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兵发中原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手绘红玫瑰唯美图片 2025-07-05 16:57:29

兵发中原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04 13:47:27

㈠ 秦朝灭亡时,一支50万秦军精锐按兵不动,他们那时候在忙什么

这50万大军出征时就受到了秦始皇的命令,百越不征伐,不可班师回朝,哪怕有人造反和妄图推翻秦朝。所以实际上,这50万秦朝最精锐的部队正在占领百越。

最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古代落后的通信和交通,当信息传达到南越的时候,可能秦朝败局已定,即使这50万最精锐的大军回去之后也没有任何办法力挽狂澜了。但是从客观上来讲,这50万大军按兵不动还是从侧面上推进了百越等地划入中原的进程。

㈡ 皇太极五发中原的时间及带兵将领

明末政治极度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财政频于破产。天启末连遭重灾,连续“三年饥馑,人皆相食,或食树皮。迨年树皮又尽,掘山中石块而食,数日腹坠而死。”最可悲者“…..有粪场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场…..”。然侵占土地,饷税 搜刮依旧,“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其为盗而死,犹为饱鬼也!”,于是引发越来越大农民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新上台崇祯本应暂把辽事放下,振灾惩腐,安定内部。由于两次宁锦战役失利,皇太极对明军已经有所忌惮。崇祯如果支持袁崇焕策略性议和,稳住边防腾手理内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急功近利的崇祯禁止议和,反令袁崇焕“收复失地200里”,袁勉为其难打到大凌河,尽管是搪塞朝廷,却刺激了后金好战贝勒们。于是拉开两岸线作战序幕。

第一次1629年进攻北京

是年,皇太极以努尔哈赤“释坚攻脆”战术思想,决定“出其不意,攻其心赃”:避开袁崇焕宁锦防线,率10万精锐八旗绕道龙井关大胆进攻明都北京。对此袁早有担心 两次上奏但未被重视。10月26日龙井关破,后金军入关。

这时候袁崇焕有两选择:他可以进攻后金首都沈阳,迫皇太回援。但袁手里只有辽师3万余,且由于贪官层层截扣粮饷冬季给养严重匮乏,到达沈阳须经过大凌河,盘锦,黑山,辽河等防线,而皇太极在这一带预留了8-10万兵力,无论攻坚还是野战都毫无胜算。皇太极不理睬即重演三国官渡袁军失败悲剧,如果皇太极从背后攻山海关,则意味辽师和宁锦防线的覆没。只有直接援京勤王为上,但在没有皇帝诏书进京则是灭族之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袁崇焕毅然奔上勤王不归路。

10月29日,后金军兵临遵化,辽师先锋赵帅教急驰350里达三屯营,被拒入。只好绕道驰援遵化,途被后金军包围。11月4日赵全军战死,遵化陷,抵抗军民惨遭屠杀。次日三屯营陷。

凶信传来崇祯乱套,京城一扁惊惶。幸老将孙承宗有条不紊组织城防,日夜巡视,京城稍安。(网友赞每最危机时明皇帝都不离北京之举,愚赞同,这是崇祯在这场保卫战中的仅有贡献。)

袁崇焕,祖大寿率辽师主力“奋不顾死,士不传餐,马不再秣”快师救京,11月5日进山海关,接到快马诏书。虽说有了手续合法性,但时间差仍成为奸人话柄。

11月10日,辽师达蓟州,皇太极已离开。15日,抵通州,但又未赶上皇太极。辽师前锋6000快骑日夜奔驰120里超越皇太极,于19日晨到达京郊。正是这个一步先到,加上其他勤王部队军纪较坏,一些百姓误以为后金兵是袁崇焕带来的。奸侫乘机大肆夸张,将误传升级为谣言。

11月20日京城保卫战打响。德胜门外,勤王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候世绿战代善、济尔哈朗、岳托及蒙古旗。侯败,突围而逃;城楼卫兵发炮误中满桂军,死伤惨重,满桂负伤20多处,退入瓮城。广渠门外,袁崇焕、祖大寿9000骑战莽古尔录,阿齐格、阿敏、多尔衮、豪格等3万人,激战十分惨烈,“自辰至申,战十余里”.袁身负密箭“两肋如猬”,后金军大败,阿齐格伤重几死,阵亡和落水死者不计其数,退30里。八旗野战不可战胜神话首次被打破。

11月23 日 袁崇焕和各总兵入城,在承诺“5年复辽”的平台与崇祯二次召对,没谈出任何退敌方案。崇祯拒绝袁让辽师进城休整请求。(皇帝防将帅甚于防外敌,历来如此)

11月27日,掠郊获给养的后金军攻左安门,秋毫无犯的辽师忍耐7天饥寒,袁崇焕列阵正确身先士卒杀退敌军,代善儿子瓦格达负重伤。又夜出游击小组炮轰敌营,皇太极狼狈撤出南苑,叹“10余年未尝有此劲敌也!”

