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艾灸穴位图的八大穴位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 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 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 (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 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 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 ”,“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㈡ 咳嗽艾灸那些部位
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有些人可能是受凉引起的咳嗽,一般来讲肺主皮毛,如果肺有问题的话,那么就很容易抵抗不了外邪导致咳嗽,还有些人可能肺火比较旺盛也会导致咳嗽等问题的。
所以我们艾灸的话首先要艾灸一下肺俞穴,宣肺气,而且肺俞穴的话一般调理呼吸道疾病效果很好的,例如肺炎、支气管炎以及咳嗽等问题,另外像鼻炎等问题也可以艾灸肺俞穴的,因为肺开窍于鼻!
这是咳嗽艾灸的一些主要穴位,另外还有一些人会增加一些穴位,例如膏盲穴、合谷穴等,当然有些人会灸一灸关元、气海等补气、补元气穴位来增强体质以及抵抗力这些都是可以的,这些辅穴的话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决定添加或者减少即可。
因为这些穴位的话位置比较特殊,你想手持艾灸吧不太好艾灸,所以可以用随身灸会方便一些,如果家里有人帮你艾灸,那么也可以找人帮忙手拿着艾灸这样方面,但是如果自己一个人的话,那么不太好手持艾灸。
㈢ 感冒喉咙痛,艾灸哪里可以好
感冒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形成原因多样化。
感冒是感受风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并可蔓延累及眼结膜、鼻窦、中耳、喉、支气管、肺等器官,也可引起咽喉扁桃体周围肿胀。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之分。
普通感冒,又称伤风,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是由感受风邪所致。
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感受时邪而得,发病率较高,并呈地区性流行。临床常见证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为特征。感冒之症,四时皆可发生,而以春冬季节更为多见。在易感季节,发病率甚高,尤其是流感,每因病毒变异,人群抵抗力低下时更有强烈的传染性,常可引起广泛流行。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用于感冒的方法
探查穴位:
上印堂,太阳,风池,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
。
上印堂,太阳,风池,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
1.风寒感冒A(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单点温和灸上印堂,再太阳穴双点温和灸。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2.风寒感冒B(头项强痛),大椎,风池穴三角温和灸,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3.风寒感冒C(恶风,恶寒,全身乏力)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穴循经往返接力灸,振奋督脉,祛寒解表,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4.灸疗疗程:每天2次,一般1—2天即可。
关于热敏灸的相关知识,可以关注公众号:热敏灸家庭健康养护
㈣ 喉咙痛艾灸哪里
喉咙痛一般不主张行艾灸治疗。
喉咙痛是急性咽炎或者急性扁桃体炎的表现,也是上感的表现形式之一,他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华素片含化,必要时加服抗生素治疗,一般一周到两周痊愈。
还有一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性会厌炎,成人急性会厌炎容易导致窒息死亡,它的特点是咽痛,说话似口中含水的声音,需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急诊科急救(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否则有窒息的危险。
【耳鼻喉科】团队,真诚为你解惑,满意请采纳哦。
㈤ 嗓子疼灸哪里
上火嗓子疼,建议可以艾尺滑灸一下涌泉穴,具有引火下行的功效。也可以选择一下少商穴、商阳穴或者耳尖点刺放血。平常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酸辣粉、香辣蟹、水煮鱼、火锅等。非常可以喝点绿豆粥,薏米冬瓜汤,具扰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尽量不要熬夜,少抽烟。
艾灸主要有局部活血驱寒的作用,没有治疗咽喉疼痛的效果,不建议听信民间道听途说的方法治疗疾病,艾灸也不宜自己在家进行,需要去医院中医科由医生确实穴位进行艾灸。咽喉肿痛考虑是咽喉感染引起,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联合清热解毒中药陵李腊,同时多喝水,多休息,食物清淡,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㈥ 咽喉肿痛艾灸哪里
