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真的有李岩这个人吗李自成手下李岩是个怎样的人
李岩很有可能是虚构的。因为根据史记记载,李岩不仅神机妙算,胆识过人,他的智勇双全更是让他成为了李自成麾下传奇的人物。可以这样说,李自成能够推翻明朝,做了大顺的皇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李岩。
史料里面说到,李岩是一个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谋士,他的出现不仅替李自成打赏了名号,在他的聪明才智下更是让李志成一呼百应,获得了万民的拥戴。李岩每次为李自成出谋划策,救李自成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他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日渐加大,但是最后李自成却听信谗言,将他手上这样一个完美的谋杀给杀害。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功高过主”,引起主上的忌惮,就跟刘备和韩信的关系一样,最后落得惨死街头。所以不管是做人,还是替人效命,都不要太过去锋芒毕露。
B. 第一代青春美少女:蒋中一,胡晶,辛莘,刘莹,李岩,谁有相关资料
几年前她们就已走红了!想不到现在迅速在演艺圈消失。本来她们都是大有前途的,却过早地结束了艺术青春,实在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美少女”创办人陈丽卿日前谈及第一代美少女的命运时,声音有些哽咽……
陈丽卿早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原是东方歌舞团的歌唱家,后旅居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她回到北京,成立了“青春鸟影视艺术发展中心”,赴全国各地选拔演员,最后定下蒋中一、胡晶、辛莘、刘莹、李岩等5名歌舞形象俱佳的少女,1995年9月,“青春美少女”队在北京诞生。美少女成立后不久赴日本交流演出,用中、日、英三种不同的语言演唱,引起轰动。1997年4月她们在日本出版了摄影集和CD专辑,日本的新闻媒体作了全面报道。在国内,她们先后应邀参加央视《综艺大观》、《艺苑风景线》、春节联欢晚会、心连心艺术团赴香港演出等大型演出文化活动。又在凤凰卫视、日本富士电视台的大型晚会中频频露面。
挖“墙脚”毁了第一代
1998年春天,第一代美少女上了“背背佳”广告,或许是红得太快了,北京、广州许多影视公司、唱片公司都来挖“墙脚”,这些孩子当时才十六七岁,经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不久便与陈丽卿翻脸了。陈丽卿说,最令她痛心的是她最看重的蒋中一。蒋中一组队不久即在全国多台文艺节目和多部电视剧中亮相,并飞往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演出。陈丽卿倾尽全力培养她。想不到,1998年9月19日下午,蒋中一的父母从辽宁来到北京,突然将女儿带走,让陈感到非常震惊。蒋中一的父母认为女儿进队所交的2万元太贵了。蒋中一走后,李岩、胡晶、辛莘、刘莹等4人,不久也因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了美少女队。据陈丽卿说,5名第一代美少女当时被录取时,每人向公司交纳了2万元保证金和5000元学杂费,2万元保证金将来是要退的,5000元学杂费根本不够开支,仅到日本培训,吃、住、行包括往返飞机票,每人就花费五六万元。5位美少女的突然出走,让美少女品牌遭遇挫折。1999年10月27日,“青春美少女队”成员李岩、胡晶、辛莘、刘莹,以非法办学的指控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把陈丽卿告上法庭。
有人堕落当“二奶”
