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这个图,出自哪个版本的山海经
重新回答一下,图片来自马昌仪先生的《古本山海经图说》
㈡ 《山海经》妖怪图
1。 狌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 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 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5。 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 犭尃𫍙: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7。 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
8。 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比较熟悉的怪物)。
9。 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10。赤鱬: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
12。鴸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16。?患: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
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
18。瞿如:鸟,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比较熟悉的怪物)。
19。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20。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比较熟悉的怪物)。
21。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22。颙: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 。
西山经卷二。
1。[左羊右咸]羊: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其脂可以已腊。
2。 虫渠:鸟,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暴。
3。 肥囗: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4。 赤鷩:鸟,可以御火。
5。 葱聋:兽,其状如羊而赤鬣(比较熟悉的怪物)。
6。 鴖: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7。 鳢鱼: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8。 肥遗: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食之已疠。
9。 豪彘: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10。嚣: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
11。橐[上非下巴]: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12。溪边: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
13。栎:鸟,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瘿。
14。犭婴如:兽,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
15。数斯: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16。[上敏下牛]: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
17。鹦鹉:鸟,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比较熟悉的怪物)。
18。鸓: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19。鸾鸟:鸟,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天下安宁。
20。朱厌:兽,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见则大兵。
21。白豪:其状如蜂,大如鸳鸯。
22。多罗罗:鸟,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
23。蛮蛮:兽,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见则天下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24。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25。鼓:神,兽后变鸟,其状如人面而龙身,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26。文鳐鱼: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27。招司: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28。天神一:神,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29。陆吾:神,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比较熟悉的怪物)。
30。土蝼:兽,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
31。钦原:鸟,其状如蜂,大如鸳鸯,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32。鹑鸟:鸟,是司帝之百服。
33。[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34。天神二:其神状如人而豹尾。
35。西王母: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比较熟悉的)。
36。狡:兽,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37。胜遇: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38。白帝少昊:神(比较熟悉的)。
39。狰:兽,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比较熟悉的怪物)。
40。毕文:鸟,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比较熟悉的怪物)。
41。天狗:兽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比较熟悉的怪物)。
42。彳敖彳因:兽,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
43。鸱:鸟,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
44。耆童:神,其音常如钟磬。
45。帝江:神,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
46。红光:神。
47。讠雚: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48。鵸余:鸟,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凶。
49。当扈:鸟,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比较熟悉的怪物)。
50。白狼、白虎、白鹿:兽。
51。白雉、白翟、鸮:鸟。
52。光鬼: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53。冉遗之鱼: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54。交:兽,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55。穷奇:兽,其状如牛,猬毛,音如獆狗,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
56。嬴鱼: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57。鳋鱼: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
58。[上如下鱼]魮之鱼: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59。孰湖:兽,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
60。囗:鸟,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经过西山之见神, 人面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龙身、羊身人面 。
北山经卷三1。 滑鱼: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2。 水马:兽,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3。 雚疏: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
4。 囗鱼: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5。 何罗之鱼: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6。 孟槐:兽,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7。 习々之鱼: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8。 [左鹿右霝]羊:兽。
