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体肱骨易发生骨折是什么位置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网络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0635zxhm 2009-05-06 09:30:47 221.2.200.*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网络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2. 五岁小孩左臂肱骨近端骨折,位置比较靠近肩,无法用石膏固定,就用三角巾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吗
五岁的孩子正好是一个调皮的阶段的时候。一旦发生骨折,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影响其恢复的效果。建议你听医生的。如果大夫觉得无法用石膏固定,那么肯定会有其他的办法更好的来固定期间一定要好好护理,以防再次发生意外。
3. 什么是远端骨折,什么是近端骨折
骨折近、远端多半用来描述肢体骨折的情况,远近的区分在于和躯干之间的距离。
以手臂为例:上臂的肱骨靠近肩关节是近端,靠近肘关节是远端;而小臂上的尺骨是靠近肘关节的为近端,靠腕关节的是远端,如此类推。
骨折治疗推.荐佛山正骨医院,正骨手法有不动刀不手术等的优势
4. 骨折的近端骨折和远端骨折怎么看
同一根骨头,如果断的地方是在靠近脚/手的方向,就叫远端
反之叫近端
就像“大臂”,靠近手的地方也就是靠近肘的地方就叫“远端”,靠近肩就叫近端
“小臂”靠近手腕就叫远端,靠近肘就叫近端
大腿靠近肚子就叫近端,靠近膝就叫远端
小腿靠近膝叫近端,靠近脚叫远端
如果是指头和趾头,那么靠近手腕/脚腕的叫近端,靠近指尖/趾尖叫远端
明白了吗?
5. 孩子六岁,胳膊右肱骨近端骨折,当时医生拍了片子,也没有复位,也没有打石膏什么的,让我们自己绑上了
不用复位<没移位,是稳定性骨折﹥,不用拍片太勤<伤害>,-月再拍,三角巾悬掉前手臂,请人开接骨方促愈合
6. 肱骨是什么
肱骨(humerus)是上肢最粗壮的骨。
其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桡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上端由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组成。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分隔肱骨头与大、小结节之间的稍细部分,称为肱骨解剖颈。
肱骨上端由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组成。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分隔肱骨头与大、小结节之间的稍细部分,称为肱骨解剖颈。头、颈与肱骨体的结合部是大、小结节(粗隆),为一些肩胛肱骨肌提供附着点和杠杆。大结节位于肱骨外侧,而小结节位于肱骨前方。结节间沟(肱二头肌沟)分隔大、小结节。肱骨外科颈是大、小结节远侧稍细的部分,从两结节下行为大、小结节嵴,侧面与结节间沟相接,外科颈是肱骨的常见骨折部位。
2特征与辅助结构编辑
肱骨体有两个显着特征:
1、三角肌粗隆,位于外侧,为三角肌的附着点;斜行的桡神经沟,位于后面,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肱深动脉先穿过肱三头肌的内侧头和长头之间,继而穿过肱三头肌的外侧头。
2、肱骨下端宽,有锐利的内侧和外侧髁上嵴形成,然后在远端终于其内侧,尤其明显的是向外侧延伸的上髁,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肱骨的远端,包括上髁、滑车、肱骨小头、鹰嘴窝、冠突窝和桡骨窝构成肱骨髁。此髁有两个关节面:外侧的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内侧的滑车,与尺骨近端(滑车切迹)相关节。滑车上方,前面是冠突窝,完全屈肘时容纳尺骨的冠突,后面是鹰嘴窝,完全伸肘时尺骨的鹰嘴嵌入。小头上方前面有一浅的桡窝,当前臂完全屈曲时,桡骨头的前缘与此窝相接。
7. 骨折近端与骨折远端如何理解
骨折近、远端多半用来描述肢体骨折的情况,远近的区分在于和躯干之间的距离。
以手臂为例:上臂的肱骨靠近肩关节是近端,靠近肘关节是远端;而小臂上的尺骨是靠近肘关节的为近端,靠腕关节的是远端,如此类推。
8.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具体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人体的小腿有两根骨头组成,内侧的就叫胫骨,外侧的叫腓骨,胫骨承受小腿所有力的2/3,比较粗,但它外面没有肌肉包裹,它的神经、血管位于人体较表面,比较容易受伤。
首先,胫骨属于下肢骨,为膝关节下面,足踝上面,之间的部位。胫骨为长肢骨,左右对称两个。所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就在膝关节的内侧正中。
(8)肱骨近端骨折具体是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修复骨缺损尤其是压力侧的骨缺损: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除要求对骨折解剖复位外,还要求修复骨缺损,恢复骨的完整性,尤其是压力侧的骨缺损,即使小的骨缺损,也会导致骨不连的发生。
对于萎缩型及骨缺损型骨不连,由于断端缺乏血液供应,所以必须植骨,同时给予碎骨块合理的固定。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应避免负重,患肢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肌肉舒缩和关节活动为主的原则。
中期可扶拐练习行走,但仍不能负重,只有待X线片上出现连续骨痂时才能逐渐负重行走,一旦出现骨折部位疼痛,应立即复诊。如果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当骨折延迟愈合时,可将静力型固定远离骨折一端的交锁钉拔除,转变为动力型固定,以清除应力遮挡作用,并对骨折端产生生理应力,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