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小黄鱼长什么样子图片
扩展阅读
啥软件能做图片 2025-07-16 18:48:17
宝马汽车报价及图片大全 2025-07-16 18:47:34
数学环创图片大全 2025-07-16 18:45:56

小黄鱼长什么样子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1 11:05:48

㈠ 这是什么种类鱼

从图中的情况看,这是一条养殖的小黄鱼。小黄鱼是黄花鱼的一种,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黄花鱼分为大黄鱼与小黄鱼两种,属于石首鱼科的典型鱼类。此鱼肉质紧实白嫩,弹滑丰腴,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油脂,且肉多刺少,适合烹饪。目前市场上多见养殖商品鱼,以小黄鱼居多,规格在1千克上下,价格不超过20元一斤。如果是野生鱼,则价格翻十倍以上。

希望回答能帮助你,请采纳!

㈡ 小黄鱼是什么鱼呢

小黄鱼是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

小黄鱼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6个细孔。耳石为黄花鱼型,即呈盾形。

背鳍基起点、胸鳍基上缘点及腹鳍基起点到吻端距离大约相等,尾鳍楔型,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各鳞下都具金黄色腺体。

小黄鱼的生活习性

小黄鱼为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一般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其垂直移动现象,会进入河口区。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常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

小黄鱼鳔能发声,在生殖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在鱼群密集时的声音则如水沸声或松涛声;生殖季节在初夏,会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域,秋冬则游入较深海域。冬季在东海水深一般不超过100米。

㈢ 小黄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如何分布的

小黄鱼为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一般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其垂直移动现象,会进入河口区。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常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主要食物为浮游甲壳类,也捕食十足类和其他幼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沿海。在中国分布于渤海、东海及黄海南部。别称小黄花、小鲜、黄花鱼、花鱼等.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沿海。在中国分布于渤海、东海及黄海南部,冬季在东海分布范围,南界约在北纬26°,东界约在东经126°30′。

㈣ 黄花鱼长什么样

黄花鱼,又名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的一属黄鱼的统称。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耳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4)小黄鱼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

黄鱼曾是中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

黄花鱼的外形特征:

1、大黄鱼,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

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较大,接近于眼。口前位,宽阔而斜。上、下颌相等,唇薄;上颌骨能伸缩。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较长。鳞片栉状,侧浅鳞57;侧线下鳞较侧线上鳞为大。

背鳍及臀鳍的鳍条部2/3以上均蒙小圆鳞。侧线前部较弯曲,后部较直。背鳍Ⅷ~Ⅹ31,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臀鳍Ⅱ9,起点约与背鳍鳍条的中部相对,胸鳍15,起点在鳃盖后。腹鳍小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
多活动于海水中下层,有洄游习性。

2、小黄鱼,形状和大黄鱼相近而小。体长约20厘米。侧线鳞60~63。背鳍Ⅸ34~36,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臀鳍Ⅱ9,起点稍后于背鳍鳍条的中部。胸鳍19,长而尖,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稍短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有洄游习性。

㈤ 小黄鱼怎么区别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一般休渔期野生黄鱼比较少,人工养殖黄鱼与野生黄鱼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从外观上看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而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另外,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

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鱼身上有红点、伤痕的,可以肯定是养殖的。

因为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5)小黄鱼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5-6行鳞,金黄色。

小黄鱼具有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食性,对食物选择性小,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鱼虾等,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鱼类主要为鰕虎鱼,虾类则有毛虾、糠虾、 脊尾白虾和鼓虾等。

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小黄鱼主要摄食游泳动物,但在不同的生活时期(越冬期、 产卵期和索饵期)摄食强度不同,其中越冬期 (1~3月)摄食强度最弱,产卵期(4~5月)居中,索饵期(6~12月)最为旺盛。

小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钙、磷、 铁、 钾、 钠、 镁、 硒和维生素A 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而且无论从中国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中,都发现小黄鱼还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例如:鱼鳔具有润肺、健脾、补气血的功效;胆能清热解毒、平肝、降血脂;鱼磷可制药用胶;精巢用来提取鱼精蛋白、精氨酸;卵巢则可用于提取卵磷脂。

㈥ 小黄鱼是什么鱼,淡水鱼还是海鱼

小黄鱼是海鱼。

小黄鱼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也叫黄花鱼、小黄花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小黄鱼主要集中在27°00′N 以北、 125°30′E 以西,水深不超过100 m 的海区,以及受长江径流影响较大的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深40~80 m 的海区,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

(6)小黄鱼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小黄鱼是海鱼,肉质坚实,富有弹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小黄鱼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中医认为,小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但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吃小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吃鱼前后忌喝茶;不宜与荞麦同食。

㈦ 这种小黄鱼,是什么品种

  • 如图 , 人工繁育的 彩裙鱼

  • 长6厘米左右,鱼体前半部较宽,后半部突然变窄,体呈半透明状,雄鱼体小色艳,雌鱼体大色淡,繁殖期腹部明显肥大。彩裙鱼性情温和,爱群游于下层水域,怕惊吓。如果环境长期嘈杂则体色变浅。水温长期低于20度时,则体色变淡、消失。不过本鱼任性调皮,能够放肆的咬以上混养鱼的鱼鳍,慎重混养。

㈧ 大黄鱼和小黄鱼是同一种鱼吗有什么区别

大黄鱼和小黄鱼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一般情况下,大黄鱼的体形较小黄鱼大,但这并非固定特征,不能作为判断大小“二黄”的主要依据。可将两种鱼形作一下比较,也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小黄鱼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外行很相似,但大黄鱼个头比小黄鱼大,其尾柄的长度为尾柄高度的3倍多;臀鳍的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鳞较小、组织紧密,背鳍与侧线间有鳞片8~9个;头大、口斜裂、头部眼睛较大。而小黄鱼体背较高,鳞片圆大、尾柄粗短,口宽上翘,眼睛较小。然而不管再怎么像,大小黄鱼也不是同种,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大小就不一样(废话)。大黄鱼体长40-50cm,市售规格一般在2、30cm左右;小黄鱼体长20cm,极大值也能达到40cm,市售规格一般15cm上下。不过只论体长说不清,毕竟大黄鱼也有年少青涩时,甚至还有用养殖的大黄鱼幼体冒充野生小黄鱼的,要想准确鉴别,还需观察细节。

鉴别优质大黄鱼:体表:体态匀称,鳞片紧贴较完整,胸鳍、腹鳍、腹部呈金黄色或淡黄色包括白鳞黄),背部呈黄褐色,有光泽。鳃: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眼球:眼球饱满,角膜清晰。气味: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无油污等异味。组织:肌肉坚实,富有弹性,内脏清晰、无腐烂。冰箱保鲜可以存放20天以上,零下8度冷冻保存可以保存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