然明内斗情报却给皇太极新的希望,于是向被俘魏忠贤余党“泄露”袁“勾结后金”谎言。12月1 日袁崇焕平台入狱。

辽师千里勤王,餐风露宿却得不理解,京师卫队还用箭,滚木,大炮等御敌武器驱赶城下辽师。袁崇焕被囚后,祖大寿愤怒返回宁锦。后在母亲劝导下再次勤王。

12月1 4日后金军占永平,遵化,滦州,迁安4县。12月17日从永定门第四次攻京。满桂和新到勤王总兵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一并接战,这些军队远无辽师战斗力,满、孙亡,黑、麻俘。但后金军也伤亡惨重停止攻城。 月底,后金军被孙承宗,祖大寿打退回关外。阿敏对永平屠城,京周边集镇、乡村、参天森林皆被破坏殆尽。

1630年8月16日,。崇祯以“九条罪状”杰杀袁崇焕,自毁长城,自此“边事益无人,明亡已决。” 袁崇焕为辽事呕心沥血终年奔波,女儿竟得不到照顾饿死,抄家报告“家无余资”,唯留下的有形遗产是膘悍八旗无法逾越的辽西防御体系,后又经14年磨难,直到明亡时仍未沦陷。他和皇太极对手的惊心动魄京城保卫战算得上“闪电战”和“反闪电战”的雏形。

第二次1632年

袁崇焕冤案后,明朝廷上下继续激烈份争,生灵涂炭,百业凋零。“流寇”越剿越多。赋税也越来越多,“三饷”(练饷/剿饷/辽饷)从万历末年80万两/年追加达1960万两/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1632年,皇太极后金军蹂躏宣府,大同。这是明几百年保卫北京要塞,但万历起边务废驰,不堪设想一击,被屠惨重。

来自榆林增援明军李自成部途中哗变,投入高迎祥农民军。

第三次1636年

时皇太极建立大清。推新政,版图扩大与明相近,形成以满族为中心多民族共同体。而明方,据张文衡奏皇太极言:“彼文武官员,俱钱买。文无谋,武无勇。管军者,克军钱,管官者,克官钱。军士不聊生…..反趁勤王,一味抢掠,‘鞑、贼是梳,我军如篦’。兵马如此,虽多何益!”

1635年,李自成打到凤阳,毁明皇祖陵。次年高迎祥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震怒的崇祯调兵遣将,倾力围剿。清军乘虚于1636年5月从蒙古入关耀兵京畿,在北京周围攻陷城堡,焚毁村庄,屠杀官民,掠夺财物,战56次,克16县,虏人畜17万。明高启潜、张风銮、芮书梁军不敢邀战,如马场观众坐视清铁骑环京奔驰,阴纵之归。9月清军还,“艳服乘骑,奏乐凯归”,还在京郊砍木书写“各官免送”以戏藐大明王朝。

第四次1638年

皇太极遣多尔衮、岳托从墙子岭侵入密云,密云总督醉酒未醒。攻昌平,总兵剃发投降。攻定兴,鹿善继守7昼夜殉国 。史赞“捧一篑以塞溃川,挽杯水以浇烈焰”,现志士仁人之骨气。清军克通州后,多尔衮看透明朝无能,断决定继续深入明腹地,分两路沿太行山东麓和大运河两路南下。

西路至孙承宗家乡高阳,孙已辞官数年,本无守土职责,仍率全家及乡民拆房守御,城破,孙承宗拒降,投缳而死,时76岁,其家男女50多口殉国。诚“高阳悲歌”

