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粗缩病强势袭来,您准备好了吗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座坡”,也被称为“玉米癌症”,它主要是有带病毒的灰飞虱持久性传染。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预测今年玉米粗缩病强势袭来,您提前做好防治准备了吗?
特别注意事项
1.喷施药剂的时间偏迟,一般在玉米的7~8叶期,这时灰飞虱已把病毒传播到玉米上,其防治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
2.即使防治的时间比较及时,但往往会忽视道旁田边地头灰飞虱的栖息场所,防止喷药过后,再次迁移到玉米田中继续为害。
3.灰飞虱、蓟马、跳甲等传毒昆虫喜飞善跳,白天多潜藏在土缝中,傍晚出来取食为害。在喷药时间的安排上,一般应掌握在下午四五点钟或傍晚。有些人无视这些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想当然地选择上午喷药或打工下班后的午休间隙喷药,不能有效杀灭害虫,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2. 叶子后面有白色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处理
没有照片,只能是猜。估计可能是白粉虱,是一种虫害。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牡丹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 育苗或定植时,清除基地内的残株杂草,熏杀或喷杀残余成虫。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30~40厘米的方板, 其上涂抹10号机油插于行间高于菜株, 诱杀成虫,当机油不具钻性时及时擦拭更换。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镀铝反光幕,可驱避白粉虱,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生物防治: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一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一5头 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也可人工释放草岭,一头草岭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 多头。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粉虱壳抱粉防治。
5.药荆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每株有成虫2一3头时进行,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①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一6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一般5一7天1次,连喷2一3次。
②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每隔5一7天1次,连喷3一4次。
③20%灭多威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分散性粉剂2000倍液+消抗液400倍液,万灵(灭多威) 与吡虫啉混合,利用灭多威速杀性弥补吡虫啉迟效。用吡虫啉药效长弥补灭多威药效短缺点,加入消抗液进一步提高药效可杀死各种虫态的白粉虱。每5一7 天1次,连喷2一3次,可获得满意效果。
④熏蒸法: 保护地可用敌敌畏烟剂,每667 平方米用350 一400克,或用80%敌敌畏500克,将敌敌畏倒在分散在温室不同地段的麦秸堆上,点燃后闷棚1夜,间隔5 一7天,连熏2一3次。最好熏蒸过后1一2天喷雾1次。除选用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在浇水未干时进行,否则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3. 椰心叶甲的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受害严重的植株先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毒死蜱或吡虫啉等化学农药1000倍液全株喷雾,杀死成虫,防止成虫受扰后逃逸,剪除枯死叶片集中烧毁,再定期喷药2~3次,每月1次。
使用杀虫单和啶虫脒复配的椰甲清粉剂、“椰虫净”等挂包法防治:在心叶基部幼嫩叶片内侧,塞入药包1~2包,并用挂包线固定在心叶叶柄上,让药剂随雨水或人工淋水自然流到害虫危害部位杀死害虫。持效期长达8~10个月。
1、选用虫线清、辛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对受其的心叶进行喷施。
2、悬挂杀虫粉剂药包。
对于幼树和矮树,可悬挂椰甲清或椰甲必治药包于未展开的心叶部位。
3、淋灌心叶。
剪除受害的新叶,在切口处淋灌125毫升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也可选辛硫磷、吡虫啉等药剂)。
4、利用天敌寄生蜂。