解散后,蒋中一等人都在北京求发展。然而,三年多时间过去了,5名美少女至今没有一个单飞成功。当初把她们挖过去的公司,也并没兑现当初的承诺。据了解,随着年纪增长,美少女中有的人成了大款的“二奶”或情人;有的在京城漂泊,等待发展机会;也有的人无奈回到家乡,改行另求前程。第一代美少女,从此成为演艺圈的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今年3月的一天,陈丽卿突然接到其中一位女孩的电话,她哭诉说:“陈阿姨,我真的好后悔呀!那些人说要投巨资包装我,全是骗人的话,三年过去了,我现在一事无成。”
“美少女”有了第三代
第一代“青春美少女”散伙后,不久陈丽卿又组成了“青春美少女二队”。然而,刚刚组建仅3个月,王多、张之夏、李玉伶几个女孩对外宣布脱离“美少女二队”。3位成员声称,离队的重要原因是不愿做“一队”的“影子”。陈丽卿又经过一年多努力,成立了第三代美少女队,她们表演的新编歌舞《青春鸟》,大受欢迎。“第三代”打榜歌曲《新世纪女孩》一度登上了全国原创歌曲总评榜第三名。
杜恩湖
C. 李岩的资料
共两部分,摘自不同地方,只能初见一些情况,可能离你的要求还比较远:
一、
李自成离开商洛,到河南的时候,河南正发生一场大旱灾,成千上万饥民到处流亡。李
自成一到河南,饥民听到李闯王出山的消息,纷纷前来投奔。
有一天,一群饥民拥着一个读书人模样的青年来找闯王。李自成询问来历,知道那青年
名叫李岩(又名李信),刚被大家从河南杞县牢里救出来。
李岩本来是杞县地方一户富户人家的儿子。前几年,当地灾荒闹得凶,好多农民断了
粮。李岩拿出家里的一些粮食,接济断粮的穷人。对于一个富户子弟来说,这样做是少见的。
所以,穷人们觉得李岩为人不错,称呼他“李公子”。
杞县连年灾荒,穷人已经苦得过不了日子。但是,县官照样派差役向穷人逼税逼债。李
岩怕逼出事来,去见姓宋的县官,劝他暂时停止征税,还希望他拨出一部分官粮借给饥民。
县官对李岩说:“上司向地方派军饷,催得紧。我不问他们要税要租,拿什么交帐。再
说,官仓里的粮食早就空了,拿什么借给饥民。要借,只有请你们几家富户人家出粮了。”
李岩见县官不答应,回到家,打开自家的粮仓,把二百多石粮食拿出来让饥民分了。
闹饥荒的百姓见李公子肯捐粮,很高兴。但是受灾的百姓多,光李家捐粮也不顶事。有
人想个主意,聚集几十个人到别的富户人家去请愿,要他们学李家的样儿。
那些富户人家不但不同意,反而向上门的饥民瞪白眼,说家里根本没粮。饥民一气之
下,闹了起来,冲进一个富户的粮仓,把他家的粮食分了。
富户们发了慌,纷纷向县官哭诉。县官说:“这不是反了吗?”立刻派了几名差役拿着
他的令牌前去制止,还扬言说,如果再聚众要挟,一定要重办。饥民们正在气头上,哪怕你
县官硬压。他们揪住差役,把令牌扔在地上,砸得粉碎,还拥到县衙门前,嚷嚷说:“我们
没有粮,早晚得饿死,不如跟你们拼了吧。”
县官一听饥民要暴动,吓得躲在县衙里不敢出来。他一想,还是李岩跟饥民有点来往,
就赶快派人把李岩找来,请他想个办法。
李岩说:“你要不出乱子,只有赶快停止逼债,劝富户人家捐粮。”
县官没办法,只好勉强答应。聚集在县衙外的饥民听说李岩已经说服县官捐粮,才平息
了气愤。有人说:“大伙先回去吧。要是过几天再不见他们拿出粮来,再找他们算账!”
哪料饥民一散,县令就翻悔了。他想,不向饥民逼税,虽然解了眼前的急,可上司催起
来怎么办,自己的乌纱帽还保得住?他左思右想,就恨起李岩来,认为现在饥民闹得这样
凶,全是那姓李的惹出来的。他立刻叫个办案的师爷写了一份公文给上司,诬告李岩收买民
心,想要造反。
这消息泄漏了出来,人们都替李岩担心。附近林子里,有一支农民起义队伍,带头的青
年女子,是江湖上卖艺的,人们叫她红娘子。红娘子平时听到李岩捐粮救灾的事,十分钦
佩,现在听说李岩有遭害的危险,就到李岩家里,把李岩带到林子里躲避。
李岩开始并没弄清红娘子的本意,后来一听红娘子要把他留下,参加起义队伍,就不愿
意。没多久,从红娘子那里偷偷地跑了回来。
李岩一回家,那如狼似虎的差役早就带着脚镣手铐等着他,一见李岩,就七手八脚把他
铐了起来,带回县衙审问。
杞县的百姓听到李岩被捕,说:“李公子坐牢,咱们难道能眼睁睁看他受苦不去救他?”
