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飞》教案设计
《我想飞》活动是大班的美术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大胆绘画并且能够掌握绘画飞行中人物的动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想飞》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我想飞》教案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想象画的兴趣及与同伴间合作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 方法 ,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并根据主题内容进行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1、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一张、水彩笔、画纸、音乐歌曲《童心是小鸟》、课件
2、请家长提前向幼儿讲述有关能够飞的事物。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小鸟飞翔的姿态。
2、调动幼儿已有 经验 ,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教师:“小鸟为什么会飞?”
幼儿:“因为有翅膀!”……
“还有什么也会飞?”“奥特曼”“阿童木”……
2、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图片,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儿:“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教师:“站着的小朋友和飞起来的小朋友从姿态上他们有什么不同啊?”
4、请幼儿伸出手指模仿老师画飞行姿态的主线条,并请幼儿用手指画出还可以怎样飞的主线条。
教师:“还可以怎么样飞?”(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不行不行!小朋友飞的不高,因为他缺少了一个飞行工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怎样才能飞的更高啊?”幼儿:“给他加翅膀!给他加魔法棒……”
3、 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
“我飞呀飞!”“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幼儿“有云!”“有蓝天……”
教师:“啊?这棵树和房子怎么了?怎么这么矮?”(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树和房子!“其实这棵树和房子有这么大!画上只有一个树顶和房顶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房顶)
教师:“如果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教师:“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真的飞起来了,请小朋友看一看,我都是怎样飞的。”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多种飞行的发法。
5、请幼儿欣赏完后各抒己见,讨论一下自己想怎么飞。
6、幼儿分小组进行绘画。
教师:“有的小朋友特别想飞,那就请你们以小组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吧。”
5、 教师与幼儿共同点评作品。
教师:“想一想其他小朋友画的飞行方法有没有你想不到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小朋友是怎样飞起来的?请小朋友们给我们的作品起一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幼儿:“飞”
教师:“谁想飞?”
幼儿:“我想飞。”
《我想飞》教案设计篇二活动目标:
1、 理解作品内容,掌握作品的主要情节,并明白:只要肯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办到。
2、 根据已有的相关经验,创造性地续编 故事 。
3、 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地讲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小朋友你们想不想飞?"(幼:想)"我们来看看,看见小鸟在飞,还有谁也想飞。"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1、 打开多媒体大屏幕,出现第一幅画面:许多动物在看小鸟飞。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
2、 教师讲述故事一遍(不逐页出示图片)。
3、 提问:
(1)看见小鸟在天上飞,还有谁也想飞?
(2)那小蚂蚁、小青蛙和小猪自己会飞吗?
(3)它们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4、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根据故事的展开逐页出示图片)。
5、 教师讲述故事后,逐页图片提问:
(1)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大家都很羡慕,乌鸦奶奶怎么说?
(2)小蚂蚁它怎么说?然后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3)小蚂蚁飞起来了吗?为什么会飞起来?
(4)小青蛙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5)小青蛙为什么不摘朵蒲公英而要吹个气球?
(6)小猪想了个什么办法?
(7)大家都飞起来了,还有谁没飞起来?
三、引发幼儿想象,大胆续编故事
1、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小兔和大河马想个办法飞上天。
2、 幼儿集体讨论: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和河马也飞起来。
3、 请个别幼儿讲讲,并讨论这个办法好不好。
4、 请全体幼儿从多种办法中挑出二个最好的办法。
四、根据幼儿的想象,连贯讲述故事一边
1、 教师用语言启发调动
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也讲述故事。
2、 教师提问:乌鸦奶奶最后说了一句什么话?你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什么想法?
3、 点明故事内涵:只要肯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办到。
五、活动延伸
教师:我们也要想个办法让自己飞起来,走,我们去把好方法画下来。
《我想飞》教案设计篇三活动来源:
在主题活动“我想飞”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飞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收集资料、交流探讨等形式了解了哪些东西是能飞的,哪些东西是不能飞的,为了让这些零碎的东西整合为孩子自己内心的经验,我觉得有必要来把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集体活动,让孩子通过活动来有所提升。另外,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二次分类可能就会出现困难。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或对已分的两类物品再次分类。
2、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 总结 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准备:
1、绘制12张实物卡片。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小件商品的包装,并贴上价格标签。活动前将商品陈列在一个货架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 会飞和不会飞。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会飞的东西,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要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
——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幼儿指认后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
——请幼儿为这两个标准设计简单明了的符号标记。
实录: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前一阶段的收集资料以及交流探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有什么疑惑。但是,当请孩子们为这两个标准来设计符号标记时孩子们有些困难,他们都会用语言来表达“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却不知道怎么用符号来表示。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健说:“我画一个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
可是马上就有声音反驳了:“会飞的也有脚的。”原来是见多识广的包诚。
听听他的意见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可是,善动脑筋的华锐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真好呀,我及时地给予他鼓励和赞赏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很多孩子说出了不同的符号,有的说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汽车表示不会飞的;有的说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小草表示不会飞的……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并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想之火。
❷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1
前耐活动目标:
1、认识棉花糖,了解棉花糖易变形的特性。
2、想象自己是棉花糖,用肢体语言表现棉花糖,体会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歌曲《我是棉花糖》的旋律,洗好手准备。
2、音乐的伴奏带,棉花糖胸饰。制作一个大舌头。
3、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这几天呀,小朋友们吃过好多的糖果,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糖果,看看它是谁?
