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登月探测动态图片
扩展阅读

登月探测动态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30 23:12:14

Ⅰ 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导致人类不再登月

很多人怀疑美国到底有没有登上月球,为什么人类现在不登上月球。难道真的在月球上看到了可怕的东西吗?美国成功登月不仅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美国登月是骗局。只有6%的美国人相信阿波罗11号飞船载人登月是骗局。如果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登月”,“欺诈、伪造、事实”等词的关联度最高。另外,在关于豆瓣的“登月50年特辑”中,用户主动上传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质疑月亮伪造的声音。

如果宇航员体重为60公斤,不包括宇航员的宇航服及其他设备,只要增加一名宇航员,发射费用就会增加到16.2万美元(最便宜的SpaceX的猎鹰9号),如果采用我国的长征-3乙运载火箭,一名体重为60公斤的宇航员的发射费用就会增加84万美元。要知道,登月飞船的发射属于深空探测,对火箭的要求提高,相应的发射成本也提高很多。载人登月不仅会提高发射费用,研发费用也会上升。因为宇宙生存环境恶劣,宇宙飞船设计师需要为宇航员设计生命维持系统,这是因为在看不见的时候,飞船的重量会增加,从而提高发射成本。

Ⅱ 美国登月球的这张相片奇怪在哪里,我看不出来

登上月球是假,
1.质疑:登月照片中没有星星
解释:月球没有空气,因此物体能直接反射阳光,底片如果曝光时间长至能映出星星,则会做成曝光过多而不能映出要映的太空人和登月器材
质疑:当时做假的人已经考虑了此问题。现在有人咬这个问题,就更加中了造假者的心意。

2.质疑:登月艇降落点相片没有撞击地面的坑洞
解释:因为有使用反向喷射,因此着陆不是硬性撞击
质疑:明显牵强的解释,这种现象貌似现在只有传说中的UFO可以实现,就算可以实现十几吨的东西掉下去,需要多少燃料反向喷射?还必需要留送宇航员回去的燃料吧。

3.质疑:登月艇降落时会喷射减速,并吹走附近沙土,因此不可能留下太空人的脚印
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喷射不会做成乱流,只有登月艇下方的尘土会被吹走,而且只会散布在旁边
质疑:既然有尘土,那么,在登月艇斜下方的尘土肯定会与地面相撞,反弹至真空中,地球上的尘土随便都能飘个几分钟,或更长,月球上的引力更小,尘雾范围应该更大,悬浮时间短而已。原来问问题的人没问到要点,反而被套。

4.质疑:月球上唯一光源应为太阳,但照片中在阴影中的物体还是有反光,因此必然是有经过器材补光
解释: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此为地球上看的月球15倍大小,及100倍光度;而且月球表面反光度很高,有着像反光板的作用(根据流言终结者的资料,月面反光度约为10%)
质疑:月球上都是漫反射,而且反射率很低,为何只有宇航员在暗背景下亮,这一质疑根本就没合适的解释清楚。

5.质疑:在单一光源(太阳)下的影子应该是平行的,但登月照片中的影子不是平行
解释:月球地表并非平坦,在斜坡上的影子并非和平地上的影子平行是正常现像另外,如果有多个光源,不可能只有一个阴影,因此唯一解释为地面不平坦,不可能为多个光源
质疑:解释十分牵强,质疑者没有说是多光源,当光源离被拍物体很近是,影子自然有角度,也就是说这个应该是人造光源,很大功率集中在稍远处,从前面几个问题来看,提问题的人貌似跟回答者一伙,简单的问题都不会问。故意让解释着占空子。

6.质疑:多幅不同的照片背景都一样,证明背景只是一个布景板
解释:多幅照片中的背景是同一座远处的山,而且各照片中都有角度差异,而非完全一样;如果是布景板,就不会出现角度差异
质疑:这种问题问了等于没问,傻子都能回答,造假者是故意做了很大的一个类月环境,说不定就在航天局某个试验场。电视里面都说这么大的场景要造假很难,我就怀疑了,这难吗?一片荒芜的白地,后面用黑布围起来。随便拍个电影都能搞这种场景。这个难度被夸大了,直接导致舆论的导向。