红娘子听到消息,也带着队伍来了。一大群饥民跟着她,拿刀的拿刀,使棒的使棒,一
起攻打县衙门。
县官和差役一看起义队伍人多势大,料想抵挡不住,都溜走了。红娘子和饥民一起,打
开牢监,把李岩救了出来。
到了这步田地,李岩觉得回家也没有出路,才听从红娘子的劝告,跟起义的饥民一起投
奔李闯王。
李自成弄清了李岩的情况,知道李岩虽然是富户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也是个受迫害的;
再说,起义军正需要找个谋士,就把李岩留在营里。李岩也早就知道李自成是个很有抱负的
英雄,也就一心一意帮李自成推翻明王朝。
起义军队伍壮大以后,李自成着手整顿部队,严肃纪律,还接受李岩的建议,提出“均
田免赋”(“赋”就是税收)的口号。李岩派出一批起义兵士打扮成商人模样,混进官军占
领的城里,逢人就宣传:“李闯王带的队伍是挺讲纪律的,不杀人也不抢东西。”人们对官
军的杀人抢劫,早就恨透了。现在听说李闯王的队伍纪律严明,自然向着李闯王了。当地的
农民还传唱着一些歌谣,也是李岩编的: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一升的十分之一),近来贫汉难求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人民的支持,在杀死福王朱常洵之后,又在河南接连打了几个大胜
仗。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打死明朝督师、兵部尚书孙传庭,没多久就占领了
西安。
二
李自成为何要杀谋士李岩?
明末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有一位着名的谋士李岩,他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为起义部队赢得了民心。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失色,同部下商议对策。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附近的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敢暴乱者,也能及早收拾它。另一谋士牛金星要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闯王当时没有回答。不久,闯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图,这时牛金星向闯王进言,要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闯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这段记载虽有首有尾,但对李自成杀害李岩的原因交待得并不清楚。“恐怕李岩另有所图”究竟是何意?也许从李岩的身世能看出一点端倪。据正史记载,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人,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参加科举考试得中举人。因为力劝当地官府停征苛捐杂税,并拿出家中存粮赈济灾民,得罪了地方政府和豪绅,被捕入狱。李自成部队攻破杞县时,被救出狱,因而投降李自成,后因功绩被封为将军。从史料记载看,李岩出身于显赫的家族,与农民起义军本来就是不同的阶级出身。开始时他可能因为才能而得到李自成赏识,但李自成终究是农民出身,有其阶级保守性。后来李岩越是显露才华,他越是不高兴,甚至怀疑有一天李岩会取自己而代之,因而动了杀机。
当然,这样解释李自成为什么杀害李岩不足为据,仅仅是猜测之辞。
参考资料:《上下五千年》
回答者:语者无语 - 童生 一级 11-2 13:18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100% (3)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su9a
评论者: zongtong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1 条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3月,中原大地上一片刀光剑影。首先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在攻占了西安后,一路摧枯拉朽,经山西,出居庸关,居高临下攻下了北京城,明王朝宣告灭亡;其次是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打开了东北的大门,引清兵入关,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满族贵族建立了清王朝,使得中国历史翻开了清初的一页。封建文人在劫余乱后,纷纷着述,开始了对明末历史的追述和研究。这些封建文人,或直笔,或增饰、或以闻传讹、或相互抵牾,终于留下了诸多疑案。关于大顺军李岩其人,即因史籍记载的不同,300多年来,域以为“子虚乌有”,或以为确有其人,众说不一。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诸多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比较一致地肯定,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举人,是魏忠贤党羽、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崇祯时,因魏忠贤案,李精白入狱判刑,李岩即家居未仕,人称李公子。时值河南大旱,灾民惶惶呼救,李岩遂力劝杞县府宋知县停征赈济,又出栗赈灾,被诬下狱。后又被灾民攻破县城,劫狱后,杀知县,逼上梁山,投奔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用为谋主,赐名李岩。