我国用于防治揶心叶甲的寄生蜂有2种,一种是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椰心叶中的蛹),另一种是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椰心叶中的高龄幼虫)。放养时,每隔30~40米悬空放托1个放养器。
在每个放养器中置放40~60个即将出蜂的被寄生的椰心叶甲,当园中椰心叶甲虫口密度大时,可放100个,一个月放2次。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控制过程。因此,在采取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过程中。
不能再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以免破坏寄生蜂形成的自然种群而降低防治效果。寄生蜂的飞行能力有限,在释放过程中尽量采取多点释放模式,以使寄生蜂快速找到寄主。应将放蜂器挂在阴凉处,避免抟在太阳暴晒的地。
5、使用绿僵菌防治。
把由绿僵菌制成的药剂配成一定的浓度,喷施在受害的植株心叶上即可。绿僵菌对环境比较敏感,侵染害虫圾适温度为15~30度,最适相对湿度为50%~100%,高温干燥、大雨天气会严重影响其防治效果。
(3)吡虫啉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椰心叶甲发生习性
椰心叶甲每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卵期为3~6天,孵化率92.5%,幼虫期为30~40天,预蛹期3天,蛹期6天;成虫期可达22天。雌成虫产卵前期1~2月,每雌虫可产卵约100多粒。
从卵至成虫约为50天。产卵前期18天,成虫有的每天都产卵,有的隔1~5天产1次卵,每次产卵多为1~2粒,最多6粒。卵产在取食心叶而形成的虫道内,3~5个一纵列,卵和叶面粘连固定。
4. 花长虫子了,请问是什么虫子,用什么药有效
估计是白粉虱
①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一6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一般5一7天1次,连喷2一3次。
②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每隔5一7天1次,连喷3一4次。
③20%灭多威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分散性粉剂2000倍液+消抗液400倍液,万灵(灭多威) 与吡虫啉混合,利用灭多威速杀性弥补吡虫啉迟效。用吡虫啉药效长弥补灭多威药效短缺点,加入消抗液进一步提高药效可杀死各种虫态的白粉虱。每5一7 天1次,连喷2一3次,可获得满意效果。
④熏蒸法: 保护地可用敌敌畏烟剂,每667 平方米用350 一400克,或用80%敌敌畏500克,将敌敌畏倒在分散在温室不同地段的麦秸堆上,点燃后闷棚1夜,间隔5 一7天,连熏2一3次。最好熏蒸过后1一2天喷雾1次。除选用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在浇水未干时进行,否则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词条来自网络
5. 家里有很多虫子,有图片,一直消灭不完,请问这是什么虫子,怎样才能消灭干净
这是“蟑螂”
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蟑螂的种类
常见品种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东方蜚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布最为广泛。我国较为常见的是德国小蠊
蟑螂喜欢高温、阴暗潮湿的地方,在水源、食物丰富的厨房、餐厅、浴室、排水沟、垃圾桶等,均需留意。小蟑螂能钻进0.5毫米厚的缝内。成年雄性蟑螂能钻进1.6毫米的缝内。带卵的雌蟑螂需要4.5毫米或两个硬币厚的地方躲藏,尤其是狭小紧密的缝隙,像是家具之间的空隙,任何大于1.6公分的间隙,都是蟑螂的栖身处。堆积纸袋、盒子、瓦楞纸的地方,也会筑成蟑螂窝。有些人将书报杂志或纸箱堆在冰箱旁边,潮湿温暖的冰箱是蟑螂温床,这些纸箱更成为蟑螂活动时的最佳空间。蟑螂巢穴一般藏于操作间、洗衣房、暖气盒里面,电视机、电脑、电冰箱背后以及厨房和下水管道处。要想彻底消灭蟑螂,必须找到巢穴,把卵消灭。要知道平均一只蟑螂半年后可繁衍数万只!
一、为了消灭蟑螂你必须做以下工作:
A. 清理垃圾和不用的物品,特别是家中的书报纸和杂志;
B. 检查家具下面和后面,以及天花板、气槽和电线槽等隐蔽处;
C. 把天花板、墙壁和地板上的裂缝和罅隙用不保温材质填补最佳密封。
D. 所有蟑螂残骸、卵鞘一定要捏碎清除,以免卵鞘孵化继续作祟。(1:对于卵鞘一定要焚烧 2:冲入下水道 )
E. 家具应尽量避免使用夹板或天花墙,而应选择铝、不锈钢、塑胶等材质的家具,既冲洗容易,又没有保温效果,蟑螂不易生存。家具摆设最好离墙壁间隔要大,不易藏蟑螂。
生物防治是消灭蟑螂的有效的办法,蟑螂的天敌是蜘蛛、蝎子、蜈蚣、蚂蚁、蟾蜍、蜥蜴、壁虎等。有一鸟类:俗名Cucarachero(学名Troglodytes audax),也会捕食蟑螂。另外,猫、猴子及老鼠也会捕食蟑螂,是蟑螂的天敌。
二、常用于杀蟑螂的化学杀虫剂主要有:
⑴ 有机氯类:六六粉;
⑵ 有机磷类:敌百虫、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
⑶ 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
⑷ 拟除虫菊酯类:胺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功呋)、二氯苯醚菊酯、醚菊酯、溴氰菊酯;