咽喉肿痛可以选择艾灸,可以艾灸人迎穴、迎香穴、肺腧穴、少商穴。
咽喉肿痛如果受寒引起可以艾灸,但是如果因为细菌感染引起,就不能够艾灸。咽喉肿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这些都能够引起咽喉肿痛的情况。
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就不建议艾灸,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有炎症感染,可以出现打鼻涕、流喷嚏、咳嗽、咽痒,还有的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甚至头晕的症状,建议服用复方氨酚烷胺颗粒治疗。如果是扁桃体发炎,建议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配合金银花颗粒、蒲公英颗粒一块服用就行。
㈦ 咽炎发作的时候,哪些方法可以让喉咙舒服点
由于引起咽炎原因复杂而多样,所以治疗一般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应治疗,对因治疗就是明确引起原因,治疗引起原因;着重说一下对症治疗,就是缓解咽部不舒服症状,也就是问题中的用哪个方法可以让喉咙舒服:第一,注意饮食清淡,不吃寒凉辛辣刺激,不熬夜,避免抽烟喝酒,作息规律。
第二,症状轻微的,可以选择从后脑勺向大椎方向刮痧,前面自咽喉从上往下刮痧至天突穴附近,如果有痰多咳嗽,可以刮痧膻中穴。
第三,艾灸,在上述位置进行艾灸,穴位有:天突穴,中脘穴,大椎穴,膻中穴。
㈧ 艾灸灸调理常见疾病穴位对应分析
一、感冒 发烧 头晕 头痛
艾灸灸贴大椎穴,多喝温水,保持足够的睡眠。
孩子贴敷时请加上温控贴,并配合“推天河水”手法:用食指与中指并拢由下往上;“退六腑”手法:用食指与中指并拢由上往下。推拿时手指可沾酒精或清水,有助保护孩子皮肤,推拿更顺滑,每只手持续推拿300-500下,用力适中,此方法用于小儿退烧效果显着。
二、咳嗽 肺结核 咽喉炎 扁桃体炎 鼻炎 痰湿等呼吸道系统问题
艾灸灸贴敷穴位:肺腧穴、天突穴、丰隆穴
孩子体型小,贴肺腧穴一个艾灸灸就可以覆盖
大人贴肺腧穴需要左右分别贴,可每天轮换着贴敷。
喉咙有痰时,请加贴丰隆穴,祛痰效果显着。
三、肩周炎 手麻 手痛
艾灸灸贴敷穴位:肩井穴、阿是穴(痛点)
肩井穴位置:乳头与肩膀的交汇点
也可直接贴痛点上,平时可多多按摩 “二间穴”
四、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
艾灸灸贴敷穴位:命门、委中、承山
命门穴的位置:肚脐眼正对方,腰部凹陷处。
命门穴或腰部痛点需要每天贴,其余穴位每天轮换贴。请放松心态,坚持使用,疗效与用量成正比。
五、坐骨神经痛
艾灸灸贴敷穴位:命门、环跳、承山
尽可能4个穴位每天都要贴到,贵在坚持,早贴早好!
调理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加重的现象,请不要放弃,这是药效在起作用,等到将淤堵经脉畅通,疼痛自然消除。
六、失眠多梦
艾灸灸贴敷穴位:大椎穴、涌泉穴
失眠很多都是由颈椎不舒服引起的,也有工作压力大、思想包袱重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亚健康。可通过艾灸灸贴大椎穴、涌泉穴,配合按摩神门穴、安眠穴、三阴交,睡前用艾灸灸药包泡脚,也可将药包放枕边,都可起到安神助眠的效果。
七、胃寒胃胀 胃痛 胃出血 脾胃虚弱等
艾灸灸贴敷穴位:中腕穴、神阙穴、足三里
神阙穴即肚脐眼哦。
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少喝酒,不吃冰冷、生冷、辛辣食物。
八、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炎 肌键炎
艾灸灸贴敷穴位:阿是穴(即痛点)
哪里痛贴哪里,尽可能避免痛肢负重。
九、尿频 尿急 尿不尽
艾灸灸贴敷穴位:关元穴、肾俞穴
十、牙痛 三叉神经痛 面瘫等
艾灸灸贴敷穴位:颊车穴、神阙穴、合谷穴
左边牙痛贴右边,右边牙痛贴左边,配合按压合谷穴。
十竖穗一、拉肚子 腹痛 肛脱 美容
艾灸灸贴敷穴位:神阙穴(即肚脐)
艾灸灸对付拉肚子,几乎都是一贴见效,百试百灵。
十二、艾灸灸助长高
艾灸灸贴敷穴位:身柱穴
[身柱穴] 是人体的 “顶梁柱” ,要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能健康健康不出问题,一定要艾灸身柱穴,该穴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可以助长身高的大穴。
十三、痔疮
艾灸灸贴敷穴位:长强穴、承山穴
艾灸灸帮您灸除难言之隐!!
艾灸灸贴长强穴时,可以将胶布反方向粘在内裤上,效果非常好,记得坚持使用哦。
十四、宫寒痛经 子宫肌瘤 阴道炎 各种妇科疾病
艾灸灸贴敷穴位:关元穴、八髎穴、三阴交
艾灸灸帮您驱除寒邪,做个清爽温暖的小女神。记得坚持按疗程使用,用过的艾灸灸药包泡脚,泡亩槐脚的水位最好没过三阴交。
十五、脑梗 胸闷
艾灸灸贴敷穴位:大椎穴、足三里、涌泉穴
温馨提醒:此类病症请及时去医院治疗,艾灸灸只能作迅纤友为配合辅助调理。
十六、小叶增生 乳腺结节 丰胸等
艾灸灸贴敷穴位:关元穴、膻中穴、乳根穴、肝腧穴、阿是穴(痛点)
蔓洁艾灸灸,温经通络,小叶增生如同寒冰遇火,渐渐融化!
十七、滋阴壮阳
艾灸灸贴敷穴位:命门、肾腧、关元
艾灸灸是您最贴心的护理专家,可以让您腰板直直的,精气神足足的,生活幸福,家庭美满。
艾灸灸是全身通用型理疗贴,所以可以调理的病症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具体问题灵活应用,希望您通过艾灸灸的温度,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寒气、病气和所有不良之气。艾灸灸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全身经脉,达到通不痛的理想效果。
艾灸灸受益者,也是推广者。期待与您结缘
㈨ 感冒可以艾灸吗喉咙痛灸什么穴位
可以艾灸啊,艾灸肺俞穴、风池穴、风门穴、合谷穴等等就可以,还可以配合针灸调理。