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昭陵六俊图片分别叫什么
扩展阅读
90后伤感唯美图片黑白 2025-07-19 05:17:34
柚子图片是什么动漫 2025-07-19 03:43:52
惦记老同学背景图片 2025-07-19 03:20:54

昭陵六俊图片分别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09 07:59:24

‘壹’ 昭陵六骏分别是

什伐赤
青 骓
特勤骠
飒露紫
拳毛䯄
白蹄乌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白蹄乌 是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李世民与薛仁杲(稿)作战时的坐骑。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制)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列)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配)平陇,回鞍定蜀。"
特勤骠(票) 此马毛色黄里透白,故称"膘","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飒露紫 这匹纯紫色的战马在画面上前胸中箭。牵着战马正在拔箭的人叫丘行恭。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正酣战间,"飒露紫"胸前中箭,在这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把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飒露紫,一手持刀呼喊砍杀,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唐太宗特意下令把丘行恭与这匹战马刻在一起。他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折:害怕、惧怕的意思)三川,威凌八阵"。
青骓 是一匹苍白色战马,李世民与窦建德作战的坐骑。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瀍(音“缠”)涧末静,斧钺(音"阅")申威,朱汗骋足,青旌(音“京”)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京)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拳毛䯄(瓜:黑嘴的黄马)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李世民与刘黑闼作战时的坐骑。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音“踏”)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唐军先阻塞洺水(即漳河)上游,然后诱刘黑闼渡河决战。正当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唐军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䯄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音“配”),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急),氛埃廓清"。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䯄,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这里展出的是摹(同“磨”)制品。其余四幅真品,于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

‘贰’ 唐太宗的昭陵六骏都叫什么

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䯄,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叁’ 李世民陵墓的“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

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缠。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

拳毛缠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

‘肆’ 昭陵六骏都各叫什么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䯄”、“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䯄”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䯄: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伍’ 昭陵六骏图的昭陵六骏

所谓“昭陵六骏”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战马。在唐开国战争中,它们先后为主人乘骑出战, 陷阵摧敌,立下了功劳,它们的名字分别是:飒露紫、卷毛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李世民登基后,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园,于贞观十年下诏,将六马的英姿琢刻于石屏之上,镶嵌在昭陵北阙。同时亲题赞辞,记载马名、肤色、乘用时间、所负箭疮和气格秉赋,以示对六马的表彰和怀念。此图从摹画刻石而来。其如丘行恭像、鞍辔杂佩和箭疮位置,画卷也都一一誊写,标记清楚。此图笔致劲健,敷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画马的雄壮风格和六马骋驰战场的雄姿。 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膘,特勒骠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
唐太宗赞语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纔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陆’ 昭陵六骏分别是哪六骏,怎么读的,帮忙把拼音注上,谢啦!

“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䯄(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

昭陵六骏是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6)昭陵六俊图片分别叫什么扩展阅读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䯄”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罗振玉在其着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䯄”二石剖而运之。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

昭陵的这些石刻在品类、造型及题材上,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独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写实,富有政治意义的不同凡响之作。

‘柒’ 李世民昭陵的六战马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拳毛剐”、“飒露紫”、“什伐赤”、“青骓”、“特勒骠”和“白蹄”,并称为“六骏”。

‘捌’ 昭陵六骏分别叫什么

在昭陵北司马门内有六块大型浮雕石刻,即“昭陵六骏”,分别是“拳毛䯄”“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

唐朝虽然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但是,李渊也仅仅是带领几个儿子攻入了隋都长安而已,随后的事都是交给了秦王李世民,他带领麾下众将击败割据的群雄,最终统一天下。

长期骑着战马厮杀于疆场上:

使李世民养成了酷爱战马的嗜好,即使社稷既定,挂甲卸鞍,以文治国时,李世民想起陪伴自己战斗而死的战马,也是往往伤感而落泪。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在营建昭陵时,他决定在陵前雕刻阵亡的战马加以纪念,李世民亲自选取了六次重大战役中阵亡的六匹战马,并亲自为之作“赞”,以展现六骏的雄姿,同时炫耀他的武功。

李世民亲自题写的马赞为:

白蹄乌: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飒露紫: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青骓: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拳毛䯄: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