9。 蕃:鸟。
10。橐驼:兽。
11。窝:鸟,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12。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13。孟极:兽,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是善伏,其鸣自呼。
14。幽鴳:兽,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其鸣自呼。
15。足訾:兽,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其鸣自呼。
16。?:鸟,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17。诸犍:兽,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咤,行则衔其尾。
18。白鵺:鸟,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19。那父:兽,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
20。竦斯:鸟,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其鸣自呼也。
21。旄牛:兽,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
22。长蛇: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比较熟悉的怪物)。
23。柝鸠、尸鸠:鸟。
24。赤鲑:鱼。
25。窥窳: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26。市々之鱼:鱼,食之杀人。
27。巢鱼: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28。山魈: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比较熟悉的怪物)。
29。诸怀:兽,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基音如鸣雁,是食人。
30。鮨鱼: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31。肥遗:与某种鸟同名,这次是蛇,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
32。狕:兽,其状如豹而文首。
33。闾麋:兽。
34。鮆鱼: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35。孛马:兽,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好象独角兽)。
36。狍鸮: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37。独囗:兽,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
38。[左冒右鸟]:鸟,其状如乌,人面,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
39。居暨:兽,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
40。嚣:与某种兽同名,这次是鸟,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41。[左马右军]:兽,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善还,其名自詨。
42。囗:鸟,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是善惊,其鸣自詨。
43。人鱼:鱼,其状如[左鱼右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比较熟悉的怪物)。
44。天马:兽,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鸣自詨(比较熟悉的怪物)。
45。鶌鶋: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46。飞鼠: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比较熟悉的怪物)。
47。领胡:兽,其状如牛而尾,其颈囗,其状如句瞿,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48。象蛇:鸟,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其名自詨(比较熟悉的怪物)。
49。臽父之鱼: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50。酸与:鸟,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51。鸪[左上羽左下白右鸟]:鸟,其状如乌而白文,食之不灂。
52。黄鸟:鸟,其状如枭白首,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53。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比较熟悉的怪物)。
54。?东々:兽,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鸣自詨。
55。橐囗:兽。
56。鹠:鸟。
57。师鱼:鱼,食之杀人。
58。獂:兽,其状如牛而三足,其鸣自詨。
59。罴:兽,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
60。蒲夷之鱼:鱼。
61。朋蛇: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三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二十神)、彘身人面(十四神)、彘身而八足蛇尾(十神)。
东山经卷四。
1。 鳙鳙之鱼: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
2。 从从:兽,其状如犬,六足,其鸣自詨。
3。 (此虫)鼠:其状如鸡而鼠毛,见则其邑大旱。
4。 箴鱼: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5。 鳡鱼:鱼。
6。 之鱼:鱼。
7。 无名兽:兽,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8。 [左虫右庸]: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9。 狪々:兽,其状如豚而有珠,其鸣自詨。
10。𫐉々:兽,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11。珠鳖鱼: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12。犰狳:兽,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汗!到南美洲了)。
13。朱獳:兽,其状如狐而鱼翼,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
14。囗鹕:鸟,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多土功。
15。獙々:兽,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见则天下大旱(飞狐?!昏)。
16。蠪侄:兽,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7。峳々:兽,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见则其国多狡客。
18。絜钅句:鸟,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见则其国多疫。
19。囗胡:兽,其状如麋而鱼目,其鸣自詨。
20。寐鱼:鱼。
21。囗鲔:鱼。
22。鮯々之鱼:鱼,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其名自詨。
23。精精:兽,其状如牛而马尾,其鸣自詨。
24。猲狙: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是食人。
25。鬿誉:鸟,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亦食人。
26。鱃鱼: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27。茈鱼: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费。
28。薄鱼: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29。当康:兽,其状如豚而有牙,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穰(这不就是野猪或者非洲的疣猪吗?)。
30。[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已经在西山出现过了)。
31。合囗:兽,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音如婴儿,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32。蜚:兽,其状如牜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比较熟悉的怪物)。
四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身龙首、兽身人面载觡、人身而羊角。
中山经卷五。
1。 [左上革左下夫右能]:兽,其状如囗鼠而文题,食之已瘿。
2。 豪鱼: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3。 飞鱼1: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4。 朏朏:兽,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养之可以已忧。
5。 鹖:鸟。
