喘促。《圣济总录》中玉液汤以此二药去痰涎,利胸膈。
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呕。
半夏消痰散结,降逆和胃;旋覆花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则侧于宣肺,下气行水。两药相伍,一燥一宣,互为其用,祛痰止咳,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心下痞坚等。
半夏配茯苓,健脾燥湿。
半夏辛温,功擅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脾喜燥而恶湿,湿去则脾运,痰涎无以为生;茯苓味甘淡,长于补脾,利水湿,且补而不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两药相伍,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停、胃气不降之脘痞腹胀、呃逆呕吐、大便溏泻或咳嗽痰多等症。《伤寒大白》中的半夏茯苓汤以二药治头汗,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云岐子脉诀》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呕逆,寒在上焦,脉缓者。
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
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着。两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临床常用于痰湿上犯之胸膈胀满、咳嗽痰多;脾胃失和、湿浊内困而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橘皮半夏汤即以二药治痰饮、食积、寒痰停积,恶心呕吐、目眩昏闷及瘴疟。
半夏配藿香,两调脾胃。
半夏性燥烈,偏于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藿香与半夏皆归脾胃经,藿香气芳香,长于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二者合用,一以芳化,一以温燥,有两调脾胃之功,并有较强的止呕之力。临床用于寒湿困中、脾胃不和之头目昏沉、胸脘痞闷、呕恶腹泻之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半夏汤以藿香、半夏联袂,燥湿与化湿合用,治湿浊困脾较甚、胃中停饮呕逆之证。
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
半夏、生姜性味相同,均辛温燥散,具降逆、止呕、和胃、化痰之功。两药配伍,协同为用。半夏降逆止呕为主,生姜化水止呕为辅,且又具温中化饮之功,相互协同而增强和胃止呕之效。另外,半夏为有毒之品,生姜可制半夏之毒,属相畏 配对 ,制其所短,展其所长,可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作用。临床用于水饮停胃而见呕吐清水痰涎,苔白腻等症。《金匮要略》中以二药组成的生姜半夏汤和小半夏汤可治痰饮内停、呕吐、反胃等。
半夏配天竺黄,祛痰定惊。
半夏辛开苦降温燥,偏于燥湿健脾,和胃降逆,脾健土燥,痰涎无以生;天竺黄甘寒,长于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两药共用,祛痰之力佳,并有一定的祛风定惊作用。临床用于痰湿内停之咳嗽痰多,胸闷胀满;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痰热惊搐、癫痫等。
半夏配贝母,润燥相济。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贝母甘凉,润肺止咳效佳。二药一润一燥,相反相成,治各种痰湿咳嗽。临床见湿痰咳嗽、偏寒偏热均可酌情配合使用。《魏氏家藏方》中的半贝丸以二药等分姜汁为丸治风痰暑湿疟疾,咳嗽痰多,饮食无味,痫眩。
❸ 中药半夏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胃、脾、胆、肝五经。功效主治
1。祛风散寒
辛夷《本草乘雅半偈》曰:“植树四十年方实、孕萼历三...上为末。水调食后服。主治鼻塞流涕。7.辛夷天麻散(《本草汇言》)辛夷一两、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各八钱。...
❹ 半夏的药性是什么
半夏中文名:半夏 平山县一带称其为"药狗丹"
英文名称:pinellia tuberifera tenore
拉丁文名:rhizoma pinelliae, tuber pinelliae
植物学名:pinellia tuberifera tenore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当于块茎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刺激肠道产生腹泻有关;注射20g/kg块茎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济失调,死亡。
重要:治疗半夏中毒
用生姜捣汁服下,其毒解
【内容介绍】:
半夏 (《本经》)
【异名】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农药介绍》)。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植物形态】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块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
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
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
质坚实,致密。
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
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
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
参见掌叶半夏条。
【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
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炮制】生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
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
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
捞出,阴干。
(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①《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
半夏上有隟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②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辛,平。
②《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 。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本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本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❺ 半夏是什么中药,有什么用处
半夏的作用: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
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大便失调之症。 五味子的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
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
❻ 半夏是什么中药,有什么功效
半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半夏的药用价值很高。
药用半夏分为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和用途也不相同。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肺经,足太阴经,阳明经,少阳经。
功效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中医经常用来治疗痰湿,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饮症,眩晕,梅核气等病症。
外用可以治疗痈肿痰核,疣赘,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病症。
注意:生半夏有毒,生姜可以克制半夏毒。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