关于李岩投奔李自成起义军一事,无名氏《梼杌近志》有传奇式的记载,不妨迻录于此:“崇祯末,流寇四起,绳妓红娘子乱河南,虏杞县举人李信去,强委身之。信不从,逃归。有司疑信,执下狱。红娘子来救,城中民应之,信仍归红娘子。遂与李自成约为兄弟,决意为逆。李信妻汤氏劝不听,缢于楼,面色如生,不知何时死。”李岩入李自成军后,曾荐河南卢氏举人牛金星,牛又荐举阴阳先生宋献策。李岩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攻下北京后,又派兵保护明懿安太后和河南状元刘理顺,借以稳定社会秩序和收买人心。其最后被杀,是牛金星谗言的结果。
史家们认为,上述史籍的作者,大多是治学严谨、颇有影响的学者,如顾炎武,他在《明季北略》中也肯定了李岩其人其事,他的记载应该说是可信的;又如《明史》,亦应视为信史,记载李信入伙李自成起义事也颇为细。这是其一;其次,上述史籍的成书时间,大多是在清顺治和康熙年间,距大顺军的失败时间不远,作者完全有条件广泛接触当时曾亲历其事、亲见亲闻的当事人,故李岩确有其人,应是可信的。近人郭沫若、范文澜等均持这一观点。
持不同意见、最早提出此案的是清初学者郑廉。他在《豫变纪略》中说:“杞县李岩,则并无其人矣。予家距杞仅百里,知交甚夥,岂无见闻?即不幸而陷贼者,亦未闻贼中有李将军杞县人。不知《明季遗闻》何所据而为此也。而《流寇志》诸书皆载之,不知其为乌有先生也。”此后,论者从李岩的籍贯、家世及其在杞县举义的事迹等方面作了考察后认为李岩确无其人。证据之一是:除《豫变纪略》的作者、“距杞仅百余里”的郑廉否认李岩外,清初河南《杞县志》、《开封府志》的纂修者也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第二,李精白不是杞县人,而是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无论是在做官、还是削职之后,其均未迁居杞县;第三,李岩不是李精白之子。这一点,在《杞县志》和《颍州府志》中均有记载;第四,李岩在杞县劝赈举义的事迹,也属虚构。因检诸史乘,崇祯时的杞县知县,从四年至十三年间未有一个姓宋的;其间的杞县知县,并非有人死难,杞县城也从未为义军攻破。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野史、笔记、小说,甚至包括《明史》的纂修者在内,都众口一辞地把李岩说成是杞县人,是李精白之子呢?论者又进一步认为,这首先是明末统治者为仇视、诬蔑农民起义军的需要而捏造的。因李岩为自成“谋主”,而李岩则是李精白之子,李精白为逆案中人,海内之所切齿,故一闻有李氏从贼者,皆曰:“此必李精白之子也”。从此,“以讹传讹,遂登史策”。其次,抬出李岩,实为贬诋李自成,其始作俑者是西吴懒道人《剿闯小史》。实质上,早期传说中的“李公子”,即李自成本人。《剿闯小史》创造出“李岩事迹”后,为统治者所认可,即通过各种渠道渗进史籍,《明史》纂修时,正值清初文字狱锻炼的高潮,自然没有人矫枉,“李岩”就从本无其人,成了确有其人。
在明末的历史上,有两个妇女的事迹行踪,特别引人注目,至今还吸引着研究者们的兴趣。一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之爱姬陈圆圆,另一个便是明末农民起义高级将领李岩之妻红娘子。
最早对红娘子作过一番研究,并认定红娘子确有其人的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引用《明史·李自成传》中的记载:“会绳妓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说的是江湖卖艺的杂技演员红娘子造反后,看中了杞县举人李信(岩),一定要嫁给他。李岩开始放不下举人公子的架子,不肯就范,在被迫做新郎后又逃跑,被官府抓进监狱。红娘子率领杞县饥民,攻破杞县城,把李岩救了出来,结为夫妇,又劝李岩投奔李自成。这个故事颇有戏剧性,因此使郭沫若一直念念不忘,想改为历史剧。三年后,他在《关于李岩》一文中还提到,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对李岩和红娘子逸事的叙述,“颇引起读者的注意”。后来他又在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发现了有关李岩和红娘子的一些记载,内容与《明史》中所述无甚出入。因此,他认为《明史》中的记载可能就是根据吴梅村等人的着作写成的。
解放以来的研究证明,绳妓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的故事,确实如郭沫若所言,最初见于吴梅村的《绥寇纪略》(即《鹿樵纪闻》)。吴梅村是明清之际的大诗人,声望很高,他的《绥寇纪略》成书又较早,故此故事影响较大。稍后,戴笠的《怀陵流寇始终录》、冯苏的《见闻随笔》、毛奇龄的《后鉴录》中都采用这一故事。有人认为,《明史》中的《流贼传》系毛奇龄主稿,他根据《绥寇纪略》等书,将这一故事写入了《明史·李自成传》。《明史》在官修史书中较受推崇,这个故事也就流传很广了。
