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古代人喝酒动态图片
扩展阅读
百度搜索表示很穷的图片 2025-08-02 04:06:13
哪里有野果子图片 2025-08-02 03:58:11
立秋淡茶唯美图片 2025-08-02 03:57:06

古代人喝酒动态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23 16:00:59

Ⅰ 古代人怎么喝酒

从西周时代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它成了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也视为违礼。效,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令,指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也视为违礼。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有酒监、酒吏、酒令、明府之名。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不过有时他们的职责又是强劝人饮酒,反而要纠举饮而不醉或醉而不饮的人,以酒令为军令,甚至闹出人命来。如《说苑》云,战国时魏文侯与大夫们饮酒,命公乘不仁为“觞政”,觞政即是酒令官。公乘不仁办事非常认真,与君臣相约:“饮不觞者,浮以大白”,也就是说,谁要是杯中没有饮尽,就要再罚他一大杯。没想到魏文侯最先违反了这个规矩,饮而不尽,于是公乘不仁举起大杯,要罚他的君上。魏文侯看着这杯酒,并不理睬。侍者在一旁说:“ 不仁还不快快退下,君上已经饮醉了。”公乘不仁不仅不退,还引经据典地说了一通为臣不易、为君也不易的道理,理直气壮地说:“今天君上自己同意设了这样的酒令,有令却又不行,这能行吗?”魏文侯听了,说了声“善”,端起杯子便一饮而尽,饮完还说“以公乘不仁为上客”,对他称赞了一番。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唐人饮酒,少有节制。大概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强调节饮和礼饮。至清代时,文人们着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劝诫世人,如:《酒箴》、《酒政》、《觞政》、《酒评》等。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的礼饮规范的具体内容。

Ⅱ 古代人喝酒的酒杯奇形怪状,有什么讲究吗

古代人比我们现在的想法其实是要千奇百怪许多,并且中国的酒文化是很渊博的,这也就让我们见识到了许许多多的不一样的装酒水的器具。

而古代人远远比你印象中的要奢华、要有创意、要有想象力得多。看看下面这些古代的酒器具,是否觉得拿着玻璃小杯喝酒的自己少了很多意境呢。

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杯子,让我眼花缭乱,所以说中国人爱酒品酒的习俗不是一日而成的。

Ⅲ 找一张古代出征时喝酒场面的图片!

这张行不行?是雕塑。但是很有味道。另一张倒是画的将士在马上,但画面比较粗糙笨拙,不如这张感觉好。

Ⅳ 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喝酒的吗

“酒者,天之美禄。”酒实为先民在饮食方面的伟大创造之一。传说中的仪狄、杜康造酒,

要考证是不是此二人创造了酒,已经很困难了,但是近代以来大量出土文物证明大约六千年前我国已开始造酒。我国饮酒的历史极其悠长,甚至在周代还设有酒正、大酋等官,管理酒。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其实也是无时无刻离不开酒的,

结婚要办酒席,孩子出生有满月酒,孩子考上大学还有升学宴,等等等等,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就像空气一样,是离不开的。但是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喝酒的吗?

一、酒在古代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

有人肯定好奇,为什么酒在古代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难道酒很贵吗?

其实不是的,在汉代的时候,三人以上在一起喝酒可是犯法的行为,对,你没有听错,在汉代你要随便约上几个好友,一起把酒言欢,估计还没喝上两杯,亭长就要带人来抓你了。有人肯定好奇为什么汉代喝酒犯法,其实从商亡国后,历代统治者大多采取禁酒政策,纣王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据说殷即因此而亡。故后来的统治者吸取了商亡的教训。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怎么能因为杯中之物而丢掉。那一般人想要喝酒怎么办?期待皇恩浩荡,秦汉时期曾有允许百姓聚饮的特殊时日,称为“?”。?,王德布,大饮酒也.“?”是古代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的大聚饮.《史记?秦始皇本纪》:“五月,天下大?。”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很庆幸,不用担心喝酒被抓,被罚款。

二、祭祀的一种形式

古代喝酒和今天的喝酒的目的其实相差甚远,今者喝酒,或是为了社交,或是为了庆祝什么,但是古人喝酒有的时候就有点类似,

今天我们的去寺庙烧香,祈求鬼神保佑。因为古时人对于很多现象不能理解,所以就会求助于鬼神,商朝时最疯狂,几乎是什么事都需要卜卦。这种祭祀活动中往往是离不开酒的.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桓公寻找借口向楚国进军,其中一条就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这里所说的“缩酒”就是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如果今天去上香拜佛也和以前一样是不是很有趣,一群人抱着酒在寺庙里开怀畅饮。

三、文人雅客的取乐活动

现在很多人对于古代人喝酒的影响大多来自于古代文人,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记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情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古代人是非常会玩的,大家分坐在一条溪流的两侧,一人从上游,放下盛有酒的酒杯,酒杯停留在谁的跟前谁就要喝了这杯酒。那这里估计有人会好奇为什么笔者上文说,历代统治者有禁酒政策,王羲之等人还可以这样喝酒,实际上历代统治者的禁酒政策只禁民不禁官,后来商品经济发展,商家为了促进酒的销量,甚至出现有妓女当街拉客。

酒,从它诞生的时候,就已经与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都和酒有缘,有的人因为酒输掉一切,纣王亡国,有的人因为酒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酒啊,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Ⅳ 古代人用来喝酒的器物都有什么

古人用来盛酒的几种器物:

1、种类有这些: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

2、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

3、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4、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

Ⅵ 古人是怎么邀请人喝酒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是我最喜欢诗词之一。原因无二,就是找人喝酒都描写的这么深真意切,这点我服。

我曾经也在我的好友群里、朋友圈中,发过这段诗,除了朋友圈的点赞之外,也有好友应邀入局,几杯下肚之后,感叹这首诗的美妙。

我觉得这首诗的流传,就是在给我们请人喝酒时增添的邀约说词。一首小诗发过去,友人欣然赴约,三两知己把酒言欢。实属人生一大兴事!

Ⅶ 求古人喝酒图片

李白醉酒应该有文化底蕴了吧,下有附图和链接

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C0%EE%B0%D7%D7%ED%BE%C6

Ⅷ 古代人喝酒都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代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商周时代人们就已经会酒曲复式发酵法制作黄酒。酒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古代的礼仪之邦。于是古人喝酒就罗列出了很多讲究。

例如古代的“流水曲觞”就是饮酒的一种习俗。那时候流行祓楔仪式,仪式过后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被子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

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的饮酒礼仪是从西周时代开始的,而西周时期的饮酒礼仪又分为四部分: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如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效指饮酒时不能发狂,适量而止,通常是三爵即止;令指的是当时有酒官监督饮酒仪节,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

不过,到了后来古人饮酒的礼仪就变的更加自由。

Ⅸ 古代人用来喝酒的叫什么

1、尊

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着名的有四羊方尊。

2、壶

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壶使用的年代较长,式样也很多,大致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

3、斛

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源于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姓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斛姓为斛律、斛斯等复姓所改,而斛律、斛斯均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斛。

4、卮

要指〈古〉盛酒的器皿:持~。中国古代盛酒的器皿:~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定见。

5、皿

是指是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如:水瓮。酒瓮。菜瓮。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