6。 鸣蛇: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7。 化蛇:兽,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8。 蠪蚔:兽,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食之不眯。
9。 马腹:兽,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小时候看《山海经》印象最深的怪物,一直觉得从模样上来说应该叫“马虎”)。
10。夫诸:兽,其状如白鹿而四角,见则其邑大水。
11。驾鸟:鸟。
12。鴢: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13。飞鱼2: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14。[上鹿下言]:兽,其状如貉而人目。
15。犀渠:兽,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6。犭颉:兽,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17。[左鸟右大]: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
18。麖:兽。
19。骄虫:神,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
20。鸰[左要右鸟]:鸟,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其鸣自呼,服之不眯。
21。旋龟: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
22。修辟之鱼: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23。无条/黄棘:兽,黄华而不实,服之不字。
24。三足龟: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25。鯩鱼:鱼,黑文,其状如鲋,食得不睡。
26。[左月右上关右下鱼]鱼: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
27。[左鱼右帝]鱼:鱼,状如囗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28。文鱼:鱼。
29。鲛鱼:鱼。
30。[上单左下虫右下虫]围:神,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睢漳之渊,出入有光。
31。白鷮:鸟。
32。计蒙:神,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就是一种龙神)。
33。涉[上单左下虫右下虫]:神,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34。[左矛右勺]:兽。
35。豕鹿:兽。
36。良龟:龟。
37。[上鱼下黾]:鱼。
38。夔牛:兽。
39。[左执右鱼]鱼:鱼。
40。窃脂:鸟,状如鸮而赤身白首,可以御火。
41。犭也狼:兽,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见则国内有兵。
42。猨蜼:兽。
43。跂踵:鸟,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见则其国大疫(比较熟悉的怪物)。
44。雍和:兽,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见则国有大恐。
45。耕父:神,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46。鸩:鸟,其状如雉,恒食蜚。
47。婴勺:鸟,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鸣自呼。
48。青耕:鸟,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49。獜:兽,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善𩧫[左分右牛}],食者不风。
50。犭戾:兽,其状如囗{音汇,猬的意思},赤如丹火,见则其国大疫。
51。狙如:兽,状如鼣鼠,白耳白喙,见则其国有大兵。
52。犭多即:兽,其状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
53。梁渠:兽,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见则其国有大兵(比较熟悉的怪物)。
54。[左鸟右只]鵌:鸟,其状如乌而赤足,可以御火。
55。闻獜:兽,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见则天下大风。
56。于儿:兽,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57。蓐:兽,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是可以御火。
58。熏池:神。
59。[左鬼右申]武罗:神,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
60。吉神泰逢:神,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经过中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而鸟身、人面兽身、豕身而人面、鸟身而人面、马身而龙首、龙身而人面、彘身人首、鸟身而龙首 。
海外南经卷六。
1。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省略另一种所在地说法, 以下皆是(比较熟悉的怪物)。
2。 羽民(国):人,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看过《镜花缘》的人应该都了解)。
3。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 。
4。 二八神:神,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5。 讠雚头或讠雚朱(国):人,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6。 厌火(国):兽(其实是长得像黑色猴子的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又见《镜花缘》, 只要是某国的基本上在《镜》中都有出现)。
7。 三苗或者三毛(国):人,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
8。 [“载”字中的“车”换“至”](国):人,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
9。 贯匈(国):人,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
10。交胫(国):人,在其东,其为大交胫。
11。不死民:人,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12。歧舌(国):人,《山海经》中没有过多介绍,《镜花缘》里有介绍。
13。三首(国):人,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14。周饶(国):人,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
15。长臂(国):人,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
16。南方祝融:神,兽身人面,乘两龙。
17。南山:地方,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
18。结匈(国):人,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19。昆仑虚:地方,在其东,虚四方(中国古代把昆仑山视为神明居住的山,但也有“古昆仑”即是现在的非洲一说)。
海外南出现神明:二八、羿、凿齿、(帝尧、帝喾、吁咽、文王均葬于狄山又名汤山)、南方祝融(海外南地理上似印度尼西亚或者西非至南非)。
海外西经卷七。
1。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2。 夏后启:神,于大乐之野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3。 三身(国):人,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4。 一臂(国):人,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5。 黄马虎文:兽,一目而一手。
6。 奇肱(之国):人,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
7。 奇肱之鸟:鸟,头,赤黄色,在其旁。
8。 刑天:神,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9。 女祭、女戚(国):人,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左鱼右旦],祭操俎。
10。次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其色青黄,所经国亡。
11。丈夫(国):人,在次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这个国名取得真有意思)。
12。女丑: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终于出现鬼怪了)。
13。巫咸(国):人(多为巫师),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14。并封:兽,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15。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女儿国又是什么?!)。
16。轩辕(国):人,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17。穷山:地方,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其丘方,四蛇盯绕。
18。此诸夭:地方(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人神鸟兽共居不互犯),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19。龙鱼:鱼,居在其北,状如鲤。