明史专家谢国桢,也主张红娘子确有其人,写有《红娘子与卦子陈四》一文,引用了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中的有关红娘子记载。在他编的《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中,收集了毛奇龄的《后鉴录》。该书称红娘子为“踏绳妓也”。上述史料均为郭沫若当年所未见,但内容与《明史》中的记载也没有什么出入。所有这些记载,有一点是共同的:有关红娘子的事迹,都与李岩紧密相联而不可分,讲的都是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这件事。
前几年,史学界对是否有李岩其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顾诚在《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中认为,李岩不过是某些人虚构出来的“乌有先生”。李岩其人其事,在他家乡河南地方史料及父老的口碑中并不存在,当年,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就矢口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此外,康熙《杞县志》中,还专门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明代大学士李精白之子,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据此,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认为,红娘子破杞县救李岩出狱“绝无其事”,“这个故事是一个虚构的传说”。
有些研究者认为,李岩虽不是李精白之子,也不是河南杞县的举人,但不等于无其人和其事。因为从当时保存下来的塘报及一些在京目击者的记载看,李自成农民军中确有一个被称为“李公子”的担任都督的李岩存在。但认为即使李岩确有其人,而红娘子破城相救之说仍不可信。因为查干隆《杞县志》,在崇祯年间,从未发生过饥民攻破县城杀死知县的记载。此外,许多记载有李岩事迹的史籍,都不提红娘子。
在《绥寇纪略》等书中,有关红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末,都语焉不详。我们至今连她姓什么,都还不知道。仅知道她是一个“踏绳妓”,走江湖的杂技表演者。所称“红娘子”,恐系以穿红色衣为标志。这在明末农民起义中也并非无线索可寻。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红娘子率领的大概是一支白莲教起义军,因为身穿红衣,被称为红娘子。
红娘子的最后结局,同李岩一样,也是一个谜,按《永昌演义》中的说法,红娘子后来成了白莲教首领,在李岩死后,还见过出家当了和尚的李自成。当然,这只是小说家言,而不是历史了。
关于有无李岩和红娘子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顾诚在1984年出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重申了他的并无李岩其人的观点。而谢承仁在《李自成新传》(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一书中,则认为李岩确有其人。这两部书,都是研究李自成农民军的力作。究竟孰是孰非,只好留待专家们作出进一步的回答了。
D. 电视剧《樱桃》里面的李岩是谁
姓名:王亮 籍贯:北京 现居:北京-宣武区 生日:1999年4月9日 星座:白羊座 血型:B型 身高:155cm(成长中) 体重:43.2kg (成长中) 王亮的座右铭:先做好人,再演好戏。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王亮最喜爱的颜色:红色 王亮个人爱好:武术、京剧 、看书、骑马、滑板、剪纸、做模爱玩:汽车\飞机\火箭\大炮 在张艺谋为庆祝嘎纳电影节60周年献礼片《看电影》中饰男一号中国男孩;07年北京春晚演黎明的小时候,参加过 <非常6 +1> ...... 2012年《樱桃》电视剧中饰演李岩
E. 樱桃红之袖珍妈妈里面李岩的扮演者是
王亮
F. 李岩与红娘子是否是真实的
明代崇祯末年,河南地区连续遭受水旱蝗灾。官府的横征暴敛,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逼得老百姓无法生活,只得四处逃难,流离失所。中州大地饿殍满路,到处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悲惨景象。此时,由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河南,大批困于饥寒的农民蜂拥参加了起义军,反抗的烈火燃遍了中州平原。行侠好义的女艺人红娘子,团结和组织了一批杂技艺人与贫苦农民,在河南信阳鸡公山起义。在红娘子率领下,起义军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毁官府,破狱放囚,打开粮仓,赈济饥民,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红娘子起义军声威大振。 史书记载有“绳技红娘子乱河南”、“红娘子贼起”、“中州时讨红娘子贼”等史实。