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原创对联动态图片
扩展阅读
男人心凉的图片 2025-07-19 01:15:16
在海滩上坐着的男人图片 2025-07-19 01:00:12

原创对联动态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4-18 10:19:53

A. 家风家训对联原创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衫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

上联:书香门第

下联:勤俭人家

上联:世俗钱财贵

下联:家风翰墨香

上联:世盛千般好

下联:家和万事兴

上联:认认真真行事

下联:堂堂正正做人

上联:宗传后稷家声远

下联:学绍濂溪道脉长

上联:仁爱三春暖

下联:家和万事兴

上联:院大不如志大

下联:房宽难胜心宽

上联:老老实实做事

下联:堂堂正正作人

上联:公开公正公平处事

下联:诚信诚心诚意待人

上联:唯诚唯信行世事

下联:克俭克勤践家风

上联:宽以待人和邻里

下联:严于律己振家风

上联:唯读唯耕行正路

下联:亦忠亦孝继真传

上联:忠孝仁和承祖训

下联:诗书礼乐构家风

上联:读书识礼家风好

下联:知耻明荣胸臆宽

上联:相亲相爱家庭和睦

下联:互谅互帮邻里温馨

拓展资料: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首御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着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者塌岩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B. 随拍:翠园街的一幅原创对联

随拍孝碰御:翠园街的一幅原创对联

路过,看到这家人贴出这么一吵芦副对联,应该是原创和自书,语言很朴实,书写稍笨拙,但和一般求荣华富贵之类的联书不一样,反映了屋主无奈和简单的诉求巧岩。


C. 谁有自动生成对联的软件。。

谁有自动生成对联的软件:对联生成器 v1.0 免费版、自动对对联系统软件2018最新宴答册版、春节对联一键生成器、小蚂蚁编辑器、微软对联。

1、对联生成器 v1.0 免费版

对联生成器是一款可以在电脑上使用的强大对联生成器,这款对联生成器完全免费,无需下载,平仄规范并严谨,数百万条对联,点击即可使用,是一款绿色的pc端对联生成器。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2、自动对对联系统软件2018最新版

自动对对联系统软件是一款十分有趣的对联软件系统工具,只要你给出上联,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对应的下联,十分有趣。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楹联。

5、微软对联

微软对联是由微软亚洲研究院自举毁然语言计算组研发的计算机自动对联系统。 首先用户给定上联,然后系统自动提供若干下联供用户选择, 用户可以通过交互手段优选字词来生成满意的下联;当确定一副对联后还可以生成若干四字横批供用户参考。

D. 班级门口对联 贴在班级门口的对联

1、苦尽甘来

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2、勇登书山

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3、努力拼搏

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4、舍我其谁

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5、天南海北

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消肢册来笑逐颜开。

数载艰辛六月定干坤,赢得似拿宏锦前程奋发图强。

7、向名校进军

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饥羡绩。

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E. 原创对联 书法也精妙的很

生活中的碰撞与凝结,

产生许多美好的篇章。

——吉墨斋

八、行书八言联

上联:道场艺展人文荟萃下联:书坛雅集翰墨沁园

此作入选2013年深圳宝安区书法展

【作者简介】潘汉平 ,别署墨汉瓦屋、吉墨斋、江泰墨居、文墨阁。湖北黄石人,移居深圳。职业书法家、资深书法教师、中国书法评论者。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爱书法,喜诗文。其书法作品百余次入选国内外展赛并多次获奖,其诗歌曾获全国赛特等奖。主要着作有《当代中国百名硬笔书法家作品赏析》《潘汉平书法艺术》《中国书法三伏返字经》蚂隐《历代隶书撷精 》《书法百家潘汉平书法欣赏》《我的书法小品与手记》

F.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5篇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关于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篇1)

一、活动目的:

积极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清宴和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精神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辩正旦满足周边居民春节贴春联的民俗需求,同时也为了锻炼培训班学员们的'胆量、技艺,太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于20__年1月13日上午在县教育局楼门前举行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

二、活动主题:

挥毫泼墨送春联,龙飞凤舞迎新春

三、活动地点:

县教育局楼门前

四、活动步骤:

1、由中心语言专业教师杜佳欢主持本次活动宣布活动开始。

2、由中心表演班学员助兴表演增强活动氛围。

3、由中心部分书法班学员按照教师安排逐一书写春联。

4、由中心美术教师画“福”。

5、由中心书法教师书写春联。

6、现场采访群众。

7、书法教师组织学员给群众送春联

8、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六、注意事项:

1、准时到达目的地,路上注意安全。

2、参加活动教师负责学员的携扰组织、书写、安全等。

七、人员分工:

1、负责人:王伟伟

2、主持人:杜佳欢

3、活动布置:王晓永、吴永亮

4、学员组织:胡书杰

5、纸张管理:王维杰

6、组织表演班学员:韩浩

7、照相、摄像:杨永刚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篇2)

一、活动主题

“迎新春送吉祥”

二、活动内容

为我局“双联系”对象之一的开城镇石山村群众上门义务写春联

三、活动安排

1、此项活动由县局机关党办牵头,后勤科提供保障,县局工会组织实施;