清军至吴桥,知县缒城逃。训导同兵民守3昼夜殉国。

崇祯遣杨嗣昌选率杨国拄、王朴、虎大威、卢象升增援达巨鹿,卢象升正逢父丧戴孝出征。拜告:“吾与尔受国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属下 5000皆号泣。但杨嗣昌正忙镇压农民军,无心与清军作战,不理卢会歼方案。清军至王朴先逃,交战中左右翼虎大威、杨国拄亦逃。卢象升兵“刃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怎奈孤军如雪球进沸汤,顷刻全没,卢象升中3刀4箭仍手击数十敌,牺牲时39岁。

1639年1月东路清军经顺德、大明南下,刘宇光、陈新甲明军只尾随而行。清军达济南,城破,张秉文等战死,德王被俘,全市惨遭焚劫,积尸13万。各路援军皆不救援。

清军这次侵犯历时5月,转战2000里,克1府3州55县。岳托、马瞻、公和尔本死于军。满载而归,经过一路,“遍躁畿内,民多残破”,“荒草寒林,无人行踪。” “一望荆棘,四郊瓦砾”。这年农民战争正值低潮,有大量明军对敌呈包围态势,可除卢象升外尽如高速公路行驶,保持距离不敢“碰车”,阴纵其归,真气数尽耶!

第五次1642年,

1641年4月清军包围祖大寿锦州,2万辽师渐绝境:“围三月,粮尽,杀人而食,折骸而炊”。崇祯派洪承畴率王廷臣、曹变蛟、邱民仰、吴三桂13精锐部队救援。拉开萨尔浒后明清最大之战.

这支援军是明王朝统治支柱,洪承畴以对付中原农民军很有效之密集纵列前进,7月28日抵松山,初交多尔衮、豪格失利。皇太极带病出征,8月12日迂回克塔山围明援军,明军战亡、投海、被俘超10万,残余困松山。1642年2月28日,松山守将夏承德擒洪承畴投降。祖大寿闻援军覆没亦投降。松锦大战明军丧失15万最后精锐,再也无力组织大战役了。

同年关内形势也急剧恶化:李自成反政府武装壮大,襄阳失守,朱仙镇惨败,开封被围,黄河溃堤,千里泽国。清军于1642年10月破长城第五次进掠中原。

这次进掠几乎没遇重大抵抗,先破蓟州、临清、河间。抵馆陶,兵民用新战术:每垛口5人,2钩3刀,将登城清兵钩住腿砍毙,杀伤多敌,馆陶得保。

清军经青州抵兖州,知府请求鲁王捐财助守被拒,城破鲁王及其家财为清军获。1643年1月,开州、东昌、莱阳先后陷。至潍县,巡抚张忠“病躯木床,卧当矢石”,“城中竭力一心,老幼妇搬运砖石财米,木石尽,拆房助,炮子尽,碎锅酬。” 潍县幸免。

3月2日,清军破顺德,孔嘉战死.4日攻德州不克。转下乐胶、庆云。3月12日陷南宫,时春草满野,嘉禾遍地。清军解鞍牧马,纵掠财物。一月无明军攻击,密探出周围城镇无盘查。若非皇太极病重恐乐不思归了。

4月清军经莱、登州和莒、沂两路北退。崇祯命周廷儒拦截,周不敢战,“惟与幕下饮酒娱乐,腾章奏捷”。18日两路清军在密云汇合,与八镇明军交战,八镇皆逃。

此清军入境历时8月,如无人之境,破3府18州67县,擒6亲王,上交财物黄金12250两,白银2205277两,珍珠4440两,绸缎52230匹,虏人口普查7万,牲畜55万。阿巴泰特令走卢沟桥过,车驮马队,长30多里,15天才过完。卑劣的京城明军,在城楼上不发一炮一矢,目送清军满载而归。

影响

清有了更高威名更大实力,成为入主中原基础。另一方面,将官争财分利,士兵私藏掠物,也成八旗堕落的起点。

明空前浩劫,灾难巨大。当年北京瘟疫“死亡昼夜加继,阖城惊悼”,“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奄奄待毙。

但中原出现无数有志之士为民分忧,明知无救仍舍生救国可歌可泣事迹。大量精华也因此牺牲,以后多年反清斗争大都在南方进行。远期历史伤痕难以估计。

㈢ 一个汉兵敌五个匈奴兵,秦汉时代的中国有多牛

提起来中国古代,人们总爱提到汉唐雄风,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和同时代比较,秦汉时代的中国是无与伦比的强大,这种强大是从软实力到硬实力的全面强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秦汉时代中国强到什么程度。






汉武帝晚年,政局不稳,太子刘据害怕自身不保,因此在首都发动了一场叛乱。

刘据打开长安武库,将兵器铠甲取出来,分给长安城中的百姓。

刘据宣称:天子在甘泉宫被奸臣劫持,我带着你们救驾。

结果刘据带着这几万临时武装起来的首都平民百姓,和汉武帝派来的汉朝正规军激战五天!血流成河!