⑸ 有机氟类:氟虫胺、氟蚁腙;
⑹ 吡唑类:吡虫啉
6. 刚出土的玉米苗被虫子咬断了,应该怎么防治
导致玉米苗受害的地下害虫有“二点委夜蛾”(幼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根土蝽,蛀茎夜蛾(幼虫)等,因为题主没有提供图片,只能提出综合防治技巧。。防治方法-1撒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500毫升拌25千克细土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根部。2根部喷药。选用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
拌种,在玉米播种时选用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玉米种子。常用的药剂有蚍虫啉、丁硫克百威、毒死蜱等药剂拌种。玉米螟年发生世代数,在我省一年发生6~7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时间多在黎明前。羽化后当天晚上进行交尾,第二天开始产卵,产卵时间多在上半夜。雌蛾产卵期一般4~5个晚上,产卵4~20块,。
防治玉米螟的危害,可亩用3%广灭丹颗粒剂1——2公斤,或株用0.1%氟氯氰颗粒剂1.5克、14%毒死蜱颗粒剂1——2克、3%辛硫磷颗粒剂2克、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1——2克,撒施心叶内。对于 蓟马、麦秆蝇三、玉米旋心虫、粘虫、飞虱、叶蝉、盲蝽蟓类,红蜘蛛等害虫,在玉米出苗后喷药,在播种后七八天第一个叶片展开就可以喷药。一定要全田喷雾不能只喷玉米垅。
7. 桃树病虫害图片
桃树的病虫害种类虽然很多,但各地能造成较大为害的病虫害种类确是有限的。目前各桃产区较为普遍发生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二斑叶螨、桃潜叶蛾、桑白蚧、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红颈天牛、桃一点叶蝉、桃蛀螟、大青叶蝉、茶翅蝽、桃天蛾、白星花金龟等;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根癌病、褐腐病、疮痂病、白粉病、桃流胶病、桃溃疡病、桃根结线虫病、小叶病(缺锌)、黄叶病(缺铁)等。
8. 芒果叶子上的白色小蛾是什么虫
根据你的描述和图片来看,芒果叶子上的是白粉虱。
首先,了解一下白粉虱的危害!别看白粉虱个头不大,但难治的点就在于数量的恐怖!
1、白粉虱吸食作物的营养,直接导致营养不良,产量降低;
2、白粉虱还是各种真细菌病害、病毒病的传播媒介,特别是病毒病,一棵植株染病,加上大量白粉虱的传播,大棚蔬菜病害毒就会泛滥成灾,难以控制;
9. 蚕豆蚜虫图片这药可以用吗
早上好
可以用
有效成分是70%吡虫啉,防治蚜虫效果不错
供您参考
10. 尺蠖有很多种吗,请详细解释,最好是图片,急需谢谢!!
全世界约有12000种,中国约有43种。幼虫为害果树,茶树、桑树、棉花和林木等。如茶尺蠖的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造成光秃现象。静止时,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虫体向前尺蠖
斜伸,颇像一个枯枝,受惊时即吐丝下垂;又如枣尺蠖的幼虫,不仅食害枣树,酸枣的叶片,并食嫩芽、花蕾。雌成虫无翅,雄成虫全体灰褐色,前翅有褐色波纹2条。中国南北各地最常见的桑尺蠖,其幼虫常作为“拟态”的典型代表。为害茶树芽叶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茶尺蠖、油桐尺蠖、木橑尺蠖、云尺蠖等,均属鳞翅目尺蠖蛾科。
茶尺蠖
以苏、浙、皖一带夏、秋茶危害最重,幼虫无蚕食嫩叶,严重时整株被害光秃,片叶不留。除茶树外,还危害大豆、辣蓼、枫杨等。形态: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灰白色翅面疏被茶褐或黑褐色鳞片。前翅内横线、外横线、外缘线和亚外缘线呈黑褐色波状纹,后翅也有两条波纹,前后翅外缘分别有7个和5个小黑点。秋季成虫体色较深,线纹明显,体形较大。卵椭圆形,长约0.8mm。刚蜕皮2龄幼虫体和4-6mm,黑褐色,腹部第一节背面有两个不明显的黑点,前二节背面有两个较明显的深褐斑纹。蛹长椭圆形,长10-14mm,赭褐色;触角与翅芽达腹部第四节后缘;第五腹节前缘两侧各有眼状斑一个,臀棘近三角形,其末端常有一分叉的短刺。生活习性:在江苏和安徽一年发生5-6代,在杭州6-7代,以6代为主。若10月平均气温尺蠖
在20℃以上,可能部分发生7代。均以蛹在树冠下土中越冬。翌年3月初开始羽化出土,一般4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发生,危害春茶。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幼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均危害夏茶。以后大体上每月发生一代,直至最后一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从第三代开始世代重叠。成虫寿命一般3-7天,卵期5-32天,各代不一。非越冬蛹历期7-13天,越冬蛹可长达5个月左右。一般以丘陵茶园发生较多,高山茶园发生较少。茶尺蠖有许多天敌,以茶尺蠖绒茧蜂、斜纹猫蛛、病毒、拟青霉及鸟类等常有相当控制能力。
木橑尺蠖