7.质疑:登月艇中的太空人只要稍微走动就会让登月艇偏离轨道然后坠毁
解释:这是对登月艇的控制不熟所想象出来的谬误,实际上登月艇能自动调整反应
质疑:小孩子提的弱智问题。提这个的目的就是显得自己很不专业。

8.质疑:登月艇的脱离火箭没有喷射时的火焰,因此一定是用吊机吊起来而非火箭
解释:人不能用肉眼看到的火焰很多,登月艇的燃料本来就是会作出人肉眼看不到的喷焰;喷射战机的喷焰也是同道理
质疑:同样没化学常识,质疑者没读过多少书吧。还是故意给解释者做套。

9.质疑:把登月影片用慢镜重播就能发现和地上的动作一样,因此只是在地球拍摄后用不同速度来假造月球低重力的假像
解释:登月车扬起的尘土都是用抛物线回落至地面,而非像地球有空气的状况下受到空气阻力而四散;另外,各动作就算速度配合地球一般动作的状况下,还是有所不同,流言终结者亦曾以各种荷李活拍摄手法试图伪造出相同的照片,还是不能作出相同的动作片段,只有在模拟低重力的飞机上才可以作出一样的动作,但飞机的低重力时间及空间不足以拍摄登月片段,证明片段不可能在地球重力下伪造。
质疑:同样弱智的质疑。

10.质疑:太空人插国旗时,国旗明显被风吹动,但月球上应无空气
解释:国旗上有金属杆支撑,在真空下因为没有空气的阻碍,因此金属杆的惯性动作能维持较长时间;流言络结者亦有在真空中作出实验证明此点
质疑:解释者这点解释的非常含糊,真空下旗帜怎么飘?惯性动作很长不容质疑,还要做实验?那种飘动是真空中的现象嘛?那种飘动更符合地球环境。

11.质疑:月球上没有大气及液态水份,脚印不可能那么清楚
解释:正是因为月球上没有这些东西,因此沙土并不像地球上那样被风化变成圆粒状而容易崩溃;沙粒呈更不规则的型态,使得没有水份也还是不易于改变排列,此实验经由流言终结者测试,,证明没有水份及真空状态下,不规则状的沙土还是能给予清晰的脚印
质疑:典型的质疑者没多少物理知识。没问到要点。有那么清晰的脚印,只能说,月球表面上的尘土还是比较多的,探月器的反方向喷射居然没将这些尘土溅起。

其他逻辑上能指证阴谋论毫无立足点的证据
1.苏联当时也有太空计划,如果美国的登月计划是假造的,苏联应该最先出来道破。
质疑:现在大家都被蒙,而且当时科技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美国发没发射,苏联都有不可能真实观测得到。

2.登月计划把反射镜放置在月球上,因此只要知道正确地点,就能利用高功率的大口径雷射照射该点并得到反射;只有人工物能够如此做。
质疑:有人有关于这个的文章,可以好好看看。

3.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及望远镜都可以照得到月球表面,其中较高分辨率的都可以看得到登月艇的残骸;阴谋论者只能一概说成全世界所有的望远镜都是在伪造资料,但是不能提出为何要伪造,以及为何连美国的敌对国家的天文台都要协同美国伪造资料。
质疑,日本,欧洲飞船都去了没找到,你通过望眼镜就找到了,可笑。

4.美国登月时获取了不少月球岩石样本,并且曾经在中美建交后(具体时间为1978年5月20日)将一小部分月球岩石样本赠送给中国的科学机构。
质疑:关键的疑点来了。带回350多公斤,他们想用这些泥巴岩石做块农田吗? 地球上曾就有人发现了来自月球的岩石,还有探测器也能带回岩石泥土样本,俄罗斯就干了。他们送了中国几公斤岩石?送你个3-5克就算岩石?何以证明他们带回了几百公斤,都是自圆其说。