直到最后汉武帝用攻心战术,百姓知道了真正谋反的人是太子,这才离开他,叛乱才被平定。

这相当于,现在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由美国副总统临时发放轻武器给首都平民,然后和美国精锐部队激战五昼夜不分胜负,直到美国总统亲自下令才解决,差不多一个性质。

你们说秦汉时代中国猛不猛?

㈣ 有多少中原子弟兵集结完毕奔赴郑州

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7月21日消息,驻豫火箭军某部近200人携带皮划艇、救生衣、锹、镐等必要救生器材完成集结,奔赴郑州抢险救灾。

此外,据解放军报20日消息,河南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发生城市内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中部战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派出前方指挥部,指挥战区驻豫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3000余人、车(舟)装备80余台(艘),在10个地域同步投入抢险救灾。

河南暴雨已致25死7失联

7月17日以来,河南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其中,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郑州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月21日下午,河南省召开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援最新情况。

截至目前,此次暴雨已经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联,紧急转移16万余人。在发布会开始,参会人员为不幸遇难者默哀。

以上内容参考经济观察网-中原火箭军集结完毕,奔赴郑州

㈤ 三国时蜀汉北伐中原,为何总是兵出祁山,而未沿着汉水河谷东出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吸气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如果直攻长安的话,能否取的长安这座易守难攻的城市暂且不论,就是侥幸攻下来,下一步就会陷入曹魏的河南方面军与西凉方面军的夹击中,诸葛兵少于曹魏,结果肯定是失败无疑. 其实,各位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早在刘备称帝前后,北伐的第一个目标就定位在西凉了。

如不是西凉,刘备为什么只封马超为凉州牧,而别人都未封其余的州牧;刘备取西川后按与东吴的条约是还荆州,而他赖着不还荆州的托词就是取凉州后还荆州,这两方面印证着取中原的总计划是要先取西凉,再攻长安,而后出潼关取中原.诸葛亮再此后的六出祁山,目标大抵是如此.他在执行刘备的计划而已。

㈥ 为什么南方民族没有像北方的民族一样频繁侵扰华夏中原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这其中有过无数政权诞生,也有无数的政权凋零,决定这一切结果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政权向另一个政权发起战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凡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战争,从来都是从北方向南方统一,从南方向北方统一的政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只有一次,那就是明朝。为什么我国古代时总是北方统一南方呢?


图片:躲避灾祸出现的迁移剧照

除了明朝能够完成从南方向北方统一的壮举,其他时候南方的政权能够将南方自己一方统一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且南方进行统一之后,还能够和北方进行僵持的,就已经做的非常好了。想要统一南北两方,基本上是难如登天。

㈦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是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的剧情简介· · · · · ·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改编。

《三国演义》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T_TC7DZEEsSqndT7dXpN9w

?pwd=cpvi 提取码: cpvi

㈧ 成吉思汗从哪里发兵进攻中原

蒙古人素来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有时还千里奔袭,不一定从哪里的
再说楼主的问题很含糊,没有说大约什么时期,中原又是指占领长江以北的金国还是指南宋(似乎他没打过?)
进攻中原(金国)一直持续了许多年的,没有固定的发兵地点

㈨ 高呼北伐中原的诸葛亮,他为什么要一趟趟地往甘肃跑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对于诸葛亮来说,高呼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

就曹魏来说,一旦失去了陇右、陇西之地,想要守住关中之地,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了,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连曹魏皇帝曹叡都要御驾亲征,来到长安的重要原因,这说明曹魏上下也意识到诸葛亮进攻甘肃的毒辣之处了。总的来说,蜀汉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已经无法直接进攻中原了。因此,在北伐曹魏的行动中,诸葛亮采用了先攻打陇右、陇西,再图谋关中,最终直指中原的方案。当然,非常可惜的是,在马谡大意失荆州后,该计划伴随着曹魏对于雍凉地区的重视,已经很难实现了。

