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这是狗尾巴草还是谷子,感谢大佬!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谷子。谷子和狗尾草区别还是很大的。
谷子 :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
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谷子如图:
② 稻谷收回家以后在太阳下晒几遍合适
农村收割回稻谷后,要根据收割时的天气情况,如果收割时天气阴雨天气,这是农村群众最头疼的事,不收割又怕稻谷在田里出芽,收吧,收回的谷子又沥水,收回来又不方便凉晒,只能先晒,等到天晴了,赶紧拿出去晒,我下面就分析下正常晴天,稻谷收回后要晒几遍合适呢?
总结稻谷收回来以后,除去稻谷的纹子,在天气好晴天的日子,对稻谷晾晒三天三遍以后,基本上就干了,可以进入仓库,或者去碾米了.
③ 稻谷要晒多久才好
稻谷采收后太阳较大般晒三天水分即可降到13%以下就可以了。拿一小撮稻谷碾碎放在嘴里咬咬就知道稻谷干不干的。晒谷一般太阳猛烈的程度,夏天如果是全天大太阳,一般三天就可以了。
经过晾晒的谷子,能够让里面的米饭更容易脱壳,并且粒粒分明,吃起来的口感会好很多,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一定的,受到每个地区的当年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地区的晾晒时间会更久一些,而有些地方的时间则非常短,例如光照充足的云贵高原地区,估计就2-3天就可以完成谷子的晾晒工作。
谷子保存的首要条件就是通风干燥,潮湿的谷子很容易溃烂不说,也会非常的影响入口的口感,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陈米。要想谷子保存的时间更久,口感上更好,首先就是要找一个通风干燥的地方,但是也不能直接太阳暴晒。
注意事项:
(1)储存水稻的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0℃,目前较好的方法是低温储存。
(2)秋冬季节可利用风扇或其他机械将自然温度通入米仓,即可使仓库降温至低温状态。
(3)夏秋高温季节利用空调降低粮食的温度,但费用比较高,不适合采用。
④ 广州一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晒谷子,这为何能引得网友称赞
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同时还让锻炼了孩子的劳动力。广州一幼儿园给孩子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这堂课不是教孩子唱了跳舞,也不是教孩子读书写字,而是让孩子去领悟“四体勤,五谷分”。现在有很多城市里的孩子都是被家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他们的生长环境里没有稻田,没有乡间小道,所以即便是上小学了他们依旧区分不了麦苗和韭菜,区分不了麦子和高粱。而农村里的孩子虽然知道怎么区分粮食,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所以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农作物早已成了他们梦境里的东西。
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个人真的很支持这要的课程,因为现在的孩子确实有些“书呆子”,他们的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而书本的知识是死板的,孩子们即便是善于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悟不出它们本来的样子,要是能把这些东西都在现实里呈现出来,让孩子自己去看、去体会,那么孩子学到的东西就远远大于书本里的知识,所以在我看来实践有时候也很重要。
⑤ 曾经用牛屎涂地坪晒谷子(稻谷),您认为卫生吗
一行服一行,牛屎洗禾堂。
捡干牛屎当柴烧红薯吃,香得很,比柴火烧的还要好吃,而用牛屎来晒稻谷根本就无关紧要,此问题与用人粪屎浇过的菜敢不敢吃如出一辙!