二、观察棉花糖
1、先不要吃,我们来摸一摸,捏一捏,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2、压一压,棉花糖发生什么变化?变成怎么样啦?(扁,胖)
3、棉花糖还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变变变,变出什么来啦?
(教师随即捏出小兔的头样)棉花糖还可以变出什么来呢?
请你们也来变变看。
小结:棉花糖真好玩,捏一捏,软软的,压一压,变得扁扁的。它还会变魔术呢。
唱:变变变,变变变,变出小兔来。
三、品尝棉花糖
真有意思!我好喜欢它哦,来闻一闻,真香呀!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吃啦?
我们来慢慢品尝,先舔一舔,什么味道?(甜甜的)
轻轻的咬一口,放在舌头上,抿一抿。感觉到了吗?棉花糖在变耶,变的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越来越小,慢慢融化了)
最后都放进嘴巴,闭上眼睛,抿一抿,感觉到了吗?
小结:棉花糖一碰舌头之后,就会变的越来越小,慢慢融化了。
四、表现棉花糖
1、棉花糖吃进了嘴巴,我们也变成了棉花糖了。来,闭上眼睛,变变变。
(请配班老师帮忙分棉花糖的胸饰)
3、现在你是谁?(要求幼儿说出:我是棉花糖)
4、来,我用大手压一压,棉花糖会怎么样?来做出扁扁的(胖胖的)样子。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动作表示棉花糖的特性。
5、我是大舌头,(老师胸前贴一个大舌头)棉花糖到了嘴里碰到大舌头会怎么样啊?(巩固棉花糖会“融化”的特性)
6、大舌头碰到了你,你来做做棉花糖融化的样子。
五、唱出棉花糖
1、棉花糖变来变去真有意思,我也来跟你们一起来做棉花糖吧。
(教师一边贴胸饰,一边说:我是棉花糖!)
2、清唱歌曲一次。提问:慧汪春棉花糖变成了什么?(小兔)你来做做小兔的动作?
3、结合伴奏,师生一起唱唱跳跳。
4、创编:还可以变成什么?动作做出来?
六、延伸
告诉你们哦。棉花糖还有个秘密呢。它呀,最喜欢跟好朋友紧紧地粘在一起呢。来,到外面我们也找一个好朋友,紧紧地粘一粘。
棉花糖们!嗳!我们出发啦!
我是棉花糖
1=c 2/4活泼地
5 3 3︱4 2 2︱1 2 3 4︱5 5 5︱5 3 3︱4 2 2︱
棉花糖,棉花糖,我是一颗棉花糖,变变变,变变变。
棉花糖,棉花糖,我是一颗棉花糖,变变变,变变变。
1 3 5 5︱1—‖
变出小兔来。
变出小熊来。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2
活动目标:
1、在棉花糖变变变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我是棉花糖》。
2、大胆联想,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棉花糖的形态,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通过听、唱、奏、陵带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吃过棉花糖,了解棉花糖的颜色及易变的特点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建构教材的配套磁带)。
活动过程:
一、奇妙的棉花糖
播放课件第二页
1、这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吃起来感觉怎样?摸上去?
2、你吃过什么样的棉花糖?
3、游戏:棉花糖变变变
师:假如你是一颗棉花糖,你想变成什么?(幼儿泛讲)
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
棉花糖、棉花糖,我是一颗棉花糖。变变变、变变变,变——变——变——。
播放课件第二页,声音播放器
师:一阵大风刮来,棉花糖飞了起来
二、棉花糖旅行记
1、棉花糖飞到小兔家(感知音乐的旋律)
播放课件第三页
棉花糖飞呀飞,飞呀飞,飞到了谁的家?