关键的是,人是怎么回来的,那么重的东西,能否回来时关键,现在美国再没登月了,为啥?现在的技术能保证人能从月球上发射回来吗?我有点质疑。还不是40年前。

Ⅲ 人类首次登月到底看到些什么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在六十年代的美国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辉煌的成就莫过于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

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宇航局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之后,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发射成功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每次载三名宇航员,登月飞行结束后,返回地球的只有指令舱和三名宇航员。指令舱呈圆锥形,高3.23米,底面直径3.1米,像一辆旅行汽车大小,发射重量约5.9吨,返回地面时要丢弃辅助降落伞等物,这时重量只有5.3吨。服务舱附在指令舱的下端,呈圆筒形,直径3.9米,高7.37米,舱重5.2吨,装上燃料和设备后重25吨。登月舱接于服务舱下面第三级火箭顶部的金属罩内,它分为下降段和上升段两部分,总长6.79米,四只底脚延伸时直径为9.45米,重4.1吨,如果包括燃料则重14.7吨。下降段还装有考察月面的科学仪器,当上升段飞离月面时,下降段起发射架作用。

在载人登月的探索过程中,阿波罗1号至10号进行了多次不载人、载人的近地轨道飞行试验或登月预演。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轨道,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

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5米高的9级台阶,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的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穿着宇航服在月面上幽灵似的“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

活动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上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从1969年至1972年底,美国共发射了七艘载人飞船进行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13号飞船,途中由于服务舱氧气箱爆炸遇险,宇航员依靠登月舱的动力装置,并借助绕月飞行的助力,于17日平安返回地球,三名宇航员安然无恙。这次登月飞行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失败。其他六艘阿波罗号飞船,乘载18名宇航员参加登月活动,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在月面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工作。包括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在月面建立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试验等。他们在月面共停留了302小时20分钟,行程90.6公里,带回381千克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实地拍摄了月面照片,初步揭开了月球的真实面貌。

Ⅳ 登月过程示意图

成功登月五次,失败一次。
阿波罗11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乐德林

飞行时间为8天3小时,首次载人月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体斯顿,宁静基地报告,鹰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点:静海。

坐标:北0.71度,东23.63度。

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了旗帜、安放了仪器,在登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类首次月球登陆处,1969年7月。我们是为了全人类带着和平之意而来。”月球表面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0次。登月舱的上升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2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11月14日—24日

乘员:康拉德、戈登、比恩。

飞行时间:10天4小时36分钟,登陆地点:风暴洋。坐标:南0.71度,西23.63度。

取回于1967年4月在月球登陆的探测者3号的部分部件。安放了阿波罗月球表面实验设备。月球表面停留时间31.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89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45次。登月舱下载阶段舱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34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3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0年4月11日—17日

乘员:洛弗尔、海斯、斯威加特。

飞行时间5天22.9小时。进行了三次着陆努力,由于液氧箱爆炸,终止登月。由于获得了营救人员的经验,这次失败被称为“成功的失败。”用过的登陆舱上升阶段舱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

阿波罗14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1年1月31日—2月9日

乘员:谢泼德、罗塞、米切尔

飞行时间9天,登陆地点:弗拉·摩洛地区。坐标:南3.65度,西17.48度。

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和其它实验设备。月球表面停留时间33.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67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24次。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时间为9小时24分钟,第三级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42公斤的物质,首次使用手推车来运输岩石。

阿波罗15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1年7月26日—8月7日

乘员:斯科特、沃登、欧文

飞行时间12天17小时,登陆地点:亚平宁山哈德利峡谷。坐标:北20.68度,东3.66度。

进行了三次太空行走,时间为10小时36分。在返往地球时,沃登进行了38分钟的舱外行走。首次携带轨道感应器。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着陆的科学设备数量增加了一倍。改进后的太空服增加了机动性,使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月球表面停留时间66.9小时。首次使用四轮月球车,月球车行走了27.9公里(17分钟)。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45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74次。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发射小卫星。采集了6.6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6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2年4月16日—27日

