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谷“稻、黍、稷、麦、菽”中分别指什么
一、稻即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培品种极多。以成熟颖果入药。味甘,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
(1)稻是什么作物图片扩展阅读: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2. 稻麦黍菽稷分别指什么农作物
稻麦黍菽稷指的是五谷,其中稻指的是水稻,麦指的是小麦,黍指的是黄米,菽指的是大豆,稷指的是小米。
五谷指的是古代的五种谷物,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第一种说法中有稻无麻,第二种说法中有麻无稻。
相关信息
据史料记载,最早种植“五谷”的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增多,并且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井田制”实行集体劳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统,人们开始使用粪肥、绿肥,以及草木灰。这些条件使得商周时期的农业进一步发展。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3. 五谷中的稻,黍,稷,麻,豆分别在现代指的是什么东西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麻主要是用来农作生产的,他的茎皮,经沤制可以做绳子(麻绳),麻衣,麻纸等,很耐用。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有点木质的感觉,目前皮与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
菽: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4. 五谷“黍、稷、麦、菽、稻”分别指什么
五谷“黍、稷、麦、菽、稻”分别指:
1、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2、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3、麦,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等种类。
4、菽: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5、稻,是一种禾本科的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贯指淡水稻)。
(4)稻是什么作物图片扩展阅读:
1、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五谷粮食画是五谷文化的最高艺术体现,是五谷文化的艺术写照。
2、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3、五谷杂粮糊,是由各种养生的五谷原材料低温烘焙熟后磨成的粉,未经膨化,在加工过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剂,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
4、谷类主要是指植物的种子。它包括稻米、小麦、大豆等及其他杂粮,比如小米、黑米、荞麦、燕麦、薏仁米、高粱等。 谷物通过加工为主食。它主要给人类提供的是50%~80%的热能、40%~70%的蛋白质、60%以上的维生素B1。
5. 水稻是什么作物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毫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粒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
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
6. 黍,稷,麦,菽,稻分别指什么
1.稻 (四声)
指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
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
2.黍shu (三声)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
3.稷 ji (四声)
小麦,或五谷(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的总称。
4.麦mai (四声)
①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小麦|大麦|黑麦|燕麦。
②专指小麦
5.菽shu (一声)
豆的总称。
简介
稻黍稷麦菽统称为“五谷”,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7. 稻谷是什么样子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学名:Oryza sativaL.)。
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
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中国科学家群体对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见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农民胡代书发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8. 五谷“黍、稷、麦、菽、稻”的俗称分别是什么
稷指的是小米,又称谷子。稷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后来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黍就是现在北所称的黍子,也叫黄米。《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可称黍在上古时也很重要。
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大麦叫麰,又叫来牟。菽就是豆。上古称菽,汉以后才叫豆。
麻就是大麻子,古代也作粮食作物以供食用,后世还有吃麻粥的。但麻不是主要粮食作物。后来的麻指称丝麻或桑麻,那是一种植物纤维。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8)稻是什么作物图片扩展阅读
1、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我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现在东北地区水稻较为上乘,东北大米已成为我国大米中最为好吃的一种。
2、如今随着交通速度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频繁,农作物的种类也丰富起来,如玉米、花生都是明朝之后引进我国的,不过水稻依然是主要的粮食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