说明红娘子确实是有一大批群众拥护的一支起义军的首领。 红娘子是河南人,但原籍何处,乡居何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从小跟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史书称她是“绳技红娘子”,就是耍杂技卖艺的女演员(类似走钢丝的演员),红娘子乃因发也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她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流动卖艺的过程中,她耳闻目睹了当时的种种黑暗现象,受尽了官府、地痞的侮辱、蹂躏和迫害,这形成了她倔强反抗的性格。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她敢于跟黑暗的统治势力进行斗争,处处帮助受苦的人们,成为明末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女。 河南杞县有个举人,名叫李信,家道也算殷富,为了也仗义疏财,能文能武,曾拿出粮米救济饥民,所以在乡里中享有很高的德誉。当红娘子率起义军第一次攻打杞县时,得到了李信的大力协助,因而红娘子对他十分敬重,随后两相景慕,两情相愿,结为伉俪。但是,李信当只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慈善家,有同情人民的一面,却没有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来,所以他不辞而别,离开了红娘子的队伍。然而统治者并不容忍他的乐义好施和同情“叛贼”的行为,因而当李信回到家里之时,官府便以“谋叛”罪逮捕了他,并投进监狱。红娘子得到消息后,随即带领义军第二次攻打杞县,并一鼓攻破县城,杀了贪脏的县官,打开监狱,救出李信和被关的其他人,开仓放粮后,一把火烧了县衙。然后,红娘子和李信商量,一起投奔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从此,李信更名为李岩。 红娘子和李岩的才能与表现,深得李自成的器重。红娘子成为李自成起义军的一员女将,她带兵打仗,屡建功绩,已经由一个行侠好义的好艺人,变成一个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的巾帼英雄和女中英豪了。她的丈夫李岩也成了李自成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将领。他为李自成出谋划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并帮助李自成整顿军队,加强纪律,实行仁义的措施。对发展和壮大农民起义队伍,增强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在李自成的英明领导下,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公园),统治了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封建社会是儒家礼教统治的时代,重田轻女,视妇女为“小人”,社会地位很低,对妇女的英雄业绩本来就记载不多,对统治者的叛逆者更是隐而不书。红娘子和唐赛儿一样,都是记载廖廖,语焉不详。所以红娘子还有些什么事迹和最终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正因为如此,便有人怀疑她的存在,不能说不是传统的偏见。 但是,历史是抹不掉的,红娘子的英雄故事还是被流传下来,不断为人们所颂扬,而且将继续流传下去,成为中国妇女的骄傲!
G. 明末大将李岩其人其事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3月,中原大地上一片刀光剑影。首先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在攻占了西安后,一路摧枯拉朽,经山西,出居庸关,居高临下攻下了北京城,明王朝宣告灭亡;其次是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打开了东北的大门,引清兵入关,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满族贵族建立了清王朝,使得中国历史翻开了清初的一页。封建文人在劫余乱后,纷纷着述,开始了对明末历史的追述和研究。这些封建文人,或直笔,或增饰、或以闻传讹、或相互抵牾,终于留下了诸多疑案。关于大顺军李岩其人,即因史籍记载的不同,300多年来,域以为“子虚乌有”,或以为确有其人,众说不一。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诸多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比较一致地肯定,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举人,是魏忠贤党羽、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崇祯时,因魏忠贤案,李精白入狱判刑,李岩即家居未仕,人称李公子。时值河南大旱,灾民惶惶呼救,李岩遂力劝杞县府宋知县停征赈济,又出栗赈灾,被诬下狱。后又被灾民攻破县城,劫狱后,杀知县,逼上梁山,投奔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用为谋主,赐名李岩。