台湾、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产茶省均有发生。幼虫蚕食茶树叶片,为害严重时片叶不存,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形态:成虫体长18-26mm,翅展45-72mm,翅白色,散布灰色或棕褐色斑纹,外横线呈一串断续的棕褐色或灰色圆斑。前翅基部有一深褐色大圆斑。雌蛾体末有黄色绒毛。卵草绿色,椭圆形,长0.77mm;幼虫成长时体长70-78mm,体绿色、茶褐色、灰色不一,头部有倒“V”形黑纹,头顶及前胸背板两侧有褐色突起,全表多灰色斑点。蛹长24-32mm,棕褐或棕黑色,有刻点,臀棘分叉。生活习性:在浙江省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根际松土中越冬。第一、二代幼虫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初盛发。卵块多产于茶园附近的松、杉等林木树皮缝隙内。幼虫孵化后吐丝随风飘落茶园危害。防治:见油桐尺蠖。
云尺蠖
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幼虫蚕食叶片,除茶树外,还危害油尺蠖
茶、油桐等,是西南茶区常见的一种茶树害虫。形态:成虫为大型蛾子,体长18-32mm,翅展约70mm,体翅白色,腹部多黑色环纹,前翅基部有两黑点,内横线与外横线呈两条波纹,中央近前方有一近长方形灰黑色环纹,前缘中央有一黑斑,外横线外侧及内横线内侧均具黄色宽带。卵椭圆,长约1mm,淡绿色,卵块覆有黄毛。幼虫老熟时体长45-65mm,头部棕褐色,两侧向上呈角状突出,颜面中央有一近三角形黑斑。蛹长21-25mm,胸背前方横列4枚小突,臀棘基部膨大,端部针状。生活习性:在贵州省湄潭县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中越冬。两代幼虫分别于5月下旬、9月上旬前后发生。成虫趋光,雄蛾善飞。卵多成块产于附近高大树干裂缝、墙缝内,或茶丛枯卷叶中。幼虫共6龄,孵化后吐丝随风扩散危害。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尺蠖的类底一般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或树皮缝隙间越冬。4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三代尺蠖
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羽后当天即可交尾,夜间产卵,卵产于国槐的嫩梢或叶片、叶柄和小枝等处,以树冠南面较多,每处1至2粒,少数也可多达成百上千粒。同虫所产之卵80%在同一天孵出,孵出时间多在晚上19至21时,孵出率在90%以上,成虫趋光性弱,白天隐伏于树丛中,受惊时作短距离飞行。幼虫期共5龄,经15-25天老熟,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1至2龄时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3至4龄后食成缺刻状。5龄后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虫期的90%以上,3龄前幼虫白天静伏于叶柄或小枝上,很少取食,受到振动后即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多在白天吐丝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进入松土内化蛹。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5厘米深度,化蛹场所大多位于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的东南面较多,一般数十头至数千头集中在一起。常见种类:槐尺蠖(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etGrey))是国槐的主要害虫。
油桐尺蠖
又名大尺蠖,各主要产茶省均有分布,幼虫蚕食叶片,除茶树外,还危害油尺蠖
桐等树木。形态: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mm,翅展50-70mm,翅面多有黑色小点,前翅有黄褐色波纹3条,后翅两条。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以后转黄绿或淡绿,4龄后体色随栖息环境而变化,淡绿、深绿或深褐色等。成长幼虫体长70mm左右,体表粗糙,气门紫红色。蛹圆锥形,体长19-27mm,棕色褐色,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腹末有刺一枚,突起两个。生活习性: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3代,华南一带一年发生3-4代,均以蛹在根际表土内越冬。湖南、江西等省于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下旬在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7月下旬到9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陆续孵化危害。广东1-3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发生为害。成虫多在傍晚羽化,白天喜栖息于茶园附近大树及电杆等建筑物上,两翅平展不动,受惊即坠地假死或短距离迁飞。防治:冬季逐园挖除越冬虫蛹。各代成虫期中逐日清晨寻觅扑打成虫。利用成虫喜光趋白和成堆产卵于孔洞缝隙的习性,可用草把刷石灰水悬挂或竖立于茶园中,或将周围树干从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