3、牛粪可以用来当食材。
刺楸估计好些人听到这会难以相信,可牛屎就是有如此作用,例如贵州有道叫牛屎火锅的美食就要用到特殊的牛屎,还有人用牛粪做成烹饪调料。
4、晒稻谷中途突然下雨,此时所没及时收稻谷,可能会裹上一层牛屎。即便如此,稻谷有壳包裹着,去掉米糠才是大米呢。
⑥ 农村晒谷子的席子叫什么的
农村晒谷子的席子叫晒笤。
用来晒稻谷,小麦,玉米等东西的,以前没有盖楼房都是晒在地上,地上有泥,就用这个垫着,晒在晒笤上面,晒得东西干净没有泥沙,收起来也方便,现在有楼房了,种水稻的也少了,晒笤也就没有用了。
农村晒谷子还会用到风车,这个农具对于家里有种田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用来车稻谷的,把秕的稻谷用它一车,就全跑出来了,还有灰,叶子也一起车出来了,稻谷就变得很干净了。
团筛:这个农具在湖南新化这里叫做团筛(音译)。
这个以前用来团米,黄豆等,把米,黄豆等倒进来,双手抱着团筛摇摆,米里面的稻谷全跑中间来了。另外还有一个作用是用它来晒东西,比如绿豆,干菜等。
⑦ 农民晒稻谷,麦子的工具叫什么
篾匠,在以前是个很吃香的手艺,农户们几乎每年都要请一次,到家里来对晒垫、竹筐等农具进行修补,当然,很多人也会新做一些。而制作这个的材料基本都是毛竹。
竹子晒垫晒稻谷,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霞浦农村人估计都用过,苦也好,累也罢,满满的都是回忆。
在小麦、稻谷收获的季节,我们经常见到在柏油马路上,一些农民挥动木掀清除谷壳和灰尘的场景,经过的车辆和行人都会放慢车速掩面捂鼻通过,虽然这样的现象很不受待见,但是农民也是无奈之举。
(7)晒谷子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晒稻谷是秋收后农村一项重要劳动,刚秋收的稻谷都是生的,带有水分,必须经过晾晒干水分后才能方便存储和脱壳,获得饱满圆润的大米。
水稻种植于水田中,需水量多,产量高,品质较好;陆稻则种植于旱地,耐旱性强,成熟早,产量低,谷壳及糠层较厚,米粒组织疏松,硬度低,出米率低,大米的色泽和口味也较差,因此播种面积一直较少。
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容易陈化,不耐高温;容易发热、霉变、生芽;容易黄变。因此,稻谷保管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按照这个原则保管稻谷,能够实现安全储藏,较长期地保持稻谷品质和新鲜度。
⑧ 俗语“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究竟为何大米不能晒
大米在脱壳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外面的保护层。如果直接将大米放在太阳下暴晒,那么就会出现一种叫做“爆腰”的情况。有专家专门做过测试,把大米放在太阳下暴晒8个小时,百分之百的大米都会出现“爆腰”现象。
大米一旦“爆腰”之后,就会大量出现断裂、破碎,等到再把大米收集起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碎米。这样的大米如果拿去卖,基本上就没有人要了。如果是留着自己吃,那么口感和营养价值也都会下降。所以才说是“亏不起”啊!
但是稻谷的晾晒也有讲究,一般刚刚收割回来的时候,水分是保持在20-30度左右。将稻谷晾晒之后,水分降到14度左右就可以了,就是安全水分,就不必再继续晾晒了。
我们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写懵,怎么判断安全水分呢?农民伯伯都很有经验,只要稍微看一下,用手感受一下就能知道了。
⑨ 农村以前,晒谷子的时候,垫在稻谷底下的是什么
小时候割完稻子,运回家必须打开晾晒、晒干。而其中要用到的工具就是谷笪。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谷笪几番(条),甚至更多。不乏其中个别已经非常破旧,用了至少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这谷笪是上杭客家农民常用的生产生活工具,主要用于晒谷子、豆子等农产品, 方便干净,实用性强,哪怕是斜坡也能用,下雨的时候,两边翻回来盖住即可,即防雨防风,还干净卫生。
谷笪的规格一般是宽5.5尺,长8尺。据传承人张师傅介绍,编制谷笪的工序 是:
1.备料。准备好1.3丈长的竹篾200片。
2、起头
3、做直花。大、小直花2个。
4、做索栏子2条。
5、编角。编做4个大角。
6、收尾包边。
(9)晒谷子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谷子保藏:
1、确保进库水稻品质:水份大、残渣多、不健全粒多的水稻,非常容易发热发霉,而不耐久度藏。因而,提升进库水稻品质,是水稻安全性贮藏的关键。水稻的安全性水份标准,应依据种类、时节、地域、气候条件考虑到决策。一般籼稻谷在13%下列,籼稻谷在14%下列。残渣和不健全粒越低就越好。如进库水稻水份大,残渣多,需分等存储,立即晾干或风干,并开展筛粉或风选机消除残渣。
2、适度自然通风:新水稻因为吸气充沛、粮柔和水份较高,应适度自然通风,减温降雨。非常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度差大,这时候更应提升自然通风,融合深松粮面,释放粮堆寒湿,防止冷凝水。有标准能够选用机械设备自然通风。
3、超低温密闭式:灵活运用冬天严寒干躁的气温,开展自然通风,使粮温减少到10℃下列,水份减少到检测标准之内,在春天平均气温升高前开展旋盖密闭式,便于安全性渡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