关于李岩投奔李自成起义军一事,无名氏《梼杌近志》有传奇式的记载,不妨迻录于此:“崇祯末,流寇四起,绳妓红娘子乱河南,虏杞县举人李信去,强委身之。信不从,逃归。有司疑信,执下狱。红娘子来救,城中民应之,信仍归红娘子。遂与李自成约为兄弟,决意为逆。李信妻汤氏劝不听,缢于楼,面色如生,不知何时死。”李岩入李自成军后,曾荐河南卢氏举人牛金星,牛又荐举阴阳先生宋献策。李岩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攻下北京后,又派兵保护明懿安太后和河南状元刘理顺,借以稳定社会秩序和收买人心。其最后被杀,是牛金星谗言的结果。
史家们认为,上述史籍的作者,大多是治学严谨、颇有影响的学者,如顾炎武,他在《明季北略》中也肯定了李岩其人其事,他的记载应该说是可信的;又如《明史》,亦应视为信史,记载李信入伙李自成起义事也颇为细。这是其一;其次,上述史籍的成书时间,大多是在清顺治和康熙年间,距大顺军的失败时间不远,作者完全有条件广泛接触当时曾亲历其事、亲见亲闻的当事人,故李岩确有其人,应是可信的。近人郭沫若、范文澜等均持这一观点。
持不同意见、最早提出此案的是清初学者郑廉。他在《豫变纪略》中说:“杞县李岩,则并无其人矣。予家距杞仅百里,知交甚夥,岂无见闻?即不幸而陷贼者,亦未闻贼中有李将军杞县人。不知《明季遗闻》何所据而为此也。而《流寇志》诸书皆载之,不知其为乌有先生也。”此后,论者从李岩的籍贯、家世及其在杞县举义的事迹等方面作了考察后认为李岩确无其人。证据之一是:除《豫变纪略》的作者、“距杞仅百余里”的郑廉否认李岩外,清初河南《杞县志》、《开封府志》的纂修者也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第二,李精白不是杞县人,而是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无论是在做官、还是削职之后,其均未迁居杞县;第三,李岩不是李精白之子。这一点,在《杞县志》和《颍州府志》中均有记载;第四,李岩在杞县劝赈举义的事迹,也属虚构。因检诸史乘,崇祯时的杞县知县,从四年至十三年间未有一个姓宋的;其间的杞县知县,并非有人死难,杞县城也从未为义军攻破。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野史、笔记、小说,甚至包括《明史》的纂修者在内,都众口一辞地把李岩说成是杞县人,是李精白之子呢?论者又进一步认为,这首先是明末统治者为仇视、诬蔑农民起义军的需要而捏造的。因李岩为自成“谋主”,而李岩则是李精白之子,李精白为逆案中人,海内之所切齿,故一闻有李氏从贼者,皆曰:“此必李精白之子也”。从此,“以讹传讹,遂登史策”。其次,抬出李岩,实为贬诋李自成,其始作俑者是西吴懒道人《剿闯小史》。实质上,早期传说中的“李公子”,即李自成本人。《剿闯小史》创造出“李岩事迹”后,为统治者所认可,即通过各种渠道渗进史籍,《明史》纂修时,正值清初文字狱锻炼的高潮,自然没有人矫枉,“李岩”就从本无其人,成了确有其人。
在明末的历史上,有两个妇女的事迹行踪,特别引人注目,至今还吸引着研究者们的兴趣。一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之爱姬陈圆圆,另一个便是明末农民起义高级将领李岩之妻红娘子。
最早对红娘子作过一番研究,并认定红娘子确有其人的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引用《明史·李自成传》中的记载:“会绳妓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说的是江湖卖艺的杂技演员红娘子造反后,看中了杞县举人李信(岩),一定要嫁给他。李岩开始放不下举人公子的架子,不肯就范,在被迫做新郎后又逃跑,被官府抓进监狱。红娘子率领杞县饥民,攻破杞县城,把李岩救了出来,结为夫妇,又劝李岩投奔李自成。这个故事颇有戏剧性,因此使郭沫若一直念念不忘,想改为历史剧。三年后,他在《关于李岩》一文中还提到,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对李岩和红娘子逸事的叙述,“颇引起读者的注意”。后来他又在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发现了有关李岩和红娘子的一些记载,内容与《明史》中所述无甚出入。因此,他认为《明史》中的记载可能就是根据吴梅村等人的着作写成的。
解放以来的研究证明,绳妓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的故事,确实如郭沫若所言,最初见于吴梅村的《绥寇纪略》(即《鹿樵纪闻》)。吴梅村是明清之际的大诗人,声望很高,他的《绥寇纪略》成书又较早,故此故事影响较大。稍后,戴笠的《怀陵流寇始终录》、冯苏的《见闻随笔》、毛奇龄的《后鉴录》中都采用这一故事。有人认为,《明史》中的《流贼传》系毛奇龄主稿,他根据《绥寇纪略》等书,将这一故事写入了《明史·李自成传》。《明史》在官修史书中较受推崇,这个故事也就流传很广了。
明史专家谢国桢,也主张红娘子确有其人,写有《红娘子与卦子陈四》一文,引用了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中的有关红娘子记载。在他编的《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中,收集了毛奇龄的《后鉴录》。该书称红娘子为“踏绳妓也”。上述史料均为郭沫若当年所未见,但内容与《明史》中的记载也没有什么出入。所有这些记载,有一点是共同的:有关红娘子的事迹,都与李岩紧密相联而不可分,讲的都是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这件事。
