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什么植物,能吃吗
小蓟---能吃,药物
刺儿菜(学名:Cirsium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米至265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考证
出自《本草经集注》
1.《医学衷中参西录》: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2.《中药志》:历代《本草》对于大蓟与小蓟形状与生态的区别为:大蓟生山谷,较高大,叶皱;小蓟生平泽,较矮小,叶不皱。再结合《证类本草》的冀州小蓟及《救荒本草》刺蓟菜图,均似刻叶刺儿菜C.Setosum。《本草纲目》的小蓟图颇似刺儿菜C.Segetum。《本草纲目》的大蓟图及《植物名实图考》的大蓟图均似蓟Cirsiumjaponicum。而《救荒本草》的大蓟及《植物名实图考》的小蓟图则均似飞帘Caruscrispus。由此可见,历代《本草》所指大蓟,主要应是蓟Cirsiumjaponicum,而小蓟则为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与刻叶刺儿菜C.Setosum。此外,其他近似植物如飞帘Caruscrispus等亦有当大蓟或小蓟用的。
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锯锯草(常见农村用来喂猪)小刺盖、 萋萋芽(安徽北部等地方叫法)、刺牙菜(河南省北部叫法)。
药材基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
采收储藏
5-6月盛开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2. 刺角芽学名是什么
刺角芽是一种我们在北方地沟边常见的小型绿植物,它的学名叫“大蓟”,实际是一种中草药,用于活血。其花蕊成果后可食用,叶子两侧带刺,不可吃。
3. 刺菜又名刺角草是什么样的
刺菜为多年生草本;卵形或椭圆形叶子互生,边缘有刺,两面有白色丝状毛;夏季开紫红色花,头状花序顶生。
刺菜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刺菜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
(3)刺角芽张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刺菜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外,几遍全国各地。分布平原、丘陵和山地。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间,海拔170-2650米。欧洲东部、中部、苏联东、西西伯利亚及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波兰。
刺菜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长3毫米,宽1.5毫米,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花果期5-9月。
4. 什么野菜梗上都是刺求图片
刺角芽,刺儿菜,民间俗称刺角芽,为菊科蓟属的植物。
5. 这是什么植物
图片上的植物为:蒲公英
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6. 什么植物
小蓟。
7. 这是什么植物
刺儿菜,学名小蓟
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2650米的地区,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中文学名
小蓟
拉丁学名
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别称
刺儿菜
二名法
Cirsium setosum
界
植物界
药源相关
考证
出自《本草经集注》
1.《医学衷中参西录》: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2.《中药志》:历代《本草》对于大蓟与小蓟形状与生态的区别为:大蓟生山谷,较高大,叶皱;小蓟生平泽,较矮小,叶不皱。再结合《证类本草》的冀州小蓟及《救荒本草》刺蓟菜图,均似刻叶刺儿菜C.Setosum。《本草纲目》的小蓟图颇似刺儿菜C.Segetum。《本草纲目》的大蓟图及《植物名实图考》的大蓟图均似蓟Cirsiumjaponicum。而《救荒本草》的大蓟及《植物名实图考》的小蓟图则均似飞帘Caruscrispus。由此可见,历代《本草》所指大蓟,主要应是蓟Cirsiumjaponicum,而小蓟则为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与刻叶刺儿菜C.Setosum。此外,其他近似植物如飞帘Caruscrispus等亦有当大蓟或小蓟用的。
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锯锯草(常见农村用来喂猪)小刺盖、 萋萋芽(安徽北部等地叫法)、踢踢芽(河南南部等地叫法)、刺牙菜(河南省北部等地叫法)。
药材基源
8. 夏菜是什么菜
夏菜是一种野菜,学名小蓟,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2650米的地区,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
夏菜是一种野菜,学名小蓟,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2650米的地区,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
9. 方言七七毛的学名是什么有什么功效
学名:小蓟(植物物种刺角芽)
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米至265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10. 刺脚芽的功效和作用
刺脚芽的功效和作用:
1、嫩叶揉碎塞入鼻孔,可以止流鼻血。
2、无论叶、根,也无论嫩、老,也无论新鲜或干枯,熬水当茶喝,可以下火、降低血压。低血压者不宜。经常饮用,可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3、取白根六段,每段长约七厘米,加水两碗,熬至一碗,打入荷包蛋,加白冰糖若干,每天一次,连服用七天,据说可以根治慢性鼻炎。
4、医书说可以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等。
5、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1:4000浓度时在体外能抑制人型有毒结核菌的生长。酒精浸剂1:3000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水煎剂的抑菌浓度比酒精浸剂的浓度为大。
(10)刺角芽张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刺脚芽形态特征:
刺脚芽是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刺脚芽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上部茎叶渐小,椭圆形或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全部茎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
或叶缘有刺齿,齿顶针刺大小不等,针刺长达3.5毫米,或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边缘粗大圆锯齿,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顶端钝,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齿缘及裂片边缘的针刺较短且贴伏。
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