乘员:约翰·杨、马丁利、杜克

飞行时间11天1小时,登陆地点:笛卡儿高地。坐标:南8.97度,东15.51度。

首次对高地地区进行研究,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验、首次在月球上首用紫外线摄影光谱仪、宇宙线探测仪,再次使用四轮月球车。月球表面停留时间71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2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64次。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发射小卫星。采集了95.8公斤的月球物质样本。马丁利进行了宇宙行走1小时。

阿波罗17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2年12月7日—19日

乘员:塞尔南、伊文斯、斯密特

飞行时间12天13小时52分钟,最后一次登月任务。登陆地点:陶拉斯·利特罗山脉。坐标:北20.16度,东30.77度。

进行了3次舱外行走,时间为22小时4分。伊文斯进行了1小时零6分的舱外行走。斯密特是首位登陆月球的科学家。建立了第六个自动研究站。月球车行走了30.5公里。月球表面停留时间7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7小时,采集了110.4公斤的月球物质样本

Ⅳ 嫦娥五号登月的时间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嫦娥五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将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5)登月探测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研制历程

2020年9月,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透露,嫦娥五号将于2020年底前发射,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同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

11月23日18时30分许,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液氧液氢低温推进剂,计划于24日凌晨4时至5时择机实施发射任务。

12月4日,旗开月表,五星闪耀。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Ⅵ 杨利伟到底登上月球了没还是只是在月球上转了一圈历史上都是哪个国家的人登月了

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不是登上月球。目前我国还没有人登月。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无人月球探测”的阶段。

人类第一次登月是在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目前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只有美国。

(6)登月探测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Ⅶ 人类真的登上过月球吗是不是登月只是个骗局

由于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就没有发送载人火箭的到月球了,越来越让人生疑,这个会不会是一场骗局,而中国登月只是被美国所骗呢?

那倒不至于,中国想登月已经是由来已久,只是科学水平达不到而已。其实从嫦娥登月就知道古代的人对月球的探寻已经渴望已久。

在那个时候就能够真正地实现载人登月,不仅是载人登月,如今很多航天技术发达的国家已经将目光转向了火星,中国未来的航天之路还需要很长的路程,

Ⅷ 为什么人类在过去的40年没有再登月

2017年12月11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其首个太空政策指令,正式指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美国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为探索火星奠定基础。

对此,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家郑永春曾经解读,特朗普的谈话中提到,美国的目标“不只是登月”。太阳系虽然有很多天体,但对人类来讲,最有探索价值的天体还是火星。美国人在45年前已经实现过六次登月,所以再次登月在国内一直遭遇很大的阻力。美国民众和国会议员大多认为,月球对人类的价值不如火星,美国人已经知道月球是一片荒芜、毫无生机的世界,没有必要花很大的代价再次载人登月。所以,美国的长远目标是载人登陆火星。

尽管月球上存在许多谜团,然而月球上同时也存在许多贵重的稀有金属,让人类很难抑制探索月球的欲望。月球上充满了钨、钛、铝、镁和其他地球上罕见的稀有金属。因此不难解释在沉寂了40多年后,世界各国终于再次燃起了探索月球的热情。现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日本和欧洲都制定了登月和其他形形色色的探月计划。韩国与朝鲜也心向月球。看上去太空竞赛正紧锣密鼓地回归。新一轮太空争霸将始于登月?