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现小兔
播放课件第三页,声音播放器
什么是孤单?棉花糖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是魔术师,我会变。
棉花糖可能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幼儿泛讲)
第一段欣赏歌曲(放录音磁带音乐)
播放课件第三页,变出小兔
它变出了什么?它还唱了些什么?
播放课件第三页,边讲边点击3次
棉花糖变得小兔来到了草地上,小兔高兴地从屋里跳了出来,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玩了起来。
2、棉花糖飞到小熊家(让幼儿感知歌词是可以改变的,跟唱歌曲。)
播放课件第四、五页
还有的棉花糖飞到了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棉花糖飞呀飞,飞呀飞,飞到了哪里?
棉花糖看着呼呼大睡的小熊想,我该变成什么呢?你们来猜一猜。
第二段欣赏歌曲(放录音磁带音乐)
播放课件第五页,变出枕头
棉花糖变成了什么?它为什么要变一个枕头呢?
幼儿跟唱
3、棉花糖飞到小猪家(听伴奏自己演唱歌曲)
播放课件第六、七页
看看棉花糖还飞到哪里?棉花糖飞呀飞,飞呀飞,飞过了小河流,飞到了谁的家?
师用歌声唱出谜语让幼儿猜一猜(增加小小的挑战,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播放课件第七页,出现小猪
播放课件第七页,播放生日歌
今天是什么日子?原来今天是小猪的生日,棉花糖大声地对屋里的小猪说:"祝小猪生日快乐!"
师:棉花糖会变出什么礼物来送给小猪呢?
第三段欣赏歌曲(放录音磁带音乐)
播放课件第七页,变出小花
学唱歌曲
你还想送什么礼物给小猪呢?你能把它唱出来吗?
三、游戏:我是棉花糖
重点: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尝试改变歌词演唱
你还想变什么送给小猪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我们一起来变一变,你变的是什么?
请个别幼儿边唱边变。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学唱歌曲。
2、想象自己是棉花糖,用肢体动作表现棉花糖的柔软形态。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我爱我的幼儿园》、《 我爱我的小动物》
2、律动练习,《生活模仿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棉花糖引出课题。帮助幼儿了解棉花糖的特点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吃过它吗?它是硬的还是软的呢?对了是软软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我是棉花糖》。小朋友先听老师唱一边。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要求幼儿完整回答歌曲名字一遍)
3、教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小朋友们你们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
4、请小朋友跟随教师一起按节奏念歌词。
5、请幼儿跟随教师整首学唱歌曲两编。
6、放录音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拍手演唱歌曲。
7、请幼儿跟随琴声再次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歌曲《庆祝节日咚咚锵》
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研组中上了开学以来的第一堂公开课,心里比较激动。由于是借班上课更是让我不知所措。但是我活泼开朗的性格还是让我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了,小5班的小朋友还是比较配合的,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快乐。就这样我的一节课很顺利的下来了,本来以为小班的音乐课还是很难把握好的,因为都比较兴奋激动,喜欢乱跑,有时候还要收不回来。还好课很顺利的上下来了,但是在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4
《云朵棉花糖》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小故事。它蕴含在优美语言中的深刻哲理,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在现在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事中的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这兄弟三人组成的优美的画面和精彩对话,带给人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一个给成长中孩子以哲理启示的世界。
选用《云朵棉花糖》,作为小班语言活动素材是因为,主题单纯,故事以“云朵”为线索,贯穿始终;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充分渲染了主题,便于幼儿理解;故事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想象,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地方,“云朵”变成了“云朵棉花糖”;故事内容富有儿童情趣,生活情趣,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生活,“棉花糖”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在活动中可以亲自品尝棉花糖的味道,体验分享的快乐;图片画面的形象直观,主题突出,静态的云朵棉花糖和动态三个小老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分享快乐”这一道理.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
2.有兴趣投入故事情节之中,初步感受故事中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图像。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插入材料:三只大小不同的老鼠、白云、幼儿熟悉的水果和动物等3.实物:一团棉花、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棉花糖,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棉花糖看上去像什么呀?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关于棉花糖啊,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出示三只老鼠,由教师讲述故事。
2.回忆故事内容。
(1)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故事里三个老鼠叫什么名字吗?
(2)最胖最大的老鼠叫什么呀?那那只最小最可爱的老鼠叫什么名字呀?那还有一只叫什么呀?他们住在一幢三层楼的房子里,哎,一楼住的是谁呀?那最高的三楼住的是谁?那鼠老二住在几楼啊?