20。白民(国):人,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21。乘黄:兽,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22。长股(国):人,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23。西方蓐收:神,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西出现神明:夏后启、刑天、西方蓐收(海外西地理上似古巴比伦一带)。
海内南经卷十。
1。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没有详细介绍,汗!)。
2。 枭阳(国):人,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3。 兕:兽,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犀牛的一种)。
4。 兕兕知人名:兽,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汗!好奇怪的名字,一开始我以为就是“兕兕”)。
5。 犀牛:兽,其状如牛而黑。
6。 窫窳:兽,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7。 氐人(国):人,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干脆叫“人鱼国”吧) 。
8。 巴蛇: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蛇能吃象, 那有多大~)。
9。 旄马:兽,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10。匈奴之国、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书越到后面就越简单化处理了,汗!).。
海内南出现神明:孟涂(海内南地理上指今两广地带,古代巴国属地)。
海内西经卷十一。
1。 贰负与贰负之臣“危”:神,杀窫窳。
2。 大泽:地形,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
3。 雁门山:地形,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4。 后稷:神,葬于此,山水环之。
5。 流黄酆氏(国):人。
6。 东胡(国):人。
7。 夷人(国):人。
8。 貊(国):人,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9。 孟鸟:鸟,文赤、黄、青,东乡。
10。开明:神/兽,守百神之所在之九门,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11。树鸟:鸟,六首。
海内西出现神:后稷、开明(海内西地理上大致是现在的四川以西 )。
海内北经卷十二。
1。 三青鸟:鸟,为西王母取食。
2。 戴胜:鸟(这种现在还有,比较熟悉的,不过古代可能指另一物种)。
3。 吉量:兽,文马,缟身朱{髟鼠},目若黄金,乘之寿千岁。
4。 鬼(国):人,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5。 大行伯:人,把戈。
6。 如犬:兽,青,食人从首始。
7。 穷奇:兽,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又名从足(又见穷奇。与西山经中描写得稍有不同)。
8。 大蜂:昆虫,其状如螽。
9。 朱蛾:昆虫,其状如蛾。
10。蟜:昆虫,其为人虎文,胫有囗。
11。阘非:兽,人面而兽身,青色。
12。据比之尸:人,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13。环狗:兽,其为人兽首人身,又名猬,状如狗,黄色。
14。袜:兽,人身黑首从目。
15。戎:人,人首三角。
16。驺吾:兽,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乘之日行千里(哦~这不是某某的骑兽嘛~)。
17。冰夷:神,人面,乘两龙。
18。王子夜之尸: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好…好惨)。
19。大蟹:不知道是地名还是物种,在海中。
20。陵鱼: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21。大戎(国):人,又名犬封国,状如犬。
海内北出现神明:西王母、贰负之尸、冰夷、宵明与烛
㈢ 《山海经》要图和详解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基本属性 内容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 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 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 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 特点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昌仪(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着《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着《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着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其余的人没有帝称)”。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地域范围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为中原豫州河南西南巴蜀一带。《山海经》把巴蜀和中原同列为《中山经》体现了《周易》的西南得朋的华夏民族观念。 也有一说山海经中所述之处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国境内。
㈣ 100分求清晰的山海经地图
http://geog.hkbu.e.hk/GEOG1150/Chinese/China_Aci_Map/ChinaAciMap_Pics/Shanhaijing_m.jpg
参考资料:驴窝旅游论坛
今天看到一个比较清楚的,不过上面的名字太少了,给你做个参考吧:http://dl.shi.sina.com.cn/upload/98/98/41/1035989841.8448657.jpg
http://www.photo168.net/photoview.asp?xcid=43378&id=368024
㈤ 求解这是《山海经》里的什么怪物,相似的都行!谢谢大佬!
这不是混沌,是帝江。混沌是《神异经·西荒经》里的生物,记载如下:昆仑西有兽,其状如犬,长毛四足,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脏,有肠而直,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人有凶德而往舐迎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很明显跟这个图片不符。
《山海经》对帝江的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跟这个是差不多的。
顺便配一个帝江的图片:
㈥ 求《山海经》之类的中国神兽图片~
这些 如何?
㈦ 山海经怪物图片
大部分不存在,不过有些事真实的,但可能被赋予了一些他们没有的能力。
也有很多被认为是古代部落图腾的组合,如多头多尾的那些怪物。
还有一些是描述者之间的误传导致的。
lizhen4100说的也有可能。像有一幅石头上留下的快速跑动的猪,就是画成八条腿。但也有很多研究《山海经》的人认为部分异兽是图腾的集合,因为古人习惯用动物来作为自己部落的代表,当一些部落合并以后,图腾也一起合并的情况也经常出现,这么一来就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了。
㈧ 求《山海经》地图,要标注山脉、河流,黑人勿扰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
《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
《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
《中山经》为中原豫州河南西南巴蜀一带。《山海经》把巴蜀和中原同列为《中山经》体现了《周易》的西南得朋的华夏民族观念。也有一说山海经中所述之处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国境内。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山经》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第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
第五卷《海内南经》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第八卷《海内东经》
第九卷《大荒东经》第十卷《大荒南经》第十一卷《大荒西经》第十二卷《大荒北经》第十三卷《海内经》大禹
正如当代着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而《山经》在记述时,往往以山为纲,以首山叙起,依次叙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风俗、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又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宝贵材料。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说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http://hi..com/runyare/album/%BE%AD%B5%E4%CD%BC%B6%C1%C9%BD%BA%A3%BE%AD
㈨ 求《山海经》中刑天图片
《山海经》中刑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