苏联对探月的构想始于1951年,后来在无人探月领域接连取得数次“历史第一”,然而载人登月计划却进展缓慢,随着N1登月火箭接连发射失败,苏联登月之梦化为泡影。尽管如此,在阿波罗11号飞船即将启程之时,苏联依然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将一枚无人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器“月球15号”送上月球,试图抢在美国阿波罗飞船之前取回月球土壤样本。

1969年7月13日,月球15号赶在阿波罗11号三天前发射。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而在17日,月球15号已经进入了绕月轨道。但之后,苏联探测器就被美国阿波罗11号反超。月球15号在轨道上停留了三天,期间,阿波罗11号于7月20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更为不幸的是,7月21日,月球15号在着陆时坠毁,没能实现预期目标,此时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再过两个小时就要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

这场角逐被西方航天史学界看作是冷战期间美苏“太空竞赛”的最高潮。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到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美国、苏俄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航天技术的革新对美苏而言应该有足够的实力再轻松实现登月,而且技术足够支持直播整个登月流程而不是当年那样只有照片了,为什么却始终没再有阿波罗计划那样的行动?是月球已经对人类缺乏吸引力了?还是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是阴谋么?

对此并没有最为官方的说法,最集中的观点是,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当时冷战时期的产物,登月前后总造价高达惊人的2000亿美元,和航天飞机项目、国际空间站项目并列为人类历史上排名前三的耗钱项目,然而成果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斐然,科学界对于人类登月的价值并不认同,认为几乎没有发现特别有价值的东西,月球几乎是一片孤寂的荒漠,回报远比付出的少。所以将目光转向深空探测和空间站技术,并寻求多国合作。前苏联也是如此。所以阿波罗计划被缩减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

当然,关于人类为何无法在过去的40年内登上月球,还有一个令人很是怀疑的理由,美国方面曾经宣传,美国在登月的过程中受到了外星神秘力量的影响,这个理由虽然很令人怀疑,但它也可能阻止人类登月的原因之一。

对于美国人曾经登陆月球的事实,谣言可谓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这么多年来,阴谋论者不断“挖掘”、翻新各种材料,扩充着谣言的内容,把这个问题发展成了旷日持久、牵连广泛、内涵庞大的大争论.一些科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解读,阴谋论一直都没有真正消失过,以美国当时的技术水平,都可以登月,为什么突然终止了登月计划?而且在以后的三、四十年里再也没有人类登月?

最为常见的登月阴谋论支持者的质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实际上都已经被科学地解释:

1,质疑:太空人插美国国旗时,国旗明显被风吹动,但月球上应无空气。

解释:为了减轻重量,旗杆做的很细。那么细的L形旗杆是有弹性的,插下去之后,由于旗杆自身的弹性,导致上方的横杆晃动,带动旗帜晃动。而当横杆停止摇晃之后,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摇晃的旗帜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加上月球的低引力环境导致旗帜受到自身重力影响远小于地球环境,所以它静止下来所需的时间远远长于在地球大气环境下所需的时间,流言终结者亦有在真空中作出实验证明此点。——这实际上恰恰证明了这段视频是在低重力的真空环境中拍摄的,不仅不能证伪登月,相反,恰恰证实了登月的真实性。

2,质疑:登月照片中没有星星。

解释:月球没有空气,因此物体能直接反射阳光,底片如果曝光时间长至能映出星星,则会造成曝光过多而不能映出要映的太空人和登月器材。

登月过程中的主要活动都是在月球的“白天”进行的。由于日照和反光强烈,在照清楚相片主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同时照到星星的,因为星星的光线太弱了。在太空中要拍摄星星,需要避开强光,以及延长曝光时间。

中国的几次神舟飞船任务也为我们带回了太空中真实的场景,从这些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在正常拍摄被阳光照亮的物体时,不可能拍摄到星星。

3,质疑: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解释:阿波罗11号的登陆地点位于阴阳交界处,这一点能够从影子很长看出来,在这个地点温度不高也不低,温度在照相机的正常工作范围之内,况且在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温度还要更低,在那样的环境中相机都能正常工作,更何况是在月球的特殊地点上。

4,质疑:为何“土星号”运载火箭在阿波罗登月后就弃而不用,甚至连图纸都没有留下?