前几年,史学界对是否有李岩其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顾诚在《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中认为,李岩不过是某些人虚构出来的“乌有先生”。李岩其人其事,在他家乡河南地方史料及父老的口碑中并不存在,当年,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就矢口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此外,康熙《杞县志》中,还专门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明代大学士李精白之子,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据此,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认为,红娘子破杞县救李岩出狱“绝无其事”,“这个故事是一个虚构的传说”。
有些研究者认为,李岩虽不是李精白之子,也不是河南杞县的举人,但不等于无其人和其事。因为从当时保存下来的塘报及一些在京目击者的记载看,李自成农民军中确有一个被称为“李公子”的担任都督的李岩存在。但认为即使李岩确有其人,而红娘子破城相救之说仍不可信。因为查干隆《杞县志》,在崇祯年间,从未发生过饥民攻破县城杀死知县的记载。此外,许多记载有李岩事迹的史籍,都不提红娘子。
在《绥寇纪略》等书中,有关红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末,都语焉不详。我们至今连她姓什么,都还不知道。仅知道她是一个“踏绳妓”,走江湖的杂技表演者。所称“红娘子”,恐系以穿红色衣为标志。这在明末农民起义中也并非无线索可寻。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红娘子率领的大概是一支白莲教起义军,因为身穿红衣,被称为红娘子。
红娘子的最后结局,同李岩一样,也是一个谜,按《永昌演义》中的说法,红娘子后来成了白莲教首领,在李岩死后,还见过出家当了和尚的李自成。当然,这只是小说家言,而不是历史了。
关于有无李岩和红娘子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顾诚在1984年出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重申了他的并无李岩其人的观点。而谢承仁在《李自成新传》(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一书中,则认为李岩确有其人。这两部书,都是研究李自成农民军的力作。究竟孰是孰非,只好留待专家们作出进一步的回答了。
H. 电视剧《樱桃》李岩扮演者是谁
姓名:王亮(WangLiang) 籍贯:北京 现居:北京-宣武区 生日:1999年4月9日 星座:白羊座 血型:B型 身高:155cm(成长中) 体重:43.2kg (成长中) 王亮的座右铭:先做好人,再演好戏。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王亮最喜爱的颜色:红色 王亮个人爱好:武术、京剧 、看书、骑马、滑板、剪纸、做模爱玩:汽车\飞机\火箭\大炮 在张艺谋为庆祝嘎纳电影节60周年献礼片《看电影》中饰男一号中国男孩;07年北京春晚演黎明的小时候,参加过 <非常6 +1> ......2012年《樱桃》电视剧中饰演李岩 2011年《建党伟业》中饰演报童 2011年《浪漫向左婚姻往右》饰演范天宇 全家福 剧照
2010年《叶落长安》饰演8到12岁东京 2010年《我和我的小姨》又名《风车》饰演小晓强、 2010年《爱在苍茫大地》饰演小闻明远 2010年《8090向前冲》饰演石头 2010年 《谁来伺候妈》饰演罗虎 2010年《全家福》饰演 大勇(幼年) 2010年《我的三个母亲》中饰演小大山 2009年《不离不弃》中饰演 林林
尚敬导演百集情景喜剧《无敌三脚猫》主演小金鱼; 胶片电影《代课老师》中饰张喆(男一号), 胶片电影《四个丘比特》中饰张志远; 电影《空巢里的孩子》中饰男一号北京; 电影《尘归》中饰男一号小宝; 王小帅电影《左右》中饰白血病患者; 王文杰导演《北方有佳人》中饰王子健; 黄健中导演《大风歌》中饰小男一号汉文帝刘恒小时候; 情景剧《电脑娃娃》里《真相大白》中扮演表哥; 李小龙导演《城里城外》中饰二排长林解放; 郭靖宇导演《美丽人生》饰小范阳; 方刚亮导演《幸福像花儿一样2》(又名《桃花灿烂》)主演斌斌;
剧集剧照(16张)陈武健导演《再婚的女人》主演涛涛; 乌兰塔娜导演电视剧《暖春》主演小三; 安战军导演《将门风云》饰小和平; 徐庆东导演《无限生机》(又名急诊室风波)中饰患者浩浩; 《蒙子历险记》中饰小顺子; 《全托宝贝秀》中饰主演可爱宝贝 《野百合也有春天》饰小苏征; 《女人不哭》中饰小海天; 《海之泪》中饰小男一号小童,荣获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展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