2、县局机关工会应挑选我局毛笔书法水平较高、广获认可的同志,参加书写,2-3人为宜;

3、对石山村农户家庭赠送春联,覆盖率原则上不得低于20%,具体比例由机关党办联系石山村,根据群众需求情况,协商确定;

4、本次送春联活动计划安排在1月14-15日,与县局对该村节前“送温暖”活动一并、分组进行。

四、活动要求

1、各参加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认真准备,精心安排,确保活动按时顺利开展。

2、此次义务上门送春联活动对象是我局“双联系”活动的行政村,活动本身具有给农村群众送温暖、送吉祥的特殊意义,参加的部门和人员认真准备,确保不出错漏,不违民俗,群众满意,受到欢迎。

3、活动结束,相关部门要及时报送活动信息,积极宣传,传递正能量;机关党办要按照县文明办通知要求,将活动开展的方案、图片、总结等相关材料,按时报送县文明办,并同时上传《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篇3)

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群众的书法欣赏水平,增强学校师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同时扩大学校书法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经学校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基础的师生义务为民写春联活动。请各位教师及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时间:

20__年2月__日上午9:30—11:00

活动地点:

__

参加人员:

__

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在当天上午9:00到__集合,并做好相关准备。

2、纸、墨由学校提供,其它书写工具自带。

3、春联书写内容可自行选择,鼓励原创。

活动准备:

1、横幅悬挂、课桌搬运、春联纸等准备:

2、书写现场调控、秩序维护:

3、拍照:

活动标语:

“笔墨迎春——献爱心,送春联”。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篇4)

一、活动目的:

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红红火火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为了喜迎虎年的来临,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20__年2月7日(阴历腊月二十四),川汇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举行春联赠送活动——“笔墨迎春——献爱心,送春联”。人逢盛世精神爽,年根岁末送春联,为市民义务写春联,来送出我们真情的祝福。

二、活动主题:

弘扬志愿精神,构建和谐川汇

三、活动口号: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四、活动内容:

献爱心,送春联

五、活动地点:

人民商场

六、活动步骤:

第一: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准备纸张笔墨

第二: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筹备小组招募统计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并交代注意事项(每个参加者务必准时集合不得迟到)

第三: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活动节目的人员开展活动。

七、注意事项:

1、准时到达目的地,路上注意安全。

2、志愿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八、人员分工:

本次志愿者招募对象:

1、有书法写作特长的志愿者

2、愿意参与的.志愿者(均可参加)

春联征集活动方案简短(篇5)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为了使广大业主感受到我们物业的关怀,为了丰富小区文化内涵,今举办迎春节送春联活动。通过此活动,不但可以使广大业主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服务,而且可以增添春节节日气氛,还可以为我们物业收缴20__年物业费提供良好的奠定基础。

二、活动时间:

20__年2月4日

三、活动地点:

宝山金地艺境307门岗大门

四、面向对象:

金地艺境小区全体业主

五、活动要求:

活动前期做好送春联活动宣传及建设银行卡免费代缴公共费用事宜,让广大业主看到我们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事,使广大业主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充分调动居民领取春联的积极性。活动期间维护好秩序保证活动正常进行并做好活动记录和拍摄。

六、活动流程:

1、20__年1月中旬张贴建设银行提供的为业主免费开通银行卡绑定水费、电费、燃气费、通讯费、无线电视费等缴费海报及迎春节送春联活动文告。

2、20__.1.15-20__.1.31之间准备、20__.2.4日要发放的春联:购买写对联的红纸300份,然后由金地艺境小区有文化且书法极好的3位业主帮忙撰写。

3、20__.2.1-20__.2.3准备活动当日需要的物品:桌椅各两张、四支笔、登记单、春联、宣传海报和活动人员的安排。

4、20__.2.4迎春节送春联活动执行:上午九点之前摆好活动需要的设施,上午九点到下午4点之间发放春联并登记送给的业主信息直到300份春联发放完结束,同时协助建设银行宝山支行工作人员进行办卡事宜。

七、工作人员安排:

活动负责人:钱瑾

宣传报道:徐贵平,负责现场拍摄

信息记录:徐微微,春联发放及信息登记 现场管理:徐贵平,现场用具摆放及秩序维护

八、活动总结:

办完活动后整理好记录信息、拍摄照片、文档归总,总结活动中不够完善的地方以备下次做的更好。

G. 春节矢量对联动态图片

对联矢量图__春节_节日素材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2]民间书法高人写春联4-对联推荐视频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3]着名书法家李啸先生隶书对联创作视频历史渊源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4]婚庆对联源文件__PSD分层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5]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主要分类折叠按用途分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6]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着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对联折叠按字数分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折叠按技巧分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折叠按位置分1、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折叠按联语来源分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按艺术特点分对联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江津的秀才钟云舫,于清光绪三十年(西元1904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写。书写格式对联源文件_春节_海报设计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5,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6、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基本特征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中都有工整的对偶句。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对联雅俗共赏,没有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这种奇妙的合一,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主要格律折叠藏字格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如: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拆字格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如:上联:张长弓,骑奇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下联: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折叠叠字格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折叠复字格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寇准与友同出游,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便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折叠回文格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据说清代北京有个“天然居”酒家。干隆微服出游,进店喝酒,忽而想到这副回文对,非常得意。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后又将这副对联作为上联,然而他想不出下联,让纪晓岚对,纪晓岚道: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折叠集句格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读书破万卷(杜甫)落笔起群英(李白)折叠顶针格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对联章法章法,是篇章结构的方法。有章法,篇章才完整、紧密、和谐,中心意思才鲜明突出;无章法,就会凌乱、松散、残缺,不成篇章,中心意思不明,甚至不知所云。折叠又对又联对联的基本章法,是又对又联。对,是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联,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对联的基本章法,完全合乎哲学上对立统一的规律。对联章法跟分上下片的词有相似之处,上下联内容不宜重复雷同,来回纠缠,应各有所侧重,分工合作。上下联分工,根据所写对象而有各种情况:1.写景状物景物有空间状态、时间状态。空间有远近、上下、前后、大小等。时间有朝暮、昼夜、冬春、今昔等。另有动静、声色、常变等不同状况。就具体对象来说,有天地、陆海、山水、云林、泉石、自然物与建筑物等。建筑物中有楼亭、房寺,植物中有桃杏、松杉等。如此推演,关于景物对立的两面无穷无尽。上下联可以这样分工,如一写空间状态,一写时间状态;一写远,一写近;一写声,一写色;一写泉,一写石;一写楼,一写亭;一写眼前实景,一写想象或从前的虚景。这共同表现景物的特征。例如九龙青山禅院联:十里松杉围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上联写近景、静景,将自然景观与千年禅寺结合起来,显得宁静肃穆。下联写远景、动景,四面云雾缭绕,无限空阔,水环波涌,使青山很有气势。上下联就这样相互配合,相互映衬,使云水松杉环绕的青山禅院超凡拔俗,气象万千。2.写入叙事上下联的分工和各自侧重点,可以一说别人,一说自己;一写事,一抒怀;一实,一虚。同是说别人,上下联可以分别写品德与事功,或品德与才学,事功与生活,公与私,言与行,文与武,喜与恶,有与无,得与失,今与昔,生前与死后,现在与未来等。同是写人文事,上下联可以分别诗与文,经与史,词与赋,书与画,诗文与书画,琴与棋,师授与友评等。例如唐景崧(一说丘逢甲)撰台湾郑成功祠联:由秀才封王,撑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全联赞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事功,上下联仍有分工。上联写他前一段抗清,下联写他后一段驱夷,即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一是“撑持旧山河”,一是“开辟新世界”;一重在过去,一重在影响未来;上联赞扬他的功绩,下联提出对后辈的希望:对郑成功作了全面的肯定和颂扬。主题是上下联的交汇点、接轨处,是上下联联接的纽带。写作对联,如能把握主题,切合题意,上下联各有侧重,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也就做到了又对又联。折叠起承转结起阴转结(合),本是诗文的章法,对于对联,有参考价值。绝句诗每首四句,依次是起、承、转、结。对联中的二句联,全联四句,也可以这样看。例如朱元璋赠徐达联:破虏平蛮,(起)功贯古今名第一;(承)出将入相,(转)才兼文武世无双。(结)全联二句的对联,自然不可能完全具备起、承、转、结,离首即尾,只有起、结。上联起,就担负了“起、承”的双重任务;下联结,就担负了“转、结”的双重任务。上联必须起好,下联必须结好。中长联,半联相对完整,自有起、承、转、结。如上边千山祖越寺联,半联四句,上联“水界辽河”是起,“山通华表”是承,“历数代毓秀钟灵”是转,“真乃东都胜迹”是结。下联照此类推。对于长联,尤须注意全联和半联的层次结构,注意全联和半联的起、承、转、结;否则阅读抓不住要领,写作客易芜杂凌乱。孙髯所撰大观楼长联,情文并茂,在章法上也足堪为法。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规则折叠对仗李元明-对联-淘宝-名人字画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折叠平仄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折叠结构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单组,四字结构:上联:知足常乐;下联:能忍自安。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H. 自创春节对联有哪些

春节自创对联:

1、上联:兴隆百业财源广下联:和顺全家福寿长横批:紫气东来。

2、上联塌桥:生意兴隆滑衫同地久下联:财源广进共天长横批:春和景丽。

3、上联:春满神州千里秀下联:时逢盛世万家兴横批:岁序更新。

4、上联:门迎晓日财源广下联团让猛:户纳春风吉庆多横批:年逢大有。

5、上联:人财两旺平安宅下联:福寿双全富贵家横批:时和岁好。

6、上联:福随瑞气来庭院下联:财伴春风入宅门横批:吉祥如意。

7、上联:风和日丽春常驻下联:人夀年丰福永存横批:万事大吉。

8、上联:平安顺利人多福下联:天地通和家进财横批:六合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