(3) 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风景,一朵云飘了过来。鼠小小一把抱住白云,嗯,白云又轻又软。鼠小小抱着云朵给鼠老二看。
哎,鼠老二想把白云做什么?那睡在白做的枕头上会感觉怎样?(学鼠老二说)
(4) 鼠小小和鼠老二抱着白云给鼠老大看。哎,鼠老大想把白云做什么呀?这是什么时候穿的衣服啊?冬天穿的衣服叫什么啊?那穿上白云做的棉袄感觉会怎么样?(学鼠老大说)
(5)这个时候,鼠小小它想把云朵做成什么呀?(学鼠小小说)
三.体验故事情节(出示操作材料)
1.三只小老鼠他们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们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许多水果,哎,它们会加些什么水果?
“对呀,甜甜的苹果真好吃。香香的香蕉也很好吃。一个个葡萄可真甜呀。。。”
2.哪些动物朋友闻到了云朵棉花糖的味道?边观察边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小老鼠在白云里加了那么多的糖和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它散发出一阵一阵的香味。传到了树林里,小动物们都来了。喵喵喵,谁
来了?(小猫)跳跳跳,谁来了(小兔) “嗯,我最喜欢了,好香好香奥。”(小熊)香味呀,把树林里的小动物都引来了,来了许多许多的小动物。嗯,什么东西这么香啊,好香啊。嗯,是什么呀,原来是云朵棉花糖啊。
3.这么多的小动物朋友都来了,他们闻到了棉花糖的味道,他们都来想干嘛?他们都想吃棉花糖呀,那么,三只小老鼠会怎么做呢?
4.幼儿操作:用棉花为大家模拟分棉花糖。
师:小老鼠跟你们想的一样哎。小老鼠说:请大家一起吃吧。(老师示范请小动物吃棉花糖)于是呀,鼠小小拿着一块棉花糖,对小熊说:“小熊小熊,请你吃棉花糖。”“嗯,真好吃,谢谢你!”
师:那我们小朋友谁愿意来帮小老鼠一起来分棉花糖啊?你跟小动物怎么说?
5.共同发现三只小老鼠都只吃到一点棉花糖,谈论:他们怎么还是那么开心呀?
师:那么大一块棉花糖,都分给了小动物们,三只小老鼠它们啊也只吃到了一点点,不过啊,小老鼠们还是很高兴。鼠小小说:“嗯,明天,我们还要做云朵棉花糖。”孩子们,三只小老鼠本来有那么大一块棉花糖,可是都分给了小动物们,它们啊也只吃到了一点点,它们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兴啊?
我们一起来问问它们好不好?“小老鼠,小老鼠,你们吃了一点点棉花糖,怎么还你们高兴啊?”“因为啊,和朋友们一起吃好吃的东西,是最高兴地事儿了。”你们觉得是不是啊?
延伸
我们也来一起分享棉花糖。
附故事:云朵棉花糖
树林里住着三只小老鼠,一只叫鼠老大、一只叫鼠老二,还有一只叫鼠小小。三只小老鼠啊住在一幢三层楼的房子里。鼠老大最胖最大,住在一楼,鼠老二住在二楼,鼠小小最小最可爱,住在三楼。
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风景,一朵云飘了过来。鼠小小一把抱
住白云,恩,白云又轻又软。
鼠小小抱着云朵给鼠老二看。鼠老二看了看说:“恩,做个白云枕头吧,睡上去肯定又软又舒服。”
鼠小小和鼠老二抱着白云给鼠老大看。鼠老大看了看说:“做件白云棉袄吧,穿上去肯定又轻又暖和。”
鼠小小说:“嗯,还是做云朵棉花糖吧,肯定很好吃。”大家都同意了。
三只小老鼠他们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们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许多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它散发出一阵一阵的香味。传到了树林里,小动物们都来了。
大家好馋呀,三只小老鼠 把云朵棉花糖分给大家,这个一朵,那个也一朵。大家吃得真开心
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一点点了。三只小老鼠你添一口,我添一口,添得真开心!