㈩ 为何华夏大地,到处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哪里都是天下第一雄关

山川网:小川自小就对地理十分着迷,小的时候翻看一些关于地理类的资料时,最常看到的关于一城一地的形容词,即“此诚兵家必争之地也”。刚开始的时候,只要看到这句话,小川就会很兴奋,认为一定要着重研读。但是后来小川就发现,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在华夏大地上的数量,也忒多了点。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到处都分布着“兵家必争之地”。后来小川也理解了,一方面谁让咱们华夏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好地方确实不知道比弹丸小国多了多少倍。另一方面,城市营销这种事儿,看来打老祖宗那会儿就被玩得炉火纯青。一城一地的地方官如何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做到会叫的孩子有奶吃呢?那就得跟皇上说,我这儿可是兵家要地,皇上您说什么也得多给我分点兵马粮草什么的不是?

对“兵家必争之地”看腻了以后,小川又开始对中国的关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经过研究以后。纳尼,就连“第一关”的这个名号,全国都已经是四处开花了?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我们先来说说这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这个“天下第一关”的名头来历呢,众说纷纭,就连目前山海关城楼上悬挂的这块“天下第一关”匾额的书写者是谁,目前也没有定论。一说是明代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此说见于清光绪四年编纂的《临榆县志》。二说是明代嘉靖年间武英阁大学士严嵩所题,此说见于1933年出版的《榆关抗战史》。当然也还有三说和四说,只不过传的实在是有些没边没样,这里小川也就不在累述。

山海关作为明长城的东部第一座关隘,其实其军事上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明朝中后期。明朝中期的北部主要威胁来自于瓦剌,从方位上说,主要戒备北京的西北方向。着名的由于谦(不是抽烟喝酒烫头那个)领导的北京保卫战,正是由于明英宗土木堡大败被俘后,瓦剌携战胜之勇,以英宗为挟,兵分两路进逼北京。一路经宣府破居庸关,一路经大同破紫荆关,最终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山海关,还没有真正崭露头角。

而到明朝后期,大明的主要威胁则变成了女真。山海关在明清之争期间,为什么如此重要,并且有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呢?小川提一个人,明末大名鼎鼎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袁崇焕抗金前期阶段的重要胜利,如宁远(今辽宁兴城)大捷、宁锦(今辽宁锦州)大捷,其战斗地点都位于今辽宁省境内。而今天辽宁与河北两省的交接,仍旧是山海关。山海关,对于大明王朝而言,就是防守女真的最后防线。失了山海关,女真铁骑基本就可以畅通无阻,兵临北京城下。

对于明末清初的明与清之间,山海关的确就是“天下”的代名词。谁拥有了山海关,谁就拥有了关内的锦绣中华万里江山。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又是一个“天下第一”。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守护的,是着名的河西走廊。其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部是祁连山脉,祁连山脉的冰川融雪在山脚下形成了一片带状的绿洲,成为连接新疆和中原必经之路,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丝绸之路”。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使整个河西纳入西汉版图。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此来保卫这条交通要道。甘肃省的名字也是来源与其中的两个郡,即张掖的甘州,酒泉的肃州。

而目前甘肃省内连接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的交通要道,即G30连霍高速。其线路的走向,依旧和古代的河西走廊方向一致。事实上,很多当下中国境内的重要交通枢纽要道,其走向,依旧和曾经的中国古道重合。足以见,这些道路自古以来的重要性。

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着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小川在之前的《为何得山西者易得天下,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山西篇)?》曾较为详细地介绍过山西和大同的重要地理与军事价值。而这个雁门关,就是扼守大同盆地与太原盆地的重要关隘。

古代失了大同则太原危矣,而失了太原也就意味着失了山西,则华北、关中、中原都将危矣。而华北、关中和中原都丢了的话,那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偏安政权――南宋。而南宋最终的结局,大家都是清楚的。

此外,还有天下九塞(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有始》),泛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

还有,中国四大名关的说法,即山海关、嘉峪关、潼关、友谊关。

最后,贴上一幅中国的重要关隘分布图。图上每一座关隘的背后,都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而兵家必争之地背后,则是数千年来,无数中国民族儿女,为了保卫家园,保卫民族的抗争史与血泪史。

顺带说一句,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周围分布的险关之多,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认真看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