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无人机“空中母舰”究竟有什么用处
首先来说现代无人机已经在发挥着非常大作用。在有些特殊或者危险的环境下往往无人机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对比有人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
无人机航母的重要意义:首先是飞行员方面,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所花的钱是个不小的数目,而且培训周期长,投入大。战争状态下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历次大规模的作战中看,飞行员始终是处于匮乏状态,善后也需要一大笔的钱。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被喻为是刀尖上的舞蹈,极度危险,如果能用无人机替代自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从舰载无人机方面来说,没有了驾驶员也就不再需要安装救生、供氧、火控显示、座舱等等结构,能够使舰载机减重很多,并且可以更好的按照有利的外形进行设计。无人机由于没有了飞行员,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弹药,也可以使无人机的过载更大,这样机动能力也会更强。
❷ 中国第三艘航母有多强,采用电磁弹射起飞,战力
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一篇以“中国新航母安装滑跃起飞段”为题的最新信息,主要报道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最新动态。报道称,不仅仅是滑跃起飞分段上航母,很快右侧外飘甲板也将开始最后动工。并称,2016年年初以来,中国新航母已经安装了多个模块,包括甲板下的机库和升降机等,报道大胆推测中国最新的这艘航母将可能在2017年实现首次下水。有关军事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说道“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存在使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可能性,但最终是否使用这项技术,要看最后的决策”。
以它为核心的战斗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补给舰只构成。在电磁弹射方面,我们可以比肩美国。中国第二艘航母弹射起飞值得期待。一旦采用核动力航母以后,弹射起飞所需要的电力系统将会变得非常充足,装两条弹射器是没有压力的,再有想学会美国造航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没有人给技术,怎么办?只能自己一步一步摸索,从滑跃起飞开始、从城规动力开始、从五万吨排水量开始,一步一个台阶的来是正确的选择。
❸ 航母最怕什么
航母在我们看来都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它最怕三样东西,一是水中的潜艇,二是水雷,三就是超音速武器。就航母的块头来说,特别大,看起来特别牢固坚实,可以说是海洋上面的霸主,航母作为海上最大的装备,也是世上最强大的装备,但是没有东西是无敌的,世上的事,有矛就有盾,世上从来就没有不被打穿的东西,也没有不折锋刃的矛,再厉害的矛与盾,都一样。所以航母也有三样怕的东西。
第三个就是高超音速武器。它可真的是称为反航母利器,不仅防不住,而且根本还没有办法阻挡,它有多种平台可搭载,飞机,舰艇,以及水下的潜艇都是可以的,而且是至少五倍音速以上,这个速度可是非常快了。
❹ 最疯狂时一周造一艘航母,二战时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到底有多恐怖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恐怖的工业生产能力在二战时期就让所有的国家胆战心惊。那么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好好聊聊美利坚合众国恐怖的工业生产能力。原因很简单,首先就是当时战争对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刺激。其次就是整个美国因为日本偷袭了珍珠港,陷入了一种复仇的狂热中。最后就是整个美国在二战前期收获了大量的财富。
其次就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对美国的刺激,毕竟这是自独立战争之后,这是第一次美国本土受到打击。所有整个美国在经历过短暂的震惊之后,将所有的震惊迅速转化为了愤怒。在复仇的愤怒加持下,整个美国迅速从和平时期变成了战争时期,政府和军方迅速开始对整个美国进行战争动员。这样一来,整个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更加强了。
最后就是美国在二战前期和一战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被政府很好的利用,迅速交给所有兵工厂,进行购买资源和大量的战争生产。特别是海战的刺激,让整个美国的造船业开始不同的加班,甚至在一年时间服役了54艘航空母舰。
❺ 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对还是错
对的。辽宁号航空母舰作为中国第一艘现役航空母舰,承担着科学实验、积累航母编队作战经验的重要任务。
辽宁号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5)航空母舰打仗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辽宁号航空母舰服役动态:
2013年6月,辽宁舰停靠青岛某军港后首次出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是首次新母港离泊。
2013年9月21日,辽宁舰顺利完成2013年第三次出海试验任务。
2013年9月25日,辽宁舰交接入列一周年,一间,辽宁舰先后完成了舰载机连续起降、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等试验。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综合,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2013年11月26日,辽宁舰首次以航母编队形式赴南海开展科研训练。
2013年11月29日,靠泊三亚某军港。
2013年12月5日出海开展试验和训练。12月22日完成作战系统多个科目试验,并首次组织了作战系统综合研试。
2016年8月,在官媒公开的辽宁号航母画面中,甲板上整齐排列着8架歼15,和一架直-8直升机、一架直-9救援直升机等。8架歼15舰载机全部海军涂装,展示了辽宁号航母上的最强战力。
❻ 中国如何监控美军航母用这三招就可侦查到其踪迹
如果战争时期,中国又要如何监控敌方航母?