解释:NASA的解释是:“土星号”运载火箭成本太高。但是NASA的这一解释还是有行不通的地方,既然成本太高,那为什么在1969-1972年美国一口气制造了17枚“土星号”运载火箭呢?现在一种被人们认可的解释认为:“土星号”运载火箭代价太高,用推力达几千吨的火箭发射几百甚至是几十吨的载荷,实在是大材小用,太浪费了,而且“土星号”运载火箭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运用到现在的航天火箭上了,“土星号”运载火箭的设计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某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再继续使用“土星号”运载火箭。

5,质疑:从摄影纪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解释:在地球上登月服重达100多公斤,他是根据人在失重状态下的行动设计的,手脚弯曲较困难,在月球上虽然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登月服重达20多公斤,宇航员行动还是特别困难的。在地球上车子行驶扬起的灰尘四散,在月球上由于引力小,月球车行驶扬起的灰尘是呈抛物线轨迹落下的,这一点从纪录片上可以看到。如果要伪造这样的场景必须在地球上制造大片的失重场地,这是不现实的。

6、质疑: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飞向月球的旅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为何还有充足的燃料返回地球?

解释: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逃逸速度只有1.63km/s,需要的燃料较少;在地球上有空气,火箭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产生阻力,火箭速度的加快过程很慢,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火箭速度能够很快加到1.63km/s,所需要的燃料较少。所以虽然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飞向月球的旅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但是还能返回地球。

7,质疑:登月艇降落点相片没有撞击地面的坑洞。

解释:因为有使用反向喷射,着陆并不是硬性撞击,因此没有坑洞。

8,质疑:登月艇降落时会喷射减速,并吹走附近沙土,因此不可能留下太空人的脚印。

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喷射不会造成乱流,只有登月艇下方的尘土会被吹走,而且只会散布在旁边。

9,质疑:月球上唯一光源应为太阳,但照片中在阴影中的物体还是有反光,因此是有经过器材补光。

解释: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此为地球上看的月球15倍大小,及100倍光度;而且月球表面反光度很高,有着像反光板的作用(根据流言终结者的资料,月面反光度约为10%)。10,质疑:在单一光源(太阳光)下的影子应该是平行的,但登月照片中的影子不是平行。

解释:远处单一光源的情况下,只有地面足够平坦时影子才会平行。如果地面具有丘陵和低谷,起伏不定,当然有可能出现影子方向不一样的情况。月球地表并非平坦,在斜坡上的影子并非和平地上的影子平行是正常现象。

另外,如果有多个光源,不可能只有一个阴影,因此唯一解释为地面不平坦,不可能为多个光源。

11,质疑:多幅不同的照片背景都一样,证明背景只是一个布景板。

解释:多幅照片中的背景是同一座远处的山,而且各照片中都有角度差异,而非完全一样;如果是布景板,就不会出现角度差异。

12,质疑:登月艇中的太空人只要稍微走动就会让登月艇偏离轨道然后坠毁。

解释:这是对登月艇的控制不熟所想象出来的谬误,实际上登月艇能自动调整反应。

13,质疑:登月艇的脱离火箭没有喷射时的火焰,因此一定是用吊机吊起来而非火箭。

解释:人不能用肉眼看到的火焰很多,登月艇的燃料本来就是会作出人肉眼看不到的喷焰;喷射战机的喷焰也是同样的道理。

14,质疑:登月艇的脆弱性与发动机功率明显不如登月火箭,不可能脱离月球重力圈。

解释:月球重力仅地球1/6,且没有大气,需要耗费的燃料远远比脱离地球表面小得多。且脱离月球重力圈是指挥舱与服务舱的事情,登月小艇仅需回到绕月轨道即可。

15,质疑:把登月影片用慢镜重播就能发现和地上的动作一样,因此只是在地球拍摄后用不同速度来假造月球低重力的假象。

解释:登月车扬起的尘土都是用抛物线轨迹回落至地面,而非像地球有空气的状况下受到空气阻力而四散;另外,各动作就算速度配合地球一般动作的状况下,还是有所不同,流言终结者亦曾以各种好莱坞拍摄手法试图伪造出相同的照片,还是不能作出相同的动作片段,只有在模拟低重力的飞机上才可以作出一样的动作,但飞机的低重力时间及空间不足以拍摄登月片段,证明片段不可能在地球重力下伪造。