第二天,大家都来等着云朵再飞进鼠小小的窗口,他们要做更多的云朵棉花糖。
《云朵棉花糖》教学反思:
本周我们班主题关于糖果,糖果是孩子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品。本节活动中的棉花糖对孩子来说觉得跟我们平时吃到的糖果不一样,因为有些小朋友可能没吃过,有些小朋友可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他们对整个活动感到好奇。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分享的概念根本没有,我想正好通过本节活动中三只小老鼠最后把做好的棉花糖分给了许多小动物,启发幼儿也要像故事中的三只小老鼠学习。
本节活动我定的目标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体验小动物分享云朵棉花糖的快乐。大胆表达自制“粮果”的想法。活动前我让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份棉花糖,和书中的需要用到的头饰。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让幼儿听一听故事,我边讲故事边出示挂图,大多幼儿都在挂图没有仔细听故事。导致我第二个环节是向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仔细的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可是在仔细听故事的幼儿很少,我又再次讲解故事边讲故事出示图片,但是我在第一环节中已经出示过图片,幼儿的兴趣度明显比刚开始时少了,所以我换成分段讲。果然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对故事的理解也深了。最后我播放了磁带,让幼儿完整的倾听一遍故事。我让孩子把自己带来的棉花糖分给自己的好朋友尝一尝,活动最后我和孩子一起用橡皮泥做一做棉花糖,也让孩子学着书中做棉花糖的方法,自己也去做一做,孩子在快乐的学做中结束了本次语言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图谱、已尝过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我们吃过棉花糖是什么样子的?师:我们吃过的棉花糖白白的、软软的、香香的。香香软软的棉花糖会变魔术呢,猜猜,软软的棉花糖会变成什么呢?
2、你来听听看,棉花糖变成了什么?
二、熟悉旋律
1、棉花糖变魔术的时候还有好听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再来听听吧。
2、我们一起把这个好听的音乐哼唱出来吧。
3、师幼一起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一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刚才老师唱的这个软软的棉花糖变出什么来?
2、(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谱)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做一做小兔的样子。
3、你想不想也做个棉花糖来变变魔术?我们一起看着图上说一说、变一变,好吗?那再跟老师一起学念歌词。(老师清唱,让幼儿一起跟)刚才棉花糖变出来的是小兔子,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唱一唱吧,变完以后我们一起做做小兔子的样子好吗?
5、棉花糖又要变魔术了,我们来听它这次变出了什么?(范唱第二段,并出示小熊图片。)
我们一起来唱唱、变变吧。
6、棉花糖变变变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那你们在唱歌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开心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是开心的声音呢?(笑着唱的声音是开心的)我们一起用开心的声音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吧!(学习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师:今天棉花糖变了小兔、小熊,我们也用愉快的声音来演唱,真好听。其实棉花糖还可以变出其他的动物来呢,我们下次在一起来唱唱、变变吧。
小班音乐教案《我是棉花糖》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唱出快乐、开心的情绪。
2、学习创编部分歌词和“变变变”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创编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棉花糖2个,棉花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摸说说,感知特征激发兴趣。
1、“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礼物,你们看,是什么?”(教师出示棉花糖。)
2、幼儿通过摸、闻、看来了解棉花糖的特征。(幼儿充分表达后,教师小结:棉花糖摸上去是软软的,象橡皮泥一样。)
3、“变变变,我变成了一颗大大的棉花糖,小朋友,你们想变成一颗小小的棉花糖吗?快来变一变吧!”
二、熟悉歌词,感知旋律学习演唱。
1、“我不仅是一颗棉花糖,还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呢!会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会变出什么?”
2、“在棉花糖变魔术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念魔咒吧!”熟悉歌词:变变变,变变变。同时借助拍手,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
3、“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什么呢?”(出示动物棉花糖,学说歌词。)
“小鸭子又藏起来了,快让我们变出来吧!”(幼儿反复学说歌词:变变变,变变变,变出小鸭子。)
4、“小棉花糖们,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学第一段说歌词,用形象动作进行模仿、表演。)
“让我们听着音乐来变一变,这次棉花糖变的时候要变回家哦!”(幼儿说第二段歌词并表演。)
5、“棉花糖玩得这么开心,开心得都想唱歌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幼儿仔细倾听旋律,教师对口型无声范唱。)
6、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在前奏时用动作提醒幼儿要变的动物。
7、“小鸭子和小狗熊们总待在家里玩可不高兴了,快出来玩一玩,变一变吧!”(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三、鼓励想象,尝试创编替换歌词。
1、“棉花糖除了变成小白兔、小黄鸡,还可以变成什么呢?你是怎么变的?”(讨论、学习不同的“变变变”动作以及变成的小动物。)
2、幼儿学唱创编的歌曲,在前奏的时候,教师用肢体动作提醒要变的动物形象。
3、结伴进行歌唱游戏。
四、品尝糖果,体验表演游戏乐趣。
1、“小棉花糖,快让我们再变回来吧!”(变变变,变回原来的身份。)
2、“今天我们一起玩了个游戏《我是棉花糖》,这个游戏好玩吗?里面的棉花糖变出了好多的小动物,真神奇啊!棉花糖不仅很神奇而且还很好吃呢,小朋友们,快来尝一尝棉花糖吧!·”
3、听音乐品尝棉花糖,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小班进行歌唱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做变变变的动作,可以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利用变魔术,念咒语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考虑到歌曲比较简单,所以让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变的东西,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