中国三种方法实现航母探测
中国要实现对西太方向的航母探测,大致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空基、天基和岸基。
一、空基侦察。远程侦察机或长航时无人机可以实现,这方面中国目前还比较落后,运-8高新机数量偏少,且航程有限。
航空母舰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航母,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各国的航母动态也是全球新闻关注的焦点。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供参考。
❼ 航母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
众所周知,航母作战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单体,身边会有很多载舰机和战舰保驾护航形成庞大的战斗群。在 海上作战时能够很好的防御敌人航母对本土的攻击
❽ 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的动态
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2013年11月8日抵达香港,展开为期5天的常规访问。
2014年6月16日电 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今日抵达香港停靠于维多利亚港青衣水域,将开展为期5天的常规港口访问活动。
随航母访港的3300多名美军官兵将有机会体验香港文化,参与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同时,“乔治?华盛顿号”也将接待逾500名香港政界要人,促进与香港当地社区的关系。
船长Greg Fenton表示,此次造访香港让官兵有机会经历特别的活动。香港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官兵进行必要休闲放松活动的一个绝佳选择。
据了解,“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于5月24日从母港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启程,开始进行其在西太平洋的巡航任务,期间将停靠多个亚洲港, 美国唯一一艘母港在海外的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在驻防日本七年后,启程离开日本回国整修,未来将由“罗纳德·里根”号换防。这被视为美国亚太在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
18日,“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缓缓驶离横须贺港,美军相关人士、家属等约200人目送“乔治·华盛顿”号离开。美军第七舰队海军少将约翰·亚历山大表示,航母是一个国家地区影响力的表现,更换第七舰队航母是美军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
据美联社报道,但约翰·亚历山大还表示,“乔治·华盛顿”号在返回途中将开展演习,但是未具体指明演习地点是否会安排在南海。
日本媒体则报道称,“乔治·华盛顿”号将在海上执行两到三个月的任务,之后才会返回美国加州圣迭戈。“乔治·华盛顿”号驶出东京湾后,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护卫舰汇合,“乔治·华盛顿”号船员在船上用船员队形拼出日语“再见”的字样,而“出云”号护卫舰船员则在甲板上拼出了“谢谢,乔治·华盛顿”的英文缩写。双方意在用这种方式,向外界展示美日同盟的亲密合作。
自2008年进驻横须贺后,“乔治·华盛顿”一直处于战备值班状态,负责美军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巡航,每年都按惯例出海,定期参加区域军事演习,以检验战斗能力。
据悉,回到圣迭戈后“乔治·华盛顿”号上的船员将登上换防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然后随“里根”号再来日本。“罗纳德·里根”号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晚些时候抵达日本,而“乔治·华盛顿”号在圣迭戈卸任后,最终将前往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在当地造船厂更换燃料,并进行大规模维修。“乔治·华盛顿”号舰长称其为“检修”,实际基本是把船拆了再装一遍。
“罗纳德·里根”号是美国海军目前最新式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迄今为止一直以美国加州的圣迭戈港作为母港,排水量达9.7万吨,舰长333米,舰上带有两座核反应堆,可供里根号航行20年,完全无需靠岸加油。这艘航母上装备了所有最新的科技成果,可停放85架战斗机,造价高达45亿美元,6000名船员可以在上面生活三个月
❾ 一艘航空母舰,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能玩得转
通过上面的剖析咱们不难看出,买一艘或许造一艘航母不难,可是想要把航母运用好并坚持杰出的战役力,需求数以千计、大量的水兵专业人才。而假如一个国家决议开展航母,那么将是对该国水兵全体人才力气的一次精粹和提升。毫无疑问,来自该国水兵原有各航空兵部队、水面舰队、潜艇部队的一些高手,将会会集来探索将来航空母舰的运用经历。一起在水兵人才的培育体系和规划上,也会发作严重的变革来习惯航母作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