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足弓结构破坏图片在哪个部位
扩展阅读
手机掉气了的图片 2025-07-25 11:49:17
死神之死搞笑图片 2025-07-25 11:49:14
三星手机截图图片 2025-07-25 11:48:33

足弓结构破坏图片在哪个部位

发布时间: 2022-05-03 01:46:27

1. 足弓怎么看

手把手教你测量足弓

放条款镇楼

级别

新残标条款内容

七级

双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八级

一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另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九级

双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一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十级

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根据新残标的相应条款,足弓结构破坏分为部分破坏和完全破坏。各位人伤小伙伴对足弓结构破坏的概念应该不陌生了。并且,大家都知道足弓结构包括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但是,很多小伙伴对足弓的了解仅限于此,对于如何判断足弓结构到底是部分破坏还是完全破坏,如何测量弓角就仅仅是一知半解了,下面小编就手把手的教大家!

我是分割线

部分破坏OR完全破坏?

足弓结构包括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通过负重位足弓X线摄片可测量内弓角、外弓角、前弓角、后弓角。我们在鉴定实践中需重点关注内弓角、外弓角和前弓角。其中,用内弓角反映内侧纵弓,用外弓角反映外侧纵弓,用前弓角反映横弓。

足弓结构部分破坏:内弓角、外弓角和前弓角中任一角度不在相应临床医学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足弓结构完全破坏:内弓角、外弓角和前弓角均不在各自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那么,如何测量弓角呢?

测量方法

1、内侧纵弓——内弓角(正常值:113°~130°)

测量方法: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距骨头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距骨头的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如图示:

2、外侧纵弓——外弓角(正常值:130°~150°)

测量方法:由跟骨最低点至跟骰关节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如图示:

3、横弓——前弓角(正常值:>13°)

测量方法:由第1跖跗关节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第1跖骨头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如图示:

4、横弓——后弓角(正常值:>16°)

测量方法: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骨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如图示:

以上测量方法参考文献:《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大家可以查阅学习。

特别注意:

1、足弓角的测量需摄取站立(负重位)双侧足部X线水平侧位片。

2、当一侧足部损伤时,需与健侧对比并结合正常参考值来判断足弓破坏程度;当双足损伤时,比较正常参考值。

3、足弓破坏既包括足弓角的异常,也包括因足弓角测量点破坏引起的情形。

4、维持足弓功能作用的肌肉、韧带严重损伤(挛缩、毁损、缺失)引起的残情,可参照足弓破坏条款鉴定。

5、鉴于纵弓和横弓的解剖结构特点,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均破坏时,横弓结构也必然破坏,故理论上当内侧纵弓与外侧纵弓均破坏时,可视为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2. 足弓是什么

练习方法 不是已经说明了吗?
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 足纵弓又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两部。内侧纵弓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于直立姿势时,在前后两个支点。前支点为第1~3跖骨小头,后支点为跟骨结节。此弓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跖长韧带及跟舟跖侧韧带等结构维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跖侧韧带,此韧带起着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弹性强,适于跳跃并能缓冲震荡。外侧纵弓在足的外侧缘,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构成,骰骨为弓的最高点。前、后支点分别为第4、5跖骨小头和跟结节的跖面。维持此弓的结构有腓骨长肌腱、小趾侧的肌群、跖长韧带及跟骰跖侧韧带等。弓弦是跟骰跖侧韧带。此弓曲度小、弹性弱,主要与直立负重姿势的维持有关。 横弓由各跖骨的后部及跗骨的前部构成,以第2楔骨最高。维持此弓除韧带外,还有腓骨长肌及拇收肌的横头等。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足弓的维持一是楔形骨保证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韧带的弹性和肌肉收缩,使肌腱紧张,后者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如韧带或肌肉(腱)损伤,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连结而成,足弓可分内、外侧纵弓及横 弓。 1.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换骨和第1~3跖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主要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底 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2.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S跖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主要由腓骨长肌健、足底长韧带及跟骰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3.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的基底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又可分为横弓前部及横弓后部。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腱及?收肌横头等结构所维持。 足弓是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时的装置,其弹性能缓冲地面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同时还有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当足弓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受损,可引起足弓塌陷,导致扁平足。

3. 足弓是哪里

您好,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足弓是维持足的功能的主要结构,足弓包括纵弓和横弓两种结构,纵弓由跟骨,跗骨,跖骨及跖腱膜组成,横弓是由1~5跖骨前端及其连接的韧带组成,具有缓冲重力对足部冲击的作用,长期穿高跟鞋有可能导致足的横弓和纵弓的破坏,而影响足的行走功能。

4.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中“一侧足弓结构破坏”是指一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还是指一足内侧或外侧纵弓

是指一足内侧或外侧纵弓结构破坏。

5. 车祸足弓变高是不是足弓结构破坏

你好,足弓角主要是跟骨结构与足跗骨、跖骨等骨性结构和足部肌腱韧带等构成的拱形结构。
如果外伤后足弓变高,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由于外伤引起骨折导致畸形愈合后出现足弓角的变化。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 足弓结构包括什么

足根骨,足趾骨,足掌骨

7. 足弓部分破坏是什么意思

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受到部分破坏.

8. 足弓位于脚的哪个位置

足弓是足的跗骨,蹠骨借韧带、肌腱共同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构成。此弓较低,弹性较差,主要与维持身体直立姿势有关,故又称支持弓。弓横弓由三块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后部构成。

(8)足弓结构破坏图片在哪个部位扩展阅读: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的每只脚上具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同的肌肉,并有114条坚强的韧带,以及无数灵敏的神经与丰富的血管。

人的足底,存在着几乎所有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足底连结着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最为重要的其中6条:即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肝经及胆经。故有:“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之说。足底处在人体末端,因远离心脏而供血不足,故反复刺激按摩足底则可促进血液流畅,加强人体心脏泵的作用。故此,足又被称之谓:人的“第二心脏”。

9. 懂法医鉴定的进足弓结构破坏

根据诊断意见:左足前弓破坏,已构成十级伤残。
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5致残程度分级
5.10十级
5.10.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8)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10. 足弓如何组成有何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足弓的维持一是楔形骨保证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韧带的弹性和肌肉收缩,使肌腱紧张,后者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如韧带或肌肉(腱)损伤,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