16,质疑:月球上没有大气及液态水份,脚印不可能那么清楚。

解释:在干燥的沙子上踩出的脚印很模糊,只有在海边潮湿的沙地上才有可能踩出上面那种线条分明的脚印,但这只是地球上的情况。月球上的沙粒不像地球沙粒那样经过风化磨损,而是保留有棱角分明的形状,呈更不规则的形态,使得没有水份也还是不易于改变排列,因此沙土并不像地球上那样被风化变成圆粒状而容易崩溃。这样的沙粒很容易踩出清晰的脚印,就像滑石粉或者湿的沙子一样。《流言终结者》也验证了这一点。节目找来了与月球表面沙粒相似的模拟材料,在真空环境下用一只鞋去踩压,果然踩出了清晰的鞋印。

17,质疑:拒绝配合的太空人都已死亡。

解释:阴谋论者无法证实意外死亡的太空人均是“拒绝配合”。

18,质疑:美国1960年代时的登月计划在10年内从无到有,却接连40多年未再登月,今日科技较先前进步,登月却需要准备整整20年以上才能于2019年6月重新返月,前前后后竟整整相隔了50年。请参见月球探测任务列表#长远计划、星座计划及猎户座太空船。

解释:发展目标不同,当年仅需登月插美国国旗即可,后续美国国会以及民众以太空探测无益民生、美国参加越战为理由,常常删除探测预算,并要求太空计划转向关心地球。目前重返月球的计划以开发各种矿物及氦三矿为主,与当年插旗宣扬国威相比,其复杂度是后者无法比拟的。而且,大型计划的进行有时不能单纯以科技程度来衡量:例如人类未使用电脑前即已造出第一代核子武器、20世纪初期已经有强国的大型舰队在海洋上进行战斗,时至今日各主要国家科技能力都远胜当年,却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造出当年美日等级的海上舰队以及核子武器。

19,质疑:登月母带失踪。

解释:登月使用的慢电视转播,遗失的是母片转出的第一批动态胶卷,而非母片。而且目前已经找到,并重新恢复公开。

20,质疑:登月太空人,例如尼尔阿姆斯壮、伯兹艾德林等人,甚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皆对登月之说保持沉默或未正面回应。(阴谋论之二:登月太空人部分死亡于月球,今日存活之太空人为替身。)

解释:两人回忆录均提及登月,并谴责阴谋论者“即使带他们到月球,他们也只会觉得是另一个摄影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于2002年时曾经考虑过出版专门书籍否定阴谋论者,但是在收到大量投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举太过抬高阴谋论的地位之后,就停止了与作者的契约。但是该书作者还是决定出版。

21,质疑:土星五号蓝图丢失,后续计划未继续使用。

解释:1.土星五号仍有实体公开展示。2.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土星五号火箭。3.地球轨道任务不需要土星五号等级火箭推送,一如到家门口便利商店买饭不需要坐飞机。4.土星五号之设计以今日观点而言已经落伍,新火箭即将诞生。

22,质疑:英国邮报2009年8月29日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RIJKS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取回并赠送与荷兰的“月球岩石”为造假。其主要成份为石化木头。此样本为1969年10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3名“阿波罗11号”宇航员前往荷兰访问时,赠送与荷兰前首相威廉德里斯的礼品。

解释:当年有超过一百个国家收到月球岩石,这次的假岩石实际上也是由私人保管并非国家保管。其他百个国家并未有声称他们收到的月球岩石为假。但此事件的具体原因仍然不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